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同訪浦東感受脈動:融入長三角,16年海闊天空

2020-12-02 浙報融媒體

2019-05-17 07:49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童穎駿 陸 遙 浙江大學學生 陸理寧 視頻 倪雁強 陳嘉昀 金振東 設計 勞思雯 編輯 陸文琳

【編者按】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浙江日報創刊70周年。70年來,幾代浙報人積極傳播黨的政策主張,記錄時代風雲,推動社會進步,守望公平正義,留下許多影響深遠的新聞佳作。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浙江日報和浙江省新聞工作者協會、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於4月中旬啟動了「同走新聞路」大型融媒體採訪。連日來,以浙江日報部分新聞佳作為脈絡,由原作者、一線骨幹記者和浙大新聞專業學生組成的三代新聞人隊伍,重讀佳作、重返現場,傳承歷史、賦能未來,在實踐中進一步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浙江新聞客戶端今天推出系列報導第十一篇《融入長三角,16年海闊天空》。一起跟隨浙報記者重返浦東,體驗新區「加速度」,感受長三角一體化的強勁脈動。

科幻影片《她》,一部摘得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的影片,主要取景地是上海。導演斯派克·瓊斯說,上海是他認知中最具未來感的城市。

這種未來感,彰顯在黃浦江兩岸摩天大樓的生長速度中,展露在洋山深水港的呼吸吐納中,表現在網友對「魔都」五光十色的描摹中,更體現在我們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期待中。

這種未來感,吸引我們目光。16年前,浙江日報記者行走上海、江蘇,記錄改革風雲,成就了氣勢宏大的「關注『長三角』」系列報導。2003年2月19日,《浙江日報》頭版刊發由周少華、臧銫採寫的《浦東,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關注「長三角」·上海篇之一》,聚焦中國改革開放「點睛之筆」——上海浦東的現狀和未來。

4月12日,周少華(左二)帶領年輕記者在上海浦東展覽館採訪。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倪雁強 陳嘉昀 攝

2019年,上海自貿區增設新片區、上海證交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上海帶著新使命,步入新階段。而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浙江也正以更大格局、更高質量、更好環境、更強合力,推進接軌融入上海、奮力書寫新時代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新篇章。在這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時刻,我們跟隨16年前報導的作者之一、浙江日報原編委周少華重返浦東,體驗新區「加速度」,感受長三角一體化的強勁脈動。

春光和煦,車流如湧。我們抵達浦東的第一站,便是世紀大道。這條交通要道,全長約5.5公裡,寬100米,雙向12車道,被譽為「東方的香榭麗舍大街」。

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劃出城市最繁華的天際線。「16年間,變化巨大。」周少華感慨地說,「當年浦東最高建築是造好不久的金茂大廈。」而如今,陸家嘴的標誌性建築已從一枝獨秀變成「三件套」——金茂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大廈。

從洋山深水港四期無人碼頭控制塔上俯瞰碼頭貨櫃堆場。新華社發

「浦東」一詞,最早出現於上海第一部志書《雲間志》,距今已有900多年。1990年,浦東走上開發開放之路。此後,一路創下「加速度」:

自貿區的速度令人驚訝:海運通關速度進入「天時代」,空運通關速度進入「小時時代」,符合誠信條件的特殊商品通檢進入「秒時代」;

人才高地的高度令人讚嘆:擁有諾貝爾獎獲得者5人,引進海內外院士90人,人才資源總量達145萬人;

科技振興的廣度令人難忘:張江科學城首輪73個「五個一批」項目全部開工,包括大科學設施6個,創新轉化平臺20個、城市功能項目14個……

對此,原報導另一位作者臧銫感觸頗深:「每次到上海,我的腦海經常會閃現2003年行走在浦東的一幕幕,並通過辨識建築物的變化,探尋其背後的發展脈絡。」

「浦東,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浙江日報16年前的這句描述,如今看來依然精準。

同行路上,周少華給我們講述了「關注『長三角』」系列報導出爐的背景。當時,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接軌上海,共同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決策。2003年元旦一過,浙報派出近20名骨幹記者奔赴上海調研。

「關注『長三角』」系列報導的開篇,是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的訪談。習近平提到,浙江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與發展的總體思路是,著眼於「虛心學習、主動接軌、真誠合作、互利共贏」。

2018年7月3日,嘉善縣興善公路正在修建,該公路建成後可以實現與上海的無縫對接。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沈志成 縣委報導組 劉元 攝

虛心學習,正是彼時浙報記者奔赴省外採訪時所抱持的態度。報導刊發後,為浙江幹部群眾提供了鮮活、立體的發展視角。湖州、嘉興、杭州等地幹部說,要從靠近上海向全面融入上海轉變,要在航運、金融、信息、科技、人才等方面主動接受上海輻射;各地經濟部門負責人說,上海正在進行的產業轉移和功能提升,給我省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發展層次和經濟外向度,帶來了機遇……

「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與交流」,這個被寫入浙江「八八戰略」的發展方向,16年來,堅定不移——

我們領會到,「長三角一體化」已經跟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緊緊相連。此次同行的三代新聞人中,既有曾在上海求學、回鄉工作的杭州學子,又有曾在杭州求學、如今正在上海實習的江蘇姑娘。而「走訪杭州獨角獸企業」「到舟山對接科創企業」等工作安排,也頻頻出現在浦東採訪對象的行程單上。

我們注意到,共享科創資源,是浙江接軌上海的重中之重。前不久,嘉善上海人才創業園裡,上海交通大學「長江學者」張亞非組建了自己的研發團隊。放眼浙江各地,像張亞非這樣來自上海的人才正越來越多。據統計,寧波杭州灣新區成立9年以來,累計引進上海項目30餘個、上海高層次人才1280餘名。

2018年12月1日,市民在上海地鐵站使用長三角「滬杭甬」地鐵二維碼掃碼進站。新華社發

我們感受到,實現公共服務的普惠便利,是浙滬兩地居民的期盼。在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平湖園裡,有直達金山北站的公交車,有直通上海南站的大巴車。在嘉興,上海區號021實現了固話全覆蓋,刷嘉興市民卡,可在上海乘坐地鐵和公交……

浙滬攜手的一步一履,是我們目之所及,更是心之所向。在接軌上海、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浙江的步伐從未停歇。

如果說,16年前,「接軌上海」還是一個願景,那麼如今,僅從張江科學城,就能管窺浙滬深度合作的點點滴滴。

2013年,浙滬兩地共同規劃了87平方公裡的張江長三角科技城(由位於上海的楓涇園和位於浙江的平湖園組成),開全國跨省(市)合作園區先河。2016年,上海張江高新區管委會正式批覆同意設立張江長三角科技城。2017年,張江高新區、上海市金山區、嘉興市三方籤署建設框架協議,確定通過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招商、統一運營,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位於張江科學城的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倪雁強 陳嘉昀 攝

當年出現在記者眼前的工地和菜地,如今已經「長」成了一個國家級科技創新高地,也成為浙滬合作的熱土。截至去年上半年,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平湖園已從上海引進包括高端裝備製造在內的優質項目12個,總投資超30億元。

這是浙江的努力,也是上海的氣度。浙報記者16年前就已發現,「不求所在,但求所流」,是上海人的新發展觀。而今這種觀念化作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蓬勃動力。

當我們站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望向遠方,盡收眼底的是上海,卻不僅僅是上海——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G60科創走廊發展脈絡日漸清晰……

2019年3月27日,市民在長興政務服務中心G60科創走廊綜合服務通辦窗口辦理杭州的營業執照。浙江新聞客戶端拍友 譚雲俸 張澤民 攝

「浦東將主要打造服務『長三角』、服務全國的平臺,進一步發揮龍頭作用,帶動『長三角』都市圈全面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16年前寫在紙上的設想,正逐步成為現實。今年4月10日,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在浦東啟用。我們看到,基地大廳的發展規劃圖上,南京、杭州、合肥等12座合作城市已被「點亮」。

「有人把我國綿長的海岸線比作一張弓,長江則是一支箭,上海是它的箭頭,浦東則是箭頭上的利刃。箭頭的穿透力,往往取決於弦的張力;對於浦東來說,『長三角』就是它最有力的『弦』!」 當年的報導佳句,如今讀來依然讓人心潮澎湃。

更令人興奮的是,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指出上海、江蘇、浙江、安徽要增強一體化意識,加強各領域互動合作,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這是部署,更是號角。會挽雕弓如滿月。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加速進入快車道。

相關焦點

  • 三代新聞人同訪浦東 感受一項宏偉戰略堅定持久的脈動
    而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浙江也正以更大格局、更高質量、更好環境、更強合力,推進接軌融入上海、奮力書寫新時代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新篇章。在這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時刻,我們跟隨16年前報導的作者之一、浙江日報原編委周少華重返浦東,體驗新區「加速度」,感受長三角一體化的強勁脈動。
  • 炫彩音質,盡情脈動 JBL PULSE3 音樂脈動三代可攜式藍牙音箱
    JBL PULSE3音樂脈動三代憑藉JBL標誌音質和炫彩燈光靠實力出眾。相比JBL旗下之前的兩代可攜式藍牙音箱,不管是外型設計還是內在配置,JBL PULSE3音樂脈動三代都進行了全面升級。無論身在何處,JBL PULSE3音樂脈動三代都能瞬間讓音樂煥發活力。
  • 2019年浦東科普詩詞大會開幕 長三角近兩百所中小學共話中華詩...
    ,由浦東新區教育局、區文體旅遊局、區文明辦、區科協、團區委、區語委辦等共同主辦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2019年浦東新區科普詩詞大會」,9月27日在上海自貿區金橋片區正式拉開帷幕,來自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一市三省」近兩百所中小學師生們,將在為期一個月的會期內共話中華詩、禮讚新時代。
  • 市委書記專訪|臨沂市委書記王安德:主動融入長三角,「三步走」助推鄉村振興
    閃電新聞推出特別系列專訪《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山東16市「市委書記」訪談》。本期推出臨沂市委書記王安德的專訪。  眼下,來自長三角地區的241個項目正在臨沂加緊建設,資金到位218.6億元,超過全市招商引資項目到位資金總量的五分之一。作為山東的「南大門」,藉助地理優勢,臨沂把融入長三角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全力推進。
  • 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開幕:疫情陰霾之後,「文化」成經濟脈動先導因素
    前有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交易形式喜人,後有「設計上海」等多個展覽蓄勢待發,疫情陰霾逐漸散去後,「文化」正成為經濟脈動的先導因素。閱文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上海的開放包容以及長三角地區濃厚的文創氛圍,為網絡文學發展提供了一片沃土。閱文將繼續紮根於這片沃土,擁抱新文創理念,朝「更強的文學內容生態」邁進。《慶餘年》2007年開始連載,2019年推出劇版第一季,從「閱讀」到「觀看」再延伸至「遊戲」的融合開發模式為消費者帶來全新體驗。
  • 央地同頻共振,中國建築全力共「築」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中國建築如何對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實現央地同頻共振?本期《學習「建」行》,藍寶為您帶來「中國建築全力共『築』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入住中建幸福公寓的「95後」湖北女孩孫奧,利用公寓提供的創業環境,租下了公寓一樓水吧,由房屋租戶變成公寓的合作夥伴,融入城市成為「新上海人」。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取經」長三角 出彩「河之南」
    11月16日到21日,河南省黨政代表團啟程赴上海、江蘇、浙江學習考察,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度對接長三角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學習借鑑先進地區發展經驗,主動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 浦東30年專輯② | 聽!90後和外籍人士怎麼說?
    受訪者A(1993年出生於黃浦,居住於浦東,軌道交通出行)小時候認為浦東是郊區,鄉下人多,肯定比不上浦西。受訪者B(出生於浦東,廣州南方醫科大學在讀)浦東還在發展中,但總要有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我對浦東的未來發展,持樂觀態度。
  • 【浦東25年】在浦東創造世界水泥發展史奇蹟
    短短數年時間,南方水泥就從不生產一兩水泥,變成為擁有1億噸產能的超級水泥企業。 南方水泥通過以市場化方式推進聯合重組,迅速提高東南經濟區水泥產業集中度、抑制了惡性競爭、提高了行業贏利水平,同時也淘汰了部分高汙染、高成本的落後產能。 最近幾年,受宏觀經濟影響,鋼鐵行業「寒氣逼人」,全行業掙扎在虧損邊緣。而同為基建材料的水泥行業,日子卻過得相對「滋潤」。
  • 浦東開放30年,國產大飛機御風起飛
    要想完整感受國產飛機十幾年走過的歷程,在哪裡最合適?答案是距離上海浦東機場不遠的中國商飛總裝製造中心浦東基地。這裡是國產大飛機C919總裝和試飛、交付之地,也是已經交付客戶的國產支線客機ARJ21的其中一個總裝基地。
  • 戴曉堅:「四維空間」裡「建」證浦東丨浦東30年財經30人
    戴曉堅:改革開放40年,浦東開發30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作為一個市政人,由衷為這一段經歷感到自豪。浦東的開發開放,根本的一條就是要把基礎設施改善,如果沒有基礎設施的改善,很難形成城市化的發展。應該說,我最早經歷的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河流汙水工程。第一財經:我們是如何解決城市的汙水問題的?戴曉堅:當年上海的城市基礎設施非常薄弱。
  • 「16+10」稅收支持體系 讓長三角稅收一體化跑出加速度
    「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是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對更好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出的重要部署。其中,改善營商環境是關鍵目標之一。7月底,國家稅務總局推出進一步支持和服務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10項稅收徵管服務措施,與去年11月推出的16項稅收服務舉措構成「16+10」稅收支持體系。
  • 長三角航空版圖「時空摺疊」,我國吞吐量最大的機場群就在長三角
    根據民航網站數據,2019年,長三角地區機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2.48億人次,遠高於第二名京津冀機場群的1.45億,位居國內四大機場群之首,並一舉躋身於全球前五大機場群。機場的吞吐量反映了一地的發展水平,也支撐著一地的發展。
  • 致敬壯麗70年,2019年浦東新區科普詩詞大會開幕
    關注文化,關注傳承,關註上海江東書院,矚目於中國文化的偉大復興弄潮兒向濤頭立,欣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慶,在成功舉辦兩屆浦東新區科普詩詞大會的基礎上,由浦東新區教育局、區文體旅遊局、區文明辦、區科協、團區委、區語委辦等共同主辦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2019年浦東新區科普詩詞大會」,9月27日在上海自貿區金橋片區正式拉開帷幕
  • 憑「海」揚帆長三角
    也是因為這情牽一線的特殊紐帶,早在10多年前,鹽城就一直在努力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 2004年,鹽城在蘇北城市中率先成為長三角城市經濟協會觀察員。從2007年起,鹽城提出要全面啟動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加強與上海及長三角其他城市間的合作,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關係日益密切。
  • 心得體會範文:浦東發展30年感悟5則
    浦東開發開放30年,書寫了一段中國改革開放的曠世傳奇。從昔日的「爛泥路」到今天的「滄桑巨變」,浦東的開放史無前例,浦東的發展翻天覆地,我們都是親歷者、見證者和參與者。是什麼創造了浦東一飛沖天的奇蹟?用「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改革開放是奮鬥出來的」進行了精闢的闡述,讓人感觸頗深。開發開放的浦東是潛力無限的。
  • 習近平對浦東未來發展提出新要求!
    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浦東開發開放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各國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習近平指出,30年來,浦東創造性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改革開放走在全國前列,核心競爭力大幅度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整體性躍升。
  • 「退一步海闊天空」用英語怎麼說?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是中國人經常說起的兩句話。簡單的話語裡,蘊含著中國人的生存哲學與人生智慧。很多人會選擇直接把這一句簡單的漢語按字面意思直接翻譯成英語,但是翻譯出來之後,首先不具有韻律,其次,也沒有哲學的意味了。在英語中能否找到相近的詞彙表達出類似的意思呢?關鍵問題是,「退一步海闊天空」所體現出的中國哲學和智慧,英語國家裡的人是否會認同呢?
  • [中報]浦東建設:2017年半年度報告
    在投資方面公司立足浦東新區面向長三角,大力投資快速路、骨幹路等城市路網以及高等級公路的建設,累計投資規模超過人民幣280億元;在工程建設方面公司較好地完成了浦東新區及無錫、常州、諸暨等長三角地區多省市快速路、骨幹路、高架立交等城市路網、高等級公路、停車場、垃圾焚燒廠、保障房等一系列重大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
  • 陝西「新脈動」,企業在行動
    新華網陝西10月4日電(李雪梅 詹樂遊)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20年來,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新時代如何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記者近日隨「西部開發新脈動」網絡媒體採訪團走進陝西,透過企業的眼睛尋找問題的答案,感受高質量發展的陝西「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