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程碑事件:中國食藥總局加入ICH 患者有望更快用上新藥

2020-12-05 湖南在線

2017年6月19日,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宣布正式加入ICH(國際人用藥品註冊技術協調會)。這一事件被認為是中國醫藥行業的裡程碑事件,意味著中國醫藥產業將置身於全球格局中參與競爭。中國患者也有望更快用上國際新藥。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2017年6月19日,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宣布正式加入ICH(國際人用藥品註冊技術協調會)。這一事件被認為是中國醫藥行業的裡程碑事件,意味著中國醫藥產業將置身於全球格局中參與競爭。中國患者也有望更快用上國際新藥。

公開資料顯示,ICH於1990年由美國、歐共體和日本三方藥品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共同發起成立,於2012年啟動改革,並最終於2015年12月由一個封閉的國際會議機制,轉變成為在瑞士民法下註冊的技術性非政府國際組織。ICH的基本宗旨是在藥品註冊技術領域協調和建立關於藥品安全、有效和質量的國際技術標準和規範,作為監管機構批准藥品上市的基礎,從而減少藥品研發和上市成本,推動安全有效的創新藥品早日為患者健康服務。

「ICH最著名的就是ICH指導原則,其包含了藥品質量、藥效、安全、多學科綜合,覆蓋了藥品註冊必須的基本原則,涉及到藥品的開發、生產、使用、再評價等程序的技術標準。」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藥品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昊向界面新聞介紹,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ICH的註冊要求和技術指導原則已經為全球主要國家藥品監管機構接受和轉化,成為藥品註冊領域的核心國際規則制訂機制。

2017年6月初,ICH2017年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申請,正式批准總局成為其成員。6月14日,經報國務院批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正式確認加入ICH,成為其全球第8個監管機構成員。

在1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食藥總局國際合作司司長袁林談及加入ICH的意義時稱:「加入ICH,意味著中國的藥品監管部門、製藥行業和研發機構將逐步轉化和實施國際最高技術標準和指南,並積極參與規則制定,推動國際創新藥品早日進入中國市場,滿足臨床用藥需求,同時提升國內製藥產業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藥品審評審批積壓,導致中國患者使用國際新藥晚於國外患者,而不得不前往海外購藥的事件屢屢被曝出。

按照ICH的設立初衷,實現藥品註冊技術要求的協調、一致,對開展國際註冊的製藥企業而言,將可以按相同的技術要求向多個國家或地區的監管機構申報,極大節約研發和註冊的成本。對於中國患者而言,這也意味著他們將有望比原來更快使用國際新藥。

國家食藥總局藥化註冊司副巡視員李芳也表示,CFDA加入ICH後,中外在國際藥品註冊上要求的差異會不斷縮小,跨國藥企看到中國巨大的市場,將中國納入全球研發計劃也因此會更加順暢。這將推動更多創新藥將在中國上市,滿足中國市場上的用藥需求。

「通過實施ICH指導原則,也會加深中國製藥企業對藥品註冊國際技術要求的理解,使研發工作少走彎路,這可以提高中國醫藥行業國際註冊的成功率。」李芳說。

國內行業評價也對此表示樂觀。「在過去,中國游離在ICH體系之外,給人的印象就是沒有按照標準進行研發生產和管理,質量不如人意。」 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裁魯先平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稱,加入ICH意義重大。

「臨床數據也不被其他國家認可接受。」魯先平稱,在中國進行原創藥研發,如果首先在中國上市,再進入其他國家之後並不容易,需要連續做一期二期三期實驗,成功率並不高。按照他的期待,在加入ICH之後,採用國家認可的標準,產業水平將進一步提升,「首先在中國批准上市的原創藥在進入其他國家時,將會有一條更簡短的通路。」

此次國家食藥總局加入ICH,在陳昊和魯先平看來,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來自監管部門和產業界長期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趨勢使然。

李芳介紹,目前,ICH已發布技術指導原則76個。近年來,國家食藥總局制訂發布的許多技術指導原則在起草過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參考了ICH,在內容和技術要求上與ICH技術指導原則非常接近。

「中國和ICH的接軌比大家想像中要早。ICH成立之後,根據自己的理念和原則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導原則。包括我們最關注的藥品的核心要素:安全療效和質量控制等一套文件體系。」陳昊告訴界面新聞,在ICH指導原則發布之後,中國適時引進了部分內容。比如在對98版GMP進行修訂的時候,中國就將「Q」部分(質量指導原則)涉及的質量風險控制體系和質量管理體系的精神原則,援引了其中的精髓。

此外,陳昊介紹稱,現行版本的GCP(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在某種程度來說,也是與ICH指導原則一致的。「我們GCP的基本原則、基本內容、基本要素和ICH的GCP基本是高度相似的。」

魯先平也表示,「食藥總局從2015年開始,不管是臨床數據打假,還是到組織一致性評價,或者進行註冊評審改革,我們能看見中國的藥物評審技術規範不斷靠近ICH規範。」

同時,魯先平稱,在過去20年裡,中國一些化學製藥行業的整體研發、生產質量保證體系也「足夠達到ICH的要求」。「中國很多製藥公司在開展安評工作和臨床前工作都能保證在美國和歐盟同時申報,」魯先平表示,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裡,中國不少製藥企業在早期研發、生產質量控制、臨床研究水平已經按照ICH規範在操作了。

「加入ICH,意味著中國醫藥產業將置身於全球格局中參與競爭。」袁林指出,我國的製藥產業整體上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差距,尤其是在創新研發能力上。「國內企業來說要抓住機遇,積極研究、了解ICH指導原則,並將這些技術要求融入到企業產品研發、註冊和生產的各個環節,真正轉化為企業自身提高產品安全、質量的規則,提高核心競爭力。」

業內人士們也認為,加入ICH之後,中國醫藥產業將會進行新一輪的洗牌。

陳昊向界面新聞表示,下一步監管部門可能將在法規、機構、職能方面進行修改和調整。「這並非問題的關鍵。」在陳昊看來,最大的挑戰是推動全行業對藥品安全和質量可控的一致追求,而不是僅僅從形式上進行匹配。

「關鍵是精神和意識的接軌,對醫藥行業客觀規律的尊重。我們講人用藥品核心的問題是安全有效和質量可控,」陳昊稱,「監管體系和法規體系可以仿照建立,但問題在於企業乃至整個行業有沒有從內心去建立一整套的質量運行、療效安全的追求。這才是差距所在。」

陳昊稱,在過去,由於特殊的體制和特殊的產業環境,造成了企業不必依靠創新和質量就能取得一定效益,這種情況下,企業沒有動力追求創新和質量,也沒有強有力的法規進行懲處,讓企業付出必要成本。

「今天,我們把規則制定明晰,對產業提出引導方向,產業順應這樣一個規律,回到藥品的本質上,解決臨床需求的問題,這其中必然反映到質量、安全和療效的問題上來。而無法達到這一要求的企業,必然會被淘汰。」他說。

相關焦點

  • 2020年有望在中國上市的20款新藥
    ▎醫藥觀瀾/報導 2020年的腳步越來越近,預計新的一年又將有一批新藥將在中國獲批上市。預見未來,藥明康德微信團隊篩選了20個有望在2020年獲批上市的新藥。
  • 地貧患兒救命藥斷檔 家長呼籲食藥監加快審批進程
    來源:@廣州義工娟姐  與此同時,有的家長開始對國家食藥監總局隔空喊話。有患兒家長給食藥監總局寫了一封公開信,其中呼籲道:「地貧孩子要是規範輸血和規範排鐵,他們也能像正常孩子一樣生活,有些孩子教上重點大學,考上研究生和博士,一樣享受美好人生,要是沒有排鐵藥,這一切的一切,將會終止,所以懇求貴局相關部門,儘快通過山德士的相關審批。」
  • 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新藥Ⅰ期臨床試驗申請技術指南》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25日訊 記者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獲悉,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廳字〔2017〕42號),為幫助新藥註冊申請人規範申請Ⅰ期臨床試驗,提高新藥研發與審評效率,提高Ⅰ期臨床試驗申報資料的質量,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組織制定了
  • 創新靶向藥RET抑制劑普拉替尼申請中國1.1類新藥上市-中新社上海
    相關報告顯示,甲狀腺癌發病率約為14.6/10萬人,其中甲狀腺髓樣癌(MTC)發病率約佔甲狀腺癌的2%-4%,其惡性程度較高,易發生遠處轉移,且晚期患者療效不佳。  記者3日獲悉,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已受理了創新靶向藥RET抑制劑普拉替尼作為國家1.1類新藥的上市申請,將其納入優先審評,用於治療經含鉑化療的RET融合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 國家食藥總局修訂「兒科神藥」匹多莫德說明書 3歲以下兒童將禁用
    新京報快訊(記者 許雯)此前曾被廣泛質疑有效性安全性的「兒科神藥」匹多莫德今後將禁用於3歲以下兒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今日(3月9日)發布公告,要求各製藥企業修訂匹多默德說明書。新版說明書對其用法用量進行了3歲以下兒童禁用、兒童和成人使用均不超過60天的限制。
  • 康方生物抗PD1/CTLA4雙特異抗體新藥AK104 中國臨床試驗...
    3月1日,中山康方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稱康方生物)宣布,其旗下子公司康方藥業有限公司的抗PD-1/CTLA-4雙特異抗體新藥AK104 在中國啟動Ib/II期臨床試驗,首批第一隊列患者已經在北京腫瘤醫院順利入組和給藥。
  • 康方生物抗PD1/CTLA4雙特異抗體新藥AK104 中國臨床...
    3月1日,中山康方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稱康方生物)宣布,其旗下子公司康方藥業有限公司的抗PD-1/CTLA-4雙特異抗體新藥AK104 在中國啟動Ib/II期臨床試驗,首批第一隊列患者已經在北京腫瘤醫院順利入組和給藥。
  • 新藥,等不起更買不起,於是自己動手配製「救命藥」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這是一群與死神纏鬥的病人,他們正在自己動手配製「救命藥」,哪怕面臨觸法、中毒甚至死亡的重重風險。晚期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只有14個月,而國外新藥進中國需重做臨床試驗,少則三五年甚至更久;並且,新藥極其昂貴。自製藥所需的原料藥,在隱蔽的網絡空間裡聚集交易,渠道複雜、真假難辨,它們或多來自藥企、科研院所,還有個人家中。
  • 西安楊森罕見病新藥上市 助力淋巴瘤患者對抗病魔
    新華網北京11月14日電(袁馨晨)11月12日,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宣布,針對兩種血液腫瘤的治療新藥在中國上市。「西安楊森一直致力於以創新的產品滿足中國患者的需求。我們深知『患者在等待』,所以不斷為加速新藥進入中國而努力,以期讓急需幫助的患者獲得這種治療。」
  • 食藥監總局:注意防範含馬兜鈴酸藥品的腎毒性風險
    國家食藥監督管理總局:注意防範含馬兜鈴酸藥品的腎毒性風險吉蕾蕾/經濟日報前不久,一篇有關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登上權威醫學期刊《科學—轉化醫學》封面。論文稱,在中成藥裡廣泛存在的馬兜鈴酸成分與亞洲人的肝癌相關。
  • 藥聞速遞 |中歐藥企合作研發抗癌新藥,總金額近20億美元
    1、中歐藥企合作研發抗癌新藥,總金額近20億美元中國藥企國際合作創新重磅消息:信達生物製藥集團今天宣布:與全球製藥巨頭羅氏製藥達成一項總金額近20億美元的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雙特異性抗體和免疫細胞治療領域開展深度合作,造福全球腫瘤患者。
  • 「神母」抗體藥GD2加入國家臨床急需新藥名單,有望早日上市!
    每次向日葵兒童發表國外新藥上市或者研究進展的文章的時候,後臺總會收到一大批的留言,希望這些新藥也能在國內儘快上市,讓患者們能得到更好的治療。48個臨床急需新藥名單2001-2016年美國共有433個新藥批准上市,其中在中國上市的有133個,佔30.7%,近10年,在我國上市的29個典型新藥平均比歐美晚5~7年。
  • 合資PD1/PD-1藥物達伯舒鋒芒再現:用國際品質造福中國患者
    作為唯一一款被納入醫保的PD-1抑制劑藥物,信迪利單抗注射液(達伯舒)是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重大新藥創製」的標誌性成果,同時也是首個具有國際品質的PD—1抑制劑。信迪利單抗注射液的獲批上市,標誌著抗腫瘤免疫治療進入了「中國創新時代」。
  • 食藥監總局新聞發言人解讀含馬兜鈴酸藥品使用安全性情況
    對此,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回應稱,根據流行病學大樣本、大數據分析,我國肝癌患者主要由B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與馬兜鈴酸有直接關係,尚無直接有力數據支撐。理性看待馬兜鈴酸的毒性在坊間流傳的「含馬兜鈴屬藥材的已上市中成藥品種名單」中,小兒熱咳口服液、藿香正氣口服液等常用藥赫然在列。
  • 美國藥企研發B肝患者治癒藥 國內有望引進
    雖然早在4年前,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表示中國已經摘掉了「B肝高流行」的「帽子」,但國內仍有1.5億人盼望相關藥物。數據顯示,中國慢性B肝病毒攜帶者依然高達約1.2億人,慢性B肝患者3000萬人。雖然很多人認為生產治癒藥等於是斷了自己的生路,可我們不這樣認為,醫學科學就是拯救生命,雖然治癒會減少收入,但我們更希望全部治癒。」吉利德科學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羅永慶在日前接受採訪時說。 康安途創始人、醫學博士楊晨對記者表示,根除B肝是理論上可以實現的,通過crispr cas9等基因編輯技術讓B肝病毒的根除成為可能。
  • 國家食藥監督管理總局:注意防範含馬兜鈴酸藥品的腎毒性風險
    國家食藥監督管理總局:注意防範含馬兜鈴酸藥品的腎毒性風險 吉蕾蕾/經濟日報 2017-11-10 08:02
  • FDA金標準細胞工廠將落成 南京新百收購美國創新藥普列威加速落地...
    每經記者 謝欣美國食藥監FDA批准的首個細胞免疫治療藥物普列威(Provenge)距離在中國內地上市又邁出了一步。徐芳表示,對於張江細胞工廠,一方面中國團隊與美國團隊密切合作,力求複製美國細胞工廠成熟的設計流程和標準化生產規範;同時,也會結合中國對細胞免疫療法產品生產的GMP標準、現代化潔淨室設計理念,打造更人性化、更先進的世界一流細胞工廠,以更好的產品品質服務中國前列腺癌患者。
  • 近年我國批准上市的「中國1類」新藥(生物藥篇)
    近年,我國批准上市的「中國1類」大分子生物藥有哪些?通過藥渡數據及其他專業資料庫共同查詢匯總,自2001年至今,由我國本土企業自主研發,後經食藥監總局批准上市的「中國1類」大分子生物藥,共23個。貝那魯肽是一種重組人胰高血糖素類多肽-1,本質上是一種腸促胰島素分泌肽,能促進葡萄糖依賴的胰島素的釋放並減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該藥品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最為明顯的治療作用是在不易發生低血糖風險的情況下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並且明顯降低體重指標,改善血脂水平。與進口的同類藥物相比,由於其人源性特點,長期使用產生抗體的風險更小。PS:誼生泰?
  • 微芯生物董事長魯先平:技術領先不忘補「短板」 讓患者用得起好藥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趙學毅 桂小筍「當初回國,就是希望中國也有一批優秀的研髮型生物醫藥企業,讓本土患者能享受到好藥的同時,還能用得起。如今看來,我們的願景正在真正履行。」他創建的微芯生物,被譽為小分子創新藥的領軍企業,是一些研究者眼中的創新藥研發公司樣本。原創新藥從發現到臨床完全自控「2014年底西達本胺在中國獲批,是我國原創藥的裡程碑,不過,生物醫藥產業要有質的改變,需要頂層設計的制度支撐。」魯先平表示,2010年後,中國醫藥行業騰飛的時代到來。產業政策大力支持,生態鏈進一步完善,商業模式走向多樣化,但核心能力仍然缺乏。
  • 抗癌靶向藥糖尿病創新中藥相繼上市,我國自研原創新藥碩果頻出
    從2006年立項,到今年III期研究結果出爐,神經內分泌瘤新靶向藥索凡替尼14年研發路不僅填補了中國抗癌創新藥的一段空白,也開始讓中國藥物研發從追隨向彎道超車轉變。這些厚積薄發,使今年成了我國自研原創新藥碩果頻出的一年。記者昨天相繼從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物所以及和黃中國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獲悉了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