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國網訊「治療過程艱苦卓絕,但拋開一切不說,孩子還在,家還在,就值得我們拼盡全力一搏。何況,情況往往沒有我們想像的糟糕。」
「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這是在網絡上,一位神經母細胞瘤患兒家長寫下的留言。
這是幼兒期最常見的惡性實體腫瘤之一,也被稱為「兒童腫瘤之王」。
第一聲「爸爸」
2020年8月17日,對孟天來說是個特別的日子。唯一的兒子皓然剛剛1歲多,卻在半年前被確診為神經母細胞瘤,家中變得一片愁雲慘澹。為了添點喜氣,這天,幾乎一年沒買過東西的孟天和妻子帶著皓然出門,卻意外地聽到了兒子叫的第一聲「爸爸」。攥著剛給皓然買的新衣服,孟天泣不成聲,這是第一次喊「爸爸」,他卻不敢想像,是不是最後一次。
孟天來自黑龍江,在當地就經營著一家小食品店,每月除去租金水電開銷,還有4000元收入,支撐著一家人的生活。今年3月,皓然右側眼角突然鼓起了個小包,夫妻倆遵從當地婦幼保健院大夫的建議,熱敷了一周,卻眼見著小包長成了恐怖的紫黑色大包,下午就比上午大出很多來,預感到不好的他們立刻決定帶孩子去佳木斯市裡檢查,結果是——神經母細胞瘤四期。
皓然和媽媽在一起
為了給孩子治病,他們通過跟病友打聽,先到了天津市腫瘤醫院,但因疫情無法收治,又連夜趕到山東省腫瘤醫院,開始了住院。6個療程後,醫生給皓然做了第一次手術。後續,他還需要進行多次化療、手術、幹細胞採集、兩次移植,費用保守估計要60萬元。
目前,因為孩子的病,孟天已經欠下30萬元外債。為了籌錢,他60多歲的父親去上海打工,每天開17個小時的工程車,每月只給自己留一點生活費,生病連藥也捨不得吃;孟天也趁著皓然病情穩定時到附近工地做臨時工。再苦,看著病床上的皓然,他們都決定堅持。
第三個孩子
山東聊城,一直盼望著當母親的吳豔迎來了新生命的誕生——她曾兩次懷孕,但第一胎患有心臟問題,第二胎骨膜缺失、畸形,兩個孩子都沒能來到這個世界。2019年,吳豔又懷孕了,前期體檢並未發現任何問題,她和丈夫滿懷歡喜,以為終於要有一個健康的孩子。
事與願違。就在生產前的最後一次檢查中,醫生發現吳豔腹中胎兒疑似患有腫瘤。九個多月的陪伴,第一次胎動、第一次寶寶踢自己的肚子……吳豔無法割捨,最終決定把這個來之不易的孩子生下來。女兒出生了,懷著珍視和祝福的心情,吳豔與丈夫為她起名為「鈺」。
自從孩子出生,吳豔就陷入了忐忑。很快,小鈺兩個月了,卻怎麼也吃不胖,他們忍不住心中的擔憂,去了醫院檢查,最終被確診為神經母細胞瘤,並且病情很危急。
他們立刻在山東省腫瘤醫院開始了住院。小鈺不會說話,表達難受的方式只有嚎啕大哭,讓吳豔的心也跟著揪了起來。兩次化療,花費近10萬元,已經耗盡這個小家庭的全部積蓄。吳豔和丈夫都出身農村家庭,丈夫過去在家具廠工作,她則是全職主婦,雙方的父母也都是老實本分的農民。小鈺生病後,夫妻倆日夜在醫院照顧,徹底沒了收入。
和皓然的爺爺一樣,一聽說孫女治病需要錢,小鈺的爺爺也不顧年邁的身體,到工地上打工。爺爺隨身帶了一張孫女的照片,幹活累了就拿出來看一看,「再苦再難,我都能挺過去,我孫女也能挺過去。」
吳豔說,自己沒有什麼期望,只希望孩子能夠健健康康。
「如果我能再拿出二三十萬,或許就能換來女兒的命。」
家裡最小的病人
山東臨沂的菲菲,病情的發現來源於一次骨折。
2019年8月,一次玩耍中,菲菲不慎摔倒,造成腿部骨折。原本家人沒當回事,可從9月開始,菲菲開始持續高燒不退,打吊針也不見好,腿更是瘸得厲害。見症狀變得越來越嚴重,爸爸徐洋立刻帶著她去了濟南。時值假期,掛號並不順利,他們又輾轉至青島,才成功住院。當時,菲菲已經燒至40度,嘴唇連著脫皮,咳嗽停不下來,整個人都處於迷迷糊糊的狀態。
7天後,神經母細胞瘤的診斷書被送到徐洋手裡。震驚的夫婦二人還來不及接受現實,就看著女兒進了重症監護室。急救之後,菲菲開始了痛苦的化療路。
在菲菲的家裡,姥爺曾切除一個腎,並在2018年不幸去世,姥姥因腦血栓癱瘓在床,如今,菲菲成了家裡最小的病人。
跟別的孩子相比,菲菲對藥物的反應格外嚴重,第一次化療結束頭髮就掉光了,一口水都喝不下去,更別說吃飯。9月13日是菲菲的3歲生日,往年,迎接她的是家人溫暖的懷抱和禮物,這次,她要面對的卻是病痛和未知。
生病前的菲菲
三次化療後,醫生告訴徐洋,孩子的兩個腎中間長了個比雞蛋還大的瘤,必須儘快手術切除。今年1月2日,手術順利進行,菲菲醒來後,對著爸爸媽媽點了個頭,讓他們看到了好轉的希望,有了面對接下來移植的信心。
在照顧了三位病人後,家中的經濟情況變得愈發拮据,菲菲治療的費用大部分是借來的。徐洋過去靠做裝修和擺攤賣蔬菜水果維持生計,如今加班加點跑運輸賺錢,菲菲還有個20歲的姐姐,也去了超市打工,每個月除了300元生活費,全都留給妹妹治病。
2.2萬次幫助
三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同一種令人望而卻步的病。但為了孩子,他們都還在拼盡全力一搏。
面臨治療費短缺的困境時,皓然、小鈺和菲菲父母不約而同想到了通過水滴籌求助。
憑藉獨有的「籌+公益」雙平臺優勢,水滴籌聯合有合作關係公益基金會,幫助他們通過水滴籌和水滴公益平臺接力籌款。截至目前,皓然獲得超過8000次幫助,籌得治療資金16萬餘元;小鈺獲得超過7000次幫助,籌得治療資金15萬元;菲菲獲得近7000次幫助,籌得治療資金15萬元。
救援還在繼續。病痛雖不會因為家境困難減弱,但來自各方的愛心匯聚卻能夠撐起另一片天。
(為保護患者隱私,文中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