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汽車將至:突破電池動力瓶頸 新材料革命改寫行業版圖

2020-11-21 中國電池網

風勢所向,萬物競長。顯然,即便是300公裡的續航裡程,與傳統燃油汽車相比也相差甚遠。新能源車續航裡程的痛點因此再次成為行業的焦點和發力點。

始於2009年。當是時,《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頒發,在政府堅定的新能源政策指引和可觀的補貼扶持下,中國開始被一股造車大勢席捲,從概念到實操,九年時間,一邊泥沙俱下,一邊浪裡淘金。

狂歡之後,世界終將在規律中運轉。

2018年被業界稱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爆發年」,年中,新能源汽車市場先後迎來兩大新政。6月,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新政正式實施,以300公裡為線,首次明確劃分新能源車的續航裡程標準,減低補高。7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提出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將不能獲得資質,並嚴格控制現有企業擴大傳統燃油車產能,同時加強新建電動汽車企業投資管理,防範盲目布點和低水平重複建設。

這意味著,高質量、整體化的技術創新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驅動力,而之前依靠增加電池數量、簡單減少或改換零部件以追求裡程數少量攀升的策略將不再奏效。

風勢所向,萬物競長。顯然,即便是300公裡的續航裡程,與傳統燃油汽車相比也相差甚遠。新能源車續航裡程的痛點因此再次成為行業的焦點和發力點。

突破電池動力瓶頸

提升新能源車續航裡程,如何增加電池動力是一個久攻不破的硬堡壘。從第一代鎳氫電池和錳酸鋰電池,第二代磷酸鐵鋰電池,到目前廣為採用的第三代三元電池,電池續航能力似乎一直無法突破電池材料天然的天花板。

有材料顯示,現有體系的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基本上很難突破300Wh/kg,很難滿足未來動力電池的需求。在國家發展新能源車的規劃中,2020年,單體電池能量密度要達到350Wh/kg,2030年則要達到500Wh/kg的水平,這意味著電動車續航裡程將比現在翻一番。

需求將變革的可能性延伸到了更加源頭的化工產業。

「當前新能源車用鋰電池能量密度受關鍵正負極材料影響很大,」德國特種化工企業贏創工業集團全球汽車工業團隊副總裁朱駿表示,「正負極材料的選擇和突破是當前大幅增加能量密度更加可行的方案。」

贏創對此提出的解決方案是用納米尺寸的純矽粉產品添加到新型負極材料,極大提高了負極材料的能量密度。純矽負極的理論能量密度可達到石墨材料的10倍,高達4200mAh/g。此前公開資料顯示,特斯拉通過在人造石墨中加入10%的矽基材料,已在Model3中採用矽碳負極作為動力電池新材料,使電池容量達到了至少550mAh/g。此外,贏創的納米結構氧化鋁用於鋰電池隔膜塗覆,由於其極佳的耐熱性,可以有效提高電池的安全性能。

更多的新材料電池在全球的實驗室中醞釀。今年5月,繼日本政府投資16億日元支持日本電池製造商及本田、日產和豐田三大主要汽車製造商聯合研發固態鋰離子電池後,國外老牌車企寶馬、保時捷等紛紛投入固態電池研發,同時投身於此的還有德國大陸集團、日本TDK及村田製作所等一大批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新一輪車用電池創新之戰大幕又啟。

輕量化來襲,新材料貢獻佔比近半

福特汽車創始人亨利•福特曾說,任何多餘的重量對汽車都是致命傷。

如果說對電池能量密度突破的追求尚且在路上,那麼同樣有助於增加新能源汽車續航裡程的汽車輕量化設計則早已從燃油動力時代開始了應用迭新。

有數據統計,純電動汽車整車重量降低10kg,其續航裡程可增加2.5km。

在越來越急迫的續航裡程提升需求下,輕量化思維成為當代主流。中國工程學會輕量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委員會主任陳一龍認為,汽車輕量化中,新材料新技術佔比達到41%。

但一直謀求借新能源之機「彎道超車」的中國汽車,在輕量化技術方面卻仍落後於國外先進水平。據2017年數據統計顯示,就當前主流的輕量化制材鎂合金而言,國外乘用車平均用鎂量約為5KG,而中國自主品牌車型上用鎂量不足1KG。2016年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中指出,2020年,國產單車鎂合金用量將達到15kg,2030年將達到45kg。

據資料顯示,當前國外汽車上共有60多個零部件採用鎂合金,其中方向盤骨架、轉向管柱支架、儀錶盤骨架、座椅框架、氣門室罩蓋、變速箱殼、進氣歧管等 7個部件鎂合金的使用率最高。

但能夠促使汽車達成輕量化的材料遠不止鎂合金等金屬,材料的革新性選擇決定了誰的起跑線天生靠前。

朱駿表示,汽車通常會通過改善動力系統、降低輪阻、輕量化、流線型設計來降低能耗,而其中,在動力系統、車體造型都與輕量化息息相關。未來的汽車輕量化,將在材料提供的想像力上,實現所有結構的輕量化設計。

贏創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金屬替代方案。例如,名為ROHACELL®的硬質泡沫可以與碳纖維蒙皮結合形成三明治結構,具有輕質高剛的特性,。是汽車結構件以及機倉蓋、車門、車頂等車身覆蓋件採用複合材料夾層結構的理想泡沫芯材。新規格ROHACELL® HERO還兼具了高抗衝擊性,遇撞擊可緩衝變形吸收能量,在三明治結構外層表面形成凹坑,以便對內部纖維狀況進行檢測。這樣既有效避免撞擊損傷無法探測而造成的風險,又起到降噪減少NVH(噪音、振動和聲振粗糙度)的作用。

除車身外,贏創仍在探索利用高性能聚合物替代車內錨固件、鏈條、齒輪等金屬件的輕量化途徑。其研發的高潤滑度、耐磨度聚合物VESTAKEEP已被用於車身底部萬向鏈條、變速器零部件、增壓系統等方面。穩定性和耐磨性極高的VESTAMID聚醯胺12則在轉向角傳感器齒輪傳動機構中發揮了耐化耐高溫、減噪減震等遠勝於金屬件的效果。

「如果用這些新材料將整輛汽車的玻璃和可替代金屬件進行優化,未來汽車可至少減重40%,」朱駿表示。

指向未來汽車的籌碼

如火如荼的全球汽車新能源轉型背後,是對未來智能汽車、無人駕駛汽車的無限期待與訴求。

按照美國高速公路管理局(EPA)的定義,智能汽車被分為四個層次。從最基本的輔助駕駛,基於車聯網的協同駕駛,到有限定條件的無人駕駛,最終到全工況無人駕駛,未來汽車和人類道路交通的方向已然明確。在更宏大的時間線上,續航裡程的難點攻關不過是一個小小節點。

2017年12月,工信部發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指出到2020年,將建立起支持車輛智能計算平臺體系架構、車載智能晶片、自動駕駛作業系統、車輛智能算法等關鍵技術、產品研發,構建軟體、硬體、算法一體化的車輛智能化平臺。

這意味著,以新能源為契機,在新材料的加持下,中國期望通過汽車智能化實現真正的汽車產業彎道超車。

在這個意義下,電動能源、電控系統、輕量車體,將使汽車搭載的智能晶片在傳感互聯、自動化駕駛、安全性保障等方面發揮出巨大的意義,而這些無一不是未來道路交通的發展趨勢。

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將成為支撐這一趨勢的基礎設施。如在通訊互聯方面,贏創用於打造車身的ROHACELL®硬質泡沫和透明、防曬、可替代汽車玻璃的PLEXIGLAS寶克力材料,相比起當前廣泛使用的金屬與玻璃材質而言,均具備信號的完全可透性;而當前主要用於智能家居的透明尼龍Trogamid®則可以進行傳感器植入,並通過3D列印完成特殊功能性部件的製造,這些新的材料在汽車工業中的應用將使未來5G信號得以存在,為真正的智能化城市交通服務,汽車也將真正成為萬物萬聯時代網際網路的全新入口。

在更多元材料帶來的可能性中,未來的智能化汽車可以跳出當下那些樣式相對單調的金屬四輪之物投射出更清晰的藍圖。僅以贏創ROHACELL®模內發泡的技術前景來看,未來汽車將有可能擺脫衝壓、焊接的工序實現整體製造,那意味著,任何更加適宜於減少能耗的流線型車體都可以被打造甚至量產。

未來江河壯闊,恰是百舸爭流之際。就在7月10日,新能源技術的開山鼻祖特斯拉落戶上海臨港,獨資建設集研發、製造、銷售等功能於一體的第一個特斯拉海外超級工廠,該項目規劃年生產50萬輛純電動整車。

不難看出,時代大潮中,落在中國汽車製造業眼前的機會,異彩紛呈卻也步步緊迫。但就未來而言,如果說電動是汽車能源的一種解決方案,那麼輕量化則是時代的主題。在這一指向下,由化學工業研發所不斷孵化的新型尖端制材,將成為大大助力能源創新、智能科技、設計工藝等蓬勃發展的基礎與靈感來源,為汽車行業的未來演繹出無限的可能。

相關焦點

  • 突破氫燃料電池汽車四大瓶頸
    經過多年積累,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初具產業化條件,商業化應用正在開啟。氫燃料電池汽車初具產業化條件近年來,國家《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都將氫能發展與燃料電池技術創新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列為重點發展方向。
  • 動力電池行業洗牌加劇 技術突破仍是關鍵
    原標題:【財經分析】動力電池行業洗牌加劇 技術突破仍是關鍵   伴隨《新能源汽車
  • 突破電動汽車技術瓶頸:比鋰電更好的動力電池有哪些
    無論是業內人士還是普通消費者,在面對新能源汽車的時候,總會對續航裡程能力有所忌憚,現如今阻礙電動汽車進一步普及的就是電池的技術瓶頸。在新一代顛覆性的電池技術量產之前,恐怕10年內的主流車型都會以鋰離子電池為核心儲能裝置。而另一方面,無數的獨立研究機構、各大主機廠,甚至有石油巨頭都在投入到新一代電池技術的研發競賽中來。
  • 新能源汽車行業專題報告:動力電池,未來幾何
    同時,從能量使用效率的角度來看,目前汽車常用的汽油內燃機最高效率僅 35%左右,制約瓶頸包括摩檫力、燃油的充分性等等,有極大的能量浪費情況,未來效率提高空間有限。而電動汽車電能到動能的轉化能達到 80%以上,將極大的提高能量使用效率。「禁燃聲明」將加速電動汽車滲透。
  • 【財經分析】動力電池行業洗牌加劇 技術突破仍是關鍵
    新華財經天津11月18日電(記者李亭 王寧 張華迎) 伴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發布,新能源汽車在未來15年迎來重要發展機遇期。業內人士認為,作為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動力電池迎來新的發展契機,行業洗牌加劇,頭部企業靠技術「出圈」,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 從技術變革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未來
    動力電池燃燒危害嚴重,處在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階段,任何燃燒事故都可能會讓一個企業一夕回到解放前,給業主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傷害。恰恰很多時候電池就是燃燒了,無法避免。若解決這個問題,則意味著未來我們將擁有更加安全的電池,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會更好。
  • 中鋁集團突破鋁燃料電池產業化技術瓶頸
    鋁燃料電池由於具有比能量高、適應性強、使用壽命長、對環境友好等優點,在軍事、民用、以及電信系統後備動力源、可攜式電源和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應用方面具有巨大的商業潛力,成為行業研究的熱點。但由於其存在一些技術瓶頸仍未解決,產業化推進速度緩慢。
  • 政策東風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瓶頸與突破
    2020年,在鋰電汽車越發受到關注的時候,燃料電池汽車也開始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新一輪的新能源汽車規劃逐漸明確,燃料電池汽車的相關政策不斷優化,行業發展開始提速。
  • 電池革命如何重新「定義」汽車?
    其實,科學家一直致力於提升電池「電力」,從鉛酸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再到現在的鋰離子電池,通過理論突破、材料創新,電池的能量密度還在不斷提高。「和現有的鋰離子電池相比,鋰硫電池的能量密度可以做的更高。」陳人傑介紹,目前其研究團隊正針對電池的能量密度、循環性能、功率特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逐一提出改進思路和研究策略,希望通過材料的革新真正開發出更優性能的鋰硫二次電池體系。
  • 2020動力電池企業排行榜|動力電池|鋰離子電池|新能源汽車|磷酸鐵...
    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離子電池裝機量累計為62.2GWh,同比增長9.3%。在補貼退坡壓力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也受到波及。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的統計分析,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共有配套動力鋰離子電池企業79家,相較2018年減少了13家,動力電池行業洗牌進一步加劇。
  • 淄博國利新電源:首創電容型鎳氫動力電池助力新能源汽車發展
    據該公司董事長韓世幸介紹,電容型鎳氫動力電池首次應用稀土新材料,具有「安全、耐寒、快充、壽命長、環保可回收」等五大特性,經過長達近五年的測試和中試,截至2016年7月底,我國首批配載該電池的百餘輛純電動公交車在山東淄博已安全運行千萬公裡。這項被譽為「新能源汽車技術重大革命」的新成果在大會上一經發布,立刻成為業界矚目的焦點。
  • 海水電池是什麼黑科技,能夠取代鋰電池成為動力電池新方向
    隨著各種科技的不斷發展及節能減排要求的不斷提升,電動汽車作為燃油汽車的替代品市場越來越火爆,電氣化已經逐漸成為眾多車企共同努力的方向,作為電動汽車核心零部件之一的動力電池也隨之水漲船高,每一次新的技術的突破總能夠在行業中引起一片關注,在日新月異的技術變革中不斷的走向成熟,從早期的鎳氫電池到磷酸鐵鋰電池到三元鋰電池再到最近風靡一時的
  • 海水電池或取代鋰電池成為動力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方向?
    海水電池或取代鋰電池成為動力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方向?海水電池作為代替充電電池主流鋰電池的新動力源而備受矚目。海水電池的優點是利用佔地球表面70%的海水,因此具有生產成本低和環保等特點。海水電池是本世紀最有可能替代鋰電池的產品。
  • 動力電池領域技術創新,石墨烯電池的未來前景分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作為電動汽車的「心臟」,動力電池發展愈發為人所矚目。近期以來,國內外動力電池領域新動態不斷,吸引著消費者和行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作為電動汽車的「心臟」,動力電池發展愈發為人所矚目。近期以來,國內外動力電池領域新動態不斷,吸引著消費者和行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例如,2020年3月,比亞迪推出了刀片電池,著重展示安全性;隨後,寧德時代在5月11日表示,無鈷電池技術研發順利,電池成本有望繼續降低。繼上述兩家公司後,廣汽集團旗下的廣汽新能源也在動力電池領域有了新動作。
  • 2020將過,動力電池行業戰事行至中場
    主機廠忙著通過各種方式掌握對電池的主動權,動力電池企業在提升自身的同時,也不忘全球布局……年尾將至,動力電池行業戰事才行至中場,在市場、技術、資本、海外布局等方面的競爭還將繼續。外資進場格局生變 自主品牌受認可2020年我國的動力電池行業,最直觀的變化體現在裝機量排名上,外資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絕對因素。
  • 動力電池的大洗牌時代
    一成不變、不求革新之輩很容易被淘汰,相反,勇於創新、著眼未來的態度會讓自身能力值更加強大。結果則很簡單,前者被洗掉,後者將取代前者的位置。 20世紀70年代,鋰離子電池這個概念首次被提出並開始被研究。時至今日,三元鋰電池已成為汽車電動化的最核心元素。 然而,面對將到來的動力電池大洗牌時代,它信心滿滿,但又似乎憂心忡忡。
  • 2018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部件及關鍵材料峰會
    易貿汽車攜手政府單位、燃料電池創新聯盟組織、整車廠、科研院所及數十家國內外媒體於2018年10月15-16日在上海召開以「合作創新,共享未來」為主題的中國燃料電池核心部件及關鍵材料發展峰會暨頒獎典禮,將圍繞宏觀規劃、安全標準、膜電極、催化劑、質子交換膜等關鍵材料領域進行深入探討,力圖打造集信息共享、經驗交流、技術支持的業內盛會,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生態圈持續健康的發展
  • 「科學麻辣燙」聚焦鋰電技術 電池革命如何重新「定義」汽車?
    12月3日,以「電池革命如何重新『定義』汽車」為主題的「科學麻辣燙」第四期活動在北京舉行,本次活動邀請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教授陳人傑、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教授何洪文、全國廢棄化學品處置標準委員會委員林曉三位專家從三個問題著手,與媒體一起探討了電池革命對汽車領域發展的影響。 電動汽車續航能否更持久?
  • 深度報告:動力電池未來幾何?
    【內容摘要】汽車電動化加速帶來動力電池發展機遇:從長期看,汽車電動化趨勢毋庸置疑,歐洲各國的「禁燃聲明」將加速電動汽車滲透率提升。電動汽車與燃油車工作原理的差異性導致電池行業在新一輪電動化浪潮下的重要性凸顯。
  • 氫能版圖再擴大!金旅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批量交付山西及浙江
    氫能產業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標誌性方向,是我國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培育發展新動能,帶動經濟結構向中高端邁進,引領發展方式轉變的未來重要產業。2020年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被重點提及,成為各地地方政府和產業資本爭先擁抱的 「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