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北極熊,如何避免「親密接觸」

2021-01-17 中國數字科技館

在以往的極地科考過程中,隊員們不止一次與北極熊偶遇……

北極熊體態豐腴、毛髮潔白,外表「萌」是隊員們對它的一致評價。然而,不要被北極熊的外表「蒙蔽」,北極熊嗅覺靈敏,在很遠的距離外就能聞到食物氣味。它們最喜歡的食物是海豹,一般而言它並不喜歡主動襲擊人類,但目前由於食物減少,北極熊長期處於飢餓的狀態,甚至出現了熊吃熊的情況,那麼其襲擊人類的風險就比以往更高了。

北極熊可以算作北極地區食物鏈最頂端的「王者」,其捕食能力很強、奔跑速度很快,科考人員的雪地摩託都不一定能跑得過它。也正因如此,冰上作業除了防止落水,防熊同樣是最為重要的安全保障工作。

船員們還兼職擔任「防熊員」

冰站作業最大的不安全因素就是北極熊。對於防熊,考察隊有嚴格程序,主要分四步。

上冰作業審批

所有上冰人員(不包括防熊人員)必須在上冰前一天提出申請,經考察隊批准後才能上冰。未獲批准人員不得自行上冰。

上冰偵察

對於短期冰站,冰站負責人帶領1~2人先下冰測量冰厚,確定作業範圍,並安排防熊安全保障人員上冰,觀察周圍環境、往返路線及冰況。確定安全後,作業人員才能上冰,並確保在作業範圍內作業。長期冰站每天作業前須從駕駛臺瞭望偵察,確保沒有北極熊在站區及周邊區域出現,作業人員方可下冰。雪地摩託駕駛員須先把防熊安全保障人員運送至各個作業點。防熊人員就位後,作業人員方可前往作業點。

上冰程序

上冰人員作業前須檢查通訊裝備,按預定路線乘車赴工作區,防熊人員攜帶槍枝同行。作業期間,冰上人員要注意觀察周圍環境,雪龍船值班人員和冰上防熊人員負責觀察相關區域,發現可疑目標,及時通知駕駛臺和隊員。確認目標後,發布警報,雪龍船核實報警後,拉響汽笛,通報所有冰上人員按預案進入「蘋果房」(冰上設置的臨時安全屋),船附近人員立刻返船。作業期間,防熊安全保障人員要集中注意力,不能參與作業。

應急措施

聽到汽笛或接到其他人員報警,防熊隊員須迅速前往北極熊和考察隊員之間,掩護隊員轉移,按就近原則前往「蘋果房」、小艇或回母船;直升機聽到報警應迅速備航,接到指示後,迅速起飛,驅趕北極熊,掩護隊員撤離。短期冰站作業若遭遇北極熊,隊員須在直升機把熊驅趕至安全距離以外後,方可撤離冰站上的儀器設備。

直升機和北極熊的「貓鼠遊戲」

歷史上,第二次北極科考在進行長期冰站作業時曾遇到過北極熊接近,當時,正準備作業的隊員們立刻放下設備進行避險,隨船的直升機升空開始對北極熊進行驅離。北極熊由於害怕低空飛行的直升機,會逃離冰站現場,但是那次驅熊時發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跑出一段距離後,那頭北極熊或許是體力不支,最後將頭埋進雪中一動不動,一副聽天由命的樣子。可當直升機返航、隊員重新開始作業後,那頭北極熊又慢慢地向冰站走來,使得科考人員再次中止科考作業進行驅熊,當天直升機和北極熊這樣的「攻防」反覆了好幾次。

如果說利用直升機驅熊是防熊過程中的「出擊」,那麼組織防熊隊員站崗值班便可算作「防守」。據了解,第九次北極科考防熊隊一共有15名隊員,均由船員兼職擔任,他們中間有駕駛員、水手甚至廚師。防熊隊在站崗值勤時以觀察、發現為主,發現北極熊後要第一時間通知雪龍船駕駛臺並組織科考隊員避險、撤離。其中,短期冰站作業時間相比較短不會設置「蘋果屋」,那麼隊員就撤到黃河艇上。長期冰站設有「蘋果屋」,隊員依據就近原則撤到蘋果屋中或返回至雪龍船。這中間我們要求,防熊隊員要在掩護最後一名科考隊員安全撤離後才可以撤離,不能自己先撤離。

按照防熊計劃要求,短期冰站作業設立兩個防熊崗哨,長期冰站上設立三個。短期冰站由於需要乘坐黃河艇擺渡至浮冰,因此四五個小時的作業時間內兩名防熊隊員不再輪班,全程站崗放哨。長期冰站由於作業時間較長,防熊崗哨分為上下午兩個班次,每三名防熊隊員值一個班次。

不允許隨意射擊北極熊

「由於有防熊需求,自然資源部極地研究中心具有持槍、用槍資質,因此我們的防熊隊員也是持槍站崗,但是我們要求隊員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向北極熊開槍。」負責槍械管理工作的雪龍船副政委、輪機長吳健說,歷次北極科考中防熊隊從未對北極熊「動武」,持槍的目的主要還是以防萬一。

吳健介紹稱,防熊隊員的用槍規定很嚴格,即便在站崗期間也要做到槍、彈分離,只有在發現北極熊後才可將彈夾裝入槍枝,情況危急時才可打開槍上保險。「為避免誤傷,即便真到了必須開槍之時,防熊隊員也要考慮自己、北極熊和科考隊員的站位問題。比如,有科考隊員在熊身後不能開槍,槍口和北極熊中間站有科考隊員時不能開槍等。」

因此,防熊隊員的一項硬性指標是考取持槍證。吳健介紹稱,選拔和培養防熊隊員時多數會傾向於年輕、視力優秀的船員,進行防熊教育後再由單位委派至武警部隊學習槍械使用並考取持槍證,「雪龍船有很多船員都是從部隊上轉業而來,這些船員對槍械相對更熟悉一些,在防熊工作中這也算是一個優勢。」吳健說。

本文來自《科學之友》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這個海洋世界,可以與鯊魚親密接觸,還可和鯨魚暢遊?
    澳大利亞這個海洋世界,可以與鯊魚親密接觸,還可和鯨魚暢遊?衝浪者天堂( Surfers Paradise)位於黃金海岸的核心地區,擁有長75公裡的海灘,是全世界最長的沙灘海岸,其中連續海灘長達42公裡。
  • 巴西潛水員水下偶遇7米巨蟒 「親密接觸」被...
    巴西潛水員水下偶遇7米巨蟒 「親密接觸」被完整拍下  Evelyn Zhang • 2019-09-17 17:26:02 來源:前瞻網
  • 狗狗遇見豪豬,來了個親密接觸,結果秒變刺蝟?
    都說貓咪是手賤,而狗狗是嘴賤,這句話總結得恰到好處,不信你看看這些狗狗和豪豬的親密接觸。這隻聖伯納犬Ruckus喜歡在田野間玩耍,和小動物做朋友,堪稱農場一霸,是多麼的意氣風發啊。但是直到它遇到了豪豬,並且熱情的和對方來了一個親密接觸,而被嚇到的豪豬就直接甩了它一臉的刺,你看看,這一嘴的豪豬刺,看著都疼。然後,Ruckus的主人就帶著它去寵物醫院就醫,光是清理這些豪豬刺就花了好幾個小時。
  • 如何避免接觸日常生活中的化學汙染?
    我們每天的吃穿住用行都可能在與有毒物質、化學汙染「親密接觸」,長期忽視將威脅健康。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將這些生活必需品安全地利用起來呢?家居裝飾材料:家居裝飾材料中的人工板材多採用鋸末刨花板,含大量酚醛樹脂,易揮發苯酚和甲醛等致癌物。
  • 全球變暖,北極熊生存堪憂?禁止投餵同時如何幫助北極熊度過危機
    作者:Eustace哈德遜灣是北極熊密度最高的地區,但卻頻繁出現北極熊餓肚子的新聞。不少網友看到這些新聞,不忍北極熊餓肚子,都紛紛提出想要去投餵北極熊。但是,加拿大政府卻明令禁止人們投喂,到底是為什麼?北極熊又如何度過這一次的危機?
  • 氣候變暖令北極熊上岸時間提早 與人類偶遇機會增加
    參考消息網8月17日報導美媒稱,研究顯示,北極熊上岸的時間提早,在陸地生活的時間變長。阿拉斯加州的科學家說,北極熊與人相遇的機率上升。據美聯社8月12日報導,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科學家發現,海冰棲息地的變化與北極熊利用陸地程度上升的證據相符。科學家表示,北極熊在融冰季節從博福特海來到陸地。在融冰季節,海冰在夏天融化,然後在秋天重新凍結。研究人員說,融冰季節的平均時長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以來增加了36天。
  • 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北極熊(上)
    獨行的北極熊-陳欣欣攝北極熊的主要食物是海豹,而他們的捕食方式主要分兩種:第一種方式是守株待「海豹」。北極熊的巨齒-陳欣欣攝北極熊的巨齒-陳欣欣攝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都有北極熊出沒,如格陵蘭島、俄羅斯、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但要說到北極熊的最佳觀賞點,那一定是加拿大的邱吉爾鎮,因為這裡的海面結冰速度快,冰期比其他海域早,是北極熊極佳的天然捕食場。
  • 北京野生動物園:在熱帶雨林和鹿園與動物親密接觸
    為了讓孩子們可以近距離了解熱帶雨林動植物的情況,並喚醒大家對於動物的保護意識,北京野生動物園特別開闢了熱帶雨林一角,並於2019年全新開放了鹿園,不僅可以近距離了解熱帶雨林的動植物,還可以與鹿群親密接觸。
  • 另類寵物 超級勇士冒死近距離接觸食人猛獸
    鯊語者與大白鯊親密接觸  乍一看,還以為下面圖片中的大白鯊起身要吞掉一名男子的胳膊。為了更細心地照料保護區的動物,赫德倫一家人領養了一頭雄獅,與其朝夕相處,並建立了親密的感情。美國攝影師水中與巨型格陵蘭鯊「親密接觸」  2011年12月,美國一位勇敢的攝影師為了拍到較好的照片潛入海底與格陵蘭鯊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
  • 回放 探訪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 親密接觸「高原精靈」藏羚羊
    回放 探訪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 親密接觸「高原精靈」藏羚羊
  • 青島:奇妙魚缸下方餵食 零距離與魚兒親密接觸
    青島:奇妙魚缸下方餵食 零距離與魚兒親密接觸 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 公共頻道 [民生直通車]       齊魯網訊 平常的魚缸都是從上面餵食,要從下面餵食就會「水漫金山」,但是青島海底世界的技術人員卻突發奇想,要從下面餵食,而且這事兒還真成了。
  • 厲害了,把北極熊當成寵物養?霸氣的北極熊在主人面前像個二哈!
    北極熊雖然外表上看起來非常的可愛,但是它的體型畢竟也是擺在那裡的,雖然現在很多人家裡都養起了奇怪的寵物,但是有誰敢想像一下誰家裡會願意養一隻北極熊嗎?但是確實是有人把北極熊當成寵物來養的,所以有人就開始好奇了,北極熊這麼大的動物會乖乖的聽主人的話嗎?
  • 為何不能給快餓死的北極熊投餵食物?科學家:可能你更像食物
    文/行走天涯為何不能給快餓死的北極熊投餵食物?科學家:可能你更像食物北極熊是生活在北極的一種憨態可掬的生物。在動物世界的鏡頭裡,經常會捕捉到這種生物。大多數人對於北極熊評價都是一種非常愛乾淨的,而且是出現在冰天雪地環境中的動物,再加上又是瀕危的野生保護動物。許多人呼籲,希望地球能夠對北極熊好一點。讓北極熊可以和人類一起更長久的生活在地球上,然而更多的人沒有意識到的是地球環境發生顯著變遷,導致北極熊死亡,是人類在破壞地球的環境的原因!別看北極熊和熊貓一樣長得都很可愛,但是它們曾經都站在了地球的生物鏈的頂端。
  • 流浪1500公裡闖入人類城市,全球變暖對北極熊造成多大影響?
    近日,俄羅斯內城市出現一隻北極熊,據報導:這頭北極熊已流浪1500公裡,已經精疲力竭,已經瘦得不近日,俄羅斯內城市出現一隻北極熊,據報導:這頭北極熊已流浪1500公裡,這並非偶然,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Paul在巴芬島探險時,偶遇了一隻闖入人類生活區的北極熊。——它一樣骨瘦如柴,毛髮都快掉光了,卻還拖著虛弱的身體在垃圾桶裡翻找著食物 。
  • 讓童年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行與思)
    新鮮玩具不少、早教課程不少,但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卻不多。偶爾出遊,也多是名山大川、人文勝地,那種光著腳丫子滿地跑、田間地頭捉魚摸蟹的樂趣是再也找不到了。  而對孩子而言,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泥土與青草的芳香、蟲鳴與蛙叫的應和、蝶舞與蟲爬的奇妙……這些都能引發孩子的好奇心、激起孩子的探索欲。所以,家長們不妨多帶孩子去戶外走走。
  • 北極熊是如何適應極端的北極環境的?
    北極熊是現存體型最大的食肉動物,而且作為熊科動物,它是唯一一位生活在常年冰天雪地環境中的熊,那麼,它是如何適應這種極端的環境的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從北極熊的獵物看,幾乎囊括了整個北極的動物,在食物匱乏的季節,它們甚至會捕殺同類來補充能量。北極熊是如何適應環境的?北極熊的生存首先是要克服的就是溫度。
  • 韓綜現藝人與大熊貓違規親密接觸,「滾滾」為何不能輕易摸?
    視頻截圖 11月5日晚,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聲明稱,就韓國愛寶樂園動物園違反大熊貓保護專業要求,組織演藝相關人員親密接觸大熊貓幼崽並製作娛樂節目一事,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正式去函該動物園,要求其立即停止此類行為,停止播放、傳播相關內容的視頻。 為何非工作人員不能與大熊貓進行親密接觸?
  • 和大自然做一次親密接觸
    我們總喜歡在空閒時間約在一起,去外面看看,和大自然做一次親密接觸。因為大自然充滿了生機,並且能夠喚醒我們身體的各種感受,使我們的身心得到放鬆。我們搭著動車,一路經過太姥山,乘著船,來到了大嵛山島。這是一座種滿茶樹的島嶼,非常的美麗。我們夜晚品嘗了海鮮宴後, 早早地休息,等待第二天的日出了。
  • 草原兒女與神舟十號飛船「親密接觸」的故事
    新華社呼和浩特6月26日電(記者 王春燕、張麗娜)神舟十號飛船於26日成功著陸了,享有「神舟家園」之稱的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的牧民們激動不已,自豪地向記者講述他們與飛船「親密接觸」的故事。    「你們是記者吧,來報導神舟飛船?要不要去看紀念碑?離我家很近。」
  • 《教育魔方》第二十六回 與鞠萍姐姐親密接觸
    採訪報導【故事】在擔任青島晚報小記者期間,女兒和幾位小記者在書城與鞠萍姐姐來了個親密接觸,實現了多年的夢想。採訪結束之後,女兒寫出了《與鞠萍姐姐親密接觸》這篇新聞稿,很快就發表在青島晚報上。【啟示】魔方三階:1.與名人接觸,成就自己。2003年,女兒年僅12歲,可謂人小志高,積極爭取機會走近鞠萍,走近名人。這不但練習了她自己的文筆,更重要的是讓名人的氣質精神濡染影響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