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鋁-鋰-銅基合金的析出強化機理與熱變形行為!

2020-12-05 孜然學術

新型Al-Li-Cu基合金的相變和強化機理研究還不深入,本文確定了新型Al-Li-Cu合金AA2070在250°C-450°C溫度範圍內的主要強化沉澱相演變,發現動態回復是溫度低於450°C時的主要軟化機制,構建了偽加工圖確定最佳工藝,為製造出經濟便捷的鋁合金材料提供了參考。

鋁鋰(Al-Li)合金因其低密度,高模量,高比強度和良好的耐腐蝕性而備受交通運輸行業,尤其是航空航天行業的關注。早期的Al-Li合金通常具有較高的鋰含量(超過2wt%)。鋁鋰合金的應用由於其低的斷裂韌性,差的延展性和可成形性,特別是機械性能的各向異性而受到限制。在最近開發的第三代Al-Li合金中,Li含量已降至2wt%以下,並且其他合金元素也經過優化得以改善其機械性能。除Li外,Cu是添加到Al-Li基合金中以形成強化析出相的主要合金元素,包括T1(Al2CuLi)和'(Al2Cu)相。但對新開發的Al-Li-Cu基合金的相變和強化機理仍知之甚少。對不同初始微觀結構的Al-Li-Cu合金的熱變形行為關注有限。

在本研究中採用的新型Al-Li-Cu合金AA2070,與其他第三代Al-Li合金之間的化學成分之間的主要區別是不添加銀,有助於進一步減輕重量和降低成本。使用等溫壓縮試驗在各種溫度和應變速率下,研究了初始顯微組織對新型第三代Al-Li-Cu合金熱變形行為的影響。相關論文以題為「Microstructure and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a new aluminum–lithium–copper based AA2070 alloy」發表在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論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21509320301362

研究確定了250°C-450°C溫度範圍內的主要強化沉澱相。在250°C下,該合金的主要析出物為T1相和Al3Zr析出物,同時還觀察到少量的'/δ'複合析出物。T1析出物具有平行於{111} Al平面的慣性平面,而'/δ'複合析出物形成在{001} Al平面上。隨著時效溫度的升高,T1相的數量減少,而'/δ'複合沉澱物的比例增加。在350°C,主要的沉澱相為T1、'/δ'複合沉澱和Al3Zr。在450°C下,Al3Zr相成為微觀結構中的主要沉澱物。在初始微觀結構中觀察到高活化能,同時T1沉澱和'/δ'複合沉澱均佔較高比例。

圖1 在250°C時效8小時後,AA2070中沉澱微觀結構的TEM/STEM表徵(a)T1沉澱明場TEM圖像;(b)HAADF-STEM圖像顯示T1沉澱和Al3Zr沉澱;(c)HAADF-STEM圖像顯示在Al3Zr沉澱附近有'沉澱;(d)~(f)HAADF-STEM圖像顯示了在不同放大率下'/δ'複合沉澱結構的原子結構

動態回復是溫度低於450°C時的主要軟化機制。在低溫變形下會產生強的[101]壓縮織構,並且變形織構的強度會隨著應變率的增加而增加。在450°C和0.001 s-1的應變速率下,該組織中發生了廣泛的動態再結晶,從而導致該組織的顯著細化和最弱的變形織構,這將大大有利於該合金的機械性能。根據合金的熱加工圖可以確定在約450°C和約0.001 s-1的條件下實現較高的熱加工性和最佳的變形後微觀結構。

圖2AA2070合金在450°C熱變形後的微觀結構的STEM表徵(a)低倍率明場STEM圖像;(b)暗場STEM圖像;(c)低放大倍率和(d)高放大倍率明場STEM圖像,顯示了應變率為0.001s-1變形後微觀結構中的位錯結構

圖3在不同應變水平下構建的偽加工圖(a)0.03應變;(b)0.3應變;(c)0.5應變;(d)0.7應變

綜上所述,本文結合微觀結構表徵和計算模型研究了新型Al-Li-Cu合金的組織與熱變形行為,構建了偽加工圖以檢查合金的熱加工性能並確其最佳加工條件,為製造出經濟便捷的鋁合金材料提供了參考。(文:33)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MSEA》新型鋁-鋰-銅基合金的析出強化機理與熱變形行為!
    鋁鋰(Al-Li)合金因其低密度,高模量,高比強度和良好的耐腐蝕性而備受交通運輸行業,尤其是航空航天行業的關注。早期的Al-Li合金通常具有較高的鋰含量(超過2wt%)。鋁鋰合金的應用由於其低的斷裂韌性,差的延展性和可成形性,特別是機械性能的各向異性而受到限制。
  • 各元素對鎂鋰合金的影響
    鎂鋰合金具有很高的比強度、比剛度和優良的抗振性能及抗高能粒子穿透能力,而且鎂鋰合金的密度遠遠小於新型航空用材鋁鋰合金的密度,是航天、航空、兵器工業、核工業、汽車、3C產業、醫療器械等領域最理想並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的結構材料之一。隨著世界範圍內能源短缺,很多工業領域對輕量化材料和器件的需求極為迫切。
  • 湖南大學《IJP》:揭示高熵合金位錯和析出物相互作用機理
    為了深入理解沉澱-位錯相互作用的機理,溶質原子嵌入的沉澱物會產生強烈的晶格畸變,從而增強高溫下的位錯滑動性。此外,為了進一步提高HEA的強度,沉澱物強化的HEA迅速發展,析出物不僅與位錯相互作用,而且還促進了反相疇界(APB)的形成以增強強度。
  • 鋁的合金強化
    為了進步鋁的力學功能在純鋁中參加某些合金元素製成合金,常參加的合金元素有銅、鎂、鉻、鋅、矽、錳、鎳、鈷、鈦及鍶等,稀土元素在某些合金中參加。這些合金元素參加後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臨鋁進行強化。  1.固溶強化   合金元素參加純鋁中構成無限固溶體或有限固溶體,不僅能取得高的強度,而且還能取得優良的塑性與傑出的壓力加工功能。在通常鋁合金中固溶強化較常用的合金元素是銅、鎂、錳、鋅、矽、鎳等元素。
  • 《MSEA》Al3(Sc,Zr)彌散相對6系鋁合金熱變形行為的影響
    近階段,鈧(Sc)能夠有效替代傳統鋁合金強化元素。Sc的能夠形成細小的Al3Sc彌散相,提高合金強度並為其他強化相提供形核質點。此外,當Sc與Zr共存時,能夠形成Al3(Sc,Zr)彌散相,在高溫熱加工中提供穩定性。在鋁合金熱變形過程中,合金成分和變形條件決定了組織演變的多種機制。
  • 《Materials & Design》新型熱變形7系鋁合金的相變機理
    在鋁合金中加入鈧(Sc)或鋯(Zr)能減小平均晶粒尺寸,提高再結晶溫度,改善合金機械性能,現階段人們對進一步改善含Sc和Zr的Al-Zn-Mg-Cu系合金的性能十分關注,對熱處理過程中發生的強化機制還不明確。
  • 中國C919大型客機大量採用了第三代鋁鋰合金材料
    新型鋁合金的誕生造就了新一代飛機製造,更高性能的飛機又促進的新一代鋁合金的研發與應用。就民用飛機的發展而言,上世紀50年代與波音707相適應的是高強度變形鋁合金,而與目前空客A380飛機相對應的則是7085鋁鋰合金。從全球鋁加工產業和航空工業來看,變形鋁合金應用已經相當成熟,目前,新型飛機材料的需求,更主要體現在綜合性能更加優良的鋁鋰合金上。
  • 香港理工Acta Materialia:納米析出強化鋼的晶界不連續析出機制及調控機理
    納米析出強化鋼是近年來國內外迅速發展的先進高強鋼之一,其具有高強度、高塑性和良好的焊接性能,在航空航天、交通運輸和海洋工程等領域有重大的應用潛力。但是,高強鋼的晶界處能量高、擴散快,容易形成尺寸粗大的不連續析出相,引起晶界斷裂,嚴重降低材料的強韌性,這也是眾多析出強化合金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
  • 湖南大學陳江華院長團隊:位錯誘導析出對鋁合金時效強化的影響!
    預變形對合金的析出行為有一定影響,但是影響機理和生長方式仍需進一步研究。本文發現預變形Al-Mg-Si合金中大部分位錯誘導析出相為短程有序相,而長程無序的是多晶析出相和多相複合析出相。位錯誘導複雜析出相的形成是由於形核率高和不同析出相的快速生長所致。
  • 《ACTA》首次破譯高強鐵素體合金納米析出相多尺度共存機制
    摘要:本文研究了納米結構鐵素體合金經過極端的熱機械加工成薄壁管幾何形狀後納米氧化物析出相。首次觀察到了在NFA薄壁管中富含納米級(Y,Ti)的氧化物從細球到細長棒的形態轉變,提出了熱機械處理後各種析出物形態共存的機理。發現儘管析出相的體積分數(0.3%)和數密度(> 1023 m-3)保持不變,但析出相的形態從球形變為棒狀,長徑比有所增加。
  • 固溶強化變形鈷基高溫合金鈷合金GH5188/HS-188合金
    只是由於少數幾個從西方引進的航空發動機上要使用,才試製了相應牌號的鈷基合金。GH5188就是其中的一個固溶強化變形鈷基高溫合金。溶入γ基體的W原子可以降低堆層錯能和擴散係數,並能提高彈性模量,因而可以提高合金的高溫蠕變抗力。高鎢含量還促進M6C碳化物析出。合金成分的另一特點是加入了大量的Cr(22%),以形成穩定Cr2O3氧化膜,改善合金的抗氧化性和抗熱腐蝕性能,同時也產生適度的固溶強化效果。但是W和Cr含量偏上限,合金中有形成Co2W型Laves的傾向。
  • GH3230基固溶強化型變形高溫合金
    GH3230性能及介紹GH3230是Ni-Cr基固溶強化型變形高溫合金,使用溫度範圍700-1050攝氏度。合金具有非常不錯的強度和抗冷熱疲勞性能,組織穩定。合金有優異的耐熱腐蝕和抗yang化能力,適於製作航空發動機筒體等零部件。
  • 掌信檢測:說說原位鋁基複合材料強化機制
    對(A13Zr+A12O3)/A356複合材料來說,A356合金(質量 %:Si6.5~7.5、 Fe0.6、Cu0.25、MnO.35、Mg0.20~0.40、Zn0.35、Ti0.25、其它總計0.15,其餘A1)是一種時效強化型合金。因此,必須考慮增強A13Zr和A12O3顆粒對A356合金析出相Mg2Si的分布和大小的影響。
  • 鎂合金強化方法
    由此可見,溶入的溶質原子越多,也就是說它的濃度越大;溶質與溶劑鎂原子半徑和彈性模量相差越大,合金的強度性能也越高。沉澱(析出)強化此種強化是提高鎂合金強度性能特別是室溫強度的主要機制。在合金中若合金元素如鋁與鋅的固溶度隨著溫度的下降而減少,便可以產生時效強化。
  • 掌信檢測:鋁鋰合金國產化已在路上
    與傳統航天通用的高性能2系、7系鋁合金相比,鋁鋰合金具有質量更輕,模量更高,更易實現航天裝備的高可靠、輕量化製造。數據顯示,航天運載器每減輕1kg,其發射費用可節省約2萬美元。上世紀90年代,美國太空梭超輕貯箱使用2195鋁鋰合金替代2219合金實現減重3.4噸,可以使發射成本節省6800萬美元,按照當時的匯率計算,相當於節約了至少5.5億元。
  • 香港理工Acta Materialia:納米析出強化鋼的晶界不連續析出機制及...
    但是,高強鋼的晶界處能量高、擴散快,容易形成尺寸粗大的不連續析出相,引起晶界斷裂,嚴重降低材料的強韌性,這也是眾多析出強化合金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  最近,香港理工大學焦增寶團隊以NiAl納米析出強化鋼為模型,探索了高強鋼的晶界不連續析出機制及調控機理,發現調控Cu元素的晶內配分和晶界偏析,可以消除晶界處尺寸粗大的不連續析出相,促進NiAl納米相的均勻析出,顯著提高材料的強韌性。
  • 低合金耐熱鋼焊接接頭再熱裂紋研究進展
    二次受熱時,固溶的碳化物、氮化物在晶內析出,產生晶內強化,其結果使應力鬆弛所需要的塑性變形集中於晶界,增加了晶界的塑性變形量εp,若εp增加到大於晶界的塑性變形能力,就會產生再熱裂紋。析出物類型也會影響再熱裂紋敏感性,如文獻對CrMoV鋼在不同溫度下回火以析出不同類型的碳化物。結果發現,析出M2C相越多,再熱裂紋傾向越大;M7C3或M23C6增多,再熱裂紋傾向可顯著降低。
  • 超塑性變形技術應用於GH4169合金
    GH4169合金的主要相等溫轉變曲線,見圖2。可以看出,δ相在950 ℃左右曲線鼻尖位置時析出速度最快。基於此,制定以下兩種熱處理工藝方案: 890 ℃×10 h +950 ℃×1 h和890 ℃×10 h+950 ℃×3 h,空冷。熱處理後的圓柱試樣經機加工得到拉伸試樣,見圖3。拉伸變形溫度分別為950、980、1 020 ℃。試驗。
  • 歐陽明高:動力電池熱失控的觸發機理及主動安全防控的研究進展
    實驗室在不斷測試過程中,提煉出了電池熱失控的三個特徵溫度,自生熱的起始溫度T1和熱失控的觸發溫度T2,以及熱失控的最高溫度T3。並基於這些測試全面揭示了三種熱失控觸發機理:第一種是負極析活性鋰,第二種是內短路,第三種正極釋活性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