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蔓 曾莉 通訊員 陳松
塵肺病依舊「逞強」
「塵肺病是由小微粒粉塵在肺部瀦留引發的疾病,目前醫療水平尚無法根治。病情較重者會逐漸喪失勞動能力,連走路都很吃力 ,甚至危及生命……」武漢市職業病防治院院長易桂林介紹。
這位與職業病打了近30年交道的專家,深深感受到看不見的「白傷」所導致的傷害比顯性的工傷事故導致的傷害更為嚴重,他說,從職業危害與安全事故的關係上看,人們長期以來更關注被稱為「紅傷」的安全事故,而不流血的「白傷」——職業病,往往被人們忽視。
統計顯示,塵肺病仍然是當前對勞動者危害最重的職業病。2016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兵團)共發生職業性塵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28088例,佔職業病報告總數近90%。
「塵肺病患者主要來自一線接觸生產性粉塵的工人,如煤礦工人、建築工人等。此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室裝修發展成為新的產業。許多勞動者在工作時,忽略了切割瓷磚、木材時的必要防護,導致部分該行業勞動者受到塵肺病的威脅。」省疾控中心職防所所長梅良英介紹,塵肺病重在預防,因為一旦患上塵肺病基本無法治癒,需要經常住院治療才能緩解症狀。
「噪聲聾」等新型職業病增多
新產業、新產品的不斷湧現,以及工作方式的改變,職業病的發展態勢也有新苗頭。
「路橋隧道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有毒氣體、噪聲等危害因素,正威脅著一線勞動者的身體健康。」省安監局職業健康處三級調研員黃敏銳介紹,裝修、家具製造等行業的興盛,也給工人的生命健康造成極大威脅,如苯所致的白血病等有增長苗頭。
我省是全國重要工業基地,礦山開採、化學化工、石英砂加工、電子製造、石材加工、冶煉、水泥、紡織、箱包加工、製鞋、船舶修造、建築安裝、家具製造、汽車製造等30多個行業領域存在職業病危害。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企業有近20萬家,接觸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約200萬人。據介紹,常見職業病有10大類共132種,除放射病、職業性皮膚病、職業中毒等常見職業病外,凍傷、雷射所致眼灼傷等職業病悄然進入新增職業病名單。另外,「噪聲聾」是目前增多趨勢最明顯的職業病,如果繼續任其發展,可能會成為超過塵肺病的頭號職業病。汽車零部件製造、船舶加工、傳統機械加工等領域易產生「噪聲聾」。
易桂林介紹,防止噪聲危害可通過吸聲、消聲、隔振等手段控制噪聲傳播。更重要的是,要定期對接觸噪聲的勞動者進行職業病健康檢查,觀察其聽力變化等情況。
最新統計顯示,2016年我省新發職業病達900餘例,較2015年增長逾20%。現在,由於大量使用現代化、智能化工程機械,人工勞動強度大為降低,但如果防護措施不到位,仍然會出現嚴重的後果。
「可防不可治」背後的酸楚
「塵肺病等職業病目前醫療水平尚無法根治,因此職業病的預防比治療更重要。」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中毒與職業病科主任醫師凌瑞傑認為,沒有安裝有效的防護設施,佩戴合格的防護用品,就很容易導致現場作業的勞動者患上致命的職業病。
不少悲劇,本可避免,工人油漆作業時接觸苯、鉛等,用人單位如採取有效的通風設施,作業人員就可以遠離傷害;礦山、石粉加工、鑄造等行業接觸粉塵,用人單位定期發放防塵口罩等,就可將危害消除在萌芽狀態。
「對於接受零散活的工人而言,由於工作流動性大,在找工作前,常常忽視了解即將從事的職業對身體可能產生的危害,用人單位是否採取了相應的、有效的防護措施。」黃敏銳表示。
更為憂心的是,離崗前的職業健康檢查常常被忽視。梅良英透露,全省原有130多個職業健康檢查機構,目前,具備職業健康檢查能力的機構明顯增多。產業工人在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都可以通過CT、DR(數字X射線胸片攝影)等確診塵肺等職業病。遺憾的是,很多工人都沒有這個意識。其實,離崗前通過有針對性的職業健康檢查,能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早期職業健康損害,為以後可能出現的職業病診斷提供重要依據,也為職業病診斷後確定責任單位、要求賠償等提供重要線索。
「作為一個勞動者,職業健康檢查是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有力武器。」黃敏銳表示,以健康為代價從事不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工作是不可取的。只有讓勞動者提高防護意識,用人單位落實國家相關規定、做好相關防護,政府部門嚴格加強監管,才會減少職業病悲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