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Rdaily 智慧財產權第一新銳媒體
創新|創業|連接IP變革者
文/韓清川 集慧智佳
本文系作者向IPRdaily投稿,轉載須徵得作者同意,並註明文章來源(微信:IPRdaily)。
【小D導讀】
媳婦嫌咱打呼嚕,於是本作(本文作者)有了一個防打鼾枕頭,各位看官眼前有了這篇文章…
對於作者的專業小D表示極大敬仰,洋洋灑灑一大篇文章落地,連1881年的專利枕頭鼻祖都扒拉出來了。枕頭很有意思,文章很精彩。但,但,這算職業病嗎?
枕頭君是個歲數很大的老人家了,到底有多大,可能比隨便哪個文明古國的年紀都要大,這已經無證可考了。不過考究的本作還是「扒墳」般的在專利資料庫裡發現了一篇非常早期的枕頭專利,出自1881年的美國專利。這位專利鼻祖型的枕頭君現在看起來還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相信在那個年代它應該是潮人裡的潮物了吧。
不難想像,枕頭君除了外形之外,最多變的就是枕芯了。本作小時候純有機綠色低碳無毒害非轉基因的材料很多,比如一些去H2O保溼因子的蕎麥殼、蠶沙等等都是做枕芯的高檔貨了。不過,現在的枕芯材料海了去了,專利中出現了各種泡沫的、充氣的,甚至中草藥組合的一點都不稀奇,不過像良眠制枕(日本牌子)填充軟質塑料,訂製個尺寸就要花兩千大洋,也是真心醉了…
可是在枕頭君的成長史中,什麼時候把這貨和打鼾扯到一起呢?本作不知道華佗、孫思邈這些聖人知不知道,不過在當代第一個把枕頭和治打鼾結合起來的專利出現在1978年——一種用於防止打鼾的睡眠訓練枕頭(Sleep Training Pillow For The Prevention of Snoring, US4118813)。很顯然這件專利只是把枕頭君當做治療器具,給出了最早的「概念機」。不過,我們也肯定不會把這樣一個不美觀的怪物放在我們床頭。
圖: 美國專利US4118813附圖
而後在專利US4118813定下的基調下,越來越美觀、越來時尚的防打鼾枕頭君才會雨後春筍一樣。比如一款叫SAN Pillow(snore activated nudging pillow)的智能枕頭,此君內置一個麥克風,可接收打鼾聲的聲振動;接著,它會給一個內置氣囊充氣,讓枕頭自動升高3英寸(約合7.6釐米),其發明者相信,這足以使睡眠者翻身或活動腦袋。這麼看來的確很智能,但只是個半自動…不過相似結構的枕頭君早在2008年就在韓國進行了專利申請(KR2010012528),個麼技術來源地成了謎…By the way,打鼾也是種病。如果在說明書裡把打鼾(snore)寫成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Sleep Apnea Syndrome),不知道會不會no zuo no die啊。
圖:SAN Pillow(來源:網易)
在網際網路時代的浪潮下,傳統的枕頭君會怎麼被顛覆呢。進入網際網路圈?腳踏物聯網和可穿戴設備兩大熱點?冷靜,數據來說話。目前,還沒有看到蘋果、谷歌、三星等巨頭改造枕頭君的計劃或報導,也沒有專利公開。當然如果明天他們發布個iPillow也許並不奇怪(手快的搶註個商標也許還來得及…)。其次,檢測睡眠質量的技術和產品已經出現,帶有傳感器的手錶、腳環都行(當然iwatch晚上要充電,幹不了),所以也沒有看到通過枕頭君把睡眠數據傳輸到電腦上的神器…
那麼枕頭真的不能外跨界了麼?本作是這麼琢磨的:首先,因為枕頭君實在穿戴不起來…就是回籠教教徒們也不會天天帶著枕頭跑來跑去啊;其次,無論是可穿戴設備還是物聯網,本質上最講究的是實時地跟人進行交互。可誰睡覺的時候跟枕頭交互呀?於是枕頭君就這樣繼續還沒有被網際網路打擾著。
其實這樣也好,睡眠永遠是我們最後一片寧靜的天堂。多睡一會,遠離輻射,遠離喧囂的網際網路。而防打鼾枕頭的真諦也不在於治得了治不了打鼾,而是「Save Your Relationship」,關愛枕邊的那個人。
來源:IPRdaily
編輯:IPRdaily 趙珍
---
IPRdaily歡迎大家投稿,分享生活、工作中的所思所想。投稿郵箱:iprdaily@163.com,或加微信helps120。
首屆智慧財產權創新創業(中國區)大賽報名入口已正式開啟。具體方式請點擊屏幕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活動報名頁面進行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