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結構發展史

2021-01-16 湖北李先軍歡迎你光臨

1912年,玻爾考察了金屬中的電子運動,並明確意識到經典理論在闡明微觀現象方面的嚴重缺陷,讚賞普朗克和愛因斯坦在電磁理論方面引入的量子學說。創造性地把普朗克的量子說和盧瑟福的原子核概念結合了起來。

1913年初,玻爾任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教授時,在朋友的建議下,開始研究原子結構,通過對光譜學資料的考察,寫出了《論原子構造和分子構造》的長篇論著,提出了量子不連續性,成功地解釋了氫原子和類氫原子的結構和性質。提出了原子結構的玻爾模型。按照這一模型電子環繞原子核作軌道運動,外層軌道比內層軌道可以容納更多的電子;較外層軌道的電子數決定了元素的化學性質。如果外層軌道的電子落入內層軌道,將釋放出一個帶固定能量的光子。

玻爾原子模型

玻爾於1913年在原子結構問題上邁出了革命性的一步,


玻爾認為,圍繞原子核運動的電子軌道半徑只能是某些分立的數值,這種現象叫做軌道量子化;不同的軌道對應著不同的狀態,在這些狀態中,儘管電子在做變速運動,卻不輻射能量,因此這些狀態是穩定的;原子在不同的狀態中具有不同的能量,所以原子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

將以上內容進行歸納,玻爾理論有三個要點:

(1)原子只能處於一系列的不連續的能量狀態中,在這些狀態中原子是穩定的,電子雖然繞核旋轉,但並不向外輻射能量,這些狀態叫定態。

(2)原子從一種定態(能量為E1)躍遷到另一定態(能量為E2)時,它輻射(或吸收)一定頻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這兩個定態的能量差決定,即hv=E2-E1。

可見,電子如果從一個軌道到另一個軌道,不是以螺旋線的形狀改變半徑大小的,而是從一個軌道上「跳躍」到另一個軌道上,玻爾將這種現象稱為躍遷。

(3)原子的不同能量狀態對應於電子沿不同圓形軌道運動,原子的定態是不連續的,因而電子的可能軌道是分立的,(滿足mvr=,n叫量子數,這種軌道的不連續現象叫軌道量子化),軌道半徑rn=n2r1。


玻爾原子結構模型是在經典力學的基礎上引入一些量子化假說的一種過渡化的理論,如玻爾的原子模型中強行規定電子軌道定態,電子運動並不輻射能量,是舊量子論的內容。舊量子論有一定的成功之處(解決了原子結構的穩定性問題,描繪出了完整而令人信服的原子結構學說)。但由於它並沒有完全拋棄經典力學理論,因此遇到了無法解決的困難。

比如:

不能解釋氫原子光譜的精細結構
不能解釋氫原子光譜在磁場中的分裂
不能解釋多電子原子的光譜


人類對科學的認知就是這樣的:為解釋一種客觀事實或現象提出一種假說,隨後發現這種假說不能解釋新的發現,於是又提出新的假說,......,就這樣,認識逐漸上升。

相關焦點

  • 高一原子結構原子說
    原子說1、原子說的發展史:惠施:
  • 淺談顆粒富勒烯的發展史
    本文從這種神奇材料的發展史出發,分析它的物理化學性質,並初步展望這種材料的未來發展趨勢。納米顆粒與塊狀材料不同的原因是,它們的表面積相對可以增加,就是超細顆粒的表面形成覆蓋有褶皺,類似結構主要常見於有高表面能的不穩定原子。這些原子非常容易吸附或結合異物,並且粒徑變小,因此活性原子的表面變大。與熔點相比,由於納米粒子的每個粒子包含較少的原子,並且表面上的原子不穩定,因此表面的晶格振動的振幅變大,並且表面能增加。在物理學上,納米顆粒會由於其獨特的熱能、超細顆粒的性能,從而降低了熔點。
  • 初中化學-原子的結構
    通過上面球棍模型我們也能看到,化學變化到原子這,就不再分了。那麼這些原子是否有內部結構,原子的內部結構是怎樣的呢?1原子模型發展歷史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1856-1940),於1897年通過實驗證明了電子的存在,並於1904年提出原子結構模型:葡萄乾蛋糕模型。
  • 原子結構——一個故事帶我們釐清人們認識原子內部結構的過程
    原子結構——一個故事帶我們釐清人們認識原子內部結構的過程。今天給各位同學們講一個故事,關於原子結構的故事,我們可以通過這個長長的故事,來釐清人們在研究原子內部結構過程中的脈絡。原子是由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原子核組成,緊接著產生的一個問題就是:電子和原子核以什麼樣的結構方式,在原子內部組成一個原子的呢?湯姆孫提出了他自己關於原子的結構模型,也就是「西瓜模型」。湯姆孫認為:原子就像一個西瓜,電子就像西瓜子一樣鑲嵌在西瓜裡,除西瓜子的其他部分就是原子核。
  • 原子結構模型理論
    物質結構理論是現代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揭示了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結構與其性質的關係,有助於人們理解物質化學反應變化的本質
  • 選修三--原子結構
    如微粒電子排布式微粒電子排布式C1s22s22p2Ne1s22s22p6Cl1s22s22p63s23p5K1s22s22p63s23p64s1(2)簡化電子排布式:把內層電子達到稀有氣體結構的部分,以相應稀有氣體元素符號外加方括號來表示
  • 原子的基本結構是什麼
    原子的基本結構是什麼為了了解半導體導電的內在機理,我們必須先從原子的基本結構講起。通過對物質結構的研究,人們發現:任何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的,而原子又由原子核和圍繞它運轉的電子所組成。原子非常小,例如,1億個氫原子排列起來約只有1釐米長。原子核是帶正電的,它的正電荷數正好與電子所帶的負電荷數總數相等,因此整個原子是呈中性的。由於相反的電荷相互吸引所以原子核和電子之間有一個吸引力,使得每個電子都被限定在它們各自的軌道上,不能任意離開原子核。原子核由帶正電荷的質子和中性的中子組成。
  • 原子結構參數及其規律性 ——原子半徑與電離能
    原子結構參數及其規律性——原子半徑與電離能
  • 晶體和原子的世界結構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阿春的環球地理精選,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晶體和原子的世界結構。我們的眼睛看到的世界是有限的,無論我們的目光多麼銳利,我們能夠看見的小東西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我們的眼睛限度的小東西,我們是無法用肉眼看見的。我們周圍的東西,例如:山峰、森林、人們、野獸、房屋、石頭、晶體等,我們都可以用眼睛看見。
  • 高二化學結構 2:原子光譜
    原子光譜,是量子化學的基礎,結構化學的最難點,沒有之一。
  • 原子結構知識點詳細歸納
    (一)原子結構的理論要點1.原子理論發展的幾種理論模型:(1)近代原 爾頓 實心球模型(2) 湯姆生 「葡萄乾麵包」模型(3)盧瑟福 「行星式」模型 (4) 玻爾 量子化軌道模型(5)薛定 諤電子云模型 2、能層、能級與原子軌道
  • 原子結構模型:科學家的探索之旅
    1808年他發表了《道爾頓原子學》,從而被譽為原子理論的創建人。他認為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微粒,不可再分。第一個原子結構模型—實心球模型的提出者。道爾頓歐內斯特·盧瑟福是湯姆生的研究生(Ernest Rutherford,1871年8月30日-1937年10月19日),紐西蘭著名物理學家,被稱為核物理之父,開拓了原子的軌道理論,特別是在他的金箔實驗中發現了盧瑟福散射現象,而且提出了新的原子結構模型—盧瑟福原子結構模型
  • 高一期末複習--原子結構
    【總結】1~20號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特殊性1.最外層電子數為1的原子有H、Li、Na、K。2.最外層電子數為2的原子有He、Be、Mg、Ca。3.最外層電子數和次外層電子數相等的原子有Be、Ar。4.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2倍的原子是C。5.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3倍的原子是O。
  • 近代物理——原子結構1
    三、原子結構1、( )通過陰極射線在電場和磁場中的偏轉實驗,發現了( ),揭示了( )有複雜結構,算出了該粒子的比荷,並且提出了原子的( )模型。
  • 「超離子冰」的原子結構終於被揭示!
    來自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科學家們使用巨型雷射將水快速凍結到它奇特的超電子相中,並記錄下x射線衍射圖,首次確定了它的原子結構——這一切都發生在十億分之一秒之內。現在LLNL的科學家們公布了新研究結果,利用雷射驅動的衝擊波和原位x射線衍射,在十億分之一秒內觀察到氧晶格的成核,首次揭示了超離子冰的微觀結構,這些數據還提供了對冰巨行星內部結構的進一步了解。LLNL物理學家費代麗卡·科帕裡(Federica Coppari)說:我們想確定超聲速水的原子結構。
  • 課題2 原子的結構 第4課時---相對原子質量
    點擊上方藍字即可一鍵關注:硫酸銅化學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課題2  原子的結構
  • 課題2 原子的結構,第1課時 原子的構成
    1.原子的構成結 構:關 系:在原子中,核電荷數=__質子數__=__核外電子數__,故整個原子不顯電性。注 意:原子核內的質子數不一定等於中子數;並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普通氫原子中沒有中子。2.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分層運動:能量低的電子在離核__近__的區域運動,能量高的電子在離核__遠__的區域運動,這種現象又叫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
  • 原子結構易錯知識答疑
    四、電離能及其運用例4:比較C、N、O三種元素原子的第一電離能大小。分析:氣態電中性基態原子失去一個電子轉化為氣態基態正離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電離能。同一周期,從左至右,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呈增大趨勢。
  • 《元素的性質與原子結構》說課稿
    一、說教材本節課屬於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主要講解的是元素周期表的內容;通過對鹼金屬元素和滷族元素性質的研究來探究元素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係,能夠知道金屬和非金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質的遞變規律;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以及應用。這些內容都為以後的化學學習奠定了基礎。本節課分為三個課時,本次說課內容為第二課時,主要內容是元素的性質與原子結構。
  • 初三化學-原子的結構(第二課時)
    上篇文章我們講述了原子的基本結構,相信同學們已經掌握。這節課我們接著來學習原子的形成穩定結構後形成的陰陽離子以及相對原子質量等知識點。同學們一定要記住上面的常見離子符號的寫法,只有這個地方記熟練了才不會和後面的化合價弄混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