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諾貝爾獎的光芒照亮動力電池,技術突破還會遠嗎?

2021-01-09 新京報

201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英國科學家斯坦利·惠廷厄姆和日本科學家吉野彰,以表彰三位科學家在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的貢獻。

正是這三位鋰電池之父,帶領汽車產業敲開了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大門。而鋰電池帶給汽車業的是從化石燃料轉至清潔能源的跨越式改變。從鈷酸鋰電池、錳酸鋰電池,到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鋰電池,以及最新前沿的全固態電池,看似遙遠的諾貝爾光芒,已經照亮了動力電池產業。

鋰電池展臺。圖/視覺中國

漫漫鋰電池徵程

縱觀鋰電池發展史,鋰電池在汽車領域的初亮相,三位科學家功不可沒。首先要提及的是英國科學家惠廷厄姆,他採用硫化鈦作為正極材料,金屬鋰作為負極材料,製成了世界上首個新型鋰離子電池。

隨後,美國科學家古迪納夫等人發現錳尖晶石是優良的正極材料,具有低價、穩定和優良的導電、導鋰性能,而這一材料成為了目前廣泛應用於生產生活中的鋰電池正極材料。繼惠廷厄姆發明了可充電鋰電池後,經過反覆實驗計算,古迪納夫發現了比先前的硫化鈦更適合做鋰電子電池陰極的材料——層狀結構的鈷酸鋰。

而日本科學家吉野彰則在古迪納夫的研究基礎上,發現了更適合的含鋰化合物陽極材料,確立了現代鋰電池的基本框架。吉野彰設計的鋰離子電池以碳基材料為陽極,以鈷酸鋰為陰極,完全去除電池中的金屬鋰,採用了含鋰化合物,提高了安全性。1991年,兩人合作發明的鋰離子電池被索尼公司推向市場,標誌著鋰離子電池的大規模使用。根據正極材料的不同,這種鋰離子電池被稱之為「鈷酸鋰電池」。

作為鋰電池的鼻祖,鈷酸鋰電池作為動力電池在電動汽車中的應用並不多。最早用於特斯拉Roadster上,但由於其循環壽命和安全性都較低,事實證明其並不適用作為動力電池。為了彌補這一缺點,特斯拉運用了號稱世界上最頂尖的電池管理系統來保證電池的穩定性,但仍無法擺脫安全性的問題,尤其是在劇烈撞擊之下。穩定性和成本問題阻礙著鈷酸鋰電池的普及,使其只能應用於日常3C產品之中。

隨後,新能源電動汽車也經歷過錳酸鋰電池時代,該電池由日本AESC提出,最早應用於日產聆風之上,價格低,能量密度中等,安全性也一般的性能,讓其逐步被新的技術所替代。

磷酸鐵鋰電池的問世,才算是真正意義上改變動力電池生產和使用現狀。相較於鈷酸鋰的層狀不穩定結構,磷酸鐵鋰電池的空間骨架結構更穩定,鋰離子在骨架的通道中也能快速移動。同時,更為廉價的原材料價格,也讓磷酸鐵鋰製造成本更低。

儘管磷酸鐵鋰電池至今仍經久不衰,但其能量密度較低也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儘管其具有高安全性,但其能量密度低會導致其裝機電池重量大,目前更多的是應用於新能源客車領域。

但2016年以來,三元鋰電池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三元鋰電池指的是陽極材料使用鎳鈷錳三種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搭配的鋰電池,根據材料配比的不同分為不同型號,也因此具備了更多的研究拓展方向。

在能量密度方面,三元鋰電池明顯地優於磷酸鐵鋰電池。而且由於研究尚處於開始階段,能量密度的提升甚至技術的突破可能更多,因此,三元鋰電池成為更多廠商的選擇。目前,主流的動力電池製造商三星、LG化學、寧德時代等都將其作為主攻方向之一。

就目前的國內市場而言,三元鋰電池雖然興起較晚,但作為最新最熱門的動力電池選擇,裝機量仍不斷增長。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最新發布的《動力電池月度資料庫》統計顯示,2019年1-8月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約38.4GWh,同比增長66%。其中,前8月三元鋰電池裝機電量約為25GWh,同比增長85%;磷酸鐵鋰電池在新能源客車和專用車中裝機量比較大,逐步回暖。

熱失控難以規避?

但隨著電動汽車的興起,動力電池產業的快速發展,其問題顯現得也更快。

自燃問題首當其衝,熱失控成為電動汽車企業尤其是動力電池生產商最為困擾的問題。有研究表明,熱失控是引發電動汽車自燃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第三屆國際電池安全研討會(2019IBSW)」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表示,導致熱失控的原因中,正極釋氧、負極析鋰、隔膜崩潰是三個主要原因。

理論上講,除了機械碰撞、充電過充等操作問題,正極和負極結合的時候,負極被氧化,正極釋氧與負極反應劇烈放熱,也可能導致熱失控。而隨著隔膜性能的不斷增強、正極三元材料鎳含量不斷提高、釋氧溫度不斷下降,正極材料熱穩定性也會隨之降低。

此外,歐陽明高表示,全生命周期安全性中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就是析鋰,如果沒有析鋰衰減,電池安全性並不會變差。同樣是析鋰,析鋰的多少導致的結果明顯不一樣,析鋰多的放熱量大,析出鋰會直接跟電解液發生劇烈反應,引發大量溫升,將直接誘發熱失控。

一位從事鋰電池研究的工程師10月10日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鋰離子在析出的過程中不能完全嵌入陰極材料,使得部分鋰沉積在陰極材料表面,形成尖銳的峰狀結構,進一步發展就容易刺穿隔膜,導致電池內部短接,進而熱失控引發燃燒爆炸。

古迪納夫曾在2017年2月接受訪談時表示,對於電動汽車中的鋰離子電池而言,問題就在於它使用的易燃性電解液,除了易燃性外,當金屬鋰和鹽析出形成枝晶之後,很容易刺穿隔膜導致內部短路,引發燃燒;同時,鋰離子電池保持長壽命的工作電壓很有限。

古迪納夫認為,鋰離子電池的安全問題目前還是比較明顯,過度充電等問題很容易造成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出現問題。此外,管理好電池也是電動汽車使用時的一大筆支出。

全固態電池時代即將來臨

吉野彰認為,鋰電池未來應用於電動汽車等勢必會有更多進展,如果將鋰電池應用於新用途、新領域時,必須進行技術改良,但關於鋰電池還有很多未知事項。

古迪納夫正在進行的全固態電池研究,便是對鋰電池未知事項的探尋。

全固態電池將原先的液態有機電解質換成一種全新的固態電解質。固態電解質不僅能夠保證原有的儲電性能,還能防止枝晶問題的產生,而且更安全,更廉價。目前困擾鋰電池的安全問題都將因為全固態電池的出現而改善或解決。

在固態電解質選擇上,葡萄牙物理學家布拉加為其提供了一種具有良好的鋰離子傳導能力的玻璃,古迪納夫立即將這種玻璃引入到全固態電池的研發中。

目前,全固態電池的研發已初露端倪,相關成果已經在多個權威刊物上得以展現。鋰離子電池甚至是動力電池的未來正在被這位97歲的科學家所改變著。

國內方面,寧德時代在聚合物和硫化物基固態電池方向分別開展了相關的研發工作並取得了初步進展;國軒高科已在日本研究院開展相應固態電池技術研發。而萬向一二三和材料公司Ionic Materials對外宣布,共同開發出一款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且不使用易燃液體電解質的電池。此外,贛鋒鋰業與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合作共建的「固體電解質材料工程中心」也已經在全固態電池無鋰徵集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國外方面,由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牽頭投資100億日元,豐田、本田、日產、松下等23家日本汽車、電池和材料企業,以及京都大學、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等15家學術機構將共同參與研究,計劃到2022年全面掌握全固態電池相關技術。

而固態電池作為動力電池未來的發展方向,儘管技術層面已經取得一定程度的突破,但目前的生產製備成熟度還需要加強,規模化、自動化的生產線還需要進一步研發,距離產業商業化還有一定的距離。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產業布局才剛剛開始,要想真正實現小規模量產預計在2020年以後,大規模應用則需要更長的時間。

新京報記者 魏帥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編輯 張冰 校對 張彥君

相關焦點

  • 動力電池行業洗牌加劇 技術突破仍是關鍵
    原標題:【財經分析】動力電池行業洗牌加劇 技術突破仍是關鍵   伴隨《新能源汽車
  • 【財經分析】動力電池行業洗牌加劇 技術突破仍是關鍵
    業內人士認為,作為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動力電池迎來新的發展契機,行業洗牌加劇,頭部企業靠技術「出圈」,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轉型升級,未來動力電池行業技術突破仍是關鍵。行業洗牌加劇 頭部效應明顯歷經一年多的市場低迷後,新能源汽車發展重回「快軌」。
  • 動力電池還會很「錳」 嗎?
    談及動力電池,當紅的無疑是三元電池。磷酸鐵鋰稍遜風騷。至於錳酸鋰電池,似乎已是上古生物,再談就有點out了。不過,中國最老牌動力電池企業之一、成立於2003年的星恆電源,至今還在堅持以錳酸鋰為核心,錳系多元複合鋰動力電池技術路線。
  • 揭秘歐拉動力電池技術,聊聊未來電池發展
    作者:謝天爽動力電池技術一直都是影響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中之重,不僅是因為電池在整車成本中佔比極大,且與產品續航能力直接掛鈎。如果說一家新能源車企沒有自己掌握電池、電芯技術,就好像是燃油車企沒有自己的發動機技術一樣。
  • 三星固態電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解決三大行業難題,離量產不遠了
    關鍵技術的突破,意味著固態電池市場卡位賽的開啟,包括松下、寧德時代、豐田、寶馬在內的一眾玩家磨刀霍霍。可以預見,未來五年,固態電池技術將會成為這些公司技術交鋒、產業布局的關鍵所在。 而三星,則會因為率先實現了技術上的突破,在這場競賽中擁有相當大的領先優勢。
  • 2020年動力電池七大技術預測
    在過去的2019年,新能源補貼退坡和市場競爭慘烈,動力電池行業步入寒冬。不過在政策、市場、資本等多重因素帶動下,動力電池的未來前景依然遠大。(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 高工鋰電 ID:weixin-gg-lb 作者:左偉峰)對動力電池技術研發而言,寒冬時節正是沉澱,厚積薄發的時刻。
  • 下一代動力電池有新消息了!容量猛增 還更安全
    [汽車之家 新能源] 根據外媒消息,近日韓國電池生產企業SK Innovation與2019年諾貝爾獎得主John Goodenough教授的團隊取得合作,二者將共同研發更高能量密度、更好安全性以及更具成本優勢的下一代電池技術。
  • 鋅空動力電池
    二、鋅空電池特點鋅空氣電動車能量體具有比其他類型電池體積小、重量輕、使用方便、可靠、經濟的特點。是一個完全綠色的能源體系。⑴使用簡單,免維護:鋅空電池可連續放電,且不怕過放,免維護。⑵比能量大便攜帶:同等電容量鋅空氣電池重量遠輕於其它電池。
  • 動力電池領域技術創新,石墨烯電池的未來前景分析
    作為電動汽車的「心臟」,動力電池發展愈發為人所矚目。近期以來,國內外動力電池領域新動態不斷,吸引著消費者和行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例如,2020年3月,比亞迪推出了刀片電池,著重展示安全性;隨後,寧德時代在5月11日表示,無鈷電池技術研發順利,電池成本有望繼續降低。繼上述兩家公司後,廣汽集團旗下的廣汽新能源也在動力電池領域有了新動作。
  • 未來汽車將至:突破電池動力瓶頸 新材料革命改寫行業版圖
    這意味著,高質量、整體化的技術創新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驅動力,而之前依靠增加電池數量、簡單減少或改換零部件以追求裡程數少量攀升的策略將不再奏效。風勢所向,萬物競長。顯然,即便是300公裡的續航裡程,與傳統燃油汽車相比也相差甚遠。新能源車續航裡程的痛點因此再次成為行業的焦點和發力點。
  • 動力電池風向又變了?
    這是經歷了高峰和低谷的磷酸鐵鋰又要東山再起了嗎?過山車在動力電池領域,無論是在國內還是海外市場,磷酸鐵鋰電池都曾是獨一無二的王者。在業內存在了近4年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白名單」正式取消,沒有了國家的保護,日韓系鋰電池巨頭開始快速搶佔國內市場,也倒逼著國內電池企業必須尋找新的突破口。再加上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大幅退坡,車企成本不斷增加,雙重壓力下,電池路線的選擇再次發生變化。電池技術突破了?
  • 2018諾貝爾獎的九大預測: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會獲獎嗎?
    然而,鈣鈦礦電池目前仍然面臨許多挑戰: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單元較小,還需改進其生產工藝,製備出更大面積的太陽能電池;熱量和水分會損壞其電池的組成物質,電池的穩定性差;鈣鈦礦電池中往往會包含有毒金屬——鉛。但是,在未來如果研究人員能夠解決這些不利因素,這種新興的太陽能技術的前景還是很光明的。
  • 動力電池還會很「錳」 看選擇錳酸鋰電池的邏輯
    談及動力電池,當紅的無疑是三元電池。磷酸鐵鋰稍遜風騷。至於錳酸鋰電池,似乎已是上古生物,再談就有點out了。不過,中國最老牌動力電池企業之一、成立於2003年的星恆電源,至今還在堅持以錳酸鋰為核心,錳系多元複合鋰動力電池技術路線。而且,他們幹得還不錯——2017年,星恆電源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總出貨量約7億瓦時。
  • 突破電動汽車技術瓶頸:比鋰電更好的動力電池有哪些
    無論是業內人士還是普通消費者,在面對新能源汽車的時候,總會對續航裡程能力有所忌憚,現如今阻礙電動汽車進一步普及的就是電池的技術瓶頸。在新一代顛覆性的電池技術量產之前,恐怕10年內的主流車型都會以鋰離子電池為核心儲能裝置。而另一方面,無數的獨立研究機構、各大主機廠,甚至有石油巨頭都在投入到新一代電池技術的研發競賽中來。
  • 動力電池pack是什麼_動力電池pack結構設計介紹
    目前電池PACK行業在我國還屬於新興行業,技術、設備等還不成熟,技術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其技術門檻較高,也令企業進入該行業面臨不小的難度。而即將在天津舉行的」2017動力鋰離子電池pack生產工藝培訓」則有助於解決這些問題。
  • 松下將開發無鈷鋰離子電池 無鈷全固態還會遠嗎?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在2021消費電子展(CES)上,電子產品製造商松下表示,將致力於開發不使用鈷的鋰離子電池。鈷屬於稀有金屬,因價格較高,成為電動汽車電池成本的一大障礙。松下打算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將鈷的使用比例從現在的低於5%降至零。
  • 固態電池:搶佔下一代動力電池技術制高點
    電動汽車製造商Mullen Technologies近日宣布了其獲得授權的固態聚合物電池技術的獨立測試結果,使用該授權電池能使電動車續航裡程最大達到了1030公裡,與現有鋰電池相比,這款電池將大大延長電動車的續航裡程。
  • 從技術變革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未來
    動力電池燃燒危害嚴重,處在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階段,任何燃燒事故都可能會讓一個企業一夕回到解放前,給業主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傷害。恰恰很多時候電池就是燃燒了,無法避免。若解決這個問題,則意味著未來我們將擁有更加安全的電池,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會更好。
  • 解讀微宏動力不燃燒電池技術
    場長導讀:電動車電池起火爆炸是電動汽車領域共同的大敵。每輛電動汽車都搭載了一個大電池包,電池如果內短路,就會起火爆炸。預防電池起火爆炸是全球電池研發人員的共同課題。微宏動力發布不燃燒電池技術,從多方面保護電池安全。
  • 中鋁集團突破鋁燃料電池產業化技術瓶頸
    鋁燃料電池由於具有比能量高、適應性強、使用壽命長、對環境友好等優點,在軍事、民用、以及電信系統後備動力源、可攜式電源和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應用方面具有巨大的商業潛力,成為行業研究的熱點。但由於其存在一些技術瓶頸仍未解決,產業化推進速度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