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母」抗體藥GD2加入國家臨床急需新藥名單,有望早日上市!

2020-12-04 向日葵兒童

8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48個臨床急需,但是在我國還沒有上市的新藥名單,如果這些藥物臨床效果沒有人種差異,可以不必申請臨床試驗,直接申請上市。

我們很驚喜地在其中發現了兩個兒童癌症治療的特效藥,也就是大家熟知的GD2。GD2在高危型神經母細胞瘤治療方面效果顯著,大大提高患兒生存率。該藥2015年3月就已在美國和歐洲上市。

向日葵兒童希望大家能夠多多轉發,呼籲GD2在我國儘快上市,讓高危神經母細胞瘤患兒多一份治癒的希望。

每次向日葵兒童發表國外新藥上市或者研究進展的文章的時候,後臺總會收到一大批的留言,希望這些新藥也能在國內儘快上市,讓患者們能得到更好的治療。

48個臨床急需新藥名單

2001-2016年美國共有433個新藥批准上市,其中在中國上市的有133個,佔30.7%,近10年,在我國上市的29個典型新藥平均比歐美晚5~7年。

對於嚴重的疾病,比如癌症和一些罕見病,患者根本等不了這麼久,不要說幾年,幾個月甚至幾天都能夠關乎生死。所以,很多患者只能費盡周折找人代購,而高昂的藥價讓一些患者「望藥興嘆」。

這兩年,我國臨床急需新藥的上市速度大大加快。此次藥品審評中心發布的48個臨床急需的新藥名單,是從近年來美國、歐盟或者日本批准上市的新藥中篩選出來的,在我國未上市的,用於嚴重危機生命或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疾病,且尚無有效治療手段或具有明顯臨床優勢的新藥。

GD2抗體藥能有效提高生存率

在這個名單中,33號的Dinutuximab和38號的Dinutuximab Beta,也就是大家熟知的GD2抗體藥,用於治療高危型神經母細胞瘤。

神經母細胞瘤多發生在兒童身上,當沒有成熟的神經細胞不能發育成正常的成熟神經細胞而是異常增生時導致的癌症。神經母細胞瘤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但通常在腹部發現,其他常見的部位還有胸部、頸部、臀部、骨骼、骨髓和骨盆。

圖片來源:https://www.unituxin.com/

神經母細胞瘤的診斷年齡小於5歲,大多數在2歲以下,在美國,每年大約有700個孩子被確診。神經母細胞瘤分為低危、中危和高危,取決於孩子的發病年齡,腫瘤的特徵和腫瘤是否擴散。

高危神經母細胞瘤患者的5年無病生存率僅為40%,然而,半數以上患兒確診為高危型,發現的時候,腫瘤已經轉移到了肝臟、骨頭或者骨髓。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兒童腫瘤科的王景福醫生介紹說,高危神經母細胞瘤的治療分為三個階段:誘導、鞏固及維持治療

誘導和鞏固治療階段是藉助手術、化療和幹細胞支持下大劑量化療完成絕大部分腫瘤細胞的清除(這兩個階段跟國外幾乎沒有差別),但體內會殘留下微小病灶,需要維持治療來清除,國內可以得到的治療模式是口服13-cis-RA,而美國採用的是13-cis-RA+GD2單抗,這種治療模式會更加有效清除微小殘留病灶,降低復發。

GD2單抗是首款獲批的專門用於高風險神經母細胞瘤患者治療的藥物,它是一種單克隆抗體藥,能夠和腫瘤神經細胞表面的GD2結合,通過一系列的機制讓腫瘤細胞破解死亡。

GD2聯合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細胞介素2(IL-2)和13-cis-RA治療治療高危性的神經母細胞瘤,相比傳統的治療方法,患者3年生存率可以提高到73%,而未使用GD2的患者生存率只有58%,差異非常明顯。

對於患者來說,這不只是兩個冷冰冰的數字,這意味著很多絕望的家庭可以重新找到希望,回歸平靜的生活。

「很多家長被迫需要去美國或者西班牙治療或者買藥,由於沒有醫保,藥物價格也非常昂貴。」向日葵兒童公益的發起人菠蘿說。

此次臨床急需新藥名單發布,讓醫生非常振奮。「神經母細胞瘤號稱兒童癌症之王,尤其是發生轉移的高危患兒,致死率高。美國3年的生存率可以超過50%,國內大概要低20%左右,造成差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維持治療階段缺乏GD2單抗免疫治療。」王景福醫生說,「若能將GD2單抗孤兒藥引入中國,必將會有益於改善國內患兒生存率,同時也會減輕患兒家屬經濟負擔,因為國外就醫,單使用此藥,需花費200萬左右人民幣。」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兒童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曹嫣娜也表示:「腫瘤細胞微小殘留灶對GD2單抗是非常敏感的,陽性率很高,但目前大都是在香港或國外才能用,部分出去接受治療的患兒也獲得了不錯的效果,強烈希望國內能夠引進,使高危神母的治療手段更為完善,提高患兒的生存率。」

患者紛紛留言,希望這些救命藥能儘快在國內上市:

國外醫療水平的先進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沒有醫療保險,面對高額的醫療費用,一個美國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都是難以承受的。國際上已經獲得公認的先進療法,能快速進入國內,讓國內患者得到治療,是所有患者的呼聲。我們期待著真正「藥神」的出現!高危神母細胞瘤治療美國某醫院使用的較為成熟的3F8免疫治療試驗,經過多年臨床已較大程度提高復發及難治型神母細胞瘤患者治癒率和生存率,西班牙和英國有醫院已經引入。中國醫院為什麼不嘗試呢,給患病孩子和家庭多一分生的希望。

——玉汝,神母患兒媽媽

希望能引進孩子們治療所需的藥物,讓更多孩子們用得起救命藥,願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公平的醫治!

——馳媽,神母患兒家長

我是一名神經母細胞瘤高危患兒的爸爸,經過多方了解,治療這種易復發的兒童惡性腫瘤現今最有效最先進的療法就是使用抗體免疫治療,而現在國外上市的只有列表內的Dinutuximab,這個已被美國FDA批准上市的藥,我們國內引進還遙遙無期……要知道不是絕大多數家長都能把孩子帶到國外去接受這種治療的,如果國家能談判引進,哪怕是製藥廠取得引進或者仿製的消息,都會給我們這一群體帶來極大的治療希望。

——追光者,神母高危患兒爸爸

雖然我們已經治療結束了,為了給孩子多一份保障,希望能加快引進有效的藥物。希望越來越好,而不是苟活於當下。只有更先進的技術和藥物,孩子才能有更好的未來。

——小玥玥的爸爸,神母患兒家長

雖然我家己過了用此藥的黃金期,但仍然希望國家儘快審批此藥物,還有更多的家庭等待著它,不用再背景離鄉遠赴海外。

——辰辰爸爸,神母患兒家長

總是聽說誰家花了多少錢去國外做免疫治療,是的,我們這些神經母細胞瘤的家長為了給孩子爭取多一分的希望,沒辦法,硬著頭皮賣方賣車,帶著孩子遠赴他鄉,因為國外有GD2的免疫治療,這是神母高危孩子治療非常重要的一個治療環節。希望國內能早日引進,讓千萬個神母孩子的家庭能看得起病,多一份希望!

——sophia,神母患兒家長

GD2單抗並不是神藥

GD2單抗的出現給難治、高危神經母細胞瘤患兒帶來了新的生存希望,我們期待它能早日上市。但是,我們同時也要看到,GD2單抗並不是神藥,它的上市也不能完全解決神經母細胞瘤患兒家庭的困境,還有很多深層次的問題需要解決。

「Dinutuximab的臨床療效與患兒體內的免疫細胞的活性、腫瘤細胞表面GD2抗原表達強度、免疫細胞表面受體空間構型和解離係數、抗GD2單克隆抗體靶向藥物的體內活性以及脫靶效應等多種因素有關,究竟哪些類型的高危神經母細胞瘤患兒適合使用此類藥物?以怎樣的方法和療程使用?以及和哪些免疫治療手段聯合應用以及用在系統治療的哪個階段效果才最好,至今仍無定論。」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科腫瘤專科主任黎說,「另一方面,Dinutuximab的治療費用十分高昂,在美國一支17.5mg的藥物單價為9882美元,一個1平方米體表面積的兒科病人使用5個療程Dinutuximab的藥物價格為19.96萬美元,加上IL-2、GM-CSF以及順式維甲酸等藥物,單維持階段的治療總費用就超過20萬美元,如此巨額的治療費用一般中國家庭可能難以承受。」

隨著人們對腫瘤發生機制研究的深入,近兩年,各種形式的腫瘤特效藥不斷上市,但是,這些藥物大都是針對成人的,兒童癌症作為一種罕見病,由於病人數量少,針對兒童的抗腫瘤藥物研發極少。

截止到2017年9月,FDA僅批准上市了12個兒童癌症藥物,加大對兒童腫瘤機制的研究,開發更多的新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藥少、藥貴」的難題。就當下來說,加快國外已上市的「特效藥」引進,把「救命藥」列入醫保,讓更多的患者用得上,用得起,才能真正給患者家庭帶來希望。

相關焦點

  • 26個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公布,賽諾菲、阿斯利康產品在列
    ,根據《關於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審評審批相關事宜的公告》(2018年第79號)工作程序,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衛生與健康委員會組織有關專家研究論證,遴選出了第二批臨床急需境外新藥。    《通知》指出,列入上述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的品種,可按照《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審評審批工作程序》提交相關資料,直接提出上市申請,我中心建立專門通道加快審評。
  • 第三批7款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公布,多個「全球首款」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報導  11月19日,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官網發布了第三批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涵蓋7款境外新藥。通知指出,列入名單的品種可按《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審評審批工作程序》提交相關資料,直接提出上市申請,CDE建立專門通道加快審評。尚未申報的品種,可提出與CDE進行溝通交流,儘快提出上市申請。
  • 急性髓系白血病藥物吉瑞替尼被納入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
    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11月23日,安斯泰來宣布,急性髓系白血病用藥富馬酸吉瑞替尼片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正式列入第三批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今年7月,富馬酸吉瑞替尼片新藥上市許可申請剛被納入優先審評。
  • 國家藥監局發布臨床急需境外新藥標準覆核檢驗用資料及樣品要求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6月25日,國家藥監局官網發布通告稱,為落實《關於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審評審批相關事宜的公告》(2018年第79號)要求,加快臨床急需境外上市新藥審評審批,該局組織制定了《臨床急需境外新藥標準覆核檢驗用資料及樣品要求(化學藥品)》和《臨床急需境外新藥標準覆核檢驗用資料及樣品要求(生物製品)》,現予發布。
  • 裡程碑事件:中國食藥總局加入ICH 患者有望更快用上新藥
    2017年6月19日,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宣布正式加入ICH(國際人用藥品註冊技術協調會)。這一事件被認為是中國醫藥行業的裡程碑事件,意味著中國醫藥產業將置身於全球格局中參與競爭。中國患者也有望更快用上國際新藥。
  • 預見未來:2021年有望在中國獲批上市的21款新藥
    預計新的一年又將有一批新藥將在中國獲批上市。 預見未來,本文篩選了21個有望在2021年獲批上市的新藥(順序不分先後),僅供讀者參閱。根據中國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平臺,西格列他鈉已登記完成至少7項臨床試驗。微芯生物已於2019年9月在中國提交了西格列他鈉治療2型糖尿病的新藥上市申請(NDA)。
  • 2020年有望在中國上市的20款新藥
    ▎醫藥觀瀾/報導 2020年的腳步越來越近,預計新的一年又將有一批新藥將在中國獲批上市。預見未來,藥明康德微信團隊篩選了20個有望在2020年獲批上市的新藥。
  • 卡南吉完成抗癌新藥CM082臨床研究融資
    CM082 是由國際著名新藥研發科學家、卡南吉公司首席科學家梁從新博士設計的一個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藥,其目標是瞄準輝瑞公司已上市的靶向抗癌藥舒尼替尼,保留其藥效但大幅降低其毒性。這個項目在美國已經進行了16個月的臨床一期實驗,實驗結果已經初步證實該項目達到甚至超過了預定目標。
  • 西安楊森罕見病新藥上市 助力淋巴瘤患者對抗病魔
    新華網北京11月14日電(袁馨晨)11月12日,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宣布,針對兩種血液腫瘤的治療新藥在中國上市。「西安楊森一直致力於以創新的產品滿足中國患者的需求。我們深知『患者在等待』,所以不斷為加速新藥進入中國而努力,以期讓急需幫助的患者獲得這種治療。」
  • 高鉀血症新藥利倍卓®正式上市
    環矽酸鋯鈉散上市儀式 近60年無新藥,我國高鉀血症治療面臨巨大挑戰 高鉀血症是慢性腎臟病(CKD)及心力衰竭(HF)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過去多年來,我國臨床醫生為治療高鉀血症上下求索,希望能為患者尋求快速有效且可長期維持的治療方案,卻始終苦無良策。」 以往,針對高鉀血症的臨床常用治療方案包括傳統靜脈藥物治療、口服降鉀樹脂和透析治療。
  • 施一公聯合創辦,這家明星藥企的創新藥有望年底上市
    可見新藥研發在技術要求、資金投入、市場風險、研發周期等方面,要面臨的挑戰之大。而中關村有這樣一家生物醫藥企業,成立4年半的時間已擁有9項在研新藥產品,在5年內已有4款新藥獲批臨床,更有一款備受市場矚目的「明星」創新藥有望年底上市。而且,成立不到5年的時間,這家公司已經在港交所敲鑼上市。
  • Array黑色素瘤新藥三期臨床大獲成功,有望明年上市!
    ,達到主要臨床終點,為明年FDA上市批准掃清了障礙。Array牽手Pierre Fabre探路腫瘤新藥)Binimetinib是以MEK為靶點的抗黑色素瘤新藥,是高效的BRAF抑制劑,適應於NRAS 基因突變型黑色素瘤患者,該類型佔黑色素瘤患者的20%。
  • 【合作夥伴】中裕新藥突破性愛滋病療法獲優先審評資格
    這也意味著這款新藥距離患者又近了一步。FDA對該新藥的目標批准日期(PDUFA)是2018年1月3日。如果獲得批准,ibalizumab將成為近10年來首個有全新作用機制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方法(antiretroviral treatment,ART),也將是首個無需每日用藥的療法。
  • 靶向抗肺癌新藥CM118完成臨床前研究申報臨床
    上海2014年2月28日電 /美通社/ -- 上海再新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公司的抗肺癌新藥CM118項目已經完成臨床前研究,昨天向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交臨床申請。 再新醫藥副總經理、復旦大學藥學院教授、「國家千人計劃」著名新藥研發專家餘科博士介紹,CM118項目是公司首席科學家、新藥設計研發大師梁從新博士設計的一系列新藥項目之一,剛完成的臨床前研究結果顯示CM118很可能是又一個國際領先水平的抗癌新藥。
  • 「重磅」深圳醫藥產業厲害了,一周內2款原創靶向新藥進臨床
    一周內2款原創靶向新藥獲批臨床試驗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城市,是目前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生物醫藥產業更是是粵港澳大灣區未來重點發展方向之一。公司正在快速推進TGRX-678的臨床試驗,爭取早日為慢粒患者帶來更有效的治療手段。
  • ...4個上市優先審評/2個獲批臨床,靶點包括MET、FLT3、PI3K、NTRK等
    今年五月,和黃醫藥向NMPA提交了沃利替尼的新藥上市申請,用於治療間充質上皮轉化因子(MET)外顯子14跳變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這也是沃利替尼在全球範圍內遞交的首個新藥上市申請。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繼PD-1抗體替雷利珠單抗和BTK抑制劑澤布替尼之後,百濟神州在中國申請上市的第三款自主研發的抗癌新藥。 據介紹,此項上市申請是基於一項帕米帕利用於治療晚期卵巢癌、輸卵管癌、原發性腹膜癌或晚期三陰乳腺癌患者的1/2臨床試驗的結果。
  • 境外創新藥獲批國內上市
    記者昨天獲悉,在被列入我國首批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後,維得利珠單抗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並於本月正式上市。  據預計,到2025年我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將超過150萬人。為了改善患者高頻率「拉肚子」的難言之隱,維得利珠單抗被我國列入第一批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其審批速度明顯加快。
  • 新藥研發僅次於美國 日本這33款藥物只在本土上市!
    新藥研發是一個漫長且艱辛的過程,日本作為全球第二大創新藥研發國家,僅次於美國,在1996年至2019年11月,累計批准新藥406個。10年內僅在日本上市的新藥也被日本公司所包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