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河外星系麥哲倫,將會被銀河系捕獲,是真的嗎?

2020-12-03 科學說實

根據天文學的研究,我們所在的星系被稱為銀河系,那你知道離我們最近的河外星系嗎?那就是麥哲倫星系。根據近些年的天文觀測和估計,小麥哲倫星系將會合併到銀河系。

麥哲倫星系怎麼來?麥哲倫星系外形猶如雲霧狀一般,因為是航海家麥哲倫首次發現而被命名為麥哲倫星系。麥哲倫星系分為大麥哲倫星系和小麥哲倫星系,從北緯20°以南地區觀看,能夠肉眼可見,呈雲霧狀。

在航海家麥哲倫第一次環球航行的時候,首次發現了兩個大小不一的雲霧狀的星體,並因此記錄了下來,於是麥哲倫星系就此被發現,並命名為大麥哲倫星系和小麥哲倫星系。

麥哲倫星系有多大?大麥哲倫星系離地球距離約為18萬光年,根據天文的等級劃分,大麥哲倫星系被劃分在劍魚座內。近代天文估測,大麥哲倫星系的直徑約為1.5萬光年左右,這也銀河系的最大衛星星系。

而小麥哲倫星系離地球稍遠一點,離地距離約有20萬光年,它是離地球最近的一個星系之一。但是小麥哲倫星系並不在劍魚座,而是被劃分在杜鵑座。明亮的夜晚,如果你在地球的低緯度地區,還是很有機會能看見它。

大小麥哲倫星系都是本星成員,並且是一對,兩星系之間距離約為5萬光年,這也是離地球最近的河外星系了。

麥哲倫星系由什麼組成?外觀上看,大小麥哲倫星系並不規範,而且質量遠遠小於銀河系。當然,麥哲倫星系和銀河系類似,也是由氣體及恆星組成的。其中大麥哲倫星系質量大約是銀河系的5%,而小麥哲倫星系更小,僅有銀河系的1%左右。

麥哲倫星系的氣體含有量很高,對於大麥哲倫來說,單獨中性的氫氣質量就佔到了總質量的9%左右,而小麥哲倫更高,佔到了自身質量的30%還要多。這樣的氫氣含量比我們的銀河系高得太多,而它們的星際塵埃其實含量很少,這兩點也說明了麥哲倫星系其實還是很年輕,遠不如銀河系的演化程度。

什麼地方才能看到麥哲倫星系?對於南半球的人來說,觀看麥哲倫星系還是很容易的。明亮的夜晚,朝南天望去,麥哲倫星系高掛天空,但是北半球就不是那麼容易看得到了,北半球基本只能在赤道附近才能看得見。

因為麥哲倫星系是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因此它們都是圍繞銀河系旋轉的,旋轉的周期是15億年之久。因為受到銀河系引力的影響,麥哲倫星系的形狀目前發生了變化,根據觀測,小麥哲倫星系已經有較為明顯的分裂痕跡了,據估計,它的恆星最終將會被銀河系捕獲,成為銀河系的一部分。

文:鬥苗 2020.4.27

相關焦點

  • 宇宙中具有無數的河外星系,距離銀河系最近的卻只有這兩個
    對於這個回答,當然是遠遠不是,但宇宙中還存在著數以億計的星系,而我們的銀河系只是其中最普通的一個星系而已,我們人類把銀河系之外的星系統稱為河外星系,簡稱星系。因此說銀河系並不是整個宇宙,他只是宇宙中非常小的一個部分而已,是宇宙海洋中一滴水一般的存在。
  • 銀河系的鄰居,天空中四個肉眼可見的河外星系,你都認識嗎
    圖示:天空中的銀河這些星系在都是位於銀河系附近的星系,我們管他們叫河外星系。在夜空中,人們肉眼可見的河外星系一共有四個:仙女座星系、三角座星系和大麥哲倫星系、小麥哲倫星系。一起來了解下。仙女座星系我們在天空中看到的仙女座星雲雖然是一個只有4.36等的黯淡紡錘狀光斑,但實際上它是比銀河系還要龐大的星系。仙女座星系距離地球254萬光年,是我們人類肉眼可見的最遠的天體之一。
  • 肉眼可見的河外星系有哪些?星雲都是星系嗎?
    銀河系的直徑大約20萬光年,太陽系位於它的一條旋臂之上,距離銀心大約2.6萬光年,夜晚仰望星空看到的「星星」大體上分為以下三類:太陽系內的行星,例如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河外星系,包括仙女座星系、三角座星系、大小麥哲倫星系;銀河系內的恆星,大多數都是距離我們較近的,在幾光年至幾百光年不等
  • 哪些河外星系肉眼可見?星雲都是星系嗎?
    據估計,可觀測宇宙中可能存在多達2萬億個星系。銀河系所在的本星系群中也有數十個星系,並且其中有二三十個星系在環繞銀河系運動。儘管如此,我們在地球上直接能用肉眼看到的河外星系僅有4個,而且都在本星系群中。
  • 麥哲倫星雲突然加快了和銀河系碰撞的速度!
    根據本周在美國天文學會第235次會議上公布的結果,在我們星系外圍形成的恆星可能是這些矮星系與我們的矮星系合併的結果。大麥哲倫星雲(LMC)是離我們銀河系最近的星系之一,這是由ESA的蓋亞衛星利用該任務第二次數據發布的信息觀測到的。更令人驚訝的是,從該星系團獲得的光譜表明,它們很可能是由大麥哲倫星雲的一個分支噴出的氣體流形成的。
  • 專家發現藏在銀河系深處的星系化石?或來自銀河系吞噬的河外星系
    科學家們相信,這個古老星系的殘骸大約佔了銀河系球狀星團的三分之一——這個區域由星雲、氣體和塵埃組成。星系化石通常位於銀河系的邊緣。然而,目前的這個星系化石是在宇宙深處發現的,這表明它可能是在宇宙誕生之初形成的天體,或者是銀河系吞噬自河外星系的天體。
  • 專家發現藏在銀河系深處的星系化石?或來自銀河系吞噬的河外星系
    科學家們相信,這個古老星系的殘骸大約佔了銀河系球狀星團的三分之一——這個區域由星雲、氣體和塵埃組成。星系化石通常位於銀河系的邊緣。然而,目前的這個星系化石是在宇宙深處發現的,這表明它可能是在宇宙誕生之初形成的天體,或者是銀河系吞噬自河外星系的天體。
  • 肉眼可見的河外星系有哪幾個?
    可以的,在地球上肉眼可見的河外星系有四個,其中仙女座和三角座星系在北半球較為容易看到,而大、小麥哲倫星系在南半球較為容易看到。在北半球,最容易看到的是仙女座星系,它距離我們254萬光年。我們平時看到的仙女座星系照片都是通過長時間曝光拍攝到的,所以才能看到豐富的細節。仙女座附近就是三角座,三角座星系就位於仙女座星系的不遠處,仙女座的奎宿九差不多在這兩個星系的正中間(天球上的位置)。由於三角座星系比仙女座星系更遠,距離達到300萬光年,並且尺寸也更小,所以這個星系非常暗,幾乎快要達到人眼目視的極限。
  • 仙女座大星系:距離地球最近的河外星系,被稱為銀河系的「鏡子」
    ,核心之外是一個薄薄的圓盤,有幾條巨大的旋臂向外延伸,很像是河流中的旋渦,所以稱為旋渦星系。在旋渦星系中有一類中心核心並不是呈現球形,而是呈現棒狀,旋臂從棒的兩端向外延伸,我們稱為棒旋星系,是旋渦星系的一種。
  • 大小麥哲倫星雲是離我們最近的兩個星系?為什麼形狀不規則?
    早前,大、小麥哲倫星雲是人類已知距離銀河系最近的兩個星系,前者的距離約為16.3萬光年,後者的距離約為20萬光年,它們在南半球很容易用肉眼看到。但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人類已經發現了比大、小麥哲倫星雲距離銀河系還近的星系。
  • 宇宙射線正在「撕裂」大麥哲倫星系
    來源:新浪科技大麥哲倫雲是距銀河系最近的星系之一。圖為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的VISTA望遠鏡拍攝的大麥哲倫雲照片。兩大星雲銀河系擁有數十個較小的衛星星系,其中最大的便是大麥哲倫雲和小麥哲倫雲。它們得名於葡萄牙探險家斐迪南·麥哲倫。儘管南半球的觀星愛好者們在千年以前就已經熟知了這兩個星系,但直到麥哲倫那次著名的環球航行之後,歐洲人才通過他做的詳細記錄了解到它們的存在,因此用麥哲倫的名字為它們命名。
  • 探究河外星系和「大爆炸宇宙學」
    探究河外星系和「大爆炸宇宙學「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方正談科技,今天小編要和大家探討的是有關於我們的宇宙和河外星系的小知識。1923年,哈佛的夏普利開始研究河外星系。他證明了NGC6822星雲比銀河系中的任何星雲都要遙遠,所以「島宇宙」有了一個雛形。它與銀河系之間的距離大約是62.5萬光年,類似於麥哲倫雲的距離。赫伯爾拍攝的最近漩渦星雲中的單顆星恆的照片,這是在河外星系研究上邁出的第二步。他用威爾遜山的2.5米望遠鏡為許多恆星拍照,這裡面就有造父變星。它們的距離,還有它們所屬的漩渦星雲的距離,全部可以測量。
  • 20萬光年外,巨大氣體流環繞銀河系!質量是太陽的10億倍
    科學家非常困惑:如果它真的是從大小麥哲倫星系中脫離出來的話,為何會有這麼多質量從兩個星系中流出呢?該校的天文學家Elena D'Onghia指出:他所在的團隊最近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何麥哲倫星流能有如此巨大的質量。
  • 在大麥哲倫星系中,能看到銀河系的全貌嗎?
    由於我們身處浩瀚的銀河系之中,我們是不可能看到銀河系的全貌。那麼,如果在離銀河系比較近的河外星系中,例如,繞著銀河系旋轉的一個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系,能否看到銀河系的全貌呢?在南半球的夜空中,很容易通過肉眼直接看到大麥哲倫星系。
  • 宇宙射線正在緩慢「撕裂」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雲
    它們本身並不可怕,但如果宇宙射線的數量非常多的話,它們可以對整個星系造成浩劫。最近,一組研究人員發布了大麥哲倫星雲(LMC,銀河系的一個衛星星系)的模擬結果,他們發現,來自一次星爆事件的宇宙射線正開始將LMC撕裂。值得慶幸的是,目前LMC似乎還能保持穩定。
  • 大量麥哲倫星雲流入銀河系,形成新的恆星
    圖註:一顆年輕的新星團,名為Price-Whelan 1(PW 1),位於我們銀河系郊區94,000光年外,是由數億年前相互作用的兩顆麥哲倫星雲彈出的物質形成的 。這個新的恆星關聯是麥哲倫雲碎片流產生的新恆星形成的第一個證據。在銀河系中,只有少數幾顆年輕的藍色新形成的恆星。
  • 38億年後,仙女座星系衝撞銀河系,太陽系會毀滅嗎?
    離開銀河系之後,就是浩瀚的星系際空間。儘管那裡極為空曠,但其中還分布著很多的河外星系,它們也包含著數以億計的恆星。在銀河系之外,大犬座矮星系是離我們最近的河外星系,它與太陽系相距2.5萬光年,與銀河系中心相距4.2萬光年。雖然銀河系的直徑至少12萬光年,但這是盤面直徑,其星盤厚度只有大約2000光年。所以大犬座矮星系不在銀河系中,而是位於銀盤之外。
  • 多年以後,麥哲倫星系會融合在一起,還要吞併銀河系?
    地球的鄰居是金星和火星,同樣,更大的銀河系也有兩個鄰居,分別是大麥哲倫星系和小麥哲倫星系。與它的「哥哥」一樣,小麥哲倫星系也是圍繞著銀河系運行的。科學家還發現小麥哲倫星系變長了,從上圖可以發現,麥哲倫星系紅釋放出了大量的氫氣。他們預估,這種現象從25億年前就開始發生了,並且小麥哲倫星系已經拉長了40%。並且這個現象不只是在小麥哲倫星系出現,大麥哲倫星系也有發生,很可能與兩星系之間的特殊吸引力有關,並額外的形成了恆星風,將兩個星系之間的距離拉近。
  • 太陽系外漫遊③:星系與星系團
    十八世紀著名天文學家夏爾·梅西耶還編制了梅西耶天體表,裡面包含了大量被稱為「星雲」的瀰漫天體,其中就包括這個天體表中的第31號--M31,在長達幾個世紀的時間裡,都被認為是銀河系內天體的仙女星系。後來的觀測陸續發現M31具有恆星本質,而長時間的曝光使人們看見了它的螺旋結構。通過觀測M31內的新星,天文學家更是發現之前大大低估了M31的距離,因此部分天文學家對M31是否為銀河系內天體產生了懷疑。
  • 天文學家怎樣證實河外星系的存在?
    1750年英國人賴特猜想,有些星雲可能是銀河系般的龐大恆星系統。1755年德國哲學家康德更明確提出,銀河系外存在無數個與銀河系類似的恆星系統(後人稱之為河外星系或星系),並明確指出,早先發現的仙女星雲就是這樣的河外星系。賴特和康德的觀念也許可稱之為天才的猜想,但並無科學證據。那時,天文學家對星雲的本質缺乏了解,更不知道它們在銀河系之內,還是位於銀河系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