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廈門日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近年來,廈門加大教育投入,學位不斷增加,一批又一批年輕人投入到教育事業中來。
相比桃李滿天下的前輩,她們從教的進度條才剛剛開啟。面對拉臭臭的幼兒,她們皺緊眉頭,卻行動迅速;面對不聽話的「熊孩子」,她們也會焦慮、崩潰,但在從教的過程中,她們學著慢慢適應,從自稱「我還是個寶寶」的角色,努力成長為一名優秀老師,並在與孩子們的交流中獲得快樂。
今天是教師節,連日來,本報記者走訪我市多所學校,為您講述95後「小老師」成長的故事。
華僑幼兒園老師 劉盈
十八年前從這裡畢業 如今當上老師帶萌娃
劉盈,1996年出生,福建廈門人,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
教齡:1年
感言:從學生到老師,身份的轉變對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時光不負有心人,我和學生正在一起成長。
「五隻猴子蕩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嗷——嗷——」在華僑幼兒園中1班的教室裡,幾十名學生正在劉盈的帶領下做遊戲,剛從戶外回到教室裡,遊戲能讓這些孩子快速回到課堂氛圍中來。
這位在學生面前遊刃有餘的年輕老師,其實一年前才剛剛踏進教師隊伍。從教的一年時間裡,她和孩子們都經歷著飛快的成長。
娃娃舉手喊「褲子溼了」 菜鳥老師一臉蒙
去年,劉盈開始和一群平均年齡不到4歲的小屁孩朝夕相處。
正上著課,一個小朋友突然舉手大喊,「老師,我褲子溼了!」工作的第一天,意外不請自來,打得這位新老師措手不及。劉盈衝上前一看,果然,孩子尿褲子了。褲子溼漉漉的,小朋友在原地不知所措,劉盈也幾乎愣在當場。
該怎麼辦?對,要先把髒褲子換下來……回憶起在學校學過的內容,劉盈迅速打起精神,屏住呼吸,把小朋友抱到廁所,脫下髒褲子,把孩子的屁股洗乾淨,換上乾淨褲子,然後把髒褲子簡單衝洗一下,拿去曬乾。
「那一瞬間我還是有點蒙的。」回憶起當時的情形,劉盈笑出了聲。如今,身經百戰的她,早已習慣處理這種突發小狀況,還會叮囑家長送孩子上學時,多帶兩條乾淨褲子——三四歲的小朋友初次離開家人,年齡又小,控制不住自己是正常反應。「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不如主動做好安排。」這個樂天派年輕女孩這樣告訴記者。
看到孩子信任的眼神 讓她很有成就感
小班剛開學時,有個小男孩不適應集體活動,時不時一個人游離在教室的角落裡,玩著其他玩具。劉盈走上前去,坐下來跟小男孩一起安靜地玩遊戲。等兩人熟悉起來後,劉盈再牽著男孩的手,慢慢地加入集體遊戲中。
「後來,我給大家講故事的時候,他也開始參與進來,還主動提問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會有誰出現。」劉盈笑著說。一天清早,一個孩子一進教室就跑過來抱住劉盈,「老師,我家的小魚生寶寶了,多了好幾條!」從不適應集體活動,到主動分享生活,孩子們的微小轉變讓劉盈的心裡暖洋洋的。
就在上周的一天早上,劉盈在校門口值班,有個小朋友賴在父母身邊,怎麼也不願意進學校。「我上前去勸,發現竟然是自己班上的孩子,幾個月不見,看著長大了不少。」劉盈說,當時小朋友看到她,突然就撒開抱著父母不放的手,改口說:「我只要劉老師帶我進去。」看到孩子充滿信任的眼神,劉盈感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被擊中了。「有種被需要、被認可的感覺。」劉盈覺得十分感動。
十八年前,劉盈從華僑幼兒園畢業,一年前,她又回到這裡當起了老師。看著熟悉的校園,班上的孩子也算是自己的學弟、學妹,這份工作對劉盈來說,更有一番別樣的意味。幾個月前,劉盈參加了學校的大班畢業典禮,看到孩子們畢業,並和老師依依惜別,她眼中的淚水也不停打轉。「想到以後也要和孩子們分別,居然提前這麼久就開始傷感了。」95後的劉盈笑著說,有時會覺得自己是不是太矯情了。(文/廈門日報記者柯笛 民族日報記者 張姝 圖/廈門日報記者 張江毅 實習生 黃凱)
湖裡實驗小學老師 陸藝婷
感覺自己還沒長大 卻已開始和家長聊教育
陸藝婷,1996年出生,2019年從華中師範大學應屆畢業後,入職廈門市湖裡實驗小學,目前任學校少先隊總輔導員兼英語老師。
教齡:1年
感言:在和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我教給他們知識,陪他們走過成長的一小段路,他們也教會我成長,幫我真正地從大學畢業。
教師節前一天,湖裡實驗小學四年級的一間教室裡的投影屏幕上,一個個「豌豆射手」吐著豌豆子彈,飛向頭上頂著一個個英文單詞的殭屍。「Window!Desk!Fan!」隨著豌豆砸中殭屍,學生們大聲念出殭屍頭上的英文單詞——陸藝婷正在給學生們上英語課,這是她安排在課件中的小遊戲。
一年前,「陸藝婷同學」變成了「陸藝婷老師」,這一身份的轉換讓她有些手足無措。一年後,陸藝婷笑著說,教師路上的進度條還很長,但她已褪去初來時的焦慮,擁有更多的自信。
入職第一年「焦慮」成為關鍵詞
大學畢業後,還沒來得及過完學生時代的最後一個暑假,陸藝婷就快速地換上新的人生名片——她成了湖裡實驗小學的一名英語老師。
入職第一年,擔任一個三年級班級班主任的她,同時也負責三年級和四年級各兩個班級的英語課。回想任教初期,陸藝婷說,「焦慮」是她去年的關鍵詞。
正式入職前,對於教師這個職業,陸藝婷完全是個「萌新」。對於如何上好一節課、如何和學生更好地溝通交流,她並沒有太多經驗。平日裡,在為第二天的課程備課時,她焦慮著自己能否上好這節課。考試前,帶領學生們複習時,她也焦慮著學生們能否考出應有的水平……
「以前我自己是學生,考前只怕自己考不好,現在當了老師,考前卻要替200多個孩子緊張。」陸藝婷說,自己明明已經畢業了,但還是逃不過考前焦慮這件事。「我真的太難了。」
課件裡添加小遊戲 讓學生更有興趣
在95後年輕人的朋友圈裡,不少人都喜歡自稱「寶寶」,畢業前的陸藝婷也是。「之前我還跟父母聊到,很多時候我感覺自己都還是個『寶寶』呢,現在卻要和別的老師、家長聊怎麼教育孩子,真的很神奇。」
陸藝婷說,她和學生們有很多相似的愛好,比如看綜藝、逛B站等,在和學生們交流的過程中,她也更能和大家玩到一塊去。
「植物大戰殭屍是我們上學時玩的遊戲,但孩子們看到時,依然很感興趣。」陸藝婷說,為了提升課程的趣味性,她經常結合當天課程的內容,在課件中添加有趣的小動畫、小遊戲,讓孩子們對課程內容更感興趣。
她的用心,學生們也都看在眼裡。一次下課時,陸藝婷還在講臺收拾教材,一名男同學突然走上來對她說:「老師,這節課真的太好玩了,太有意思了。」聽到這句話,陸藝婷瞬間感覺前一晚備課時的疲憊、焦慮消失了。
「當時真的有種『天晴了雨停了,感覺自己又行了』的感覺。」陸藝婷說,從那時起,她發現自己的焦慮和不安在學生的肯定中逐漸消失,完成了從學生升級成老師的轉變,而且更有自信和底氣了。(文/圖廈門日報記者 盧琛)
雲頂學校老師楊可鑫
抖音熱曲進課堂 英語學習有樂趣
楊可鑫,1995年出生,2018年華中師範大學應屆畢業後,目前擔任廈門雲頂學校九年級(3)班班主任兼英語老師。
教齡:2年
感言:教材的考點千篇一律,有趣的課堂萬裡挑一。
「拜拜起床氣,暑假寒假遊戲機,吃雞王者打遊戲,拿走拿走別客氣!」早自習的鈴聲一響,一首歡快的《加油「稿學習」》,讓九年級(3)班的學生們全都興奮了起來。95後班主任楊可鑫用這種方式,在拉近與學生距離的同時,也慢慢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樂趣。
刷抖音、懂遊戲,能歌善畫還要會聊天。楊可鑫說,隨著資訊時代的發展,學生們懂得更多,也更有想法。如何成為一名有趣的老師,成了95後教師繞不開的課題。
用英文歌講解考點 帶學生設計促銷海報
「這句歌詞裡的can't help是常見短語,大家知道它的用法嗎?」昨天的英語課上,楊可鑫借抖音熱曲《Me Too》向學生講解考點,學生們哼著歌,在輕鬆的環境中學習。
「用英文歌教學,最難的就是選歌詞。」楊可鑫說,悲情暴力、語法不規範的不行,詞彙太難、知識點太深的也不行……按照這樣的標準,一個學期只能選到一兩首。沒那麼多英文歌,楊可鑫就帶著學生搞繪畫——一篇英文課文有幾百個單詞,通讀後很難留下印象,楊可鑫就帶著他們畫圖文並茂的思維導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構課文。
比如,有一個單元講購買服飾,楊可鑫就讓大家動手繪製全英文促銷海報。「這樣不僅能記住各類服飾的英文單詞,還練習了一篇小應用文的寫作。」楊可鑫說,初中階段的英語詞彙和語法點並不多,比起傳統教學,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不僅更符合記憶規律,也能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更多成就感,從而愛上學習。
加入各種趣味環節 讓班會課令人期待
「鍾南山爺爺帥不帥?」班會課上,楊可鑫播放了鍾南山獲頒共和國勳章的視頻,學生們異口同聲地答道:「帥!」楊可鑫說,作為班主任,如何幫自己的學生選擇合適的榜樣,樹立正確的擇「偶(像)」觀,成了班會課的核心主題。
在楊可鑫組織的班會課「紅包競答遊戲」環節,同學們通過回答校規等常識性問題,就能獲得免作業一次、挑選喜歡的座位一天等驚喜。在楊可鑫的努力下,講大道理的班會課,如今倒成了學生們最期待的課程之一。(文/廈門日報記者 劉少敏 圖/受訪者提供)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