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明高:動力電池熱失控的觸發機理及主動安全防控的研究進展

2020-12-01 第一電動網

進入2019年4月以來,電動汽車燃燒事件頻頻發生。特斯拉在上海、中國香港、舊金山、比利時等地接連發生車輛自燃事件,而蔚來ES8亦在短短兩個月內出現了三次自燃事故。此外,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總局的數據顯示, 2018年,我國至少發生了40起涉及電動汽車的火災事故。為此,電動汽車尤其是動力電池安全問題引發行業高度關注,而動力電池安全本質則是電池熱失控。

那麼導致動力電池熱失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而對於電池熱失控情況下?針對此,6月23日,在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的「中國(青海)鋰產業與動力電池國際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進行了詳細闡述。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 歐陽明高

據了解,為了解決動力電池安全問題,歐陽明高所在單位清華大學較早建立了電池安全實驗室,開展動力電池安全防控研究。實驗室在不斷測試過程中,提煉出了電池熱失控的三個特徵溫度,自生熱的起始溫度T1和熱失控的觸發溫度T2,以及熱失控的最高溫度T3。並基於這些測試全面揭示了三種熱失控觸發機理:第一種是負極析活性鋰,第二種是內短路,第三種正極釋活性氧。

基於這三種熱失控機理,發展了動力電池熱失控主動安全防控技術,包括電池充電析鋰與快充控制、電池內短路與電池管理、單體電池熱失控與熱設計,電池系統熱蔓延與熱管理。以下是歐陽明高教授對於這四部分的詳細講解。

電池充電析鋰與快充控制

近期發生的充電事故的分析表明,主要是不當快速充電或過充引發電池析鋰,導致熱失控溫度大幅度下降,從219℃下降到107℃,並與電解液劇烈反應,導致電池在107℃發生熱失控。

通過實驗表徵發現,在快充的時候能夠明顯看出析鋰的產生,並通過對析鋰機理進行研究,發現了析鋰的完整過程,包括電池充電過程負極表面鋰析出和重新嵌入,析出過程就是負極零電位之後形成,在電池停止充電之後,電位會恢復到零電位以上,這個時候會重新嵌入,然後所有的可逆鋰均完全溶解,負極不再發生反應。

我們對這個機理建立了仿真模型,在常規電池準二維(P2D)模型基礎上加入析鋰反應的過程,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仿真和驗證。從仿真結果看,可以成功模擬充電析鋰後電池靜置過程中的電壓平臺,這個平臺是重新嵌入的過程。對上述電壓平臺進行微分處理,可以定量得到整個析鋰全過程的時間。以這個時間為一個變量,我們可以建立經驗公式計算出析鋰量。

在此基礎上,我們進行了無析鋰安全快充研究。

首先,建立了準二維電化學機理模型,用於預測負極電位,並以此為基礎得到最優充電曲線的解析表達式,接著以充電負極定位為一個基準,加一個冗餘量,可以推導出電池最優的充電電流。以此為基礎,我們可以進行最優充電的控制,以基於模型的負極電位觀測器為基礎,可以把負極電位觀測出來的電位,跟參考電位進行比較,通過調整充電電流使這個電位差趨於零可以實現無析鋰的快充。

上述模型會隨著電池的衰減,形成誤差,模擬結果可能不一定準確。所以,我們在此基礎上開發新型的參比電極,直接反饋負極電位,傳統參比電極壽命極短,我們開發了新型的參比電極,壽命超過5個月,並且還在繼續優化,希望參比電極的使用壽命儘可能延長,真正做到能夠作為傳感器使用。在沒有實現裝車傳感器應用之前,我們應用於充電算法的標定,可以節省大量時間,因為傳統的充電算法標定每次都要拆解觀測,應用參比電極之後可以不用拆解,高效率優化充電算法。目前國內公司的充電算法都過於簡單,我們跟日產進行過交流,其充電算法是基於大量數據MAP圖進行的,所以我們必須也要做好MAP圖,使充電算法能夠考慮各種各樣的影響因素,這個過程的工作量和實驗量是非常大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應用長壽命的參比電極,以此為基礎標定出儘量接近於最優充電電流的充電曲線。

電池內短路和電池管理

內短路是電池熱失控的共性環節,各種各樣的原因都可能產生不同類型的內短路,包括機械變形、擠壓、撕裂,隔膜破裂、過充過放、極端過熱。更危險的一種內短路是自引發內短路,如波音787的事故,是在製造過程中引入的雜質和顆粒,在長期運行之後累積演變發生的。

枝晶生長是可以模擬的,而內短路是較難進行實驗再現的現象,需要發展各種各樣的替代實驗方法。我們發明了一種新的替代實驗方法進行內短路的模擬測試,主要是將特製的具有尖刺結構的記憶合金內短路觸發元件植入電池內部,升溫使尖刺結構翹起並刺穿隔膜,模擬內短路過程。通過該實驗發現主要的內短路類型包括,鋁-銅、正極-銅、鋁-負極、正極-負極等四種電路。其中有的是立即發生熱失控,如鋁和負極的接觸;而正極和負極接觸一般不會發生熱失控;鋁和銅接觸的危險程度也比較高,但是不一定馬上引發內短路。

我們對熱失控內短路建立仿真模型,其中很重要的是內短路位置的熔斷,這種熔斷可能導致整個內短路終止,也有可能導致更劇烈的內短路發生。為此,我們對影響這種熔斷的各種參數進行了分析。我們對整個內短路發生演變的過程進行了綜合分析和總結,在此基礎上,提出為防止發生熱失控,必須要在早期階段將內短路檢測出來。

介紹其中的一種方法,是對串聯電池組的內短路檢測方法,主要基於一致性差異進行診斷。具體來看,可以建立有內短路和沒有內短路的等效模型,基於這個等效模型和平均差異模型進行在線參數估計,有內短路之後電位和等效阻抗發生了變化,我們對這兩個參數進行了參數辨識,最後可以找出究竟是哪一個單體出現了問題,通過驗證試驗結果,很明顯的能夠發現某一個電池有內短路。但算法只是一個基礎,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結合大量工程實驗數據,最終開發出了實用化的檢測算法。當然僅僅內短路檢測是不夠的,需要對過充、過放、SOP等進行綜合管理,才有可能實現內短路以及熱失控的提前預警,這就是新一代的電池管理系統,是以安全為核心的全方位狀態估計和故障檢測。

單體電池熱失控與熱設計

隔膜材料發生了很多變化,從PE、PP、PE+Ceramic到PET材料,隔膜的耐熱溫度已經很高了,可以達到300℃;與此同時,正極材料從早期的LFP,到NCM111、NCM523、NCM622,再到現在的NCM811,正極材料的釋氧溫度在逐步降低。

隨著這兩種技術的變化,熱失控的機理也在發生變化。早期電池大多由於隔膜崩潰引發大規模內短路引發熱失控,但目前使用的耐高溫隔膜配811正極動力電池,其熱失控的機理已經發生變化,正極材料釋氧變成了引發熱失控的主因。實驗結果表明,在沒有內短路的情況下,把隔膜完全去掉,電解液抽乾依然會發生熱失控。當把正負極粉末混合進行測試,會出現劇烈的放熱峰值。通過進一步的分析發現,充電態正極材料在250℃左右開始出現相變,並釋放活性氧,產生的氧氣與負極發生反應,放熱量急劇增加,因此在新電池體系中,正負極氧化還原反應產生大量熱量是導致熱失控的直接原因,而不僅僅是傳統電池體系中隔膜崩潰導致內短路引發熱失控。

基於上述機理分析,對各種電池材料放熱副反應相關參數進行測量,再利用熱分析動力學進行分析和參數優選,最後把所有副反應整合起來就可以對整個熱失控過程進行預測。由此,基於準確的電池熱失控預測,可用於指導電池安全性設計。在統計多種電池材料體系的熱穩定性參數的基礎上,可以提出一系列電池熱失控特性的改進方法,包括正極改性、負極改性、提升電解液的穩定性、採用熱穩定性高的隔膜等,關鍵在於如何進行組合。這裡只展示其中一種方法,對正極材料的形貌優化,將傳統三元多晶正極優化為單晶大顆粒結構的三元正極,單晶正極的產氧比多晶正極延後了100℃,熱失控最高溫度也有所降低。

電池系統的熱蔓延與熱管理

如果前面所有方法都失效,就要從整個系統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比如劇烈碰撞或者底盤被銳利物質刺穿,會立即熱失控,這是時有發生的,這種熱失控只能從系統層面解決。

首先進行熱失控蔓延過程測試,明顯看出電池單體一個接著一個,像放鞭炮一樣的熱失控。

其次,進行了並聯電池模組熱蔓延測試,發現並聯模組熱失控蔓延的獨有特徵,即多段V字形電壓下降;在實車級電池模組不加抑制的情況下,熱失控擴展在電池模組中可呈現加速效應,並最終導致整個模組劇烈燃爆。

再次,進行熱失控噴閥特性測試,在密閉定容的燃燒彈中,用高速攝影機記錄了熱失控噴發全過程,從測試中發現了噴射流呈現了氣-液-固三相共存的特徵,其中氣體噴射速度高達137m/s。

接著,建立電池模組熱失控蔓延的集總參數熱阻模型以及動力電池系統熱失控蔓延三維仿真模型,上述模型最難的是如何確定整個熱蔓延過程前後的熱物性參數,如果不能確定這些參數,模擬結果只能是好看不是好用,我們課題組開發了參數估計的方法,實驗和仿真可以進行很好的吻合。

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熱蔓延抑制設計,包括隔熱設計和散熱設計,隔熱設計是利用不同隔熱材料防止模塊熱蔓延,散熱設計是不同液冷流量對熱蔓延進行抑制。在一般的電池系統中,隔熱和散熱單獨就可以解決熱蔓延的過程,但是在新電池體系中需要把隔熱和散熱兩者結合起來抑制熱蔓延,這就是所謂的防火牆技術。

如今,熱蔓延技術已經應用到國際標準的制定中,目前全球還沒有統一的熱蔓延標準,中國很快會引入熱蔓延標準。熱蔓延是導致安全事故的最後一道防線,我們必須把好這道最後防線,並力爭將中國經驗推廣到全球,成為全球性的法規。

最後做一下總結:熱失控包括誘因、發生和蔓延三個過程,誘因主要有兩個,一是過充、快充、老化電池、低溫充電等導致的析鋰,二是各種原因導致的內短路。從系統本身安全性和材料體系的角度,進行單體電池熱安全設計,在其他方法不可行的情況下進行熱失控蔓延的抑制。

展望未來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會繼續提高,300Wh/kg的能量密度已經達到了,體積和能量都提升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對安全防控的技術要求會越來越高,我們要著力解決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問題,發展出更加安全的鋰電池,保證電動汽車車產業的順利發展。在此基礎上,國家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的專家組也形成了下一步鋰離子動力電池技術路線圖,這個是在2年前做出的,我們還可以繼續使用它,要形成安全的高比能量電池,從正極材料看,從目前的高鎳三元發展到富鋰錳基材料,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從負極角度看,當前的重點是矽碳負極,下一步逐步提高矽的比例,當矽的比例提高到一定程度時,快充問題也會迎刃而解。目前更重要的是電解液和隔膜,其中電解液需要增加添加劑,與正極和負極形成界面,用來阻礙正極失氧和負極析鋰,而固體電解質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發展。

來源: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pinglun/93480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文中圖片源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焦點

  • 歐陽明高:電池熱失控的三個特徵溫度和發生機理
    新華網北京10月9日電 10月7-8日,第三屆國際電池安全大會在京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團隊在全球率先對大容量動力電池進行了ARC試驗,闡明了電池熱失控的三個特徵溫度和發生機理,並介紹了熱失控和熱蔓延的控制研究進展。
  • 王莉:鋰離子電池安全失效機理及失效抑制技術研究進展
    演講人:清華大學汽車節能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 王莉 演講主題:鋰離子電池安全失效機理及失效抑制技術研究進展今天講電池熱失效還有安全抑制技術是由汽車節能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眾多老師和研究團隊共同參與的,從材料一直到模組,按照陳總的劃分標準的話就是從部件到子系統都進行了失效機理研究,包括為什麼會失效,失效的過程是怎麼樣,以及如何能夠把失效的問題解決掉。
  • 防範熱失控,動力電池安全智能系統實例分析及建議
    如何解決好這個問題,2017年5月6日-7日,由清華大學主辦的第一屆全國鋰離子電池安全性技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歐陽明高教授認為,解決好動力電池熱失控需要三板斧。這些說明,要解決好電動汽車上動力電池的安全,一是行業上下都必須要高度重視,二是要研發出技術指標較高的系統(總成件),三有了這樣的系統以後,要積極配置到汽車上來。筆者將自己對動力電池安全智能系統及實例分析及建議,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
  • 動力電池熱失控,特性機理匯總(續二)
    為了最好地模擬自發ISC,替代ISC測試需要滿足以下要求:1)重複性高; 2)可以同時觸發ISC電壓降和溫升; 3)可以按預定的觸發時間和特定的等效ISC電阻觸發ISC; 4)由ISC引起的發熱可被電池完全吸收; 5)由ISC引起的放電可能會降低電池的荷電狀態; 6)可以模擬電芯材料的真實損傷。
  • 動力電池安全問題的本質原因—熱失控!
    鋰離子電池因具備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長使用壽命的特點,在化學儲能器件中脫穎而出,成為可攜式電子產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在國家的政策支持下,電動汽車和儲能領域的需求量也呈爆發式的增長,動力電池作為關鍵的動力來源,在使用過程中,安全性能至關重要!
  • 儲能電池熱失控和熱失控擴散發生機理
    能量傳導 熱能傳導:當電池發生熱失控時,通過電池正面接觸而產生的側向加熱非常劇烈,導致被加熱電池內部在厚度方向上溫度梯度變大,由於電池前端面溫度達到熱失控觸發溫度進而產生熱失控擴散。
  • 歐陽明高:新能源技術要多路線均衡發展
    ,動力電池安全、氫能燃料電池、充電與換電三個技術熱點問題,以及在綠色復甦時代背景下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發表了主旨演講。 從本徵安全、主動安全、被動安全三方面保證電池安全今年以來,電池安全仍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關注焦點。歐陽明高提出,目前應對安全問題要從本徵安全、主動安全、被動安全三個方面來解決。「本徵安全也叫『本質安全』。電池安全是設計出來、製造出來的,所以必須從設計、製造的角度,從根上提高安全水平。」
  • 歐陽明高: 三元鐵鋰、充電換電應融合發展,燃料電池明年騰飛
    (1)動力電池歐陽明高首先提及動力電池的安全問題。他認為,應對動力電池安全問題,要從本徵安全、主動安全、被動安全三個方面來解決。所謂本徵安全,就是說電池安全是設計出來的、製造出來的,所以必須從設計、製造的角度,從根子上來提高安全水平。這就是本徵安全,有的人也叫「本質安全」。
  • 歐陽明高: 三元鐵鋰、充電換電應融合發展,燃料電池將騰飛_易車網
    (1)動力電池歐陽明高首先提及動力電池的安全問題。他認為,應對動力電池安全問題,要從本徵安全、主動安全、被動安全三個方面來解決。所謂本徵安全,就是說電池安全是設計出來的、製造出來的,所以必須從設計、製造的角度,從根子上來提高安全水平。這就是本徵安全,有的人也叫「本質安全」。
  • 歐陽明高: 三元鐵鋰、充電換電應融合發展,燃料電池明年騰飛 - 第...
    (1)動力電池歐陽明高首先提及動力電池的安全問題。他認為,應對動力電池安全問題,要從本徵安全、主動安全、被動安全三個方面來解決。所謂本徵安全,就是說電池安全是設計出來的、製造出來的,所以必須從設計、製造的角度,從根子上來提高安全水平。這就是本徵安全,有的人也叫「本質安全」。
  • 動力電池熱失控,發生原因和機理匯總(續四)
    4.4 使用能量釋放圖解釋商用鋰離子電池的熱失控機理本節提供了兩個示例來演示如何使用能量釋放圖來解釋TR機制。兩種大規模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參數已在表5中列出。一些電池樣品在起始溫度TTR=132.7°C,而其他一些在TTR=242.5°C。溫度和溫度變化率曲線如圖12(a)和(b)所示。圖12(c)和(d)分別使用圖11的能量釋放圖解釋了TTR=132.7°C和TTR=242.5°C的電池樣品的熱失控機理。電極和電解質材料的化學動力學相同。唯一的變化位於ISC的觸發時刻。
  • 歐陽明高:面向2035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展望
    在7月2日的全體大會上,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科技委員會聯合主席歐陽明高發表了題為「面向2035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展望」的主題演講。當然便隨比能量的提高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安全性,一步主要且緊迫任務就是如何把安全的平衡點提升到300Wh/kg的能量密度。在安全方面,安全事故應該說是當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致命隱患,我們必須儘快解決。安全事故的本質是電池的熱失控,有機械原因、電的原因、熱的原因等等,單體電池上出現的熱失控之後不是致命的,關鍵是會引發整個電池系統熱失控蔓延,從而形成事故。
  • 年終紀事2020|動力電池真能永不起火?
    準確點說,「永不起火」是指「電芯熱失控後可控」。2020年5月,工信部發布《電動汽車安全要求》、《電動客車安全要求》、《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三項強制國家標準。其中,「電池安全要求」明確指出,動力電池在發生熱失控後,5分鐘內不得發生起火和爆炸。
  • 鋰離子電池熱失控原因及對策研究進展
    除其自身化學反應因素導致熱失控外,一些人為因素如過熱、過充、機械衝擊導致的短路同樣也會導致鋰離子電池的熱不穩定從而造成安全事故的發生。因此研究並提高鋰離子電池的高溫性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熱失控原因分析鋰離子電池的熱失控主要是因電池內部溫度上升而起。目前商業鋰離子電池中應用最廣的電解液體系是LiPF6 的混合碳酸酯溶液,此類溶劑揮發性高、閃點低、非常容易燃燒。
  • 聽歐陽明高院士談今年新能源汽車表現及三大技術熱點
    【EV視界報導】2020年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26日在2021年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媒體溝通會上,就疫情衝擊下今年新能源汽車的表現,動力電池安全、氫能燃料電池、充電與換電三個年度技術熱點問題,以及在綠色復甦時代背景下,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和EV視界等媒體詳細表達了他個人的看法和判斷
  • 歐陽明高院士:現階段充電與換電要融合發展 不是非此即彼
    動力電池的安全問題今年以來,動力電池的安全問題仍然是一個關注的焦點。歐陽明高指出,目前應對安全問題的主要方式是從本徵安全、主動安全、被動安全三個方面來解決。所謂本徵安全,也叫「本質安全」,就是電池安全是設計出來的、製造出來的,所以必須從設計、製造的角度,從根子上來提高安全水平。電池比能量越高,對安全設計的要求越高,技術門檻也越高。歐陽明高指出,現在重點攻關的是300瓦時/公斤的高鎳三元電池。雖然在實驗室做出來的都能達標,但這並不等於大批量生產的質量控制完全能達標,還需要一個過程,預期這兩年可以做到。
  • 鋰離子電池熱失控模擬研究
    導讀:課題組提供了一種鋰離子電池熱失控模擬方法,對LiCoO2/石墨和LiNi1/3Co1/3Mn1/3O2/石墨電池的熱失控行為進行了模擬研究。 鋰離子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長循環壽命等優勢,被廣泛應用於消費類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等領域。
  • 歐陽明高:新能源汽車技術進展及未來趨勢
    11月26日,百人會就論壇舉辦事宜舉辦了媒體溝通會,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院士介紹了新能源汽車技術進展及未來趨勢。以下為發言速記:今天我想前面講一下今年在疫情衝擊下新能源汽車的全球表現,最後說一下在綠色復甦時代背景下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中間我想就三個技術熱點問題和大家做交流:1、動力電池;2、氫能燃料電池;3、充電與換電。
  • 當諾貝爾獎的光芒照亮動力電池,技術突破還會遠嗎?
    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最新發布的《動力電池月度資料庫》統計顯示,2019年1-8月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約38.4GWh,同比增長66%。其中,前8月三元鋰電池裝機電量約為25GWh,同比增長85%;磷酸鐵鋰電池在新能源客車和專用車中裝機量比較大,逐步回暖。熱失控難以規避?但隨著電動汽車的興起,動力電池產業的快速發展,其問題顯現得也更快。
  • 歐陽明高:鋰離子電池全生命周期衰降機理及應對方法
    延長鋰離子電池的壽命是所有鋰離子電池設計師的終極追求,而提高鋰離子電池的使用壽命首先需要弄清楚鋰離子電池的衰降機理。近日,清華學大學的Xuebing Han(第一作者)和歐陽明高院士(通訊作者)分析了不同體系鋰離子電池的壽命衰降機理,並對如何提升鋰離子電池的循環壽命給出了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