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掃描會不會增加你患癌症的風險?

2020-11-25 39健康網

  在發表在上周三的《新英格蘭》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中,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者們警告說,目前越來越頻繁的使用計算機斷層成像(CT)來進行診斷和篩查疾病為公共衛生埋下了重大的危險。

 

  以往的X線掃描只是拍攝一個瞬間的圖像,而現在的CT掃描則要生成一個三維的影象,從而包括了多次的X線成像。在美國,每年有約六千二百萬人進行CT掃描,比起1980年的三百萬人來說是大大增加了。

  哥倫比亞大學影象研究所的David J. Brenner, PhD 說,CT掃描比傳統的X線掃描檢查所傳導的射線量要打得多,幾乎是X線掃描的50到200倍。

  Brenner 及哥倫比亞大學的另一位科學家 Eric J. Hall, PhD根據目前的數據,估計出在兩三十年內,全美國發生的癌症的1.5% 到2%將會由CT掃描所造成。

  Brenner說:「如果進行CT掃描的利大於弊的話,無疑是應該做這項檢查的,但是我們相信有相當一部分接受CT掃描的病人並不是必須要做的,他們可以避免CT掃描或者選擇其他一些輻射量小的檢查。

  他還說,兒童的情況尤其讓人擔憂,因為兒童對射線比成人更為敏感,而且在他們以後漫長的人生中還有很多時間可以使這種輻射相關的癌症發展起來。

  原子彈倖存者與CT掃描的風險

  在上周二的新聞發布會中Brenner 和Hall稱在1到2次CT掃描時所接受的輻射量,相當於在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現場距離爆炸中心2英裡處的原子彈倖存者所接受的輻射量。

  既往的研究發現像這樣的原子彈倖存者在原子彈爆炸後的一、二十年間癌症的發病率有所上升,因此他們開始對接受CT掃描的人進行癌症風險的估計。

  美國影像學院(ACR)的主席Arl Van Moore Jr., MD把這些人癌症發生率的增高歸咎於CT掃描使用得越來越頻繁。但他還補充道,現在並沒有方法可以量化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倖存者的癌症風險。

  他說:「 你不能把你進行CT掃描時接受的輻射量等同於原子彈的輻射量,我們現在所說的有2%的癌症是由CT掃描所以引起的,這一說法還只是一種猜測。」

  在今年早些時候發表的一篇學位論文上,ACR的一些成員承認CT掃描的迅速增長及其他篩查技術的發展,它們會「在不遠的將來導致輻射相關癌症發生率的增高」。

  用作篩查的CT掃描

  CT掃描已經作為肺癌和結直腸癌篩查的有力手段,全身的CT掃描也已經被應用於沒有症狀的人和可疑的患者,這是一項積極的預防措施,但是這一檢查的使用受到了質疑。

  ACR並不允許對沒有症狀的人進行全身CT掃描,FDA也表示,全身的CT掃描篩查提供的是「不確定的好處,因為它會增加你某方面的風險。」

  新墨西哥州的影像學家Fred Mettler, MD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面臨著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現在美國人所接受的輻射中最大的來源是醫源性的,它對美國人口造成了危害,而我們可以預計當越來越多的CT掃描篩查方法被開展,被檢者所接受的輻射劑量可能會越來越大。

  Brenner和all還說,關於應用CT掃描對已有症狀的疾病進行診斷是相對清晰容易的,但CT掃描還是被濫用了,這種情況在急診科特別常見。

  Brenner說:「如果你因為肚子痛或者長期的頭痛區看病的話,那麼在你見到你的接診醫生之前,你已經被要求進行CT掃描了。

  當病人轉向不同的醫院時,病人常常需要重複做一次CT掃描,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把每次CT掃描的結果刻成DVD碟交給病人,以便他們轉院後可以交給新接管的醫生。Brenner說:「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方法,但是事實上,現在沒有人這樣做。」

  他說,這份新的報告的目的在於告訴人們進行CT掃描有可能帶來的風險,並不是要把那些確實有必要做CT掃描的病人嚇跑。

  他最後說到:「對於有症狀的病人來說,CT掃描無疑是一項很棒的診斷工具,我們所追求的限制是要把CT掃描用在確實有需要的病人身上。」

  (責任編輯:劉振龍)

39健康網(www.39.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39健康網(www.39.net)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做CT檢查會增加癌症風險?醫生告訴你真實答案!
    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hy,CT)是比較常用的癌症檢查手段,有很多重要作用。 一、CT在癌症中有哪些應用?
  • CT掃描增加患癌機率
    新華網芝加哥12月3日電 美國研究人員2日說,經過對美國一家大型醫院的病人進行調查後發現,多達7%的病人在一生接受的CT掃描中所受的輻射會令他們患癌機率略有升高。   波士頓布裡格姆婦科醫院的研究人員在芝加哥舉行的一次北美放射學會會議上說,他們正在研發新的方法,以幫助醫生評估病人有生以來接受CT掃描所造成的癌症風險。
  • CT檢查會致癌?哪些人不能做?你恐怕不知道
    現在的醫學條件越來越好,人們的健康意識也逐漸提高,在努力工作的同時,不少人會投資一部分錢到體檢身上,一年一次的體檢是每個人對自己健康的負責,也是對生命的尊重。但體檢項目很多,且有的項目帶有一定的副作用,讓人陷入了深思——我要體檢嗎?關於副作用的項目,今天就來說一說——CT。
  • 做CT是否會增加患癌症的概率?醫生是這樣說的
    很多人一說起CT就會感覺到害怕,因為他們認為CT檢查帶有一定的輻射,而這些輻射在進入身體後會帶來影響,甚至是會讓身體出現癌症的機率變高,所以有很多人在需要做CT檢查時都會比較排斥,害怕讓身體受到傷害。但其實有醫生指出,偶爾的進行CT檢查並不會增加患癌症的概率,所以不用過於擔心。
  • 通過ct掃描機,全球每年或可致癌2.9萬人,這是真的嗎?
    這是一家非醫學專業機構所做的一個調查, 而且只是一個部分數據研究,只是稱ct掃描釋放的輻射,可能導致每年2.9萬人患癌症。這個結論是非常不嚴謹的。 Ct掃描是x光線對人體的穿透之後所做的檢查。首先x光線是一种放射性的射線,是否會造成直接的,造成癌症的損害,主要取決於接觸的放射的劑量的大小和接觸的照射的時間。
  • 肥胖顯著增加多種癌症的風險
    然而,美國紐約市勒諾克斯山醫院(Lenox Hill Hospital)腸胃科主任Patrick Okolo博士提醒道,這項研究並未證實體重增加會導致食管癌或胃癌。這似乎僅表明體重增加與這些罕見的癌症風險增加存在關聯。
  • 做一次CT,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大?醫生來告訴你!
    相信很多人對於ct檢查都有聽說過吧,可能有些人雖然聽說過,卻不怎麼了解,只是認為CT對人體的傷害很大。因此我在問診時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很多病人在聽到需要做ct的時候就突然很猶豫或者直接拒絕,生怕這對身體有什麼傷害。那麼做一次CT,對人體的傷害到底有多大呢?
  • 這4種輻射會增加癌症風險,尤其是第1種,可能離你很近!
    低能量輻射、各種非電離輻射,如可見光以及來自手機和電磁場的能量,不會損傷DNA,也不會導致癌症發生。氡是放射性元素鐳分解時產生的,當放射性元素鈾(uranium)和釷(thorium)分解時,會形成鐳(radium)。 接觸高濃度氡的人群發生肺癌的風險高於一般人群。 如果生活在一個巖石和土壤中氡含量很高的地區,那麼就需要檢測日常生活環境中是否有這種氣體。
  • 「2個月做了3次CT,我會不會得癌症?」聽聽醫生的回答
    「你好,我的寶寶才15個月,昨天不小心從床上摔下,醫生要求拍CT,嬰兒拍CT會不會致癌?」 「我2個月內做了三次CT, 一次胰腺平掃,一次胰腺增強,一次全腹平掃,聽說CT做多了會致癌,我好擔心自己會因此患癌。」
  • Cell:幹細胞分裂確實會增加癌症風險
    2016年8月30日/生物谷BIOON/--過去幾年發表的計算研究已提出癌症的不同主要風險因素,從幹細胞的隨機突變到環境致癌物。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市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和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小鼠體內測試了這些理論,發現幹細胞中發生的突變確實發揮著一種顯著性的作用。
  • ct.DNA甲基化腫瘤風險指數和免疫能力檢測
    ct.DNA甲基化通過國際癌症和腫瘤基因圖譜(Cancer Genome Atlas,TCGA)資料庫分析,針對 485,000 個腫瘤甲基化位點,已篩選設計併合成能對22 種不同腫瘤進行特異識別的 3000餘個生物探針,腫瘤風險預測準確率超過85% 。
  • 輻射可增加患癌風險?CT輻射等於8年自然輻射?你接受的影像學檢查...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大劑量應用情況下,輻射可導致嚴重的組織損傷並增加患者後期罹患癌症的風險低劑量輻射可能會略微增加患者的癌症風險,但是將這種風險納入考慮範圍是很重要的。以下是一些人們針對輻射風險所提出的常見問題的答案。 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輻射量是多少?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受到多種來源的輻射,包括我們環境中的放射性物質,家中的氡氣和來自外太空的宇宙射線。
  • 做一次CT,會造成癌症?醫生闢謠:常規的正規的CT對人體沒有傷害
    可是患者的妻子反問:不是做CT會造成癌症嗎?能不能不做,或做別的超聲、核磁什麼的?醫生解釋:這時候要救命,別的檢查替代不了,而且一次CT不會造成您所擔心的癌症。在醫院總能碰到各種各樣的人,有的竟然主動要求做CT的,說CT準,有的你讓他去做CT,說不敢去,拍做完CT輻射得癌症......
  • 做一次CT,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大?對照《輻射劑量表》,心裡有數了
    因為這種X線在穿透人體時,有的會直接穿透受檢者身體,有的卻會被受檢者身體組織吸收並積存與體內,如果短時間內多次進行該檢查,就可能導致大量的X線積聚在體內,給人體帶來不利的影響。 不過,我們也說了,是在短時間內多次檢查才會有傷害,一般而言,常規的體檢等屬於安全範圍。
  • 做一次CT,對一般人的傷害有多大?終於有人肯說實話了
    ct檢查是一種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它是利用精確靈敏度極高的探測器 來圍繞身體的某一個部位做直接的斷面掃描,在每次掃描的過程中會讓探測器直接穿過人體來接收x線所發出的信息,再由轉換器將這些模擬量轉化為數值,然後輸入電子計算機 在進行高速計算,從而得出x線吸收的數值,並且經過顯示器將不同的數據用不同的等級顯示出來,這樣就可以將身體這個部位的解剖結構清晰的顯示在監視器上
  • 動不動就做CT真的好嗎?對身體有沒有傷害?聽聽醫生怎麼說
    所以一些老年人感覺自己的身體不舒服就想著去做個全身ct呀或者核磁共振,感覺這樣自己才能夠放心,才覺得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這樣就導致了一些不必要的檢查的人出現,自己要求醫生幫他開檢查單的情況,而有的人覺得任何有放射性的檢查都不想做,對身體有損害,年輕人就很抗拒做這些檢查,有時候還會跟醫生發生爭執。那麼做這個檢查真的好嗎?
  • eGFR降低、蛋白尿可增加癌症風險?
    慢性腎臟病(CKD)指估計腎小球濾過率(eGFR)<60 ml/min/1.73 m2或蛋白尿,發病率不斷增加,已成為全球性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眾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是CKD最為常見的併發症,但CKD還可增加傳染病、骨折、貧血等其他臨床病症風險。而癌症是CKD的另一潛在併發症,據報導,腎臟替代治療患者癌症風險增加。
  • 飲食與癌症風險之間存在分子聯繫,類似於高膽醇和心臟病風險增加之間的關係
    轉自「腫瘤瞭望-消化時訊」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肉類和奶製品飲食與血液中抗體的形成之間存在直接的分子聯繫,而抗體會增加患癌症的機率。這種聯繫可以解釋為什麼大量食用奶製品和紅肉的人患癌症的機率很高,類似於高膽固醇和心臟病風險增加之間的聯繫。
  • 研究稱疫情期癌症治療延誤將大大增加死亡風險
    外媒援引一項周三發表的研究論文稱,推遲癌症治療僅一個月就可能使患者面臨的死亡風險大大增加。這是就新冠肺炎對其他疾病的影響發出的最新警告。據法新社巴黎11月4日報導,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周刊上的一篇新研究論文稱,英國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員發現,7種癌症的治療(不管是手術、放療還是化療等其他治療方法)出現延誤對患者死亡率有著重大影響。
  • 癌症不會突然「找事」,晚上喜歡做3件事,也許會增加患癌風險
    人們的防癌意識已經是比較強了,每天會比較多的關注身邊的一些危險因素,也會更多的去定期進行體檢,但是到了晚上,卻是很多人難以控制自己的時候。因為在夜晚誘惑人們「犯罪」的事情太多了。如果不小心在晚上頻繁的做3件事,或許就是在自毀身體,癌症也會慢慢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