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 全國典型突發事件分析報告

2021-01-09 應急衛士

一、 每日監測數據

據中國應急服務網監測顯示,9月10日(周一)全國共發現預警類信息490條,突發事件信息105條。突發事件共造成23人死亡43人受傷。涉及到26個省市地區,其中四川省發生的突發事件最多,共發生14起。

二、 每日突發事件嚴重程度排名

三、 事件分布

本期突發事件涉及到地震、火災、社會安全、交通事故等。共造成至少23人死亡43人受傷。其中發生重大事故0起,較大事故1起,一般事故104起。

事件類型分類佔比:事故災難事件87起(82.86%),社會安全事件14起(13.33%),自然災害事件2起(1.90%),公共衛生事件2起(1.90%)。

四、 昨日典型事件

上海市浦東新區康南路上一工地發生井下氣體中毒事故致3死1傷

9月10日下午14時,上海浦東新區一工地發生疑似井下氣體中毒事故,當時有4名工人在深井內作業,其中3人死亡,1人重傷。

本次事故發生在浦東新區康南路上一所大學配套附屬學校在建工地。事發時,有工人正在井內做抽水作業,突然發生暈厥。其他工人見狀立即下井營救,不幸的是,施救人員也暈倒在井下。事發後,民警、120救護車已前往該地進行救援。4人送往醫院,其中3人經搶救無效死亡,1人在搶救中。

據工人介紹,施工前並未對井下氣體進行檢測,也未佩戴防毒面具等安全生產工具。目前,安監部門已趕赴現場進行調查。

相關焦點

  • A股:突發消息,剛剛,10月18日,股市重大突發事件
    A股:突發消息,剛剛,10月18日,股市重大突發事件 深圳中原研究中心數據顯示,9月深圳二手住宅成交套數為8577套,環比下滑24.2%;成交面積為75.9萬平,環比下滑22.2%。
  • A股:突發消息,剛剛,10月30日,股市重大突發事件
    A股:突發消息,剛剛,10月30日,股市重大突發事件 1,剛需補貨供應偏緊 DMF價格兩月暴漲100% 生意社數據顯示,10月28日國內二甲基甲醯胺(DMF)主流報價10500元/噸,不到2個月時間報價翻倍。
  • 突發公共事件的報導對比框架的分析
    2014年7月22日,澎湃新聞作為上海報業集團的新媒體產品代表正式上線,其「立志成為中國第一時政品牌」,並通過建設網頁版、客戶端、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形成了對網民網絡信息傳播關係網絡的全面覆蓋,積極探索傳統媒體的轉型之路。 2014年12月31日,上海市黃浦區外灘陳毅廣場發生擁擠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傷,引起全國關注和悲痛。
  • 非典經驗:中國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標準與變化
    根據世衛組織統計,截至2003年8月7日,全球累計「非典」病例共8422例,其中中國內地累計病例5327人,死亡349人,居世界首位。也正是這一年,開啟了中國現代應急管理體系的「元年」,推動著中國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跨越式的發展與變革。
  • 關於做好2019年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的通知
    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按照國務院安委會和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做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堅決防範和遏制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妥善處置各類突發環境事件。
  •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新華社北京2月26日電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1 總 則  1.1 編制目的  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危害提高全社會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範意識,落實各項防範措施,做好人員、技術、物資和設備的應急儲備工作。對各類可能引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情況要及時進行分析、預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範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行分級管理。
  • 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新華社北京1月24日電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機制,提高政府應對涉及公共危機的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公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保護環境,促進社會全面
  • 紅橙黃藍預警突發公共事件(圖)
    總體預案是全國應急預案體系的總綱,是指導預防和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規範性文件。  突發公共事件的分類分級  「突發公共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
  • 4月30日零時起 北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
    29日,北京市召開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 陳杭 攝中新網北京4月29日電 (陳杭)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陳蓓29日在發布會上表示,自4月30日零時起,將北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近期,北京市組織專家及有關部門對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疫情態勢進行了分析研判,提出了常態化疫情防控的相關建議。經首都嚴格進京管理聯防聯控協調機制、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研究,按程序報批後,確定4月30日零時起將北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調整為二級,並相應調整防控策略。
  • 官方發布調查報告,分析4月20日「負油價」事件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最新發布了一份關於今年4月「負油價」事件的調查報告,報告透露「負油價」事件由基本面因素和技術面在內的多種因素導致,包括油市供應過剩、疫情導致需求減少、供需不確定性等。
  • 湖南省決定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重大突發公共衛生...
    至此,湖南已累計確診9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積極應對,指揮部署全省各地各部門,全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1月21日,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主持召開湖南省委常委會會議,部署成立由省長許達哲任組長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
  • 2019年11月份全國燃氣爆炸數據 分析報告及典型事故案例
    其中室內燃氣爆炸爆燃34起,室外管道洩漏及爆炸起火19起,室內燃氣爆炸爆燃新聞較10月份增加,但總體傷亡人數較10月份減少。2、11月份平均每天發生燃氣安全新聞不足2起,11月11日是全月的事故高發期,當日事故高達7起。
  • 察右後旗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根據不同突發公共事件的性質和特點,以黨政機關、車站、公路交通線事故頻發段、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礦山、化工廠、火電廠以及突發公共事件頻發點等重點單位、重點部位為監測點,建立監測網絡,明確監測項目,制定監測計劃,收集可能引發突發公共事件的信息。建立風險分析與分級制度,核實、分析、評估可能引發突發公共事件的信息。科學分析、綜合評價監測數據,以事件發生趨勢進行預測。
  •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黑龍江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20年12月31日 (此件公開發布)黑龍江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目 錄 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1.2 編制依據 1.3 7.5 物資保障 7.6 醫療衛生保障 7.7 交通運輸保障 7.8 治安保障 7.9 公共基礎設施保障 7.10 獎勵與責任 7.10.1 獎勵 7.10.2 責任追究
  • 「9月10日教師節」是怎麼來的?
    2013年9月9日,《北京日報》6版  今天是我國第33個教師節。從上世紀80年代延續至今,「9月10日教師節」早已深入人心。  1981年12月,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的習仲勳接見參加全國中小學工會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代表時,了解到設立教師節的事,建議教育部和全國教育工會聯合起來寫報告請示中央。  1982年4月,一份「關於恢復『教師節』的請示報告」送至中央書記處,報告中建議以馬克思的誕辰日5月5日為教師節。
  • 每周大事(2020年9月26日~10月2日)
    每周大事(2020年9月26日~10月2日)提要 〇 習近平出席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於10月26日至29日在京召開 〇 習近平等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 〇 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國慶招待會
  • 2020年 第1期 | 專題前言:突發事件應急情報分析
    2019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擔負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
  • 30個省市區先後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這意味著什麼?
    全國各地相繼啟動一級響應(實時更新)內蒙古啟動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為積極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內蒙古自治區已於1月25日中午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寧夏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1月25日召開的自治區政府常務會議,根據《寧夏回族自治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從1月25日19時起,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 10月25日生日性格分析
    1945年10月25日,臺灣地區日軍投降儀式正式舉行。中國方面陳儀長官等、美國聯絡官柏德爾準將出席儀式。日軍第十方面軍司令兼臺灣總督安藤利吉在投降書上簽字。上午10時,陳儀代表中國政府通過廣播電臺宣布:從即日起臺灣和澎湖列島正式重新歸入中國版圖,該區一切土地、國民、政事皆歸於中國主權之下。結束了日本在臺灣長達50年的統治。
  • 2018年度暴力傷醫事件大匯總及醫患衝突典型案例輿情分析
    網際網路上越來越多的涉及醫患衝突的熱點新聞事件,已經成為輿論場中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2018年,從蘭州特大暴力傷醫到北大醫院惡性傷醫再到最新的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生被刺,頻發突發的惡性負面輿情無不映射出當下日益緊張的醫患關係。百度指數顯示,關於「暴力傷醫」的搜索量在2018年下半年明顯增多,分別在7月和10月出現兩個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