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降低、蛋白尿可增加癌症風險?

2020-12-05 醫脈通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慢性腎臟病(CKD)指估計腎小球濾過率(eGFR)<60 ml/min/1.73 m2或蛋白尿,發病率不斷增加,已成為全球性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眾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是CKD最為常見的併發症,但CKD還可增加傳染病、骨折、貧血等其他臨床病症風險。而癌症是CKD的另一潛在併發症,據報導,腎臟替代治療患者癌症風險增加。但有關eGFR與癌症風險相關性的研究報導結果不盡相同,蛋白尿與癌症的相關性研究則少之又少。


因此,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Yejin Mok研究小組開展了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旨在評估eGFR、蛋白尿與癌症和特定部位癌症相關性。研究結果於9月20日在線發表在AJKD上。


研究回顧


研究者對韓國心臟研究中(Korean Heart Study)242,583例非癌症患者進行分析,平均年齡為44.4±9.6歲,平均eGFR為92.0 ± 13.8 ml/min/1.73 m2,女性佔33.1%。中位隨訪時間11.3年。研究終點:eGFR(≥90,60-89,45-59,<45 ml/min/1.73 m2)、蛋白尿(無/微量,1+,2+,3+)的癌症發病率。


主要結果


總體癌症發病率


隨訪期間,共15,165例患者發生癌症。總體癌症發病率為55.6/10,000人年。老年人、女性、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患者總體癌症發病率較高。


粗模型(crude model)顯示,eGFR與總體癌症發病率呈劑量反應關係。校正年齡和性別後,eGFR與癌症風險相關性減弱。具體來說,eGFR為45-59 ml/min/1.73 m2的患者癌症發病率最低;以eGFR為90 ml/min/1.73 m2者為對照組,僅eGFR<45 ml/min/1.73 m2組與癌症發生率顯著相關。進一步校正其他潛在混雜因素後,結果亦相同。


競爭風險分析顯示,eGFR與癌症發病率相關性減弱;尤其是在充分校正混雜因素的競爭風險分析中,eGFR<45 ml/min/1.73 m2不再具有統計學意義(HR:1.25;95%置信區間[CI]:0.95-1.65)。eGFR<45 ml/min/1.73 m2總體癌症人群歸因分數為0.14%。


eGFR ≥60 ml/min/1.73 m2的患者中,校正人口統計學和充分校正混雜因素後,eGFR≥105 ml/min/1.73 m2的者癌症風險高於90-104 ml/min/1.73 m2者。相較於eGFR≥90 ml/min/1.73 m2者,eGFR<45 ml/min/1.73 m2者癌症風險高出44%(HR:1.44;95%CI:1.11-1.87)。


高尿蛋白水平與總體癌症發病率亦具有相關性,校正混雜因素後呈顯著劑量-反應關係。相較於無/微量尿蛋白者,校正混雜因素後尿蛋白1+、2+、3+者HR值分別為1.66(95%CI:1.30-2.12),1.38(95%CI:1.17-1.63)和1.24(95%CI:1.13-1.35 )。競爭風險分析亦具有相同結果;排除隨訪時間少於1-5年者,亦具有該相關性。蛋白尿總體癌症人群歸因分數為1.12%。


圖3 eGFR + 尿蛋白所有癌症發病率校正風險比;綠色:<1.2;黃色:1.2-1.4;橙色:1.5-1.9;紅色:>2


特定部位癌症發病率


校正混雜因素後,eGFR<45 ml/min/1.73 m2(vs ≥ 45 ml/min/1.73 m2)與腎癌、輸尿管癌、多發性骨髓瘤和白血病相關(見下圖)。排除隨訪時間少於3年的患者後發現,eGFR<45 ml/min/1.73 m2與白血病的相關性減弱。eGFR<45 ml/min/1.73 m2者多發性骨髓瘤人群歸因分數最高(3.10%),其次為腎癌(2.67%)。

 eGFR與特定部位癌症校正後風險比


相較於eGFR,蛋白尿與較多特定部位癌症顯著相關(如胃癌、直腸癌、肝癌、肺癌、卵巢癌、腎癌和膀胱癌)(見下圖)。多發性骨髓瘤的人群歸因分數最高(7.78%),但排除隨訪時間少於3年者後降至0.37%。其他具有較高人群歸因分數的特定部位癌症包括食管(3.36%),小腸(4.13%),卵巢(3.88%),腎臟(3.69%),輸尿管(3.65%)和膀胱(3.22%)——排除隨訪時間少於3年的患者,結果亦相同。


尿蛋白(≥1+ vs 無/微量)與特定部位癌症校正後風險比


小結


該研究表明,低eGFR和高尿蛋白水平與癌症發病率相關。高尿蛋白水平與癌症風險的相關性高於低eGFR,即使是微量尿蛋白也可增加總體癌症風險。此外,蛋白尿與更多特定部位癌症相關。eGFR 45-59 ml/min/1.73 m2的癌症風險最低,癌症風險增加者僅限於eGFR<45 ml/min/1.73 m2,特定部位癌症為腎癌和骨髓瘤。


信源:Kidney Function, Proteinuria, and Cancer Incidence: The Korean Heart Study.AJKD.2017 Oct ; 70 (4): 512-521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eGFR降低、蛋白尿患者,房顫風險不可忽視!_腎功能不全_終末期腎病...
    眾所周知,終末期腎病(ESRD)透析患者房顫風險較高,患病率可達7%-20%。既往有研究顯示,低估計腎小球濾過率(eGFR)和高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與AF風險呈等級相關,但該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腎功能與AF的相關性尚不明確。
  • 肥胖顯著增加多種癌症的風險
    曾有一位腫瘤專家指出:「假如腫瘤是一株生長的植物,那麼脂肪就是它的催長素,當然炎症反應也是導致癌症的原因之一,而肥胖就是一 種炎症。近期,小編針對肥胖與癌症之間的關係進行一番盤點,以饗讀者,同時殷切希望讀者多關注自己和家人的體重,定期鍛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維持健康的體重和降低多種癌症風險。1.BJC:當心!
  • 日本研究:每周超3天不吃早飯,蛋白尿風險明顯上升
    但你可能不知道,放棄早餐對腎臟不太友好,甚至招來蛋白尿。最近,日本金澤大學附屬醫院研究團隊發表在醫學雜誌《Nutrients》上的一項研究顯示,不吃早餐與蛋白尿發作風險明顯升高有關。蛋白尿是反映腎臟健康的重要指標,它的出現可能提示腎功能下降。
  • 百年老藥阿司匹林,顯著降低消化道癌症風險
    該報告顯示,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罹患多種消化道癌症的風險,包括一些致命性癌症,如胰腺癌和肝癌。 由義大利米蘭Mario Negri腫瘤學部門癌症流行病學負責人Cristina Bosetti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經常使用阿司匹林(每周至少服用1-2片),可大大降低所有這些癌症的發生風險(頭頸癌除外)。
  • 降蛋白尿常見4個誤區,腎友注意避開,可有效降低腎衰竭
    以免少走彎路,增加尿毒症風險,降蛋白尿過程中,常出現的4大誤區,腎友一定要注意!誤區1:用藥有誤區,藥效難發揮有些患者其實用藥治療方案沒問題,但在服藥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以激素(潑尼松)為例,多數患者存在大量蛋白尿,初始服用激素需要衝擊治療,往往會用到10-12片,大約4-8周見效,逐漸減藥。每個人病情嚴重程度不同,減藥的過程有快有慢。有部分人擔心長期服藥副作用太多,就自行減藥減得比較快,這也既會導致尿蛋白波動幅度大,還可能導致炎症的反覆,使尿蛋白不減反增。
  • 英國《每日快報》:葉綠素可降低癌症風險,延長壽命|腸道菌群|...
    【英國《每日快報》2021年01月10日文章】題:葉綠素可降低癌症風險並促進肝臟健康,從而延長壽命。光合作用是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過程,作為一種存在於所有綠色植物和其他一些生物中的色素,葉綠素在光合作用中必不可少。據健康專家說,葉綠素應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帶來眾多健康益處。
  • 《腫瘤學前沿》:增加類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可有效降低肺癌風險
    2017年2月,一項發表於美國《腫瘤學前沿》(Frontiers in Oncology)雜誌的研究揭示了類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攝入量增加與肺癌風險降低之間的關聯:抗氧化物攝入量越高,肺癌風險越低,降幅最高可達35%。
  • 癌症篩查準確率遠超尿脫落細胞學,宏元生物UroCAD技術獲美國癌症...
    AACR連發兩篇UroCAD相關報導目前,UroCAD產品現在全國各省份均有銷售,患者可就近獲取檢測服務。據悉,UroCAD能對人體的23對染色體進行全面檢測,並通過計算機測定染色體的不穩定性,從而診斷出尿路腫瘤。
  • 「腫瘤-高血壓」新概念:高血壓患者癌症風險高,抗癌治療引起高血壓...
    比如一項近58萬人的研究顯示,血壓升高會增加男性患癌風險,同時會增加男女癌症死亡風險。 中國一項全國性隊列研究也顯示,收縮壓在130mmHg-139 mmHg即增加腎細胞癌風險。
  • 壁虎醫生:腎友除了控住蛋白尿、肌酐,這3點也很關鍵!
    其中蛋白尿和血肌酐就是備受重視的「焦點」性指標。 蛋白尿是貫穿於整個腎病發展過程的典型症狀,從早期到晚期影響著腎功能的發展,不容忽視。相比於蛋白尿的靈敏性 ,血肌酐反應則較遲鈍,一般到腎病中期才有明顯升高,因此不宜做早期判斷腎功能的情況,但卻是衡量腎病中後期的重要指標,尤其是判斷腎衰竭、尿毒症不可少的指標。
  • 貓咪狗狗臨床上常常出現蛋白尿,其究竟是如何產生的,該如何治療
    在無體溫的狗中,UPC > 1與尿毒症危機和死亡的風險增加有關。蛋白尿的機制蛋白尿通常是因為正常的腎臟處理蛋白質故障或不堪重負。正常情況下,濾液中存在的少量蛋白質通過腎小球毛細血管壁,並被近端小管重新吸收。腎小球毛細血管壁的解剖屏障是預防蛋白尿的主要機制。因此,腎小球通透性的改變是導致最顯著和最高的尿蛋白濃度的原因。
  • 泡沫尿就是蛋白尿,泡沫越多說明蛋白越多?醫生闢謠:別瞎擔心
    很多朋友在上廁所的時候,喜歡觀察自己的尿液狀況,如果尿液中出現了泡沫,就擔心自己是出現了蛋白尿,腎臟功能出現了問題,但泡沫尿一定就是蛋白尿嗎?泡沫越多,就說明蛋白尿越嚴重嗎?這些說法,都非常的不科學,不嚴謹。
  • Cell:幹細胞分裂確實會增加癌症風險
    2016年8月30日/生物谷BIOON/--過去幾年發表的計算研究已提出癌症的不同主要風險因素,從幹細胞的隨機突變到環境致癌物。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市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和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小鼠體內測試了這些理論,發現幹細胞中發生的突變確實發揮著一種顯著性的作用。
  • 肥胖使肝癌風險增加124%,美國癌症學會推薦飲食和運動防癌
    此外,超重或肥胖與整體癌症風險增加有關。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CS)的研究,超重被認為是造成美國約8%的癌症以及約7%的癌症死亡的原因。01肥胖增加多種癌症風險丹麥一項為期40年(1977-2016年)的全國性研究顯示,超重和肥胖與幾種常見癌症的較高風險相關。
  • 哈佛大學:減肥可有效降低乳腺癌風險
    哈佛大學:減肥可有效降低乳腺癌風險 2020-11-22 0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基因編輯成功治療癌症,永久有效;維生素D可降低患癌風險
    【維生素D或可降低癌症殺傷力臨床研究顯示,補充維生素D與診斷為晚期癌症風險降低38%相關】日常生活中,,但可以降低癌症發展為晚期的風險,總體風險降低達到17%。>特別是針對BMI<25的正常體重人群,風險降低可達
  • 24小時蛋白尿篇尿常規、尿培養、24小時蛋白尿別再傻傻分不清
    什麼是24小時蛋白尿  24小時尿蛋白檢測簡單說就是通過收集24小時的全部尿液,來測定其中的蛋白質的含量,進而計算出24小時內的蛋白總量,正常尿液中的蛋白質含量極微,正常水平在150mg/24h以下。
  • 幹家務可降低乳癌風險 防癌有新招
    核心提示:防癌有新招,研究發現,幹家務活可以降低患乳腺癌風險,少喝酒防食管癌,少吃香腸烤肉防腸癌,少吃糖,少喝甜飲料也有助防癌。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可以幫助預防癌症。以下是幾種經過科學研究證實的防癌好方法。
  • ...性癌症染色質可接近性圖譜揭示DNA-蛋白結合與癌症發生存在著關聯
    2018年10月27日/生物谷BIOON/---癌症是世界範圍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儘管2%的編碼蛋白的人類基因組已被廣泛研究,但是關於癌症中的非編碼基因組(佔人類基因組的98%)和基因調控,仍然有很多是未知的。
  • 篩查糖尿病腎病:尿白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到底有啥區別?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併發症,糖尿病患者中大約有20%-40%的患者發生糖尿病腎病,這也是糖尿病患者腎衰竭的主要原因。腎功能的減退影響多早期糖尿病腎病是尿中白蛋白排洩輕度增加(微量白蛋白尿),逐漸進展至大量白蛋白尿和血清肌酐水平上升,最終發生腎衰竭,需要透析或者腎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