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海域最大規模棘皮動物死亡事件令科學家困惑不已

2021-01-10 東方網

原標題:北美海域最大規模棘皮動物死亡事件令科學家困惑不已

  已知最大規模的海星疾病正在席捲北美沿海海域,研究人員急切地想要找出罪魁禍首,並了解其影響。

  美國華盛頓州的深海物種,如太陽海星,最先被這場疾病影響,其「手臂」開始下垂和分離。圖片來源:JAN KOCIAN

  美國西雅圖水族館坐落在普吉特海灣的水域之上,幾條大馬哈魚悠閒地從光禿的巖石旁遊過。「這裡曾滿是海星。」水族館獸醫Lesanna Lahner說道,而現在卻不見蹤影。這種五肢棘皮動物是北美東部和西部海岸遭受一種神秘症候群侵襲的見證者。

  去年10月,Lahner從休閒潛水者那裡首次聽到附近沿海水域海星成批死亡的消息。海星先是發生白色病變,然後身體下垂、破裂、器官洩漏。Lahner派潛水員去調查水族館碼頭下方發生了什麼。11月,水族館裡的3種海星都死亡了。「我們看到過海星數量的消長,但從未有如此大的規模。」Laher說道。

  在此之前,Lahner將生病的海星隔離,使用超聲波設備監測到其心跳疲軟。她向醫學教科書作者求助,但一無所獲。Lahner嘗試使用抗生素,也沒有起到效果。最後,Lahner不得不對海星實施安樂死。

  現在,一些死亡的海星被小心翼翼地標記並碼放在Lahner的辦公室。她已經將樣本寄給了病理學家和遺傳學家,他們急於了解這次在棘皮動物記錄中影響範圍最廣的疾病。「很多人都在爭先恐後進行研究。」西華盛頓大學(WWU)生態學家Benjamin Miner說道,他正在考察海岸情況,並開展相關實驗。

  與此同時,這場瘟疫還侵襲著數千公里海岸線上的約20種海星。生物學家擔心,西海岸的一些物種甚至會滅絕。「無脊椎動物多樣性的潛在損失令人難以應對。」康奈爾大學生態學家Drew Harvell稱,種群恢復以及海星再次成為潮間帶的標誌性物種可能需要幾十年。

  災難先兆

  1940年,小說家John Steinbeck和生物學家Edward Ricketts在加利福尼亞灣進行一次有名的探險時,海灣太陽星(Heliaster kubiniji)到處都是,Steinbeck曾在文章中對這種「快樂地活著」的生物表示驚嘆。

  1978年的夏天,海灣海星遭遇了一場流行病,白色病變擴散導致海星數量下降。患病和死亡的海星上都覆蓋著一層細菌,但研究人員並不確定這些細菌是罪魁禍首還是繼發感染。「20世紀80年代人們認為這種事只會發生一次。」加州大學(UC)聖克魯茲分校海洋生態學家Peter Raimondi說。

  然而疾病在1997年再次降臨。UC聖芭芭拉分校生態學家John Engle當時正在海峽群島研究潮間帶群落。海星大規模死亡後,他深刻意識到了其對重塑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

  俄勒岡州立大學的Bruce Menge表示,海星雖然有著老實的外觀和良好的聲譽,但它卻是食肉動物,被稱為「潮間帶的獅子」。一隻小海星可以利用為其管腳助力的液壓系統撕裂巖石中的藤壺和帽貝。在撬開貽貝的殼時,一些海星會將胃外翻,令其進入貝殼消化食物。與其他種類動物不同,棘皮動物能在不到一秒鐘的時間內強化結締組織。儘管海星的速度並不出名,但向日葵海星(Pycnopodia helianthoides)可以憑藉其16條甚至更多的「手臂」下方的成千上萬隻管腳,達到每秒1米的速度,甚至可以捕捉遊魚。如果食物稀缺,海星很容易抵抗飢餓。

  然而,當這些捕食者完全消失時,生物鏈就會完全顛倒。20世紀90年代末,Engle回憶起他看到向日葵海星以前的一些獵物(如海膽)在海峽群島肆意生長,海膽生長在大片海藻中,從而影響了喜歡到海藻處尋找食物和居所的魚類。Engle稱,大多數情況下,南加州的海星數量從不反彈,因此「整個系統真的改變了」。

  海星隕落

  2013年6月,華盛頓州奧林匹克國家公園裡的生物學家發現「海星點」景區發生了奇怪的情況。超過1/4的海星上出現損傷或其他疾病跡象。這份報告被Engle和其他研究人員在1997年組成的巖石潮間帶網絡(MARINe)注意到了,MARINe同意迅速檢查西海岸的近200個站點。(MARINe旨在使用標準化方法密切關注近海岸生態系統。)

  到8月,北至阿拉斯加的海岸都發現了白色病變的海星。「這是可怕的。」加拿大溫哥華水族館副館長Jeffrey Marliave說道。到11月,該症狀已經在84個考察站點中超過一半的地方出現,甚至南至聖地牙哥,死亡率達100%。Raimondi稱,多虧了MARINe,西海岸的疫情是「追蹤工作做得最好的海洋事件」。

  疾病暴發過程中存在很多奇怪的事情。過去西海岸的疫情通常都與溫暖的沿海水域有關,但最近這些水域已經相對涼爽。並且這一次,類似的海星疾病似乎蔓延到了北美東部沿岸。

  研究人員希望了解該疾病如何影響到這麼多物種,以及為何其對物種的侵襲遵循了特定的順序——首先是向日葵海星,然後是粉紅色海星,之後是蝙蝠海星。他們也不理解為何西海岸的疫情暴發開始於北部,然後移至南部,與過去事件的方向相反。還有為何華盛頓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海星種群受到強烈影響,而俄勒岡州卻似乎毫髮無損?

  也許喜歡捕食海星的海鳥在通過空氣傳播疾病;也許當地的水流導致病原體出現在一些地區;獵物被感染也許可以解釋為何與沿海水域沒有直接聯繫的水族館海星也難逃一劫;病原體也許進入了飼養海星所需的貽貝和蛤中。由於需要全國的實驗室都參與其中,解決中心謎題,即病原體的身份,似乎還是件遙遠的事情。

  實驗悲觀

  羅德島大學海洋病理學家Marta Gomez-Chiarri和她的研究生Caitlin DelSeto在實驗室中飼養著海星。2001年他們首次發現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情:用新鮮海水飼養的海星患病而亡,而使用過濾水的再循環貯水池中的海星卻保持著健康狀態。這說明,「水中含有一些傳染疾病的物質。」Gomez-CHiarri說道。

  之後,康奈爾大學微生物海洋學家Ian Hewson的實驗室裡不斷收到死亡的海星樣本,遺傳檢測連同其他測試已經排除了許多潛在的殺手——真菌、原生動物、較大的寄生蟲和一些種類的細菌。

  然而病毒仍然未知。直到去年12月,Hewson和3名大學生識別出了3種海膽中的病毒。病毒沒有核糖體標記,因此Hweson使用其他耗時和昂貴的辦法對其進行識別。「這是我做過的最大數量級的研究。」Hewson說道。

  Hweson通過對比健康和患病動物樣本並尋找被複製的微生物,初步確認了一批病毒性和細菌性候選者。

  最終,Hweson計劃在從水族館和站點收集的水和沉積物樣本中尋找病原體。此外,Hweson還關注著博物館的樣本,希望能夠發現疾病暴發是因為長期存在的微生物還是新出現的微生物。

  其他檢查工作也在華盛頓州進行著。由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運行的一個魚類實驗室使用大型塑料容器飼養著50隻正在接受檢疫的海星。現在在華盛頓大學攻讀博士後的Colleen Burge是Harvell以前的學生,她已經對海星食物受感染的可能性進行過研究。她向健康海星的飼養池中加入病變的管腳,3周後只有一個海星死亡。之後,當飼養池的溫度升高時,更多的海星受到感染。儘管目前看來疾病暴發似乎不是被海水變暖所影響,但升溫應該會令海星的抵抗力減弱。

  實驗室之外,研究人員繼續調查著潮汐池和近岸海域。最近,Harvell、Burge和康奈爾大學研究生Morgan Eisenlord在距離USGS實驗室14公裡的Hadlock Marina口岸對退潮時的碼頭進行考察。Harvell很悲觀,西北太平洋地區的海星多樣性十分突出,現在卻面臨海星瀕危的情況。

  海水持續變暖,海星的死亡會加劇。Raimondi稱,強烈的厄爾尼諾現象很可能會在8月到達西海岸。「現在我們可能處在疾病暴發的初期、中期或結束階段。」他說,「我們並不清楚,這令人十分不安。」(張冬冬)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北美海域最大規模棘皮動物死亡事件令科學家困惑—新聞—科學網
    海星之死北美海域最大規模棘皮動物死亡事件令科學家困惑 美國華盛頓州的深海物種,如太陽海星,最先被這場疾病影響,其「手臂」開始下垂和分離。圖片來源:JAN KOCIAN   美國西雅圖水族館坐落在普吉特海灣的水域之上,幾條大馬哈魚悠閒地從光禿的巖石旁遊過。「這裡曾滿是海星。」水族館獸醫Lesanna Lahner說道,而現在卻不見蹤影。
  • 引力波探測器探測到至今最大規模的黑洞合併事件
    引力波探測器探測到至今最大規模的黑洞合併事件美國 LIGO 和義大利 Virgo 引力波探測器探測到了迄今最大規模的黑洞合併事件,但黑洞的質量令科學家感到困惑。黑洞合併最早發現於 2019 年 5 月 21 日,被命名為 GW190521。
  • 牛津新冠疫苗三期臨床試驗中期數據發布,但其結果令科學家困惑不已
    阿斯利康/牛津大學的疫苗結果令科學家困惑不已:為什麼首劑半量時、疫苗的人群保護力反而是90%;而全劑量接種,疫苗的人群保護力僅62%。研發人員亦無法解釋該結果。
  • 黃石公園史上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巖漿、氣體和灰燼席捲北美地區
    圖片來源:Pixabay在大約870萬年前,位於愛達荷州南部和內華達州北部地區的草原開始破裂,釋放出席捲北美地區的大量巖漿、氣體和灰燼。在數小時甚至數分鐘內,從天而降的黑色火山巖擊打著這片土地,在這一區域活動的犀牛、駱駝和馬等動物都因此死亡,植被也因此被毀。不久之後,地面也完全塌陷。
  • 墨西哥灣"死亡海域"面積創新高 達9650平方英裡
    墨西哥灣"死亡海域"面積創新高 達9650平方英裡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06日 17:08 來源:科技日報     近日,一直密切關注北美墨西哥灣「死亡海域」變化的美國學者公布一項最新研究結果,今年夏天在德克薩斯海域內發現一塊新形成的「死亡海域」,至此,該地區「死亡海域」面積已經擴大到歷史最大水平9650平方英裡。
  • 地球即將俘獲一個不明物體,科學家們困惑不已,太像人造物了
    但這次的小三卻有些不同,因為她太神秘了,讓科學家們都困惑不已,美國宇航局一位科學家甚至認為,她有可能是一個人造物體。2020 SO是9月17日在夏威夷茂宜島的哈雷阿卡拉天文臺發現的,目前正在興衝衝地奔向地球,根據科學家們的計算,她將在10
  • GW190521:天文學家探測到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兩個黑洞碰撞事件
    GW190521:天文學家探測到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兩個黑洞碰撞事件(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天文學家可能已經探測到了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大規模的兩個黑洞碰撞事件,這發生在大約70億年前,但是其跡象才剛剛到達我們面前。
  • 表面布滿了巖漿海洋,卻異常明亮,這種系外行星令科學家困惑不已
    而那些系外行星表現出的離奇的特點,也讓身處太陽系的我們驚愕不已。其中,體積特別大的,我們稱之為熱木星,它們溫度極高,體積和木星差不多甚至遠超過木星;體積中等的,和海王星類似的,我們稱之為熱海王星,它們也是氣體行星;另外,還有一些巖石行星也非常靠近宿主恆星,科學家給了它們一個綽號——熱超級地球。
  • 人類發現已探測規模最大的宇宙爆炸
    人類發現已探測規模最大的宇宙爆炸天文學家在印度的巨米波電波望遠鏡、澳大利亞西部的默奇森廣角陣列、美國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歐洲xmm-牛頓太空望遠鏡觀測的大量數據中發現了一項驚天秘密,據相關資料顯示,科學家們近期探索到了目前人類已知規模最大的宇宙爆炸,它發生在3.9億光年外的黑洞,該黑洞的位置位於蛇夫座星系團的中心區域,蛇夫座內星系團的形成源於宇宙中存在的強大引力
  • 天文學家說他們發現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兩個黑洞合併事件
    天文學家可能已經探測到了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大規模的兩個黑洞碰撞事件,這發生在大約70億年前,但是其跡象才剛剛到達我們面前。這一災難性事件為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近距離觀察位置,見證了宇宙中最難以捉摸天體之一的誕生。這場遙遠的表演包括兩個主要角色:一個黑洞的質量大約是我們太陽的66倍,另一個黑洞的質量大約是我們太陽的85倍。
  • 最大規模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
    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曾不止一次的發生在地球生命的歷史舞臺上,每一次這樣的事件都將本已高度多樣化的生物種群銳減到最低程度,每一次事件也都無一例外地改變了生物進化的進程。在眾多滅絕事件中,最大規模的一次發生在大約2.52億年前,僅在短短數千年內,約四分之三的陸地生物和95%的海洋生物盡數消失。
  • 令科學家困惑10個的地方,至今仍無法解釋此現象,太令人震驚了!
    讓我們來看看這些讓科學家著迷的地方和事件。 1. 帕託姆斯基隕石坑是一個裸露的巖層,從周圍的環境中脫穎而出。已經進行了幾次科學考察,但仍然無法解釋它的起源。這座寺廟已被研究了100多年,然而被稱為「 巨石牌坊」的巴勒貝克神廟的石頭,卻是古代世界最大的謎團之一。這三塊巨石長20米,高4.5米,寬3.6米,每塊重1000噸。它使考古學家感到驚訝。它們以如此重的重量怎麼被運送到山頂呢? 5. 新墨西哥州陶斯市2%的居民聽到低頻嗡嗡聲,引起了研究人員和科學家的興趣。
  • 七大研究困惑科學家 從宇宙常數到神秘粒子
    以下是七個令科學家更加困惑的研究發現,它們非但沒有揭露事件的本質,反而增添了更多的謎團,使研究人員開始懷疑他們最基本的臆斷。這一名單無疑難稱完整,只是希望引起大家廣泛的好奇心,跟隨科學家一起去探究真相。
  • 希臘海邊驚現神秘野獸,當地居民困惑不已,網友神回復:活久見
    據《太陽報》11月19日消息:一場風暴過後,一種神秘的生物被衝上了海灘,這讓希臘克裡特島的居民困惑不已。怪物在希臘最大的島嶼上引發了瘋狂的討論,一些人說他們害怕它,另一些人好奇地想知道它是從哪裡來的。一位專家提出了一個可能性,儘管這個物種還沒有通過基因測試確定。克裡特島自然歷史博物館脊椎動物館館長彼得羅·萊姆帕拉克斯說,這隻動物可能是一隻獾。由於在水裡泡了一段時間,失去了毛髮,這也導致了它的腫脹,呈現出怪異的外觀。
  • 迄今最強黑洞合併事件被發現!強大、遙遠,但令人困惑?
    (圖片來源:Science Photo Library)天文學家自己都沒想到,引力波探測到了迄今為人所知的、最大規模的黑洞合併事件。這次合併強大、遙遠,且令人困惑。此次黑洞合併最早發現於2019年5月21日,合併產生的引力波被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和義大利處女座幹涉儀(Virgo)探測到,合併事件被命名為GW190521。兩個探測器感應到了黑洞合併產生的最後四個波紋,波紋頻率在一百毫秒內從30赫茲升至80赫茲。根據探測到的引力波,天文學家可以估算黑洞質量。
  • 首次確認,最大規模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
    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曾不止一次的發生在地球生命的歷史舞臺上,每一次這樣的事件都將本已高度多樣化的生物種群銳減到最低程度,每一次事件也都無一例外地改變了生物進化的進程。在眾多滅絕事件中,最大規模的一次發生在大約2.52億年前,僅在短短數千年內,約四分之三的陸地生物和95%的海洋生物盡數消失
  • 上百頭鯨魚在斯裡蘭卡擱淺 當地史上最大規模鯨魚擱淺事件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1月2日,大約120頭領航鯨(又稱巨頭鯨)在斯裡蘭卡科倫坡附近的帕訥杜勒海岸集體擱淺,這是當地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鯨魚擱淺事件。當地警察局長稱,在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內,擱淺鯨魚的數量就增加到了約100隻。
  • 令我國頭疼不已!這一席捲全人類的危機,被日本科學家破解了?
    比如當下有一個危及全人類的難題,已經嚴重影響到陸地、海洋的生態環境,並且對人類的影響將延續千、萬年之長,這就是令各國科學家頭疼不已的「塑料危機」。但可悲的是,人類生產塑料的速度依舊恐怖:科學家認為,按照目前的速度發展,2050年地球上將有超過130億噸塑料垃圾,藍色的地球可能最終變成「塑料星球」。
  • 令我國頭疼不已!這一席捲全人類的危機,被日本科學家破解了
    比如當下有一個危及全人類的難題,已經嚴重影響到陸地、海洋的生態環境,並且對人類的影響將延續千、萬年之長,這就是令各國科學家頭疼不已的「塑料危機」。塑膠袋相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平常我們購物買東西,基本隨手就是好幾個塑膠袋;還有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塑料包裝、日用品等等,數不清的塑料製品被人類研發,但這種不可降解的產品卻給地球帶來了永遠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