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團隊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合作,首次利用CT掃描獲得青島龍奇特的頭飾組成部分——鼻骨內部結構及頭飾重建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3月19日在線發表於《歷史生物學》。
自棘鼻青島龍被研究以來就受到廣泛關注,其頭飾的有無、形態特徵、是否中空及其屬種的有效性等存在較大爭議。
在綜合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研究團隊對棘鼻青島龍的頭飾進行了重新復原重建,認為棘鼻青島龍鼻骨內部雖為實心結構,但其與上頜骨共同組成了比目前正型標本所顯示的更大的向前上方伸展的中空頭飾,與典型的賴氏龍亞科向後上方伸展的頭飾不同。
此次研究還發現了棘鼻青島龍鼻骨的另外一個形態學特徵,在鼻骨根部也分成兩支,有一個窄條狀結構夾於其中,無論外部觀察還是CT掃描均顯示這一結構與周圍的鼻骨和額骨均有明顯界限,且密度也有所不同。
CT掃描還顯示其矢狀面向腹側變小,近似於半圓形,其尾部與棘鼻青島龍更年輕的副型頭骨的兩個額骨的鼻骨關節面中間的裂隙相似。科學家認為這一結構為一個被沉積物填充的窄溝,是從鴨嘴龍超科基幹類群和一些較原始的賴氏龍亞科成員所具有的額骨鼻骨囟演化而來,而並非此前學者認為的額骨前突。
棘鼻青島龍是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發現的第一具完整恐龍化石骨架,被稱為新中國第一龍,也是世界上最為著名的鴨嘴龍類恐龍之一,正型標本陳列在中國古動物館。這一重要恐龍化石於1951年由楊鍾健帶領的考察隊,包在山東萊陽上白堊統王氏群金剛口組的陸相地層中被發現並採集,是萊陽鴨嘴龍動物群的代表物種。
相關論文信息: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8912963.2020.1731804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