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故事會 第一話 原子結構

2020-12-04 高考化學你真掌握了嗎

「 化學是物理的一個分支 」

——物理學家

物質的本質是什麼?

古代中國人說:氣。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約460-370BC)說:原子。當然當時不可能知道原子到底是什麼。

德謨克利特

後來波意耳說:化學元素是用物理方法不能再分解的最基本物質組分。

1732年尤拉提出:有多少種原子就有多少種元素。

1785年拉瓦錫提出質量守恆定律。

1805年道爾頓提出化學原子論

道爾頓

這都僅在宏觀解釋了原子和元素的概念,微觀的東西由物理學家解釋。

原子到底是怎麼樣的?

盧瑟福(物理學家)已經提出:原子由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

電子是繞著原子核旋轉嗎?

不是。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最早的猜想是波爾的行星模型,但後來發現,他的模型僅適用於氫原子(因為只有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沒有其他幹擾)

薛丁格

而目前公認的模型是用薛丁格方程算出來的量子力學原子模型:

微觀世界裡,電子的運動是隨機的(別為我為什麼,問就推給上帝),但是它們存在於一些地方的概率會比較大,這些地方其實就是我們說的:電子層。所以電子層真正的含義是電子出現概率較大的地方

圖中表示的只是電子可能出現的地方

而且只是s能級(看下面)

電子層是球形的嗎?

也不是。電子層裡面還分為很多個能級,能級又分為很多個軌道(又叫電子云)

第一個電子層有s能級,第二個有s,p能級,第三個有s,p,d能級,以此類推。

s能級有一個球形軌道,p能級有3個分別在三個方向的啞鈴形軌道,d能級有5個稀奇古怪的軌道(有興趣請自行百度),一個軌道可裝兩個電子。

什麼?為什麼軌道形狀稀奇古怪?

去問薛丁格,是他算出來的,這鍋讓他背

有了這些軌道,隨著質子數的增加,電子一個個地往軌道裡填。又因為每一層的軌道不同,所以填進去的時候會呈現周期性變化

可以看一下化學書後面的周期表,每個元素下面都有一個價電子排布式(決定化學性質的電子叫價電子),如Cl是3s23p5,字母的3是電子層(M層),s,p是這個電子層裡的一個能級,後面的2,5是在這個能級的電子數,所以Cl最外層(也就是第三層)有7個電子。

很複雜?

這可是學選修一的同學們一定要知道的

要學好物質的各種性質也需要知道(不然很多機械記憶)

總之一句話,書上那幅原子結構的圖

是為了簡單而設的非本質的圖

還有一件事

相對原子質量為什麼要用1/12的12C?

阿伏伽德羅常數也用了這個

說來話長,我們下期聊

相關焦點

  • 初中化學-原子的結構
    有些物質是由大量分子聚集而的:有些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而這些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時候,是分子分解為原子,原子重新構成新分子,這也是化學變化的本質,化學變化的最小粒子是原子。通過上面球棍模型我們也能看到,化學變化到原子這,就不再分了。那麼這些原子是否有內部結構,原子的內部結構是怎樣的呢?
  • 高二結構化學7:原子半徑
    1.1 原子結構      每個原子,都包含有一定數量的    質子(+)    中子    電子(-)      那為什麼原子半徑格外重要呢?      1.2 對角線規則      科學家早就發現,有一些元素的性質格外相似。    (1)對角線規則      人們發現,三對元素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都格外相似。
  • 高考化學難點突破之物質結構——原子結構(模型演變)
    物質結構部分內容是高考化學的難點部分,涉及原子結構,成鍵,分子結構,晶體結構等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但是,這部分內容是整個化學的基礎,如果能從結構入手,不但可以分析各種物質的化學性質,理解其應用,更能從本質上理解物質的組成及相互轉換。
  • 原子結構——一個故事帶我們釐清人們認識原子內部結構的過程
    原子結構——一個故事帶我們釐清人們認識原子內部結構的過程。今天給各位同學們講一個故事,關於原子結構的故事,我們可以通過這個長長的故事,來釐清人們在研究原子內部結構過程中的脈絡。當時人們認為:電子圍繞原子核做高速旋轉,以這樣的一種方式來組成原子。可根據經典物理學的理論來看,當電子圍繞原子核高速旋轉時,這種結構並不是穩定的,因為這樣會不斷的對外輻射能量,最終導致電子會撞擊到原子核上而發生「洇滅」,也就是我們所說原子「坍塌」了。另外一個方面,這種方式也不能解釋原子光譜的分立特徵。
  • 原子結構在化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原子結構 唯物論,肯定世界的基本組成是物質。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物質的根本屬性是運動。(2)存在形態:游離態(以單質形態存在),化合態(以化合物形態存在)2.分子(1)定義: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2)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如 H2O、HCl分子可以再分為原子。
  • 2021年中考化學知識點:原子的結構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化學知識點:原子的結構,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易錯點:   原子結構中各粒子之間的關係不明確。   原子是由原子核、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在原子中存在如下關係: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 化學知識大匯總——原子結構與性質(選3 物質結構與性質部分)
    例:  ⑤原子結構示意圖  例:S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例:以硫原子為例,基態原子核外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No.2  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  1.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的關係  ①各周期原子核外電子排布
  • 中考化學高頻考點-原子、離子、粒子結構示意圖
    [考情剖析]本知識點主要以選擇題和填空題形式出現,以考查學生對原子(離子)結構示意圖的理解,如根據結構示意圖判斷化學性質、化合價、得失電子、離子符號及化學式的書寫等。[方法歸納]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及其各部分的意義是解答此類題型的關鍵。
  • 最新中考化學複習知識點-原子的結構
    原子的結構【要點梳理】1.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構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帶負電荷)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帶正電荷)以及中子(不帶電)構成,但並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這三種粒子構成的。3.原子內部結構揭秘—散射實驗(如下圖所示):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運動的α粒子(α粒子是帶兩個單位正電荷的氦原子)轟擊金箔時,發現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路徑,甚至有極少數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堅硬不可穿透的質點而被彈了回來。
  • 高二化學結構 2:原子光譜
    原子光譜,是量子化學的基礎,結構化學的最難點,沒有之一。
  • 中考化學高頻考點-原子或離子的結構示意圖及元素周期表
    [考情剖析]此知識點是全國各地中考的高頻考點,主要考查內容有:①畫粒子的結構示意圖;②根據結構示意圖判斷粒子的化學性質、穩定性、化合價、得失電子、離子符號的書寫;③根據結構示意圖書寫化學式;④判斷結構示意圖的類型(原子或離子);⑤元素周期表及其方格所獲信息等。
  • 高考化學知識點: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
    高考化學知識點: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 2014-12-26 18:06 來源:高考網 作者:
  • 《元素的性質與原子結構》說課稿
    一、說教材本節課屬於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主要講解的是元素周期表的內容;通過對鹼金屬元素和滷族元素性質的研究來探究元素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係,能夠知道金屬和非金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質的遞變規律;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以及應用。這些內容都為以後的化學學習奠定了基礎。本節課分為三個課時,本次說課內容為第二課時,主要內容是元素的性質與原子結構。
  • 原子的基本結構是什麼
    原子的基本結構是什麼為了了解半導體導電的內在機理,我們必須先從原子的基本結構講起。通過對物質結構的研究,人們發現:任何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的,而原子又由原子核和圍繞它運轉的電子所組成。任何元素的原子,它們的電子都是從裡到外一層一層分布的,而且每層的電子數是一定的。如果把作為層數,則每層的電子數最多不能超過22個。例如第一層(n=1),也就是最靠近原子核的那一層,只能容納2個電子;第二層(n =2)最多只能容納8個電子;第三層(n =3)最多只能容納18個電子;第四層(n=4)最多只能容納32個電子……,依次類推。
  • 原子結構中的電子云結構,是誰提出?故事精彩
    原子結構中的電子云結構是誰提出的1897年,J.J.湯姆遜在研究陰極射線的時候,發現了原子中電子的存在。這打破了從古希臘人那裡流傳下來的「原子不可分割」的理念,明確地向人們展示:原子是可以繼續分割的,它有著自己的內部結構。
  • 初中化學 - 構成物質的微粒(Ⅱ)—原子
    一、原子的概念及特性1. 概念: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2. 原子的特性(1)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另一種微粒原子構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構成物質。如稀有氣體,金屬都是由原子直接構成。(2)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但脫離「化學反應」這一前提,原子仍可分成更小的微粒(質子、中子、電子)。3. 原子的基本性質原子同分子一樣,都是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具有與分子相似的基本性質。①原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分子的質量一定比構成此分子的原子的質量大,但不一定大於其他原子的質量。
  • 初三化學-原子的結構(第二課時)
    上篇文章我們講述了原子的基本結構,相信同學們已經掌握。這節課我們接著來學習原子的形成穩定結構後形成的陰陽離子以及相對原子質量等知識點。同學們一定要記住上面的常見離子符號的寫法,只有這個地方記熟練了才不會和後面的化合價弄混淆了。
  • 原子結構發展史
    1913年初,玻爾任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教授時,在朋友的建議下,開始研究原子結構,通過對光譜學資料的考察,寫出了《論原子構造和分子構造》的長篇論著,提出了量子不連續性,成功地解釋了氫原子和類氫原子的結構和性質。提出了原子結構的玻爾模型。
  • 原子是咋來的?宇宙、原子和人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而組成人體的每一種原子都有自己的故事,並可以追溯到宇宙的誕生時期。宇宙和原子的故事大約137億年前,宇宙中還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物質。在接下來一億年左右的時間裡,宇宙一片黑暗,充滿了大量的原始氣體雲,萬有引力開始發揮了它的魔力,一些密度稍微高一點的區域開始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吸引周圍的物質,隨著溫度和壓力的升高,在坍縮中心點燃了核聚變,宇宙的第一代恆星形成了!但絕大多數原子,超過95%都不是第一代恆星的組成部分。
  • 高一期末複習--原子結構
    ,當第一層排滿後,再排第二層,等等。④ 最外層電子數則不超過8個(第一層為最外層時,電子數不超過2個)。核外電子第一層最多排2個電子。 核外電子第二層最多8個電子。 核外電子第三層最多18個電子。 核外電子最外層最多不超過8個電子。 (只有1層的最多不超過2 個電子。【總結】1~20號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特殊性1.最外層電子數為1的原子有H、Li、N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