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規模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

2020-10-27 原理

    地球生命有著一段漫長而又極為動蕩的歷史。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曾不止一次的發生在地球生命的歷史舞臺上,每一次這樣的事件都將本已高度多樣化的生物種群銳減到最低程度,每一次事件也都無一例外地改變了生物進化的進程。

    在眾多滅絕事件中,最大規模的一次發生在大約2.52億年前,僅在短短數千年內,約四分之三的陸地生物和95%的海洋生物盡數消失。這次事件標誌了二疊紀的結束以及三疊紀的開始,被我們稱之為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

     根據最新研究發現所描繪的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開始的藝術構想圖。| 圖片來源:PaleoFactory / 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

    一直以來,有一種假說認為,這次事件是是由西伯利亞暗色巖區域的大規模噴發引起的,這可能是一次巨大而漫長的火山事件,產生了一系列環境的連鎖反應。然而,對於導致了這次大滅絕的確切誘因,學界仍然存在很大爭議,科學家仍不能完全弄清楚整個事件的因果觸發和事件順序。

    直到現在,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終於得出了結論,他們通過利用最尖端的分析技術和新穎的地球化學模型,首次對當時的整個事件進行了重建。研究結果被發表在了近期的《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

    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啟用的是一個常被忽視的「環境檔案」——腕足動物的外殼化石。

    腕足動物化石,其同位素組成揭示了導致地球上最大滅絕事件災難的環境和氣候條件的線索。| 圖片來源:Ferrara University

    這是一些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超過5億年的生物。在南部阿爾卑斯山,存有保存完好的可供研究人員進行科學分析的腕足動物化石。在2.52億年前,這些像生物帶著滅絕事件發生之前不久以及滅絕開始之初的「環境記錄」,沉積在了特提斯海(古地中海)的淺層大陸架底部。

    阿爾卑斯山脈南部的白雲巖,保存了獨特的二疊紀-三疊紀化石記錄,其中包括了腕足動物的化石。| 圖片來源:Renato Posenato / Ferrara University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對化石中硼元素的同位素進行了測量。通過這項測量,他們能夠追蹤2.52億年前海洋中的pH值變化。測量結果表明,在滅絕事件開始之初,海水的pH值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酸化)。而由於海水的pH值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密不可分,因此通過海水pH值,可以進一步地計算出當時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研究人員接著將硼同位素與其他碳同位素的研究數據結合在一起,集中輸入到了地球化學模型中。這個以計算機為基礎的模型可以通過解析碳循環動力學、海洋氧化還原條件以及氮同位素的轉化,來模擬當時的地球進程。

    他們發現:最初的海洋酸化與來自西伯利亞的大量火山二氧化碳注入大氣有關,而這樣的狀況對當時的生物產生了致命影響,導致了海洋鈣化生物在滅絕事件的剛開始時就慘遭滅絕

    不僅如此,二氧化碳的釋放還產生了進一步的後果。隨著溫室效應引發的全球性溫度升高,陸地上的化學風化作用也得到了增強,這驅動了海洋表面溫度的升高,以及越來越多的營養物質通過河流和海岸進入海洋,在幾千年的時間裡,致使海洋變得過度肥沃,其結果就是導致三疊紀早期的海洋中出現了嚴重的脫氧和硫化物中毒。正是這種相互關聯的生命持續周期和過程中出現的多米諾骨牌式的倒塌,最終導致了在二疊紀-三疊紀交替之際的大規模滅絕性災難。

    研究的分析結果還帶來了新的發現。一直以來,甲烷水合物的溶解曾被認為是進一步加劇了滅絕事件的原因。現在,根據新研究的數據顯示,這種說法的可能性是極低的。

    這項新的研究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新的研究不僅首次系統地利用了腕足動物作為環境檔案,還改進並新開發了相關的分析方法。為了進行精確的分析,研究人員所使用的是高精度的同位素分析,以及最先進的二次離子質譜計(SIMS)的高解析度微分析。這些技術使得科學家不僅能夠重建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演變,還可以清楚地追溯火山的活動,最終使得以如此精度來重建2.5億多年前的地球環境成為可能。

    參考來源:
    https://www.geomar.de/en/news/article/ausloeser-fuer-groesstes-massenaussterben-der-erdgeschichte-identifiziert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1-020-00646-4


相關焦點

  • 首次確認,最大規模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
    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曾不止一次的發生在地球生命的歷史舞臺上,每一次這樣的事件都將本已高度多樣化的生物種群銳減到最低程度,每一次事件也都無一例外地改變了生物進化的進程。在眾多滅絕事件中,最大規模的一次發生在大約2.52億年前,僅在短短數千年內,約四分之三的陸地生物和95%的海洋生物盡數消失
  • 二疊紀生物大滅絕「罪魁禍首」或是細菌
    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地球上發生過一次最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但科學家們至今仍無法確定其中原因。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提出一種新假說,認為「罪魁禍首」是一種小小的細菌。  相關研究報告發表於《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
  • 哺乳動物和鳥類成恆溫動物 與2.5億年前最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有關
    哺乳動物和鳥類成恆溫動物 與2.5億年前最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有關 來源:科技日報 • 2020-10-22 16:39:04
  • 地球公轉軌道周期性變化,或促成史上最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
    當今冰川異常融化、溫度節節攀升、海洋酸化等種種現象,以致有人認為地球即將邁向第6次大規模滅絕事件。而在過去,地球歷經2次最大型的毀滅性物種滅絕事件,一場為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Triassic–Jurassic extinction event),發生在2.01億年前,地球上約80%物種永久消失,並使恐龍成為侏羅紀最具優勢的陸地動物;另一場則是託阿爾階滅絕事件(Toarcian extinction),發生在約1.83億年前,當時海水深層大缺氧,對海生生物影響最大
  • 極端全球變暖將導致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物種滅絕
    一項新研究顯示,極端的全球變暖將導致海洋動物無法呼吸,並引發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2.52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消滅了96%的海洋物種和70%的陸生脊椎動物。
  • 地球史上最大滅絕事件的幕後推手
    每次物種滅絕都急劇降低生物多樣性,而生物多樣性的每一次改變都影響著進化進程。史上最大規模的滅絕事件(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發生在大約2.52億年前,大約四分之三的陸地生物和95%的海洋生物在短短幾千年內消失了。
  • 科學家:人類是大型動物滅絕的罪魁禍首!
    究竟是人類還是氣候變化導致上個冰河世紀末期大量大型哺乳動物滅絕?丹麥奧胡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大型動物的滅絕進行了首次全球分析,結論顯而易見——人類才是罪魁禍首。這項最新研究明確地指出人類是過去10萬年間導致全世界各地大型動物大規模滅絕的主要原因。「我們的研究結果認為人類在全世界的擴張導致了大型動物的大量消失。」
  • 地球五大生物滅絕事件:白堊紀恐龍滅絕(圖)
    北京時間12月24日消息,儘管白堊紀-第三紀生物大滅絕(又稱K-T滅絕事件)最廣為人知——因為恐龍就是當時滅絕的——但在地球歷史上發生過的一系列的生物大滅絕事件中,有的比K-T滅絕事件更具有毀滅性。所謂生物大滅絕,指的是一大批生物物種同時,或者在很短的時間內突然死亡、消失。最嚴重的一次大滅絕發生在二疊紀晚期,當時96%的生物消失了。
  • 北美海域最大規模棘皮動物死亡事件令科學家困惑不已
    原標題:北美海域最大規模棘皮動物死亡事件令科學家困惑不已   已知最大規模的海星疾病正在席捲北美沿海海域,研究人員急切地想要找出罪魁禍首,並了解其影響。  美國華盛頓州的深海物種,如太陽海星,最先被這場疾病影響,其「手臂」開始下垂和分離。
  • 北美海域最大規模棘皮動物死亡事件令科學家困惑—新聞—科學網
    海星之死北美海域最大規模棘皮動物死亡事件令科學家困惑最後,Lahner不得不對海星實施安樂死。   現在,一些死亡的海星被小心翼翼地標記並碼放在Lahner的辦公室。她已經將樣本寄給了病理學家和遺傳學家,他們急於了解這次在棘皮動物記錄中影響範圍最廣的疾病。「很多人都在爭先恐後進行研究。」西華盛頓大學(WWU)生態學家Benjamin Miner說道,他正在考察海岸情況,並開展相關實驗。
  • 3.6億年前的滅絕事件:元兇終於找到,就隱藏在地球附近!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5次主要大規模滅絕事件中的第四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古生代泥盆紀的晚期,對於此次滅絕事件古生物界一直眾說紛紜,其中全球變冷和海底火山噴發以及小行星撞擊都列入了可能的選項內!
  • 3.6億年前的滅絕事件:元兇終於找到,就藏在地球附近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5次主要大規模滅絕事件中的第四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古生代泥盆紀的晚期,對於此次滅絕事件古生物界一直眾說紛紜,其中全球變冷和海底火山噴發以及小行星撞擊都列入了可能的選項內!
  • 3.6億年前的滅絕事件:元兇終於找到,就隱藏在地球附近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5次主要大規模滅絕事件中的第四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古生代泥盆紀的晚期,對於此次滅絕事件古生物界一直眾說紛紜,其中全球變冷和海底火山噴發以及小行星撞擊都列入了可能的選項內!
  • 貓是滅絕紐西蘭野生動物的罪魁禍首?實際上它們只是「幫兇」
    貓是滅絕紐西蘭野生動物的罪魁禍首?實際上它們只是「幫兇」紐西蘭位於南太平洋,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國家之一。然而,如今的紐西蘭已經遠不如1000年前那樣美麗。在公元10世紀之前,人類還沒有到達紐西蘭。比如說身高達3米以上、體重超過250千克的巨鳥——恐鳥;世界上唯一在嘴上長了鼻孔的鳥、如今是紐西蘭的國鳥——奇異鳥(幾維鳥);地球有史以來最大的老鷹——哈斯特巨鷹;全世界最大的鸚鵡——鴞鸚鵡……不幸的是,隨著人類來到紐西蘭後,這些奇特的動物很多都滅絕了
  • 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是什麼,地球是否正處於第六次大滅絕當中?
    我們說的生物滅絕事件,並非發生在一夜或者數年之間,有的生物滅絕事件可能持續了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年,而幾十萬年在地質學中也就是「一瞬間」,但是這一瞬間內生物數量的大量減少,遠遠超出了進化論的解釋,於是必定存在外來因素。
  • 地球最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之一,正在被「天河二號」層層揭開
    因為不完整的化石記錄和不夠精確的測年技術,要釐清數百萬年地質時代裡發生的各種事件絕非易事。但如今,地球史上一個動物複雜性爆發期——也是最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之一,正變得越來越清晰。其結果便是,我們很難斷言化石記錄的變化確實標誌著大滅絕這種真正的變遷,還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到足夠的化石。 上世紀60年代,古生物學家開始系統性地分析化石記錄,他們發現了好幾個大滅絕事件和生命欣欣向榮的地質時期。但是這些結果,通常只能把生物多樣性的變化鎖定在大概1000萬年的時間尺度上,這是因為化石分布在相對較長的地質年代裡,並且是成批被拿去分析的。
  • 都說小行星撞擊導致了恐龍滅絕,超新星爆發生物滅絕,證據在哪?
    地質史上的生物滅絕事件從地球誕生到現在,總共發生過5次全球規模的超大生物滅絕事件,分別是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滅絕事件、3.65億年前的泥盆紀生物滅絕事件、2.5億年前的二疊紀的生物滅絕事件,1.85
  • 地球最大的三個隕石坑,一個造成96%物種滅絕,一個住了55萬人
    據統計地球的陸地上上目前發現了近200個隕石坑,今天小編就講講其中最大的三個隕石坑,其中一個造成96%物種滅絕,一個住了55萬人。希克蘇魯伯隕石坑位於墨西哥猶加敦,形成在6500萬年前,曾是地球上發現的最大隕石坑,隕石坑呈橢圓形,寬度約為483公裡,平均直徑超過180公裡。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沒有暴露在地表上,而是因為地形原因已經成為了墨西哥猶加敦的一個村莊上。
  • 科學家找到導致遠古地球物種全部滅絕的罪魁禍首,比極光還美麗
    研究人員說,在地球巖石記錄中發現某些放射性同位素,證實了來自附近超新星的殺手宇宙射線可能是至少一場大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你能想像一顆爆炸恆星的光比滿月還亮,也許你會很有趣,但是當輻射摧毀了我們所知道的生命時,這一場景就是災難的序幕。研究人員說,來自附近超新星的殺手宇宙射線至少可能是一場大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在地球巖石記錄中發現某些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證實這種情況。
  • 生物大滅絕事件(四)
    生物大滅絕有一定的周期性,大約6200萬發生一次,自地球誕生以來全世界發生過數次大滅絕事件,主要有5次生物大滅絕。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幾次發生在很久以前的滅絕事件吧 首先要更正一下上一期文章中說的第四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恐龍的消亡,其實不是消亡,而是崛起。為大家的造成影響很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