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2021•徐佳熹:醫藥行業分化加劇,投資聚焦龍頭

2021-01-10 證券時報網

2020年,新冠疫情給全球資本市場帶來一記重創。與此同時,疫情也在客觀上對整個醫藥行業的中、長期發展,起到了正向的推動作用。因疫情觸發的口罩、防護服、消毒液、呼吸機、治療藥品、檢測產品等呈現爆發式的需求增長。縱觀資本市場,醫藥板塊成一枝獨秀,醫藥企業股價不斷攀高,醫療類基金也博得滿堂喝彩。

政策面上,隨著全國集採的逐步推開,醫改步伐的進一步提速,整個生物醫藥行業格局開始發生變化,緊隨的是行業結構不斷優化。研發驅動與臨床應用價值成為衡量企業價值與成長性的主要標準,在此背景下,整個醫藥板塊的加劇分化成為行業的新常態。

在市場和政策的結合下,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平息,社會經濟生產生活正常化,2021年醫藥板塊上漲空間幾何?後疫情時代,階段性行情是否結束?

近日,全景·卓識與新財富最佳分析師醫藥行業第一名、興業證券董事總經理、研究院副院長、醫藥行業首席研究員徐佳熹就市場關注的2021年醫藥行業基本走勢、生物醫藥企業估值、投資機會以及關鍵風險點等問題進行了面對面的深入交流。

「如果企業在一個競爭激烈的靶點,不能做到前三家,那就沒有機會國際化。」

「以後的投資就是兩個大方向:一個是主賽道大龍頭,另外一類就是細分賽道龍頭。」

「藥品領域,2021年會分化得比較厲害。真正有原始創新能力的一些公司可能會受到高度的認同,而其他很多公司的估值中樞可能會下行。」

在接受訪談時,徐佳熹的很多回答都堪稱簡明、扼要的「金句」。在一系列看似快速、簡潔的金句背後,是徐佳熹對我國整個醫藥產業分析的思考和提煉,而「分化」一詞,更是多次被他提及。

「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馬太效應正在我國醫藥行業上演。

徐佳熹表示,目前我國醫藥類上市公司的頭部化現象明顯,大龍頭和細分龍頭,在投資端,投資者的專業化亦是另一個亮點。「從長期來看,中國可能進入了一個醫藥行業分化的新常態,於上市公司而言,未來的分化可能會越來越明顯。」

論及2020年整個醫藥板塊表現,他認為2020年上半年有一個行業比較優勢的鈍化,自下半年進入新常態之後,發現整個醫藥行業仍是一個非常有生命力的賽道。資本市場對醫藥也經歷了由比較熱到非常熱,然後再回歸到比較熱的過程。總的來看,目前板塊已經脫離其風險最高區域。

對2021年,他持中性偏樂觀的態度,大概率估值中樞會小幅下行,特別上半年是一個可能「磨底」狀態的概率比較高。「因為,2020年十二月估值的收縮,也為2021年積累了一些安全點。」

人物介紹:徐佳熹

興業證券董事總經理、研究院副院長、醫藥行業首席研究員、新財富最佳分析師醫藥行業第一名

看好藥品、醫療器械和醫療消費

全景·卓識:對2021年整體生物醫藥行業的判斷是什麼?

徐佳熹:我覺得整個2021年,如果說整個品類的話,我們會把它分成幾個不同的賽道。因為醫藥行業有7個二級子行業,這其中,有幾個賽道大家是比較看好的:

第一是藥品,更多地就是講創新;然後是器械,更多要討論差異化;第三是醫療服務跟消費升級,更多地要看包括服務質量、品類,以及一個持續性的併購、擴張。

在藥品這一塊,大家注意三個詞:商業化、國際化、差異化。

這兩天大家可能注意到,國家醫保局正在對諸多的創新藥品種進行新一輪的醫保價格談判,大家都關心PD-1到底是3萬塊、4萬塊,還是5萬塊?其實,不管最後落定在多少錢,PD-1這個例子可以告訴大家——如果說創新藥在一些靶點上的競爭是激烈的,最後變成一個紅海,即我們所謂的「高水平重複建設」的話,它最終其實跟仿製藥的收益率並不會有太大的差異。

相反在仿製藥當中,一些比較特殊的賽道,比如說難仿的一些製劑,像吸入劑、長效製劑,微球、脂質體這種緩控制劑,包括一些比較特殊的領域,像核藥等等這些,它的競爭儘管是個仿製藥,但只要它的競爭結構足夠好,也能帶來不錯的這種收益。

我覺得,從明年開始,投資人對於創新藥的理解可能會發生一些轉變。就是一個企業不僅要跟大家展示它的pipe Line(研發管線),即它的在研品種有多少;同時,如果在研品種上市了,它要開始進入一個收入兌現期,就是它top Line(總收入)也要上去。大家對於利潤,就是所謂的bottom Line(淨利潤)的容忍度仍然會比較高。但是,企業在商業上只要這個產品能夠上市,大家對收入的快速上量和企業商業化的成功是有要求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國際化跟差異化。大家會發現,如果企業在一個競爭激烈的靶點,不能做到前三家,那就沒有機會國際化。在中國市場醫保局比較強勢的買方的背景下,大概率企業的定價是不可能定得非常高的。因此,只有做到了差異化,企業才能夠在國內定一個相對比較高的價格,第二才能夠跟國際巨頭進行合作,進而把自身的產品推向全球。這是從藥品角度,我們的一個看法。

藥品領域,2021年會分化得比較厲害。真正有原始創新能力的一些公司可能會受到高度的認同,而其他很多公司的估值中樞可能會下行。

器械領域,我覺得大家對政策不要過度解讀。因為最近有一個段子——說冠脈支架的集採,「昨天1個支架6瓶茅臺,今天1瓶茅臺6個支架」。以前,大家普遍覺得器械是不太容易做集採的,因為SKU規格比較多,而且跟一些高難度的手術相關。但是,這次集採做完以後,大家覺得有點恐慌,覺得萬物皆可集採。其實,這個是兩個極端。我們覺得,大家要去找一些差異化的品種。

但凡什麼品種會做集採,經觀察總結得出:量大、標準化、競爭激烈,在使用上,手術比較常見且比較安全的這一類,同時符合這4個條件的,基本上就會納入集採的範圍。

那麼,我們可能要繞出跳出這個範圍,更多地去解決一些患者差異化的這種訴求,並且特別是中國患者的一些差異化疾病或者一些差異化的術式要求。這些方面的話,我們覺得如果能在上面有一些差異化創新的企業,它大概率也能夠獲得不錯的收益。

還有一些細分領域在器械當中是很難集採的,比如設備類的公司,體外診斷類IVD企業,由於產品的屬性或者產品採購的資金來源等等原因,那麼它大概率是短期不會做集採。這些領域我們覺得,相對來說安全度比較高一些。

第三個大的主線就是消費升級。如果說傳統的包括一些像中藥跟醫藥消費品的品牌型的產品,更多地,我們看到2020年整個消費品,包括白酒,包括其他的一些食品領域的品牌,其實股價漲幅都不錯。但是,醫藥消費品2020年表現相對平淡一些,我們覺得2021年是有機會再往上繼續抬升。

另外,像大家看到的專科醫療服務,2020年已經非常地火熱。當中一些新進入者,會不會有異軍突起的機會?包括展望2021年,像連鎖藥店這些賽道是不是也還能保持不錯的一個增速?我們覺得,這些都是值得大家去期待的。

最後,就是一些新技術的點。因為,我們說新技術永遠都是在更新的,現在大家關注的是單抗、雙抗、ADC。我們注意到一級市場,還有AI的藥物篩選,還有網際網路醫藥這種大數據的應用,包括像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等等,陸續也會登陸資本市場。我們覺得,這裡面仍然會有新的主題給大家去發掘。

全景·卓識:更看好哪三個領域以及對應的細分賽道?

徐佳熹:器械中就是進口替代。一些高值耗材的進口替代賽道,如果說企業能夠做到第一、第二家國產,我覺得是可以的。

藥品主要是國際化。無論是仿製藥還是創新藥,如果說藥品本身能做到差異化,大概率能做到國際化,那麼,這裡面它會有一個非線性的成長。

第三個就是剛才我提到的一些新技術的賽道。那麼這裡面是取決於是否有一些新的、代表性的標的,在科創版或者在港股18A這樣的一個章節下去做上市;如果有的話,我們覺得也是值得大家去關注的。

全景·卓識:新標的具體類型有哪些?

徐佳熹:譬如,在幾年前,甚至不用幾年前,一兩年前,大家說到生物藥,傳統的來說就是重蛋組白類的藥物,或者說至多就是單克隆抗體。但是,比如說這兩年我們看到雙抗也上了,藥物抗體的偶聯物即ADC也上了,包括現在細胞治療也上了。有很多新的標的,哪怕在兩年前都是完全不存在的公司,這樣的細分賽道其實還有很多。然後,在未來的幾年當中,每個賽道將不斷跑出賽道的代表。

那麼,我們覺得以後的投資就是兩個大方向:一個是這種主賽道的大龍頭,這仍然是大家配置的基礎盤;另外一類是每個細分賽道當中的第一、第二家公司。我們覺得,這個也是大家投資當中,α的主要來源之一。

估值中樞大概率會小幅下修

全景·卓識:如何準確評定生物醫藥企業的估值,以及怎樣看待對應估值抬升的現象?

徐佳熹:這個問題分兩方面來看:第一是現在的估值方法。其實,我覺得估值方法會從單一走向多元化。對於大企業來說,哪怕對有創新藥的大企業來說,其實PE、PEG仍然是一個重要的估值參考標準。只不過我可能在一倍或者1.2倍這種PEG上給企業一些溢價或者折價,根據企業品種線的優劣,進行一些溢價和折價,這對大部分公司來說還是有效的。

除此之外,會有一些其他的估值方法。如比較典型的一級市場,大家有的時候會用DCF的方法去做一些估值,那麼,二級市場為了簡化,有的時候會用一個創新藥,未來銷售額我們叫「峰值銷售額」, 用peak sales乘以3倍或者5倍,來進行一個潛在的品種估值,這都是可行的。

然後,像網際網路醫療,對一些沒有辦法盈利的公司,那麼大家會做一些潛在的up值的測算,然後用PS進行估值,像最近港股上市的這幾家,其實主要還是用PS的方法來進行估值的。

所以,以後估值體系會慢慢地多元化,有的是傳統的企業估值方法,而有的是科技型企業,有的甚至是網際網路企業的估值方法。

全景·卓識:單從藥品角度看生物醫藥,企業的估值應該是什麼樣?

徐佳熹:剛才這三類其實都可以用在藥企上,所以,其實藥品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

另外,回答剛才的第二個問題,就是關於現在是不是有些貴的問題。我覺得如果在7月底的時候,企業的估值確實是挺貴的。

說實話,當時的醫藥板塊的估值溢價率,可能已經創下了2014年中期以來的最高點。那麼,現在再從高位迅速地回撤,過去的4個多月時間大概跑輸了大盤有接近20個點。

12月中旬談判的這兩天,在大家覺得有所緩和的背景下,可能又有所反彈,但總體來說,我們覺得它脫離了風險最高的區域。

展望2021年,我覺得大概率估值中樞會小幅下行,可能特別上半年是一個磨底狀態的概率比較高。因為,2021年上半年,很多行業大家討論的是復甦。但是,大家知道2020年醫藥行業一季度受影響,但影響幅度不大,因為我們並沒有那麼多所謂好復甦的東西。除了有一部分的賽道,另外一些賽道其實在疫情當中反而業績是加速增長的,那麼這種情況下,2020年上半年會有一個行業比較優勢的鈍化。

但是2020年下半年開始,大家又到一個新常態之後,那麼我們會發現醫藥還是非常有生命力的一個賽道。所以,對於2021年,我是一個中性偏樂觀的一個估計。因為,2020年近期估值的收縮,也為2021年積累了一些安全點。

公司頭部化、投資專業化

全景·卓識:較往年相比,在調查和研究中感受到的變化是什麼?

徐佳熹:我覺得有兩點非常有意思:第一個是上市公司的頭部化。剛才我講了兩類:一個是大龍頭,一個是細分賽道龍頭,這些公司的調研非常熱鬧。但是,我們知道「A股+港股」可能有500家以上的醫藥公司,當中可能80%以上的公司的調研可能是門可羅雀的。所以,從長期來看,中國可能進入了一個醫藥行業分化的新常態。因為,我們不需要那麼多的頭部公司,而頭部的公司可能會越長越大。我們現在 A股已經4000多家上市公司了,如果照現在的上市速度,可能很快就會跟美國差不多,這還不包括香港市場。

但是大家知道,美國後1/4的公司的市值可能就只有1億美金,我們還有二三十億人民幣。這樣的話,以後的分化可能會越來越明顯,這是第一個上市公司間的分化。

第二個的話,我覺得是投資者的專業化。因為醫藥是專業化越來越多的一個賽道,我在2020年第三季度的時候算過,公募基金的持倉,每三股裡面有一股是醫藥基金池。各支頭部的基金,都在打造自己的醫藥行業的團隊,發行醫藥的產品,我覺得這以後可能會是各家資產管理機構必爭的重要賽道之一。

適應新政策,開拓國際化

全景·卓識:生物醫藥的高關注度反哺到產業端,會有哪些影響?

徐佳熹:我覺得是這樣的。第一,它會使整個的估值有一個正向的推動作用,某種程度上來說,因為二級市場估值高了,一級市場自然會往這些領域去投錢,然後反過來錢多了,企業創新起來相對會容易一些,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我們也要關注到在這個錢多的背景下,大家怎麼花的問題,以及作為創業型的生物技術公司,在這個過程當中你採取一種什麼樣的策略。 如果不是頭部的牛人創業,如果是非頭部的公司,在機構頭部化、公司頭部化的背景下,企業可能反而不容易拿錢。

那麼,創業企業怎麼樣去合理地規劃自己的現金流?產業本身該如何在頭部公司和小型公司之間進行匹配?這是值得我們去反思的。

全景·卓識:2021年,投資人需要注意哪些風險點?

徐佳熹:我覺得兩個點:第一,由於2020年資本市場對醫藥,經歷了一個由比較熱到非常熱,然後再回歸到比較熱的一個判斷。2021年,從歷史經驗來看,我們覺得這個熱度可能會小幅下修。在這個過程當中,之前做了大量融資的一些生物技術公司,如果企業在產品銷售過程當中沒有兌現,那麼可能會導致斷炊的問題。這樣的一個狀況,特別是會不會有明星型生物技術公司出現這種狀況?將會給行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第二,就是國家正在進行的醫保談判。對於很多民眾來說,肯定是受益匪淺的。同時對於產業來說,也要適應新的政策去進行未來性的調整,特別是在國內銷售市場現金流的預期,同時還應去開拓國際市場,進行國際合作;若沒有及時調整的,可能在自己的投融資端,如果企業不能夠匹配的話,也會面臨現金流上的壓力,我覺得這可能是明年企業最需要關注的。

相關焦點

  • 前瞻2021•徐佳熹:醫藥行業分化加劇,投資聚焦龍頭丨全景•卓識
    研發驅動與臨床應用價值成為衡量企業價值與成長性的主要標準,在此背景下,整個醫藥板塊的加劇分化成為行業的新常態。 在市場和政策的結合下,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平息,社會經濟生產生活正常化,2021年醫藥板塊上漲空間幾何?後疫情時代,階段性行情是否結束?
  • 徐佳熹獲金麒麟最佳分析師醫藥生物第二名(投資觀點)
    來源:新浪財經第一屆新浪金麒麟最佳分析師全榜單(圖)金麒麟醫藥生物分析師:創新藥盛宴開幕 疫苗表現亮眼新浪財經訊 11月28日,預見2020中國分析師大會上第一屆新浪金麒麟最佳分析師醫藥生物第二名:興業證券徐佳熹 孫媛媛、趙壘、杜向陽、張佳博、黃翰漾、東楠、彭維熙。2020年投資觀點:騰籠換鳥乃大勢所趨,探尋政策變革下的結構性機會。
  • 2021年醫藥行業年度投資策略
    我們認為醫藥作為不可延時太久的需求,Q4 及明年將持續性反彈,業績復甦預期 明確,在消費行業中比較優勢突出。 1.2、疫情中表現突出的熱門賽道 醫藥企業在疫情期間業績及行情分化較為明顯。
  • 2021辛丑之後,樓市股市進入大分化與大聚焦時代
    無腦投資,普漲行情,早已是昨日黃花。妄想閉眼買入,兩年翻倍,那和做夢一樣令人心馳神往。樓市風口的演變,意味著全國普漲,全城普漲的大時代行情隨之落幕。2020年之後,樓市愈加呈大分化大聚焦態勢。大分化是三四線城市與一二線重點城市的大分化。大聚焦意味著全國優質資源在不斷湧向核心城市。
  • 買茅臺等於買黃金、醫藥生物上演賽道為王、生豬牽一髮動全身?2021...
    >醫藥行業2021年度投資策略:賽道為綱,業績為王,聚焦真成長(1)2021年賽道為綱、業績為王。>《凱利泰國內脊柱微創治療龍頭,Elliquence成長空間廣闊》《醫藥生物行業連續血糖監測行業:空間廣、壁壘高、賽道優質、龍頭集中》國盛證券團隊醫藥黃金時代行情不會缺席,2021隻是更加極致聚焦(1)回首2020,總體上來看醫藥先抑後揚,一度領跑全行業,8月後震蕩回落;年初以來申萬醫藥漲幅在全行業中排名第六
  • 多個醫藥股年報大幅預增,機構看好行業結構性投資機會丨牛熊眼
    今日盤面上,多隻醫藥股盤中閃崩,聯環藥業、魯抗醫藥、四環生物盤中快速跳水,魯抗醫藥一度觸及跌停。不過,機構大多仍舊看好醫藥行業龍頭。中信建投證券醫藥首席分析師賀菊穎表示,2021年醫藥板塊預期並不悲觀,這個行業最大的魅力在於所有人對健康的關注。隨著經濟和社會水平的發展,人們對於保健的需求也會進一步帶動行業細分。
  • 新能源汽車、醫藥生物、有色金屬 券商2021年三大行業投資策略大梳理
    今天,帶領大家梳理一下新能源汽車、醫藥生物與有色金屬三大行業策略。   回顧2020年,上半年疫情對國內外需求造成有較大擾動,但從 2020Q3開始供需兩旺,行業步入中長期確定性較高的向上成長階段。就二級市場而言,我們認為,2020H1行業處於估值擴張時段→2020Q3估值消化(橫盤震蕩整理)→2020Q4/2021年估值切換並維持在高位。   中長期(5~10 年):產業變遷、龍頭崛起、黃金十年。
  • 計算機行業研究與投資:聚焦龍頭,守正出奇
    2、2021年策略:聚焦龍頭,守正出奇雲計算:重點關注金山辦公、用友網絡、金蝶國際、廣聯達、深信服等公司,關注萬興科技、泛微網絡、明源雲、優刻得-W、紫光股份、寶信軟體、石基信息等;信息安全:重點關注深信服、安恆信息、奇安信、美亞柏科,關注天融信、綠盟科技、啟明星辰、中新賽克等公司;人工智慧:重點關注海康威視、科大訊飛等公司,關注虹軟科技、佳都科技
  • 醫藥生物行業2021年投資策略:叢林法則,創新者生存,維持「買入」評級
    非醫保支付類產品或服務也是重要投資方向。創新藥:創新分化,國際市場海闊天空。2015 年開始的藥審改革加速國產創新藥的爆發,IND 及 NDA 數量持續創下新高。中國製藥產業正處於從仿製藥向創新藥升級的關鍵時期,傳統藥企積極創新,Biotech企業向 Biopharma 轉型,創新藥企百花齊放。隨著中國加入 ICH,國際化是創新升級的必然途徑,關注擁有國際化競爭力創新項目的企業。
  • 醫藥行業研究與投資策略:長期的力量,醫藥正青春
    加上仿製藥競爭加劇, 又深陷操縱仿製藥價格的泥淖,梯瓦製藥一度高票當選為最有可能破產公 司之一。2.2.不同領域多點開花,多因素助推行業加速發展目前我國醫藥生物行業有 514 家上市公司(A+H,約為美國的 1/2), 相比 2000 年的 94 家翻了 5 倍。
  • 年報行情即將開啟 三大行業吹響進攻號角
    從行業角度來看,建築材料、醫藥、家用電器等板塊是目前預喜佔比靠前的行業,投資者可從中尋找真成長性的投資標的。(金融投資報)   成長性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在近期大盤震蕩上漲過程中,個股分化劇烈,但部分業績預告靚麗的個股仍走出了不錯的行情,資金關注度高。
  • 2021年科技賽道怎麼投?兩位科技投資大咖全新解讀
    相比白酒股「勇闖天涯」,以新能源產業鏈、軍工等為代表的科技股2021年開局走勢也非常亮眼。截止1月7日,生物醫藥、科技TMT等新經濟權重佔比較高的創業板指數更是收穫「六連陽」。科技一直是近幾年投資熱門賽道之一。宏觀流動性充裕、成長前景廣闊、業績層面佔優,令市場對科技股2021年的行情仍充滿期待。
  • 十張圖了解2021年國內化學製藥龍頭企業恆瑞醫藥市場現狀與發展...
    恆瑞醫藥是國內知名的抗腫瘤藥、手術用藥和造影劑研究和生產企業,其中抗腫瘤藥收入佔比總收入的45%,佔據主要比重。2020中國化學製藥行業創新型優秀企業品牌TOP10中,恆瑞醫藥位列第一位。在發展勢頭良好的化學藥行業,恆瑞醫藥具有一定的規模和集中優勢,發展前景廣闊。
  • 仍在低位的醫藥股:抗癌藥龍頭,市盈率僅20倍
    個股還在繼續分化,近幾天下跌家數都高於上漲家數,說明方向的選擇還是至關重要。 市場四大指數日線頂背馳結構初顯,因技術壓力而導致的短期調整可能會出現。樂觀一點,市場會在金融股的帶動下直接放量向上突破;最壞的情況,也不過是回踩一腳再反身向上。 由此可知,中期結構向上,但打法上不要太激進。控制節奏,慎選方向。
  • 2021分化繼續?獨家調查30+最佳私募,一致預期和分歧...
    上海湧津投資:A股已經度過了過去純粹炒概念的階段,2020年,絕大多數大幅上漲的標的都是因為行業或者公司的基本面發生了重大變化,或行業前景向好,或業績增長強勁,新能源汽車、光伏和免稅等標的均如此。目前,我們仍沒有看到明顯的跨年行情,建議配置傳統行業中競爭格局良好的行業龍頭、新興行業的龍頭。也有新財富最佳私募投資經理持樂觀態度。
  • 2021分化繼續?獨家調查30+新財富最佳私募,一致預期...
    上海湧津投資:A股已經度過了過去純粹炒概念的階段,2020年,絕大多數大幅上漲的標的都是因為行業或者公司的基本面發生了重大變化,或行業前景向好,或業績增長強勁,新能源汽車、光伏和免稅等標的均如此。目前,我們仍沒有看到明顯的跨年行情,建議配置傳統行業中競爭格局良好的行業龍頭、新興行業的龍頭。
  • 醫藥行業2021年投資策略:叢林法則,創新者生存
    一、「4+7」集採試點執行後行業回顧(一)2018 年 4+7 之後行業回顧1.板塊估值逐步分化2018年12月首批「4+7」帶量採購結果公布至今,醫藥子行業板塊估值逐步分。非醫 保領域的醫療服務、CXO、中藥及小眾貴稀產品、部分產品具備消費屬性或暫未收 到集採壓力的器械企業股價及業績表現向好。
  • 2021分化繼續?調查30+最佳私募 一致預期和分歧點都...
    上海湧津投資:A股已經度過了過去純粹炒概念的階段,2020年,絕大多數大幅上漲的標的都是因為行業或者公司的基本面發生了重大變化,或行業前景向好,或業績增長強勁,新能源汽車、光伏和免稅等標的均如此。目前,我們仍沒有看到明顯的跨年行情,建議配置傳統行業中競爭格局良好的行業龍頭、新興行業的龍頭。也有新財富最佳私募投資經理持樂觀態度。
  • 龍頭券商概念大熱 行業首隻龍頭券商ETF開賣
    鵬華基金認為,從金融供給側改革到創新業務發展,再到金融對外開放,都將深刻改變證券行業的競爭格局,這三大因素驅動,證券行業馬太效應加劇,在此過程中,龍頭券商的優勢將進一步凸顯。特別是衍生品業務處於擴容前夕,更令龍頭券商的成長邏輯確立。2018年和2019年是行業大起大落的兩年,往後看行業大概率進入相對平穩的階段,這個時候龍頭券商的優勢會逐步凸顯,行業的集中度也有望進一步上升。行業集中度提升的必然結果是盈利分化加劇。
  • ...A股頭部集中趨勢會否持續;2021年投資風口在哪?看五大部委施策...
    原標題:五大信披媒體要點集萃丨「二八分化」加劇!A股頭部集中趨勢會否持續;2021年投資風口在哪?  要聞  增量資金踴躍入場大市值龍頭成贏家  近期A股呈現量價齊升態勢。1月6日,兩市成交額再度破萬億,達到1.17萬億元,三大股指集體上漲。其中,滬指上漲0.63%,報3550.88點,迎來5連陽。大市值行業龍頭成為2021年A股開年行情最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