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證明:過冷水是穩定液體

2020-09-21 科技工作者


利用脈衝雷射加熱和紅外光譜技術,科學家首次捕捉到了過冷水結構的可逆變化。

《科學》雜誌9月18日報導,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DOE)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在遠低於典型冰點值的溫度下,水仍以液態形式存在。過冷水實際上是兩種液體混合而成的。

在外太空或地球大氣層遠端的極端溫度下水會產生一些「奇怪行為」,這項研究為解釋這類行為提供了實驗數據。關於極端溫度下的液態水,目前還有很多謎團。有科學家提出疑問:水是否可能在190開爾文的低溫下以液體形式存在?而這種極端溫度下水的奇怪行為是否只是其向固態轉化前的重排行為?

這些疑問非常重要——地球表面超過70%都被水所覆蓋,理解水對環境的調節作用,對人類有重要意義。PNNL化學物理學家Greg Kimmel說:「我們發現,極端低溫下的液態水不僅相對穩定,還存在兩種結構模式。我們的發現為 『深度過冷水在達到平衡之前是否總會結晶』這一長期爭議作了定論,答案是否定的。」

要讓水在低於融點時結冰是非常困難的,除非水中混入了灰塵或者其他可附著固體。而在純水中,更需要一種強勁的驅動力,才能將水分子推擠成結冰所需的特殊結構。水在結冰時會膨脹,這與其他液體相比而言十分奇怪。然而,正是這種奇怪的行為維繫著地球上的生命:如果冰塊下沉或者大氣中的水蒸氣無法保持熱量,地球上的生命就不復存在了。

PNNL科學家Bruce Kay和Kimmel等已經從事水研究長達25年。現在,他們進一步加深了人類對液態水分子的認識。為了解釋水的超常特性,科學家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模型。通過分析過冷水的「定格快照」,研究人員發現過冷水可以凝結成高密度的類液體結構。這種高密度形態與低密度結構共存,非常符合水的典型鍵合預期。當溫度從245開爾文降低至190開爾文,高密度液體的比例迅速下降,這支持了有關過冷水「混合模型」的預測。Kringle解釋道:「關鍵的觀察結果是,所有的結構變化都是可逆和可重複的。」

當雪花與高層大氣中的過冷水相互作用時,會形成霰。Kay團隊的研究可能有助於解釋霰的形成。Kay說:「上層大氣中的液態水是深度冷卻的。當它遇到雪花時,會迅速結冰,然後在條件合適時飄落到地面——這可能是大多數人唯一一次感受過冷水的影響。」

此外,新研究還能幫助科學家分析為何液態水能在木星、土星和海王星等寒冷星球存在。在未來的研究中,研究人員也可以利用此次研究結果跟蹤化學反應背後的分子重排現象。不僅如此,更好地理解水在「緊張狀態」下的扭曲作用(如單個水分子嵌入蛋白質)也有助於新藥設計。

編譯:雷鑫宇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科學》

期刊編號:0036-8075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09-supercooled-stable-liquid-scientists.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次證明:過冷水是穩定液體
    利用脈衝雷射加熱和紅外光譜技術,科學家首次捕捉到了過冷水結構的可逆變化 《科學》雜誌9月18日報導,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DOE)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在遠低於典型冰點值的溫度下,水仍以液態形式存在。過冷水實際上是兩種液體混合而成的。 在外太空或地球大氣層遠端的極端溫度下水會產生一些「奇怪行為」,這項研究為解釋這類行為提供了實驗數據。關於極端溫度下的液態水,目前還有很多謎團。
  • 低於冰點的過冷水,是兩種液體混合而成的穩定液體
    利用脈衝雷射加熱和紅外光譜技術,科學家首次捕捉到了過冷水結構的可逆變化。《科學》雜誌9月18日報導,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DOE)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在遠低於典型冰點值的溫度下,水仍以液態形式存在。過冷水實際上是兩種液體混合而成的。在外太空或地球大氣層遠端的極端溫度下水會產生一些「奇怪行為」,這項研究為解釋這類行為提供了實驗數據。關於極端溫度下的液態水,目前還有很多謎團。
  • 過冷水,滴水成冰的秘密
    他們之所以對水感興趣,不僅是因為水是人們熟悉的和擁有廣泛的用途,還因為作為一種液體,它比大多數其它液體都要陌生。科學家們都很熟悉過冷水。製作過冷水可以為孩子們做一個很棒的科學實驗,因為一個突然的震動可以突然為分子提供一個凝結的核,並提供一個非常酷的、快速的視覺效果。
  • 過冷水,滴水成冰的秘密
    在適當的條件下,這是可以發生的,而這時的水被稱為「過冷水」。他們之所以對水感興趣,不僅是因為水是人們熟悉的和擁有廣泛的用途,還因為作為一種液體,它比大多數其它液體都要陌生。水有很多奇怪的性質。科學家們都很熟悉過冷水。製作過冷水可以為孩子們做一個很棒的科學實驗,因為一個突然的震動可以突然為分子提供一個凝結的核,並提供一個非常酷的、快速的視覺效果。
  • 美科學家發現水的新形態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 美國科研人員在遠低於正常冰點的溫度下,對液態水進行歷史上首次研究後得出結論認為,過冷水是兩種液體合二為一的產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水具有一種有趣的性質,就是非常「不樂意」被凍結。其他液體會在到達凝固點後立即開始逐漸變成固態,但水會「抵抗」到最後。
  • 美國科學家發現水的新形態
    美國科研人員在遠低於正常冰點的溫度下,對液態水進行歷史上首次研究後得出結論認為,過冷水是兩種液體合二為一的產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水具有一種有趣的性質,就是非常「不樂意」被凍結。其他液體會在到達凝固點後立即開始逐漸變成固態,但水會「抵抗」到最後。水的凝固通常需要結晶核,也就是礦物或者有機來源的懸浮顆粒。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決定進行測試:如果沒有這些顆粒,那麼水在多少度時還會保持液態。科學家在實驗室用雷射破壞薄冰膜,從而形成過冷的液態水,之後利用紅外光譜跟蹤溫度從135 K到245 K(零下138到零下28攝氏度)的過冷水的全部最細微階段。
  • 科學家揭秘為何有時熱水凍結速度快過冷水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有時候,熱水的凍結速度反而會超過冷水,這是為什麼呢?這種怪異的現象困擾了幾代科學家。經過數百次實驗,紐約州立大學賓厄姆頓分校負責輻射安全的官員詹姆斯·布朗裡奇最終發現證據,證明這種現象可能與水中雜亂無章的雜質有關。熱水快速凍結現象被稱之為「姆佩巴效應」,以坦尚尼亞學生埃拉斯託·姆佩巴的名字命名。
  • -80℃的液態水被發現,由「兩種液體」組成且穩定存在
    科學家首次觀測到極冷液態水以兩種顯著不同的結構共存,並且這兩種結構的比例受溫度影響。一些科學家們迫切地想知道水可不可能在 -83.15℃(190 K)的極低溫度下真實存在,過冷水是否只是液態水轉化為固相這一過程中的「必經之路」?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極冷溫度下液態水不僅僅相對穩定性較好,它還能以兩種結構構象存在。」
  • 熱水、冷水誰先結冰, 科學家也很懵
    相信你一定會覺得這個提問的人是不是傻了,當然是冷水先結冰了。然而,事實上有時候還真未必。特定條件下可能熱水結冰比冷水還要快,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歷史上諸多學者如亞里斯多德、培根和笛卡爾等都曾對類似現象有所描述但是均未能給出完美的解釋。甚至現代科學家們面對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也仍然存在爭議。
  • 有時候熱水結冰比冷水快,科學家也不能解釋為啥
    相信你一定會覺得這個提問的人是不是傻了,當然是冷水先結冰了。然而,事實上有時候還真未必。特定條件下可能熱水結冰比冷水還要快,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歷史上諸多學者如亞里斯多德、培根和笛卡爾等都曾對類似現象有所描述但是均未能給出完美的解釋。甚至現代科學家們面對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也仍然存在爭議。
  • -80℃的液態水被發現,由「兩種液體」組成且穩定存在
    一些科學家們迫切地想知道水可不可能在 -83.15℃(190 K)的極低溫度下真實存在,過冷水是否只是液態水轉化為固相這一過程中的「必經之路」?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極冷溫度下液態水不僅僅相對穩定性較好,它還能以兩種結構構象存在。」
  • 「過冷水」可用作新型暗物質探測器
    不氣餒的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升級探測系統的敏感度,期待其能夠與漂浮的暗物質粒子發生相互作用。有趣的是,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的研究人員們,剛剛開發出了一種使用「過冷水」(supercooled water)的新型暗物質探測器。
  • 科學家首次創造出永磁液體:可變多種形狀
    北京時間7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首次創造出了一種永磁液體,這些液滴能夠變成多種形狀,並在操控下四處移動。我們一般都會把磁鐵想像成固體,但科學家們發現可以把磁鐵做成液態,它們可以變成不同的形狀,並且怎麼變取決於你,這些液滴的形狀可以從球體變成圓柱體、再變成薄餅狀,只要你願意,它們甚至可以變成海膽的形狀。
  • -80℃的液態水被發現,由「兩種液體」組成
    科學家首次觀測到極冷液態水以兩種顯著不同的結構共存,並且這兩種結構的比例受溫度影響。一些科學家們迫切地想知道水可不可能在 -83.15℃(190 K)的極低溫度下真實存在,過冷水是否只是液態水轉化為固相這一過程中的「必經之路」?「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極冷溫度下液態水不僅僅相對穩定性較好,它還能以兩種結構構象存在。」
  • -80℃的液態水被發現,由「兩種液體」組成
    科學家首次觀測到極冷液態水以兩種顯著不同的結構共存,並且這兩種結構的比例受溫度影響。一些科學家們迫切地想知道水可不可能在 -83.15℃(190 K)的極低溫度下真實存在,過冷水是否只是液態水轉化為固相這一過程中的「必經之路」?「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極冷溫度下液態水不僅僅相對穩定性較好,它還能以兩種結構構象存在。」
  • 姆潘巴現象發現史︱為什麼熱水比冷水結冰快?以及目前的科學解釋
    今天我們討論一個違反常識得科學悖論,如果有人問你:「熱水和冷水哪個結冰更快?」你很有可能選擇冷水。這乍看沒有問題,這是我們的生活常識啊,但是真理往往都善於隱藏自己,如果你真選擇了冷水,那麼你可能會像1963年發生的事情所證明的那樣,面臨一個巨大的驚喜。
  • 首次創造出,而且穩定的純聚合氮
    科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理論上認為,儲存在氮原子鍵中的能量有朝一日可能成為清潔能源的來源。但是誘使氮原子連接起來一直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在液體等離子體火花的一些激發下,德雷克塞爾大學C&J尼海姆等離子體研究所的科學家終於證明了這在實驗上是可能的。
  • 溫水為什麼比冷水結冰快
    一般人都會覺得,冷水的結冰速度自然要強過溫水,因為冷水的溫度低,更接近「冰點」。然而,一般有經驗的汽車師傅都告訴徒弟,冬天洗車最好用冷水而不用溫水,因為溫水一但粘到車廂上便會立即結冰。難道溫水比冷水結冰快?這是為什麼呢?
  • 過冷水是如何形成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存在著一種物質叫做過冷水,它是一種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個生活現象。那麼你知道過冷水是什麼嗎?你了解過冷水嗎?那麼下面就由我來給大家講解關於過冷水的一些小知識。
  • 首次創造出,而且穩定的純聚合氮!氮原子鍵中的能量將是清潔能源
    在液體等離子體火花的一些激發下,德雷克塞爾大學C&J尼海姆等離子體研究所的科學家終於證明了這在實驗上是可能的。據發表在《物理學期刊D:應用物理》上的研究,通過在液氮的超冷雲中用等離子體噴射一種名為疊氮化鈉的化合物,可以生產純聚合氮-多氮。結果是六個氮原子結合在一起被預測為一種能量密度極高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