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諾貝爾獎的九大預測: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會獲獎嗎?

2020-12-05 cnBeta

供圖:Abigail Malate;版權:美國物理聯合會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將於2018年10月1日公布

威猛的微生物

在幾十年前,研究人員很少會去關注人體內的微生物,除非它們「為非作歹」,引起了疾病。然而,由於細菌、病毒和真菌在保持人體身體健康方面發揮著許多關鍵的作用,它們不斷地憑藉自己的本事躋身到人體器官的行列。換句話說,它們完全可以被視同為人體的器官。

近些年來,微生物領域的關鍵進展是來自聖路易斯市華盛頓大學的傑弗裡。戈登(Jeffrey Gordon)實驗室。在1996年,戈登教授和他當時的研究生林恩。布裡(Lynn Bry)曾證明,老鼠需要腸道內的微生物來產生某些對其健康非常重要的複雜碳水化合物。而在十年後,戈登教授的研究團隊發現骨瘦如柴的老鼠和大腹便便的老鼠的腸道微生物有著非常重要的區別。研究人員將肥胖老鼠腸道的微生物移植到無該微生物的瘦小老鼠體內後,他們發現瘦小的老鼠也會逐漸發胖;反之亦然,即將瘦小老鼠腸道裡的微生物移植到肥胖老鼠體內之後,原先肥胖的老鼠也往往會苗條起來,而在這整個過程中,它們所攝入的食物量至始至終都保持相同。

這些發現促進了人類醫學的進步,包括提高對使用抗生素的風險的認識,以及發展出能夠治癒破壞性胃腸道疾病的「糞便移植」技術。有時,戈登教授更是毫不誇張地被稱為「微生物之父」。至少自2015年起,他便一直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有力競爭者。

尋找癌症病毒的獵手

據估計,大約有15%~ 20%的人類癌症的病例是由病毒引起的,癌症病毒可以將自身的遺傳物質插入到宿主的基因組中。在1994年,來自匹茲堡大學的夫妻搭檔研究小組,張遠(Yuan Chang)和派屈克。摩爾(Patrick Moore)通過使用一種獨特的創新技巧發現了一種重要的致癌病毒。在研究的過程中,他們並沒有去尋找病毒粒子,而是直接從癌細胞的基因組中減去正常人類的基因組,隨之剩下的基因便是一種被稱為「人類皰疹病毒8」的病毒基因組。

通常情況下,「人體皰疹病毒8」會被免疫系統直接抑制。但是對於那些免疫功能受損的人群來說,該病毒就會引起細胞的變化,比如促進細胞的生長和關閉細胞的自然死亡,進而增加了被感染細胞逐漸癌變的風險。這種病毒通常會導致三種癌症,這其中就包括卡波西肉瘤,它是一種在愛滋病患者中最為常見的癌症。卡波西肉瘤在一些非洲國家相當普遍,甚至超過了前列腺癌在美國的普遍程度。

在2008年,張教授和摩爾教授通過類似的方法鑑定了另一種會導致癌症的病毒——默克爾細胞多瘤病毒。他們的研究工作為其贏得了許多著名的獎項和數以萬次的文章引用,同時也引發了他們在未來將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猜測。

抗癌藥物會關閉免疫系統的抑制機制

原本,人類的免疫系統會自然而然地尋找並摧毀那些癌變的細胞。但是癌症往往會鬼鬼祟祟地尋找反擊的方法,直接躲避免疫細胞,甚至能夠「策反」免疫細胞來保護它們自己。

許多類型的癌症都會提升機體的抑制機制,從而控制免疫細胞,猶如一個個關卡。這些關卡的確有助於防止免疫細胞,例如T細胞,直接攻擊人體自身,但同時也保護了腫瘤細胞,讓它們可以高枕無憂。

近年來,一批新的抗癌藥物相繼問世,它們可以將機體對免疫細胞的控制作用完全關閉。這些「關卡抑制劑」包括針對CTLA-4的藥物和針對PD-1的藥物。CTLA-4是一種可以讓T細胞變得不活躍的關卡,而PD-1則會促使T細胞自我毀滅。

這些「關卡抑制劑」具有很顯著的副作用,但它們被臨床證明是有效的,甚至對一些以前無法治療的晚期癌症也會有明顯的療效。該抑制劑的一位開發者是來自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詹姆斯。艾裡遜(James Allison),他也因此獲得了十多個重要獎項。然而,鑑於2011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一定程度上是表彰癌症疫苗的開發,今年或許諾貝爾獎評審團會不太願意將榮譽再次授予那些與免疫系統相關的癌症治療工作。

諾貝爾物理學獎——將於2018年10月2日公布

幽靈般的超距作用

一年前,來自中國的研究人員首次推出了量子加密的視頻通話技術,而該通話技術是基於一種名為量子糾纏的量子現象。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將很有可能會頒發給那些在量子糾纏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們。

當不同的粒子處於糾纏態時,它們的狀態是相互聯繫的,即使它們相隔「千山萬水」。這種粒子之間的糾纏關係在量子世界裡可能還會引發一些更為奇怪的現象。這是因為量子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根據測量的時間不同而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因此,測量量子糾纏中的某個粒子的特性會瞬間影響其配對粒子的狀態。這也是愛因斯坦曾提及的著名的 「幽靈般的超距作用」,他本人是很不喜歡這種相互作用的。

1964年,物理學家約翰。貝爾(John Bell)曾提出了一種檢測該「幽靈行動」是否真實的方法。在隨後的幾十年裡,科學家們對所謂的「貝爾不等式」進行著越來越嚴格的測試。

在2010年,科學家阿蘭。派拉(Alain Aspect)、約翰。克勞澤爾(John Clauser)和安東。齊林格(Anton Zeilinger)因在這一領域的突出工作獲得了沃爾夫物理學獎。該獎項有時被認為是諾貝爾獎的一個預測指標。在2015年,科學家們又宣布他們終於對「貝爾不等式」進行了一次「無漏洞」式的測試,再次證明量子糾纏系統的不可思議之處很可能的確存在。

太陽能的利用

太陽在地球上每小時散播的能量足以滿足人類一年的能源消耗。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出現,將有助於捕獲更多這樣的清潔能源。

鈣鈦礦是19世紀發現於俄羅斯烏拉爾山脈的一種礦物,並以俄羅斯礦物學家Lev Perovski的名字來命名。鈣鈦礦材料是一類具有相同晶體結構的材料,其中有些是通過人工合成的材料。在太陽能電池中使用鈣鈦礦材料的想法,是由來自日本桐蔭橫濱大學的宮坂力(Tsutomu Miyasaka)教授和他的同事在2009年首次提出的。起初,其太陽能轉化效率只有可憐的3.8%。但很快,它的轉化性能就超過了20%,完全可以媲美傳統的矽太陽能電池。

同時,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很多優點:它們的製造成本相對較低;可以吸收所有可見波段的陽光;可以噴塗到各式各樣的表面。

然而,鈣鈦礦電池目前仍然面臨許多挑戰: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單元較小,還需改進其生產工藝,製備出更大面積的太陽能電池;熱量和水分會損壞其電池的組成物質,電池的穩定性差;鈣鈦礦電池中往往會包含有毒金屬——鉛。但是,在未來如果研究人員能夠解決這些不利因素,這種新興的太陽能技術的前景還是很光明的。

通常來說,諾貝爾獎委員會比較認可基礎物理領域的科學發現,而這些工程技術上的進步在評選中很可能會處於劣勢。然而,曾今的一項能源創新技術——藍光LED,就贏得了201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光的降速和停止

光在真空中以每秒186000英裡(300000 千米/秒)的速度傳播。但近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嘗試使用特殊材料來減緩光速,使其傳播速度可以低於普通人的行走速度,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以完全停止。

在1999年,由丹麥物理學家琳恩。豪(Lene Hau)領導的哈佛大學研究團隊,將光通過冷卻到僅比絕對零度高几億分之一度的鈉原子氣體,使其速度減慢到每小時僅38英裡(約61千米/小時)。在如此低的溫度下,這些冷原子會形成一種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的奇特物質狀態。研究人員發現,處於「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的物質的光學性質可以通過控制雷射來直接操控。

隨後的實驗進一步減慢了光的傳播速,在2001年,研究人員甚至讓光完全停止了大約一毫秒的時間。後來,在2013年,德國科學家在一個晶體中讓光整整靜止了一分鐘。這些實驗絕不僅僅是物理學家的小把戲,這種操縱光的方式在未來很可能會促進計算機和通信網絡的進步和發展。

無疑,豪教授是光降速和停止實驗的先驅之一。如果今年她可以被授予諾貝物理學爾獎,這將打破近50多年來諾貝爾物理學獎只有男性得主的魔咒。

諾貝爾化學獎——將於2018年10月3日公布

今年會是CRISPR年麼?

近年來,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的發明者一直都在諾貝爾化學獎的候選名單上,今年自然也是一樣。這項基因編輯技術是利用從細菌中提取的分子工具,將DNA片段剪切並粘貼到有機體的基因組中。其影響是非常巨大的:科學家們認為通過該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消滅像亨廷頓氏舞蹈症這樣的遺傳疾病,也可以增強脆弱作物對氣候變化的抵抗力,甚至還可以創造出產絨量極多的絨山羊。然而,有些人擔心,這項技術可能會導致一些倫理的困境,比如涉及到設計嬰兒和復活滅絕物種。

而且,CRISPR並不能毫無爭議地切斷基因,幾位相互競爭的科學家聲稱已經開發出更新的基因編輯技術。來自伯克利加州大學的生物化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Doudna)和德國柏林的馬克斯。普朗克感染生物學研究所的生物學艾曼紐。卡彭特(Emmanuelle Charpentier),在最近一輪激烈的專利糾紛中落敗。其競爭者是來自麻薩諸塞州劍橋市的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博德研究所的生物化學家張鋒(Feng Zhang)。

便攜的電源:鋰離子電池

今天,鋰離子電池為全世界提供著電力,然而,它並沒有為其發明者贏得諾貝爾獎。從智慧型手機到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已經無處不在,它為日益機動的世界掃平了障礙。

在電池內部,帶電的原子,也被稱為離子,沿著兩個電極之間的路徑運動,並產生電流。在當前最常見的一種可反覆充放電的鋰離子電池中,其富含鋰的陰極是由氧化鈷組成,而陽極是由碳組成。這一電極的組合在最初發現時就是完美的:電池緊湊且穩定,而且能比其他同等大小的電池存儲更多的能量。在1991年,第一個商用的鋰離子電池投放市場,並且在這隨後的每天裡,科學家們都在測試和開發更為高效和安全的鋰離子電池。

來自賓厄姆頓大學 (紐約州立大學)的斯坦利。惠廷漢姆(Stanley Whittingham)在紐約起草了鋰離子電池的初始設計方案,而隨後,鋰離子電池能夠更加安全和便攜地使用則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來自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的約翰。班尼斯特。古迪納夫(John b 。 Goodenough)和來自日本名古屋市的日本旭化成公司和名城大學的旭化成(Akira Yoshino)教授。如果這項技術最終得到認可,這三位科學家都有可能因此獲得諾貝爾獎。

聚焦一位可能再次榮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在2001年,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的卡爾。巴裡。夏普萊斯(K。 Barry Sharpless)因其在「手性催化氧化反應」中的傑出工作獲得了該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作為該研究所唯一的科學作家,我責無旁貸地迅速撰寫了一篇新聞稿,向記者介紹了他在不對稱催化方面的獲獎作品。那天早上,從紐約到聖地牙哥,所有的電視、廣播和報紙的記者們都忙著想要採訪我,而我的老闆卻只給我安排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新聞發布會。

幸運的是,一位來自夏普萊斯教授實驗室的名叫瓦雷利。福金(Valery Fokin)的年輕研究員(他現在在南加州大學工作)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他巧妙地向我解釋了什麼是不對稱催化科學——一種選擇性合成化合物的方法,然後迅速地回顧並巧妙地糾正了我所寫的那篇關於這項研究突破的文章。不對稱催化作用最後生成的不是右旋分子和左旋分子的混合物(這可能是有害的,比如沙利度胺,其右旋構型有鎮靜功效,而左旋構型卻會導致嬰兒畸形),而是有選擇性地產生其中一種或是另一種構型。

同年,夏普萊斯教授創造了「點擊化學」這個詞彙,用來描述合成化學領域的另一項突破。該項突破是他與福金以及前斯克裡普斯研究教授芬恩(M.G.Finn)(現在是喬治亞理工大學)共同開創的。在過去的幾年裡,「點擊化學」一直是諾貝爾獎的有力競爭者,而夏普萊斯、福金和芬恩也因此列入了諾貝爾化學家候選名單之列。

「點擊化學」是材料合成夢想的組成部分。它是一種簡單的、快速的、在單個容器中進行不對稱催化反應以獲得高收率並使隨之產生的副產品是良性或易於純化的材料合成方法。這些都是藥物設計中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其中一個主要的挑戰是如何在工業規模上開發出合成工藝,以製造出小分子藥物。

如果夏普勒斯教授今年再次獲獎,他將成為少數幾個可以同時榮獲兩項諾貝爾獎的人。如果福金教授獲獎,我會再打電話給他,要知道他的專訪必須歸我!

相關焦點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圖鑑——2018年度ESI高被引論文中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匯總
    鈣鈦礦由於獨特的材料性質,例如良好的吸光性能,優異的電荷傳輸速率和電荷載流子擴散長度等優點,達到了高品質的產品性能與低成本製造工藝的完美結合,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效率和穩定性提升,而成為「光伏領域的新希望」。通過科學家近十年的努力,鈣鈦礦電池的效率從2009年的3.9%提高到了2018年的22.7%。因此基於鈣鈦礦的太陽能電池也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門領域。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預測:鋰電池之父有望獲獎
    現任化學獎委員會主席Gustafsson曾說過,連續兩年相近領域獲獎的可能性很低。但是這曾在2008和2009年,2017年和2018年被生物化學打破,這說明生物化學領域近年來是諾貝爾化學獎的熱門領域。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優缺點
    打開APP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優缺點 發表於 2018-03-01 11:06:50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科學家們在最新研究中發現,一種鈣鈦礦結構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或可高達22.1%,為目前市場上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的2倍,能大幅降低太陽能電池的使用成本。
  • 諾獎大預測: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會頒給誰?
    △ 2017年和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圖片來源:https://www.nobelprize.org,作者有改動)諾貝爾化學獎跨越學科範圍廣,21世紀以後,諾貝爾化學獎共授予46人平均年齡為67歲(20世紀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的平均年齡僅55歲),這說明諾貝爾獎委員會對重大科研突破的認可時間呈現延長趨勢,與此同時也越發加大了諾貝爾化學獎的預測難度。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在新型太陽能電池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最有前景的。」9月10日下午,在智慧能源與綠色發展論壇上,上海科技大學教授寧志軍分享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作為一種誕生於2009年的新型能源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曾被《科學》《自然》分別評為「10大科技突破之一」,發展迅猛,被視為最具應用潛力的高效太陽能電池。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基本結構1.2.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作為一項需要長期在自然環境下使用的新的光伏器件,在潮溼環境和光照條件下穩定性較差,會發生分解,導致器件的效率下降,需要在使用前接受專業的穩定性測試。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世界記錄
    為了方便大家查閱,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世界記錄集中匯總,以後每天在每篇文章的文末及時更新。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及發展前景
    打開APP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及發展前景 發表於 2018-03-01 17:14:29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科學家們在最新研究中發現,一種鈣鈦礦結構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或可高達22.1%,為目前市場上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的2倍,能大幅降低太陽能電池的使用成本。
  • 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學術頭條 發表於 2020-11-30 13:56:21 當前,大多數常用的太陽能電池都是以矽材料為基礎製成的,因為矽這種材料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清潔的電能
  • 大連化物所發表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綜述文章
    大連化物所發表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綜述文章 2018-10-24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結構簡單、可低溫加工、效率高,以及價格低廉等優點,非常適用於製備柔性太陽能電池。因此,當前國內外都加快了基於鈣鈦礦材料的柔性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升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加大有效面積、降低成本、實現低溫製備,以及大規模生產等問題上。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何以成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發展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不含鈣也不含鈦提到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人可能理所當然地會想到鈣和鈦元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大多採用溶劑工藝,其原料多為液態,能在常溫下製備,而且在未來完全可以通過印刷技術製備大面積的柔性太陽能電池以及用於可穿戴智能設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距離商業化還有多遠?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相關綜述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薄膜矽太陽電池劉生忠研究員團隊受邀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綜述文章,該文章總結和探討了金屬離子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最新研究進展及潛在的機遇與挑戰。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進一步提升
    你吃過罐頭食品嗎,桃罐頭、荔枝罐頭、橘子罐頭、肉罐頭、魚罐頭等。基於新鮮食材保鮮時間有限,而為了把這些食材保存得更久,經過處理加工製成罐頭是一種較好的方法,保存時間長,且還能絕大部分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但大家聽說過「陽光罐頭」嗎?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通過研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印刷工藝,德國科學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結論來開發適合將鈣鈦礦電池材料沉積到基板上的油墨。雖然近年來有關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所取得的、最為顯著的成果大多是在不到一平方釐米的設備上且採用在大規模商用設備生產中並不實用的工藝來取得的。將這些實驗室成果轉化為大規模生產是另一個亟待探索的研究領域。許多不同的工藝都被認為是適合於此,其中槽模塗布和噴墨列印最為突出。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結構及原理
    雖然現在每年光伏產業產能的90%以上都來自晶矽電池,但是由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優良特性眾多,越來越多的人對它青睞有加,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了相關研究當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巨大的魅力也逐漸展現在了人們面前。有趣的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並沒有鈣元素,也沒有鈦元素。其實,它得名於其中的吸光層材料:一種鈣鈦礦型物質。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前世今生和產業未來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前世今生和產業未來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十年以前,倘若說在一切事物上鋪設使用太陽能電池,為世界提供無窮無盡的廉價能源,看起來是毫無根據的,缺少的是一種高效率、低成本和可高度生產的材料。這種材料就是鈣鈦礦。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第一性原理計算最新進展
    基於固態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DSSCs)發展起來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erovskite
  • 能直能彎的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隨著研究深入,科學家發現鈦酸鈣具有一種特殊的晶體結構,為了命名的方便,於是就把這一類具有同樣晶體結構的物質,都叫做鈣鈦礦。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裡頭並沒有鈣和鈦,而是一些具有鈣鈦礦結構的材料。人們發現用鈣鈦礦類材料製造的太陽能電池有著很多意想不到的優點。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總結
    2.2  高穩定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由於鈣鈦礦中的有機金屬滷化物受溼度和光照的影響較大,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會造成電池效率的快速衰減甚至失效。因此,為了實現生產具有成本效益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目標,製備高穩定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也成為該領域未來的必然趨勢。為了解決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問題,研究人員嘗試尋找其他合適的傳輸層材料來改善電池穩定性。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望在2021年公開銷售
    Oxford PV公司在傳統矽太陽能電池板中添加了一層鈣鈦礦材料,極大地提高了其轉換效率。傳統矽太陽能電池板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效率約為22%;而在2018年,Oxford PV研製出這款含有鈣鈦礦層的太陽能電池板,它的效率可以達到27.3%。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板效率的提高,得益於更大比例的太陽光被吸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