英媒:英政府有意準許TikTok全球總部遷往倫敦,但內部仍有阻力

2020-12-06 界面新聞

據英國《衛報》16日報導,英國政府有意願同意TikTok將全球總部從中國遷往倫敦。不過,以英國國際貿易大臣伊莉莎白·特拉斯(Liz Truss)為代表的「對華鷹派」正在提出反對意見。

特拉斯等人仍擔憂TikTok及其母公司字節跳動在數據安全方面存在問題。英國初級商務和貿易部長格裡·格雷姆斯通(Gerry Grimstone)則對TikTok的計劃表示歡迎,格雷姆斯通是英國金融界元老,曾任恆安標準人壽保險董事長,活躍於中英、中歐合作領域。

據報導,有關該計劃的任何變動,都將影響中英關係。

相關焦點

  • 英媒:英科學家在淡水蝦體內發現古柯鹼成分
    英媒:英科學家在淡水蝦體內發現古柯鹼成分 2019-05-02 14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與薩福克大學(University of Suffolk)合作,在薩福克郡的15個不同地點進行測試。  報告中提到,在所有淡水蝦的樣本中都發現古柯鹼。其它違禁毒品例如氯胺酮,都在大部份淡水蝦樣本中找到。  研究人員稱這個是一個「令人意外」的發現。  薩福克大學教授尼克•貝利(Prof.
  • 英媒:全球變暖或致秋天提前落葉
    原標題:英媒:全球變暖或致秋天提前落葉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導英媒稱,由於氣候變化,樹葉在秋天可能會更早掉落,而不是像人們之前認為的那樣會更晚。據措納估計,落葉期從推遲到提前的轉變相當於全球溫帶森林每年減少大約10億噸碳存儲,約佔人類每年碳排放的十分之一。他說:「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
  • 中國學界女丹青金英姫 倫敦畫展大放異彩
    中國學界女丹青金英姫(金意)女士在倫敦畫展開幕式上代表中國藝術家們用中英文致辭。她說:「英國是一個文化經濟大國,歷史悠久,英國有全世界通用的語言,有全球最著名的高等學府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等,有在世界文化史上地位崇高,影響巨大的傑出代表人物莎士比亞,他已成為英國文化的象徵;英國還有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有世界最奢侈的品牌之一勞斯萊斯等。
  • tiktok是什麼?美國通過tiktok禁令,兩國關係的臨界點到哪?
    tiktok就是國外版的抖音tiktok一般指Tik Tok,Tik Tok是抖音短視頻國際版。緊接著字節跳動出了一個聲明:英國《太陽報》發布獨家消息稱:英國政府將給Tik Tok在倫敦設立總部開放綠燈。Tik Tok總部牽往其他國家是有必要的,擔心將來更多國家效仿美國,將Tik Tok打上侵犯國家安全的標牌。
  • 英首相發言人為防英長"派航母到南海"言論滅火:2021年前都不會
    資料圖:圖為英國政府網站(GOV.UK)報導的2017年11月16日,英英國國防大臣加文·威廉姆森(Gavin Williamson(拖拽/保存圖片可查看大圖)(參考消息網2月12日報導)英媒稱,唐寧街(Downing Street)與國防大臣加文·威廉姆森(Gavin Williamson)的言論拉開了距離,威廉姆森在此前的講話中概述了將英國新航母派往太平洋有爭議海域的計劃。而英國首相發言人卻表示,英中關係具有建設性,英航母在2021年前都不會動用,並且派向哪裡最終將由首相決定。
  • 倫敦博物館將遷往史密斯菲爾德
    英國規劃局已給倫敦博物館(Museum of London)亮綠燈,即將遷往其在史密斯菲爾德(Smithfield) 3.37億英鎊的新家現倫敦博物館英國規劃局已經審批倫敦博物館遷往至西史密斯菲爾德一歷史建築內,其建造價值高達3.37億英鎊。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美政府未延長TikTok出售最後期限,英女王將接種...
    美政府未延長TikTok出售最後期限據美國媒體報導,TikTok及其母公司字節跳動沒有獲得川普政府新的延期,以剝離TikTok在美國的業務。英媒報導稱,女王提前接種新冠疫苗,是考慮到年齡的關係,而非受到了優待。我國成功發射高分十四號衛星今天11時5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高分十四號衛星可高效獲取全球範圍高精度立體影像,測制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生產數字高程模型、數字表面模型和數字正射影像圖等產品。
  • 出海記|英媒文章:中國正在塑造全球科技的未來
    參考消息網1月17日報導 英媒稱,上周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消費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簡稱CES)上有很多來自中國的參展商——總數4500家中佔了三分之一——一些代表開玩笑說,CES現在成了「中國電子展」(China
  • 英媒:世界銀行警告政治變數危及全球貿易
    參考消息網2月23日報導 英媒稱,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得出結論稱,政治不確定性正在減緩貿易增長,這說明唐納·川普的崛起可能已經在給全球經濟蒙上陰影。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月22日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合組織和世行等主要國際機構最近上調了它們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主要是因為各方預期減稅、基礎設施支出增加和放鬆管制將提振新總統上任後的美國經濟。但世行經濟學家周二發布的報告凸顯出,貿易這個歷史上重要的全球增長引擎之一處於脆弱狀態。
  • 英媒:科學家計劃編纂全球通用的地球物種名錄
    參考消息網7月8日報導英媒稱,科學家計劃創建首個普遍認可的地球物種名錄,這有望結束數百年來圍繞如何對世界生物資料庫進行分類的分歧和混亂局面。研究人員希望,各方認可的單一名錄可以推進全球解決生物多樣性喪失、瀕危野生動物貿易、生物安全和環境保護等問題的努力。 報導稱,學界關於物種(生物分類的最基本單元)構成,存在至少26個相互矛盾的概念,因此生物學家從未達成一致。結果是,環境保護組織、各國政府和科學家通常使用不同的哺乳動物、真菌和其他生物名錄,這些名錄的分類描述不一。
  • 英媒:世界大學排名英國表現優異 得益於這一因素
    新華社北京2月28日新媒體專電 英媒稱,英國大學以其在全球年度排名中的優異表現提升了自己的聲譽。它們在13個專業的排名中勇奪桂冠,從人類學到獸醫學,比去年的10個專業有所增加。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2月27日報導,根據QS世界大學排名,牛津大學在5個專業的排名榜上位列第一。
  • 英媒:女王不喜歡"退位"這個詞 任何人都要避諱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明年即將迎來95歲壽辰,民間有傳聞稱其有意在明年退位,這種說法近日遭到英國王室的強烈批駁。英國《每日郵報》18日報導稱,一名在王室身居要職的消息人士近日對美國老牌生活雜誌《名利場》明確表示,英女王從來就不可能主動放棄王室職責、撇下臣民不顧,她去世前絕對不會退位。
  • 英媒:稻田溫室氣體排放被大大低估
    參考消息網9月17日報導英媒稱,稻田向大氣中釋放的一氧化二氮和甲烷正在加劇全球變暖,相當於600個燃煤電廠造成的長期影響。報導稱,這些發現增加了這樣一種可能性,即全球水稻種植造成的氣候變化程度是人們所認為的兩倍。總部設在紐約的美國環保協會(EDF)發布的一份全球分析報告對印度水稻農場的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排放量的影響進行了分析。
  • 英媒分析2021年部分國際熱點議題走向
    來源:參考消息原標題:英媒分析2021年部分國際熱點議題走向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記者 賈元熙)英國《觀察家報》1月3日發表題為《2021年的世界——全球政治今年將如何變化》的長篇綜述,分析2021年全球主要地區、重點國家及重要領域的形勢走向,文章由該報
  • 嫦娥5號凱旋歸來引世界聚焦,英媒嘆:中方研發正超越美國
    【編輯/作者 海峽生活匯欄目 初陽/楊楊】導語:近期中方"嫦娥5號"登月成功成為全球焦點,不僅成功在月球插上"實質"的五星紅旗,還對月球土壤及巖石進行採集。中國的凱旋讓英媒忍不住感慨中美差距。"嫦娥五號"凱旋歸來,有人歡喜有人愁根據中國政府網所報導,近日嫦娥5號凱旋歸來,於中國內蒙古成功著陸,成功將月壤樣本帶了回來。
  • 英媒:切爾西努力完成扎帕科斯塔、巴卡約科和貝克的租借交易
    據英媒倫敦足球網的消息,切爾西正在致力於完成外租巴卡約科、扎帕科斯塔和劉易斯-貝克的交易。切爾西在夏窗掀起了一場豪購,現在球隊致力於清洗冗員。據報導,目前巴卡約科、扎帕科斯塔和劉易斯-貝克都有下家感興趣,藍軍正在致力於完成這三筆租借的交易。巴卡約科可能以先租後買的形式加盟AC米蘭,扎帕科斯塔和貝克則很可能分別加盟熱那亞和特拉布宗體育。稍早前,切爾西已經完成了加拉格爾的租借交易,這名英格蘭小將在續約五年後租借加盟了西布朗。
  • 英日自貿協定力爭9月籤署 或成英國加入CPTPP跳板
    英日自貿協定力爭9月籤署,或成英國加入CPTPP跳板) 日本與英國離後疫情時代的全球首份自貿協定更近了。當地時間8月5~7日,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對英國進行了為期3天的訪問。
  • 英媒抖出一個「猛料」,川普做夢都想不到
    在此情況下,英媒突然抖出一個「猛料」,道破了事情的真相。如今還在執著於「總統之位」的川普怕是做夢都想不到,蓬佩奧也在「同一時間」覬覦著總統「寶座」。    據參考消息網11月22日報導,英媒日前發表文章稱,川普總統在白宮思考其下一步舉措之時,他最親密的政治盟友已經登上世界舞臺,以追求他自己的總統抱負。
  • 英媒:網絡課程教育方式在中國愈發紅火
    原標題:英媒:網絡課程教育方式在中國愈發紅火  英國《經濟學家》雜誌網站9月26日文章,原題:網絡課程愈發紅火 本月是新學年開始,近700萬學生開始在中國各高校上課。他們身後,又一批莘莘學子在為明年的高考而死記硬背。
  • 英媒:汶萊石油將枯竭遭西方拋棄 中資雪中送炭
    參考消息網3月11日報導 英媒稱,在汶萊北端附近的南海小島上,數千名中國工人正在修建一座煉油和石化工廠,還有一座將它與汶萊首都斯裡巴加灣市相連的大橋。結果是,該國的石油收入穩步下降,而汶萊政府的幾乎全部支出都來自石油收入。報導稱,負責建造煉油廠的當地企業恆易成立於2011年,總部位於斯裡巴加灣市,據其網站稱,公司預計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摩拉島煉油廠和石化項目的一期工程。該公司上月表示,耗資120億美元的二期工程將把煉油產能擴大到每日281150桶,並建成年產150萬噸乙烯和200萬噸對二甲苯的生產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