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黑色素瘤新藥三期臨床大獲成功,有望明年上市!

2020-12-08 生物谷

2015年12月21日訊 /生物谷BIOON/ --12月16日,美國藥企Array生物醫藥宣布其皮膚癌新藥在三期臨床試驗中顯著延長患者生存期,達到主要臨床終點,為明年FDA上市批准掃清了障礙。看到這個結果,上個月才剛剛和Array籤訂4.5億美元合作開發該藥協議的法國Pierre Fabre製藥集團肯定也樂開了花。(相關閱讀:劈腿諾華!Array牽手Pierre Fabre探路腫瘤新藥)

Binimetinib是以MEK為靶點的抗黑色素瘤新藥,是高效的BRAF抑制劑,適應於NRAS 基因突變型黑色素瘤患者,該類型佔黑色素瘤患者的20%。在該三期臨床實驗402位患者種,Binimetinib相對化療藥物dacarbazine(達卡巴嗪)對照組,生存期從原有的1.5個月延長至2.8個月,該試驗數據表現出顯著療效,達到了臨床主要終點。

Array現在只公布了頂線結果,次要終點的相關結果將在明年的醫學會議上宣布。但是現有的數據已經完全足夠Array在2016年上半年進行上市申請,這也將成為公司眾多待批藥物中最先上市的產品。該消息讓公司股價當天開盤後暴漲30%。

Array最近運氣可謂相當好,要知道去年還是諾華和Array一起開發,結果因為諾華和GSK的160億美元資產置換中獲得了GSK腫瘤部的一款MEK抑制劑在研新藥,因此退出了與Array的合作,為此諾華還得繼續付分手費支持臨床研究。Array不僅收回之前授予諾華的上市後經營權益還獲得諾華免費的臨床研究費用支持,同時上個月還找到了新的合作夥伴法國Pierre Fabre,Pierre Fabre為獲得部分市場上市後經營權將向後者之付4.55億美元的裡程碑獎金和40%臨床研究費用。

不要羨慕Array生物醫藥公司的好運氣,只要擁有巨大潛力市場的產品,所有大企業都會爭相來合作的,這也就是傳說中的「好藥在手,天下我有!」(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的原文連結:

Array's melanoma drug clears Phase III with an FDA filing in sight

相關焦點

  • 國外看病有新藥:罕見黑色素瘤有望迎來頭個新藥
    葡萄膜黑色素瘤,也稱為眼內黑色素瘤或眼黑色素瘤,是一種罕見的癌症。據國外看病專業服務機構盛諾一家了解到,該病只佔所有黑色素瘤的5%。如果早期發現,那麼葡萄膜黑色素瘤的預後比較好。但是約一半的患者,黑色素瘤會復發並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
  • |黑色素瘤|諾貝爾獎|抑制劑|抗癌|獲獎|基因|-健康界
    PD-1抑制劑,2006年開始做第一項臨床試驗,2014年9月正式上市,此後接連被《科學》、美國臨床腫瘤學會評選為「年度最大進展」,PD-1抑制劑的發明人也已經獲得了被譽為「諾貝爾醫學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醫學獎。醫學界普遍預計,該重大發明會在最近的幾年內,最終問鼎諾貝爾醫學獎。2. PD-1抑制劑已經批准的適應症有哪些?
  • 遠大醫藥(00512):TAVOTM 治療耐藥轉移性黑色素瘤註冊性臨床試驗...
    智通財經APP訊,遠大醫藥(00512)公布,該集團在腫瘤免疫領域及 DNA 技術研發平臺 OncoSec Medical Incorporated (NASDAQ:ONCS) (OncoSec,為該集團的一間聯營公司)發布核心產品 TAVOTM 與 KEYTRUDA® (可瑞達,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聯合治療抗 PD-1 檢查點耐藥轉移性黑色素瘤的註冊性
  • Nature:檢測黑素細胞基因組,有望預測黑色素瘤風險
    皮膚黑色素瘤是由黑色素細胞(皮膚中產生色素的細胞)引起的皮膚癌,光照是形成黑色素瘤的主要誘變因素。對黑色素瘤腫瘤組織的測序發現,體細胞突變與之密切相關,因此早期診斷意義重大。但目前尚不清楚這些突變是否發生在腫瘤形成過程中,以及在腫瘤轉化過程中其積累速度是否加快。由於黑色素細胞在皮膚中稀疏分布,整體細胞測序並不適用於檢測黑色素細胞突變。
  • 2020版國家醫保目錄公布 14款抗癌新藥預計明年為患者節省30億元
    【環球網綜合報導】備受關注的《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0年)》於12月28日塵埃落定,119種新藥被納入醫保,談判成功的藥品價格平均下降50.64%。多個新上市抗癌藥以全球最低價「上架」。明年3月1日起,將正式惠及國內患者。而對於藥企來說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 脈絡膜黑色素瘤
    病理上,黑色素瘤分為有黑色素和無黑色素兩種類型,多數黑色素瘤內部結構均勻,較大腫瘤內可伴有出血或壞死,罕見鈣化;無黑色素性黑色素瘤瘤細胞雖無黑色素顆粒分布,但dopa實驗仍為陽性,表明仍有產生色素的能力。色素含量多少與惡性程度無關。
  • TIL療法只能治黑色素瘤嗎?以色列加快進程 攻克實體瘤指日可待
    原標題:TIL療法只能治黑色素瘤嗎?以色列加快進程 攻克實體瘤指日可待 7月初,Iovance Biotherapeutics宣布,基於正在進行的單臂II期臨床試驗innovaTIL-04的研究結果,美國FDA認為其可以支持LN-145治療晚期宮頸癌的監管申請。
  • CTLA-4抑制劑臨床研究進展分析
    兩種藥物適應症分布因Ipilimumab在治療黑色素瘤獲得的良好效果,其相關臨床研究數量仍舊佔據絕對主體地位,而Tremelimumab針對適應症類型分布則較為均勻,並未出現Ipilimumab適應症中黑色素瘤一家獨大的情況,而是由肺癌相關研究佔第一位,胃腸道癌居於第二位,黑色素瘤僅佔第三位。
  • 這51 個新藥,獲批臨床了
    2013 年,該藥被 FDA 批准用於治療黑色素瘤,2018 年該藥與達拉菲尼的組合再次獲 FDA 批准,作為 BRAF V600E/K 突變黑色素瘤患者的輔助療法。值得注意的是,這款組合療法曾獲得 FDA 突破性療法認定和優先審評資格。
  • 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成功開展脈絡膜黑色素瘤重離子治療
    近日,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孔琳教授團隊聯手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錢江教授團隊,成功開展國內首例脈絡膜黑色素瘤的「無創」重離子治療,順利為患者進行第一次針對腫瘤病灶的「立體定向爆破」。這也是國內首例利用重離子治療開展脈絡膜黑色素瘤的嘗試。
  • 國內首例脈絡膜黑色素瘤重離子治療成功
    7月22日,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孔琳教授團隊聯手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錢江教授團隊,成功開展國內首例脈絡膜黑色素瘤的「無創」重離子治療,順利為患者進行了第一次針對腫瘤病灶的「立體定向爆破」。脈絡膜黑色素瘤在國內發病率居眼內惡性腫瘤第二位,僅次於兒童多發的視網膜母細胞瘤,早期症狀不明顯,甚至無任何症狀,患者不易察覺。但同所有惡性黑色素瘤一樣,脈絡膜黑色素瘤的惡性程度很高,隨著腫瘤的生長侵襲,易導致視網膜脫離。
  • 中山醫院團隊發現黑色素瘤進展及免疫逃逸新機制
    黑色素瘤是來源於黑色素細胞的高度惡性腫瘤,易發生局部和遠處轉移。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200,000新發病例,導致約55,000名患者死亡[1]。近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腫瘤患者帶來福音,其療效在黑色素瘤中尤為顯著,然而免疫治療不應答及耐藥等問題亟待解決。因此,進一步探索黑色素瘤發生發展及免疫耐受機製成為當前研究熱點。
  • 有望明年啟動三期臨床 中國愛滋病疫苗「勝算」幾何?
    本報記者 張佳星近日,有媒體報導:中國愛滋病疫苗明年申請開展三期臨床試驗。一石激起千層浪。愛滋病疫苗自開啟研發至今已在人類歷史上走過37年,數百次臨床試驗均以失敗告終,明年可能開啟三期臨床試驗的中國愛滋病疫苗「勝算」幾何?
  • 出國看病科普:惡性兒科黑色素瘤的多樣化表現形式
    兒童和青少年的惡性黑色素瘤很少見,但診斷起來很困難,主要在於致命疾病可以以多種不同表現方式表現出來。麻省總醫院(MGH)和波士頓哈佛大學皮膚科的Elena B.
  • 2019年 國內爆款1類新藥來襲
    不過2018年最讓我們欣慰的莫過於國內醫藥研發開始邁入了正軌,新藥研發的大環境得到了大大改善。我們迎來中國最璀璨的新藥時代,百舸爭流,萬物霜天競自由。而且這種新藥研發儼然有了一種引力,相信未來多年內,國內新藥將浩浩蕩蕩,接踵而至,川流不息。繼上篇盤點了2018年上市的1類新藥後,這篇我將盤點2019年有望上市的1類新藥,如有遺漏紕漏,望請指正。
  • Nature:抑制U34-tRNA酶有望治療對靶向療法產生抵抗性的惡性黑色素瘤
    2018年6月2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比利時列日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新的治療對已對靶向療法產生抵抗性的惡性黑色素瘤的機會。他們揭示出惡性黑色素瘤細胞能夠重編程它們的蛋白合成機制,並且在產生抵抗性期間對一個新的修飾tRNA的酶家族上癮。
  • 復星醫藥(600196.SH):伊匹木單抗生物類似藥藥品臨床試驗申請獲受理
    格隆匯1月10日丨復星醫藥(600196,股吧)(600196.SH)公布,近日,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復宏漢霖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宏漢霖」)及上海復宏漢霖生物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霖製藥」)收到《受理通知書》,其研製的重組抗CTLA-4全人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生物類似藥,即HLX13)用於無法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晚期腎細胞癌、微衛星高度不穩定性或錯配修復缺陷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治療以及黑色素瘤輔助治療獲國家藥監局臨床試驗註冊審評受理
  • Nano Letters:納米技術助力惡性黑色素瘤療法的開發
    >圖片來源:www.sciencedaily.com2016年9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於國際雜誌Nano Letter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士納米科學研究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基於納米技術的新方法,就可以快速輕鬆地檢測組織樣本中遺傳組成的改變,文章中首次對惡性黑色素瘤患者機體的遺傳突變進行了檢測
  • TILs個性化免疫治療有望2022年上市
    隨後,Rosenberg教授馬上將這項巨大的發現轉化到臨床治療。1988年,他首次在一位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進行了自體TILs過繼性細胞治療,結果和他的預期完全一致,這位晚期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腫瘤客觀消退。此後這意味著,實體腫瘤的剋星-TILs療法正式誕生。  此後,TILs療法在黑色素瘤中開展了眾多研究,取得了卓越的臨床數據!
  • 科學家開發出能同時有效診斷淋巴瘤和黑色素瘤的...
    研究者利用中紅外光譜法分析了來自實驗小鼠機體的血清,隨後將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黑色素瘤小鼠同健康小鼠成功進行了區分;電磁波譜的中紅外光譜區通常用來在分子水平下對生物性樣本進行特性分析。,這種技術有望作為一種新型的癌症篩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