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憑空出現一個「島嶼」,地圖上沒有標記,正在向亞洲飄蕩!

2021-01-09 又帥的日常

地球一直在變化,史前地球是一整塊大陸,經過後期的地殼運動,才慢慢出現了七大洲、四大洋,雖然我們體會不到地球的變化,可是在近10年來,地球的環境發生了大轉變,尤其是近幾年來各個國家的科技發展,讓地球陷入了一個大危機。比如前段時間,科學家們意外發現,在太平洋中竟然出現了一個小島,可是地圖上卻並沒有小島的身影,這一個小島究竟從何而來呢?

憑空出現的島嶼

要知道地球上所有的大陸都是由陸地構成的,正是因為陸地構成的大陸,所以我們才能在陸地上建造自己的房子、安居樂業等等,所有的科學家們都認為,地球的大陸不可能再繼續分裂了,7大陸已經是極限了,沒想到衛星竟然意外拍到第8大陸出現,它的面積抵得上4個日本,詭異的是這個島嶼上竟然沒有任何人類。

這一個新大陸一直在海上飄蕩,似乎並不屬於陸地,它正在向亞洲衝撞,看到這種情況後會對科學家特別著急,於是它們開始了新一輪研究探索,研究的過程中竟然意外發現,這一新大陸和地球自身的板塊運動沒有任何關係,準確的說新大陸的構成和人類的生活垃圾有關係,人類每年都向海洋排放大量生活垃圾,人類的生活垃圾成為了海洋生態環境的致命殺手。

人類生活垃圾

海洋內漂浮著大量的人類留下的垃圾,這些塑料垃圾根本難以分解,甚至有一些塑料垃圾進入到海洋生物的體內,導致它們因為難以消化逐漸死亡,這些海洋生活垃圾聚集在一起,在一個交匯點內慢慢聚集,所以形成了一個巨型新大陸,科學家們看到這種情況後特別著急,目前人類的所作所為已經影響了其他地區的人類正常生存。

據不完全統計,人類的生活垃圾已經影響了地球上超過267個品種,海洋生物時常會把人類的塑料垃圾當作食物,吞食在自己的食道內,不僅僅影響海洋環境,同時影響了動物的生存。

太平洋內突然出現了一個神秘的小島,意味著人類的生活垃圾已經構成了一個大陸,甚至在外米的馬裡亞納海溝都發現了人類生活垃圾痕跡,由此可以看出人類對地球造成的影響,或許用不了多少年,地球會被人類的垃圾填平,不知道大家看完這篇文章後,您對人類的所作所為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日本禁用Google地圖 因釣魚島等島嶼標記
    據韓國YTN電視臺9月29日報導,因Google地圖中有關有爭議領土的名稱與日本的立場相左,日本中央政府日前通知地方政府和大學不宜使用。通知上寫道,主頁上使用的電子地圖中出現了不符合日本政府立場的標識,例如將韓日爭議島嶼(韓國稱「獨島」;日本稱「竹島」)標記為「獨島」,將「北方四島」標為俄羅斯稱為的「千島群島」。
  • 亞洲最美的5大島嶼排行榜,中國一個沒有,印度尼西亞峇里島奪魁!
    |亞洲最美的5大島嶼排行榜,中國一個沒有,印度尼西亞峇里島奪魁!維薩亞斯群島, 亞洲南部馬來群島的組成部分。西濱南海,東臨太平洋。群島由7100多個島嶼組成,是菲律賓的國土。 維薩亞斯群島北隔巴士海峽與中國臺灣相望,西臨南海,東濱太平洋,南與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沙巴州隔海相望,東北隔菲律賓海與馬裡亞納群島相望。這裡雨水豐沛,花草、果木繁盛。出產的香蕉、鳳梨、芒果在國際市場上很有名。
  • 為啥各大洲的東南角都會有一個大島嶼,而西南角卻啥也沒有?
    對照世界地圖,我們能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在每一個大洲的東南角,幾乎都能找到一個很大的島嶼,比較明顯的有非洲大陸東南方向的馬達加斯加島,北美洲有古巴、海底地等群島,南美洲不太明顯,但是也有馬紹爾群島,大洋洲有紐西蘭南北二島和塔斯馬尼亞島,亞歐大陸就有更多了,如馬來群島,菲律賓群島,臺灣島,琉球群島
  • 離奇失蹤的島嶼,是被海浪衝走了?
    他曾三次前往太平洋,帶領船員成為首批登陸澳大利亞東海岸和夏威夷群島的歐洲人。在海洋的探險之旅中,他發現了許多島嶼,並將它們繪製在地圖上,其中一個島嶼就是桑迪島。據說,這個島嶼是庫克船長在1774年發現的,位於南太平洋澳大利亞和法屬新喀裡多尼亞之間,島嶼呈細長型,長度約20千米。之後,這個島嶼出現在了許多地圖上,其中包括谷歌地圖和諾基亞地圖。
  • 《GTA5》獨立於洛聖都的「兩座島嶼」地圖,雪地與熱帶雨林!
    大家都知道在GTA5中有兩座島嶼分布在地圖的左下和右下嗎?玩過劇情的玩家應該對這些內容還是很了解的,洛聖都地圖在這八年前沒有過任何地圖擴張的行為,就算是此次的冬季DLC更新的熱帶雨林地圖也沒有成功的與洛聖都銜接,我們只能通過劇情開展進入該領域,說來也是可惜了,為什麼R星不直接銜接在洛聖都,這樣我們就可以隨意前往觀賞風景了,奈何劇情限制,我們也只能開任務去看看了,我仔細想了想,之前不是還有一坐島嶼在地圖的右下角嗎,一個冰天雪地,一個熱帶雨林,這不是齊了嗎?
  • 厄爾尼諾原來是從太平洋上起源?關於太平洋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書中主人公這樣反差極大的選擇,讓很多讀者對這個南太平洋上的島嶼好奇:這裡到底是怎樣一個世外桃源?這片叫做所謂太平洋的海,真的始終「太平」嗎?太平洋(Pacific Ocean),是世界上最大、最深、邊緣海和島嶼最多的大洋。它位於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南北美洲之間。
  • 低洼島嶼及沿海城市會出現大遷徙嗎?
    並且世界各國最近幾年出現這種消息也不少,在2020年的時候,印尼就首次公開了關於自己島嶼消失的消息,是位於在印尼蘇門答臘附近的兩座印尼島嶼,幸運的是這兩座島嶼沒有人生存,不然又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了,而這就是關於海平面帶來的威脅。同時在3月11日,全球又報告出了關於海平面上升,土地消失的消息,這次是位於南太平洋的斐濟地區,什麼情況?海平面的危機也在不斷加劇了嗎?
  • 太平洋上的三大巨型群島
    太平洋一詞最早出現於16世紀20年代,由大航海家麥哲倫及其船隊首先命名的。1519年9月20日,航海家麥哲倫率領270名水手組成的探險隊從西班牙啟航,西渡大西洋,他們頂著驚濤駭浪,吃盡了苦頭,到達了南美洲的南端,進入了一個海峽。這個後來以麥哲倫命名的海峽更為險惡,到處是狂風巨浪和險礁暗灘。
  • 午休丨要有多努力,才能在世界地圖上留名?
    " 地理大發現 " 的時代也是地名爆炸式增長的年代遠涉重洋的航海家們發現和考察了未知的海洋與大陸也贏得了為其冠名的殊榮千帆競發,乘風破浪那些古地圖上本晦暗不清的角落>擔任 " 第一次堪察加探險 " 的隊長他率隊從堪察加半島向北航行於 1728 年通過了白令海峽證實了亞洲與美洲間沒有陸地相連維他斯 · 白令白令的探索線路
  • 日對谷歌地圖下禁令 稱其領土標記不符合日利益
    國際在線專稿:據韓國YTN電視臺9月29日報導,因谷歌地圖中有關有爭議領土的名稱,與日本的立場相左,日本中央政府日前通知地方政府和大學不宜使用。通知上寫道,主頁上使用的電子地圖中出現了不符合日本政府立場的標識,例如將韓日爭議島嶼(韓國稱「獨島」;日本稱「竹島」)標記為「獨島」,將「北方四島」標為俄羅斯稱為的「千島群島」。通知上還提到了中國釣魚島的標記問題。
  • 地球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有多大?所有陸地都放進去,還剩一個非洲!
    記得上學的時候大家都在地理課上學過,地球上有七大洲,四大洋。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極洲。四大海洋分別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地球上海洋面積要比陸地面積大很多,佔到了地球總面積的70%,地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水球。
  • 庫克群島|一座在地圖上找不到的島嶼
    當地圖比例尺縮到能看見紐西蘭的時候,它連名字都顯示不出來。只剩下一個紅色圖標被大片的藍色所包圍。想想那些十七世紀的航海家和探險者們能在那浩瀚無垠的南太平洋裡尋覓到它真是神奇~1773年,遠徵探索南太平洋的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船長探險到此地,即以「庫克」命名了這片被上帝珍藏的島嶼。她安靜而遺世獨立於斐濟與大溪地之間,國內的運營商來到這裡都會消失信號,徹底的逃離煩囂。
  • 美聯航新飛機駕駛艙出現煙霧 緊急備降太平洋島嶼
    圖:美聯航客機駕駛艙出現煙霧 緊急備降太平洋島嶼 圖片來源:推特@Nathan Lanier   民航資源網2019年3月25日消息:據《每日郵報》報導,3月25日,美聯航一架波音787-900飛機執飛的墨爾本至洛杉磯航班,因駕駛艙出現煙霧,飛機緊急備降法屬新喀裡多尼亞首府努美阿機場。
  • 南太平洋島嶼下沉之謎:海平面上升還是板塊運動?
    正在凡尼科洛島上進行科學考察的瓦萊麗(左),她手上拿的是GPS信號接收設備南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海邊的椰子樹也逃不過被海水侵襲的命運,海水越過防波堤衝到島上來環保主義者們為了向人們說明海平面上升的災難性影響,通常都會拿散落在南太平洋上的小島來做例子。
  • 太平洋板塊向亞歐板塊俯衝,為何亞洲東部沒有形成高聳的山脈?
    在板塊構造學說中,全球的巖石圈被分割成六大板塊和一些小板塊,這六大板塊包括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板塊處在不停的運動之中,板塊之間的邊界可以分為相互碰撞擠壓的「消亡邊界」和相互張裂分離的「生長邊界」。
  • 地理向|世界島嶼人口排名(最新)
    世界島嶼的大小排名太多了,可是世界島嶼的人口排名卻寥寥無幾,因為這是一項非常複雜繁瑣的任務,且人口是在不斷變化的。相信這是獨一份,沒有雷同和巧合。值得一提的是,人口的多少從來主要不是由於面積大小決定的,而是地形和氣候共同決定的,「適宜人類生存」才是關鍵。
  • 南太平洋島嶼下沉之謎:海平面上升還是板塊運動?(組圖)
    南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海邊的椰子樹也逃不過被海水侵襲的命運,海水越過防波堤衝到島上來  環保主義者們為了向人們說明海平面上升的災難性影響,通常都會拿散落在南太平洋上的小島來做例子。但是,一個法國的研究小組卻發現,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南太平洋小島的下沉不是海平面上升的結果,而是地球板塊的運動正在把它們拖向海底。  法國科考隊來了  在海洋中升起的小島就像一座座鋸齒狀的城堡。
  • 谷歌地圖開始測試用YouTube視頻標記地理特徵
    核心提示:谷歌正在其地圖網站測試一種新功能,即在其地圖上的地理標記中增加了來自於YouTube的視頻,而添加方式則和目前的照片地理標記是一樣的。
  • 在中國與日本之間存在一個失落王國,正在沉入海底,祖先來自中國
    我們打開世界地圖,會發現在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之間,存在一個浩瀚的太平洋,太平洋的面積有多大呢?1.813億平方公裡,把地球上所有的陸地都填進去,也填不滿整個太平洋,這看上去似乎有些不協調。既然,地球上的土地是平衡的,那麼,在日本的東邊,也應該存在一塊廣袤的陸地,否則,在亞洲和北美洲之間就顯得太空曠了,太平洋不應該是空曠的海洋,即在中國與日本之間一定還存在另外一個「國家」,這個未知的國家,是後來的美國嗎?其實不是!因為美國與日本的距離太遙遠了,不是在太平洋的中間,而是在太平洋的彼岸,這個未知的國家,應該是「太平洋王國」。
  • 聯合國巡防有重要發現,太平洋一島嶼出現核輻射,大批核廢物暴露
    1946-1958這12年間,太平洋上的多座島嶼曾被多次用來進行核試驗。根據資料顯示,這些島嶼總計進行核試驗的次數高達67次,其中有一座島礁已經脆弱不堪,最後直接被摧毀。而導致這些島嶼出現生態問題的罪魁禍首就是美國。 對此,國際社會開始給美國施加壓力,這才停止了這些核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