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
新冠疫情使我們對病毒有了深刻的認知。新冠病毒的傳染性和致命性讓我們覺得生命很脆弱。病毒是早於人類就在地球上出現了。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中,不斷地遭受到傳染病的困擾。從某種意義上說,一部人類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人類與傳染病做鬥爭的歷史。其中最可怕的是病毒引發的傳染病,因為病毒個體小,基因少,變化快,傳播速度快。最可怕的病毒有時不是毒性最強的,而是那些新出現的病毒,因為科學家要找到對付新病毒的方法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往往會造成大範圍內的傷亡。
病毒是目前地球上所發現的最小生命單位,是一種最簡單的非細胞結構的生命形式。病毒生活和繁殖必須藉助於其他生命個體的細胞結構(宿主細胞),離開了宿主細胞,病毒只能算作一個「大化學分子」,病毒這種生命形式是一種介於生命狀態和非生命狀態間的準生命形式。歷史記載了十大病毒:伊波拉病毒、愛滋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天花病毒、狂犬病病毒、肝炎病毒、登革熱病毒、SARS病毒、馬爾堡病毒、西尼羅河病毒。
十大病毒
19世紀bai,伊萬諾夫斯基(D.Iwanowski,1864--1920)在研究菸草花葉病的du病因時,推想這種病是由細菌引起的。他將患花葉病的菸草榨出汁液,用能將細菌濾去的過濾器進行過濾,再用過濾後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的菸葉,結果發現正常的菸葉還能患病。這表明菸草花葉病是由比細菌還小的病原體引起的,他把這種病原體叫做「濾過性病毒」。後來,科學家萊夫勒(F.Loeffler,1852--1915)和弗羅施(P.Frosh)在研究動物的口蹄疫時,證明了口蹄疫也是由「濾過性病毒」引起的。也就是說,伊萬諾夫斯基是世界上第一位發現病毒的人,被後人譽為「病毒學之父」。那麼新冠病毒是誰第一個發現的呢?
伊萬諾夫斯基
1963年,瓊·阿爾梅達(June Almeida)在加拿大安大略癌症研究所工作,負責用當時極為先進的電子顯微鏡識別和拍攝病毒顆粒圖像。最早識別出人類冠狀病毒的人是一位女性,英國病毒學家、病毒成像專家瓊·阿爾梅達(June Almeida)。她出生於蘇格蘭巴士司機家庭,16歲中學畢業後進入社會,打工謀生。後來,她成了病毒成像技術領域的先驅。也正是因此,這個久已被人遺忘的名字在2019新冠疫情肆虐時重新回到世人記憶中。新型冠狀病毒是以前從未在人類中發現的一種新毒株,屬於冠狀病毒大家族。而第一個人類冠狀病毒是1964年阿爾梅達在她的顯微鏡下發現的。她工作的實驗室在倫敦聖託馬斯醫院。這位女病毒學家1930年出生在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市東北區。初中畢業後她不再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而是到格拉斯哥皇家醫院找了一份實驗室組織病理學技術員的工作。
瓊·阿爾梅達在研究
不管是病毒或者細菌,這些微生物都是寄生在宿體,可能是某些原因打破了這種平衡,導致病毒瘋狂的傳播,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終會戰勝這些外來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