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創造出,而且穩定的純聚合氮!氮原子鍵中的能量將是清潔能源

2020-12-04 博科園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科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理論上認為,儲存在氮原子鍵中的能量有朝一日可能成為清潔能源的來源。但是誘使氮原子連接起來一直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在液體等離子體火花的一些激發下,德雷克塞爾大學C&J尼海姆等離子體研究所的科學家終於證明了這在實驗上是可能的。據發表在《物理學期刊D:應用物理》上的研究,通過在液氮的超冷雲中用等離子體噴射一種名為疊氮化鈉的化合物,可以生產純聚合氮-多氮。結果是六個氮原子結合在一起被預測為一種能量密度極高的材料。

尼海姆研究所(Nyheim Institute)相關研究教授、主要作者丹尼爾·多勃雷寧(Danil Dobrynin)博士表示:人們正在探索多氮作為『綠色』燃料來源、儲能的用途。已經經過實驗合成(儘管從未以足夠穩定的方式恢復到環境條件或以純氮的形式)六種形式。研究使用液體等離子體的發現為這項研究開闢了一條新途徑,可能會促使穩定的多氮合成。先前產生含能聚合物的嘗試使用高壓和高溫來誘導氮原子成鍵。但這兩種方法都沒有提供足夠能量來激發必要的離子(原子鍵合劑)來產生穩定形式的氮-6。

並且在這些實驗中產生的聚合氮,不能保持在接近正常環境條件的壓力和溫度下。這就像是試圖把兩個重物粘在一起,但只夠把瓶子裡的幾滴膠水擠出來。要使鍵合牢固到足以支撐,需要足夠強的力來擠壓出大量的膠水,這種力是液體等離子體提供的一種集中的離子爆炸。液體等離子體是指在液體環境中放電的脈衝電火花產生離子稠密物質的發射,這有點像瓶子中的閃電。液態等離子體技術剛剛問世十年,儘管它已經有了很大的希望。它是由Nyheim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率先開發。

已經探索了IS在各種應用中的用途,從醫療保健到食品處理。因為等離子體被包裹在液體中,所以有可能對環境進行加壓,以及控制其溫度。這種水平控制是研究人員合成多氮所需的關鍵優勢,因為它能更精確地開始和停止反應,以保存其產生的材料。Dobrynin和合作者首次發表了利用液氮中等離子體放電生產多氮的成功嘗試。在最新的發現中,等離子體火花向含有氮的疊氮化鈉(三個分子)發射了一股集中的離子束。離子爆炸將氮-3分子從鈉中分裂出來,在激發狀態下,氮分子可以彼此結合。

由於涉及離子密度和液氮作為反應的猝滅劑存在,這種方法在其他方法不足的地方成功地產生了純多氮,其他實驗引入了高溫和高壓作為催化劑,但本研究的實驗是能量、溫度、電子和離子的更精確組合。在用拉曼光譜儀(一種通過測量材料對雷射刺激的響應來識別材料化學成分的儀器)進行檢查時,經等離子體處理材料產生的讀數與預測純多氮讀數一致。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只能以鹽的形式合成穩定多氮化合物,但從來沒有在近環境條件下以這樣的純氮形式合成。

等離子體在其原始的充氣環境中,作為水、食品和醫療設備的滅菌技術已經開發了幾十年,同時也在探索用於塗層材料的技術。但這是液體等離子體首次用於合成一種新材料。因此,這一突破可能被證明是等離子體研究的一個轉折點。德雷克塞爾工程學院的John A.Nyheim教席教授,C&J Nyheim等離子體研究所主任,研究的合著者Alexander Fridman博士說:這一發現為生產聚合氮作為燃料來源開闢了許多令人興奮的可能性。這種新的清潔能源密集型燃料可能會使汽車和大眾運輸進入一個新時代,它甚至可能是必要的突破,使人們能夠探索遙遠的太空。

博科園|研究/來自:德雷克塞爾大學參考期刊《物理學期刊D:應用物理學》DOI: 10.1088/1361-6463/ab349a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氮原子鍵中的能量!首次創造出,而且穩定的純聚合氮
    科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理論上認為,儲存在氮原子鍵中的能量有朝一日可能成為清潔能源的來源。但是誘使氮原子連接起來一直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在液體等離子體火花的一些激發下,德雷克塞爾大學C&J尼海姆等離子體研究所的科學家終於證明了這在實驗上是可能的。
  • 清潔能源之旅 純電車跑長途是什麼體驗
    [愛卡汽車 新能源頻道 原創]  新能源汽車無疑已經成為了汽車市場的一大趨勢,許多廠商都在將旗下產品新能源化。但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車仍然存在包括續航焦慮、充電不便等諸多痛點亟待解決,而汽車作為一種交通工具終究避免不了長途駕駛,那麼用新能源汽車跑長途它們的問題究竟有多大呢?
  • 【原創】我們企盼中的高效、清潔能源究竟是什麼?
    世界上可產生能量的很多。比如,最原始的煤-電轉換的能源是可控的,水能轉換的電能是可控的,風能轉換的電能是可控的,太陽能在目前低效率儲存下的利用也是可控的。唯獨雷電這種巨大的脈衝能源至今尚未被人類利用。一、熱核聚變原理熱核聚變是由質量小的氘或氚原子在超高溫和超高壓條件下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而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而且隨即釋放出巨大的熱核能量。原子核的變化是從一種原子核變化為另外一種原子核而隨即釋放原子核中所蘊藏的巨大能量。如圖1. 1所示的原子彈爆炸就是由重原子核聚變為輕原子核的過程叫核裂變。
  • [原創] 我們企盼中的高效、清潔能源究竟是什麼?
    世界上可產生能量的很多。比如,最原始的煤-電轉換的能源是可控的,水能轉換的電能是可控的,風能轉換的電能是可控的,太陽能在目前低效率儲存下的利用也是可控的。唯獨雷電這種巨大的脈衝能源至今尚未被人類利用。一、熱核聚變原理熱核聚變是由質量小的氘或氚原子在超高溫和超高壓條件下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而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而且隨即釋放出巨大的熱核能量。原子核的變化是從一種原子核變化為另外一種原子核而隨即釋放原子核中所蘊藏的巨大能量。如圖1. 1所示的原子彈爆炸就是由重原子核聚變為輕原子核的過程叫核裂變。
  • 黑氮: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氮形態
    拜羅伊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氮物質,暱稱為「黑氮」,是二維片狀晶體,有朝一日或可以改良電子產品。著名的元素周期表以重複的「周期」排列,其中每一列均由具有相似屬性的元素組成。頂部的那些具有最小的質子數和質量。在高壓下,周期表列頂的元素通常具有類似於該組下方元素的單質結構。這些不同形式被稱為同素異形體。
  • 清潔能源有哪些,你知道嗎?
    地熱能開發利用具有供能持續穩定、高效循環利用、可再生的特點,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改善生態環境,在未來清潔能源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 地熱能的用途包括發電、建築物供暖、洗浴療養、種植養殖、烘焙等。
  •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出一種新型清潔能源設備:可以將陽光轉化為能量
    據英國《太陽報》8月31日報導,英國劍橋大學一名化學教授歐文·賴斯納(Erwin Reisner 音譯)帶領的科研團隊成功研究出一種新清潔能源設備——photosheet。它在運作的過程中總是清潔高效、不會排出任何無用的有毒氣體或者不能清理的垃圾。
  • MIT科學家擬建新核聚變反應堆 有望實現全面清潔能源利用
    西媒稱,全球首座核聚變反應堆或將於2025年投入運行。該反應堆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設計,將有望實現全面清潔能源的利用。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0月7日報導,經過二十多年的緊張工作,人們很可能已經進入了第一個核聚變反應堆的大門。核聚變產生的能量大於系統輸入的電能。
  • 全球首座核聚變反應堆或於2025年投入運行 有望實現全面清潔能源利用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新媒體專電 西媒稱,全球首座核聚變反應堆或將於2025年投入運行。該反應堆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設計,將有望實現全面清潔能源的利用。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0月7日報導,經過二十多年的緊張工作,人們很可能已經進入了第一個核聚變反應堆的大門。核聚變產生的能量大於系統輸入的電能。
  • 首次捕獲太陽深處釋放的「幽靈粒子」 證實太陽某些能量來自碳氮氧...
    這在像太陽這樣的恆星中佔主導地位。 然而,在較大的恆星中,所謂的碳-氮-氧(CNO)循環——這三種元素幫助催化核反應——成為一種更重要的能源來源。它還釋放出被稱為中微子的幽靈般的粒子。 它們幾乎沒有質量——並且能夠穿過普通物質而不放棄任何它們存在的跡象。
  • 首次捕獲太陽深處釋放的「幽靈粒子」,證實太陽某些能量來自碳氮氧...
    這在像太陽這樣的恆星中佔主導地位。然而,在較大的恆星中,所謂的碳-氮-氧(CNO)循環——這三種元素幫助催化核反應——成為一種更重要的能源來源。它還釋放出被稱為中微子的幽靈般的粒子。它們幾乎沒有質量——並且能夠穿過普通物質而不放棄任何它們存在的跡象。
  • 全球首次!中國在海域連續穩定試開採可燃冰成功
    因其外觀像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或者「固體瓦斯」和「氣冰」。 燃燒後,可燃冰僅會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汙染比煤、石油、天然氣小很多,但能量高出十倍。此外,可燃冰儲量巨大,所含有機碳資源總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兩倍,被國際公認為石油、天然氣的接替能源。 我國管轄海域和陸區也蘊藏有豐富的可燃冰資源,因此走近、認識可燃冰顯得意義非凡。
  • 中國首次試採海底可燃冰成功,成為世界首個實現穩定開採海洋超級能源的國家
    我國也由此成為世界第一個實現穩定開採海洋超級能源的國家!按照央視的說法,這「可燃冰」就像《變形金剛》中機器人們所爭奪的「能量塊」那般牛:其體積雖然小,但蘊含的能量卻不可估量,1立方米「可燃冰」就可以分解釋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氣!
  • 合成「金屬氮」能量密度為TNT十倍多
    原標題:合成「金屬氮」能量密度為TNT十倍多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成功合成了超高含能材料聚合氮和「金屬氮」,揭示了「金屬氮」合成的極端條件範圍、轉變機制和光電特徵等關鍵問題,將「金屬氮」的研究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相關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綜合性期刊《自然》子刊上。
  • 推廣清潔能源 共享綠色發展
    中國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首次超過化石能源領域投資。據統計,中國在光伏、風電、水電、熱能等領域已與全球超過100個國家開展了合作,在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額每年均維持在20億美元以上。
  • 中國在這個高精尖領域獲重大突破 未來或將改變能源市場格局
    它的建設和運行中,自主發展出了68項關鍵技術,形成了多個重大創新點,如大型超導磁體、超高真空、偏濾器、超導導體生產等,相關技術填補相關國內空白並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一些獨創的技術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讚賞和借鑑。  EAST物理實驗先後創造多項託卡馬克運行的世界紀錄,成為國際上穩態磁約束聚變研究的重要實驗平臺。
  • 在它的家族中,硝酸銨只是小弟,揭秘爆炸靈魂——氮元素
    可以看出,其含有很多N(氮)元素,而氮元素是農作物生長中特別需要的元素。硝酸銨也就常常被用作化肥。一般來說,叫硝酸X的物質都有氮元素。因為氮氣是空氣中最多的成分。氮元素更是構成我們人體的蛋白質的重要元素。
  • 地熱發電開啟清潔能源利用新篇章
    1月12日上午,在地美特瑞麗地熱發電站,白色的蒸汽飄向蔚藍的天空,發電設備正在將地熱轉化為清潔的電能。   「目前,地美特瑞麗地熱10兆瓦發電站的淨髮電量已達到1.2兆瓦,該電站仍在擴建之中。
  • 昌江清潔能源產業園赴滬籤約6個項目
    高端製造昌江清潔能源產業園赴滬籤約6個項目本報訊 (記者 林書喜 通訊員劉霞)在近日於上海市舉行的「海南(昌江)清潔能源產業園招商推介會」上,昌江清潔能源產業園籤約6個項目,意向總投資72.5億元,涵蓋高端鍍層鋼板、超高純電解鐵及精深加工、先進磁性材料等領域。
  • 核聚變:世界未來的清潔能源
    如果我們能解決各種極為複雜的科學和工程問題,便能通過核聚變獲取清潔、安全、無窮無盡的能量了。只要每日從水中提取出一千克的氘(氫的一種同位素),產生的電量就足夠成千上萬個家庭使用。證明核聚變的可行性也許要不了這麼久——我們也必須加快步伐,才能在計劃未來的能源時將核聚變納入考慮範圍之內。  與太陽能、天然氣與核裂變等其它發電方式不同,核聚變無法先用微縮模型進行研發、再成比例地放大。核聚變在實驗階段就需要大規模開展,並且相關設備也需要花很久來準備。但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中,人類必須設法獲取充足、清潔的能源。如果不在核聚變這種最具前景的能源上想辦法,就未免太愚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