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第一次發現冠狀病毒的人

2020-09-05 知途2020


新冠病毒

新冠疫情使我們對病毒有了深刻的認知。新冠病毒的傳染性和致命性讓我們覺得生命很脆弱。病毒是早於人類就在地球上出現了。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中,不斷地遭受到傳染病的困擾。從某種意義上說,一部人類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人類與傳染病做鬥爭的歷史。其中最可怕的是病毒引發的傳染病,因為病毒個體小,基因少,變化快,傳播速度快。最可怕的病毒有時不是毒性最強的,而是那些新出現的病毒,因為科學家要找到對付新病毒的方法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往往會造成大範圍內的傷亡。

病毒是目前地球上所發現的最小生命單位,是一種最簡單的非細胞結構的生命形式。病毒生活和繁殖必須藉助於其他生命個體的細胞結構(宿主細胞),離開了宿主細胞,病毒只能算作一個「大化學分子」,病毒這種生命形式是一種介於生命狀態和非生命狀態間的準生命形式。歷史記載了十大病毒:伊波拉病毒、愛滋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天花病毒、狂犬病病毒、肝炎病毒、登革熱病毒、SARS病毒、馬爾堡病毒、西尼羅河病毒。

十大病毒

19世紀bai,伊萬諾夫斯基(D.Iwanowski,1864--1920)在研究菸草花葉病的du病因時,推想這種病是由細菌引起的。他將患花葉病的菸草榨出汁液,用能將細菌濾去的過濾器進行過濾,再用過濾後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的菸葉,結果發現正常的菸葉還能患病。這表明菸草花葉病是由比細菌還小的病原體引起的,他把這種病原體叫做「濾過性病毒」。後來,科學家萊夫勒(F.Loeffler,1852--1915)和弗羅施(P.Frosh)在研究動物的口蹄疫時,證明了口蹄疫也是由「濾過性病毒」引起的。也就是說,伊萬諾夫斯基是世界上第一位發現病毒的人,被後人譽為「病毒學之父」。那麼新冠病毒是誰第一個發現的呢?

伊萬諾夫斯基


1963年,瓊·阿爾梅達(June Almeida)在加拿大安大略癌症研究所工作,負責用當時極為先進的電子顯微鏡識別和拍攝病毒顆粒圖像。最早識別出人類冠狀病毒的人是一位女性,英國病毒學家、病毒成像專家瓊·阿爾梅達(June Almeida)。她出生於蘇格蘭巴士司機家庭,16歲中學畢業後進入社會,打工謀生。後來,她成了病毒成像技術領域的先驅。也正是因此,這個久已被人遺忘的名字在2019新冠疫情肆虐時重新回到世人記憶中。新型冠狀病毒是以前從未在人類中發現的一種新毒株,屬於冠狀病毒大家族。而第一個人類冠狀病毒是1964年阿爾梅達在她的顯微鏡下發現的。她工作的實驗室在倫敦聖託馬斯醫院。這位女病毒學家1930年出生在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市東北區。初中畢業後她不再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而是到格拉斯哥皇家醫院找了一份實驗室組織病理學技術員的工作。

瓊·阿爾梅達在研究

不管是病毒或者細菌,這些微生物都是寄生在宿體,可能是某些原因打破了這種平衡,導致病毒瘋狂的傳播,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終會戰勝這些外來入侵。

相關焦點

  • 冠狀病毒的前世今生與發現史
    1912年,一隻貓患了一種被稱為傳染性腹膜炎的疾病,成為歷史上記載最早的與冠狀病毒感染相關的病例。1937年,博德特和哈德森從小雞體內第一次分離到了冠狀病毒。最後,他們用這些標本進行人體試驗,在感染的人體細胞內發現了一種不耐乙醚的病毒。試驗繼續進行,他們將這種病毒接種在人胚氣管纖毛細胞中進行培養,又經多次人體試驗和幹擾試驗,終於將病毒分離成功。當時,這種病毒被命名為B814。
  • 冠狀病毒如何一步步逼近人類?
    18世紀,冠狀病毒通過馬,第一次感染家畜。1892年(光緒十八年),俄國植物學家伊萬諾夫斯基在研究菸草花葉病時,發現了病毒——一種比細菌更小的致病微生物。1937年(七七事變、淞滬會戰、南京大屠殺的那一年),人們從雞(生物學意義上的雞)體內,第一次分離出冠狀病毒。1951年,冠狀病毒演化出了能感染犬的種類。
  • 冠狀病毒大歷史:它如何敲開人類細胞大門?
    ),不少人看後意猶未盡,問了很多問題,今天就不成系統地寫寫冠狀病毒,權作病毒大歷史的續篇吧。 已知常見冠狀病毒危害性並不大 很多人以為「冠狀病毒」是個新型病毒,但實際上,我們大多數人都曾被冠狀病毒感染過。 冠狀病毒是單股正鏈的RNA病毒,直徑約80~120納米,基因組全長約27-32kb,是目前已知RNA病毒中基因組最大的病毒。
  • 發現第一個冠狀病毒的科學家——June Almeida
    發現第一個冠狀病毒的科學家是英國的June Almeida。她是病毒成像的先驅,在當前的大流行期間,她的工作重新引起人們的關注。Almeida博士於1964年在倫敦聖託馬斯醫院的實驗室首次發現冠狀病毒。
  • 她是公交司機的女兒,16歲輟學,36歲發現人類第一個「冠狀病毒」
    雖然人類歷史就是一部與病毒抗爭的歷史,但是人類第一次發現並命名「冠狀病毒」卻是在54年前。1966年,英國科學家瓊·阿爾梅達用強大的電子顯微鏡拍攝到了一張神秘病原體的圖像——病毒代號B814。就這樣,「冠狀病毒」的名字就誕生了。這是人類社會發現的第一種會引起人類疾病的冠狀病毒。瓊·阿爾梅達在多倫多的安大略癌症研究所工作。在她的時代,她以 "將電子顯微鏡的範圍擴展到新的極限"而聞名於世。
  • 石正麗團隊兩年前已發現蝙蝠冠狀病毒感染人現象
    近日有媒體稱,國外新近研究發現蝙蝠可能攜帶新冠病毒直接感染人,意味此次疫情源頭可能直接來自蝙蝠。記者盤點近年研究成果發現,蝙蝠SARSr-CoV或其他潛在病毒感染人類的首份血清學證據,兩年前已得出。2017年11月底到2018年2月,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團隊連續發表3篇論文,表示已發現SARS相關冠狀病毒在蝙蝠體內重組的證據,以及人類感染蝙蝠的SARS相關冠狀病毒的現象。石正麗團隊通過對雲南218位村民的血清測試,提示SARS類冠狀病毒有很高的潛力直接感染人,而無需中間宿主。
  • 石正麗團隊2年前已發現蝙蝠冠狀病毒感染人現象
    ,國外新近研究發現蝙蝠可能攜帶新冠病毒直接感染人,意味此次疫情源頭可能直接來自蝙蝠。記者盤點近年研究成果發現,蝙蝠SARSr-CoV或其他潛在病毒感染人類的首份血清學證據,兩年前已得出。2017年11月底到2018年2月,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團隊連續發表3篇論文,表示已發現SARS相關冠狀病毒在蝙蝠體內重組的證據,以及人類感染蝙蝠的SARS相關冠狀病毒的現象。
  • 冠狀病毒與抗病毒簡史
    2017年,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報告發現了4853種病毒。 (資料來源:網際網路,和君諮詢醫藥醫療事業部整理) 4、冠狀病毒的發現 冠狀病毒(Coronaviruses),是1937年首先從雞身上分離出來。
  • 為什麼美國冠狀病毒大流行,卻計劃5月進行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
    而其中作為經濟和醫療都比較發達國家的美國,同樣沒有在這場疫情中獨善其身,不僅連續多日保持著新增確診病例數最多的國家,而且新型冠狀病毒的確診感染人數已經突破了79萬,死亡人數更是超過了四萬。
  • 在冠狀病毒中發現神秘的「基因中的基因」
    研究人員已經在冠狀病毒SARS-CoV-2的遺傳密碼中發現了一個神秘基因"在基因組大小方面,SARS-COV-2和其親屬是存在時間最長的RNA病毒中," 解釋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生物信息學家Chase Nelson。"因此,它們可能比其他RNA病毒更容易發生'基因組欺騙'。
  • 記錄一下首次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經歷
    意外的是,發現有一個樣本報出了敏感病原體——SARS冠狀病毒,有幾十條的序列,且這個樣本只有這麼一個有意義的病原體,如果是普通病毒,這已經是一個相當可靠的結果了。心頭一緊,趕緊後臺查看詳細的分析數據,發現相似度並不算很高,只有大約94.5%(這跟卡相似度的閾值有關,相當於只篩選下了相似度比較高的序列)。
  • 四種人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進展_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_醫脈通
    隨著分子技術的進步和人們對冠狀病毒的深人研究和探索,分別於加04年和加05年發現人冠狀病毒NL63(human Coronavirus NL63,HCoV-NL63)和人冠狀病毒HKU1(Human Coronavirus HKU1,HCoV-HKU1)。
  • 新型冠狀病毒來源確認:作死的人,求求你們不要再作孽了!
    目前追蹤到密切接觸者5897人,已解除醫學觀察969人,尚有4928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最近這兩天,「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牽動著全社會的神經,疫情爆發後,口罩搶購一空,人人自危。來勢洶洶的病毒,仍在蔓延,與此同時,還有一個問題必須重視,那就是,最關鍵的傳染源,究竟在哪兒?大家都知道,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出現在武漢。
  • 研究發現,遠紫外線可滅活99.9%的冠狀病毒,對新冠毒病同樣有效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靜嫻 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當暴露於遠紫外線(波長為207-222納米)時,空氣中超過99.9%的冠狀病毒都會被殺死,且對人類健康無害。初步數據表明,該紫外線對新冠病毒同樣有效。
  • 《科學人》雜誌:新型冠狀病毒可能寄生在這種動物! 很多人都愛吃!
    ,可能是寄生在蛇身上,再傳給人,包括雨傘節及眼鏡蛇。而發表在《醫學病學雜誌》(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進一步指出,有證據顯示引發武漢肺炎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在傳導人類之前很可能寄生在蛇身上。研究人員比對了,這種新病毒和其他所有已知的冠狀病毒,發現新病毒與來自中國的兩隻蝙蝠(菊頭蝠)的類SARS冠狀病毒樣本關係密切,但在蝙蝠傳到人體之前,可能已突變。
  • 最新發現!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漱口水能滅火「冠狀病毒」?
    又一新發現。。。根據實驗結果,研究人員發現,1%的嬰兒洗髮液(一般用於衝洗鼻竇),可以在兩分鐘後滅活超過99.9%的人冠狀病毒。研究人員發現:其中一些能在30秒後滅活99.9%以上的病毒,而另一些則能在30秒後滅活99.99%的病毒。
  • 石正麗團隊發現豬冠狀病毒可感染人類
    (SADS-CoV),是一種來自蝙蝠的新型冠狀病毒,屬於α冠狀病毒。SADS-CoV屬於α冠狀病毒,不同於新冠病毒的β冠狀病毒,但冠狀病毒具有在不同物種之間快速跳躍的潛力,許多在動物中發現的冠狀病毒也可能感染人類,也就是所謂的溢出效應,這項研究表明,SADS-CoV同樣能夠在人類細胞中複製增殖,因此我們需要提高警惕,加強監測。
  • 九問新型冠狀病毒
    病毒怎麼就盯上了人類  有人說,如果把所有的病毒列出來,人類發展史看上去就是一部與傳染病做鬥爭的歷史:天花病毒、甲流病毒、登革熱病毒、SARS冠狀病毒、伊波拉病毒等,都曾奪走人類大量的生命。這些直徑約10-300納米之間的微生物,在人類不經意間就可以完成一次入侵,其表現形式可能是一個噴嚏,也可能是一次身體接觸。
  • 美國官方冠狀病毒索源新發現
    抹黑中國的人可以洗洗睡了,喊著要中國賠償的人可以shut up了。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最新研究,冠狀病毒最早於2019年12月中旬即在美國流行,比中國或美國正式確定的時期還早。 在美國紅十字會採集的九個州的7389次獻血中,發現有106次該病毒的證據。 這些捐獻血液是在2019年12月13日至2020年1月17日之間所採集的,隨後紅十字會將其捐贈給CDC以測試抗體。
  • 管軼新論文:穿山甲中發現冠狀病毒,與新冠相似度約9成
    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醫學論文預印本網站bioRxiv2月18日發表了香港大學醫學院教授管軼、廣西醫科大學胡豔玲等人論文,論文提到,在廣東、廣西截獲的從東南亞走私來的穿山甲中,發現了冠狀病毒,並且與新冠病毒(2019-nCoV)的相似度在85.5%到92.4%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