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信檢測:鋁鋰合金國產化已在路上

2020-10-03 嶽麓山下

「航空航天領域超輕量化的金屬材料——鋁鋰合金,我們國家一直被美國全方位封鎖和限制,特別是軍用飛機、運載火箭、航天飛行器等國防領域應用的鋁鋰合金對中國是禁運的。」日前,中南大學教授、航天結構專家、湖南中創空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創空天」)總經理黃誠告訴筆者,「唯一開放、能夠少量進口的渠道,就是民用飛機——國產客機C919機體採用的鋁鋰合金材料,但也面臨著被美國斷供的風險。」
受限於此,即使不久前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新一代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沒能用上鋁鋰合金材料,無奈退而求其次,採用主流的鋁銅合金,導致運載能力一直捉襟見肘。
無米難為炊。沒有材料做基礎,後續的結構件的製造就難以成炊,這對於航空航天軍用裝備來說是最致命的。
目前,我國雖然已經製造出芯級直徑為5米的火箭,但是還沒有10米直徑的重型運載火箭結構件製造能力;把「卡脖子」的鋁鋰合金材料用到10米直徑的重型運載火箭結構上,並且實現超大直徑結構的形性協同製造,高水平高可靠地降低箭體重量,可以大幅度提升進入空間的能力。
此項「卡脖子」技術難題,湖南正在勇挑重擔,有望在3年內打破國際壟斷


探究:製造大國
產業鏈裡的又一短板

鋁是地球上含量最豐富的金屬元素,高於鐵,具有質量輕、比強度高、耐腐蝕、易循環再回收利用的優勢,鋁及鋁材被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國防軍工以及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近年來,我國鋁及鋁材的製造已經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大製造國。
然而,深入探究,當下,國內的鋁合金材料行業正上演著冰火兩重天的怪象:一方面,中低端的鋁合金材料加工如火如荼,產能普遍過剩;另一方面,部分高技術含量、高精度、高質量的鋁合金嚴重依賴進口,甚至被歐美主要的生產廠商壟斷。
對此,中南大學教授、輕合金材料專家黃元春分析指出,由於中國鋁工業起步較晚,技術相對落後,且自主創新力不足,新合金研發基本是跟蹤國外產品,加上國外對關鍵技術進行封鎖,導致我國中低端鋁材產品充斥市場,多種鋁材過剩;同時,對於航空航天、國防軍工、交通運輸等領域的高端鋁材仍處於不穩定生產或者成品率低的狀態,甚至部分鋁材還不能製造,尤其在超大規格的2XXX系、7XXX系高端鋁材的高綜合性能製造技術方面長期處於瓶頸。
民用領域,汽車用的高端鋁合金板,高鐵、地鐵的列車車體用的高端鋁合金材料,絕大部分都依賴進口。裝備製造供應鏈上遊的材料短板也在產業企業界取得了共識。8月21日召開的湖南省屬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座談會上,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財務總監熊銳華,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執行董事賀勇軍等都不約而同地提出了裝備製造業核心零部件的短板問題,建議政府加強支持核心零部件的研製和產業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統計局在2018年11月公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版,新增了新型鋁合金製造、高品質鋁鑄件、鋁鍛件和鋁型材製造類目。高端的鋁合金新材料短板,被國家上升到了更高的高度。

追溯:鋁鋰合金
為何備受美歐國家器重和封鎖

鋰是自然界最輕的金屬元素,研究表明,在鋁合金中每加入1%的鋰,可使鋁合金密度降低3%,模量提高6%。與傳統航天通用的高性能2系、7系鋁合金相比,鋁鋰合金具有質量更輕,模量更高,更易實現航天裝備的高可靠、輕量化製造。
數據顯示,航天運載器每減輕1kg,其發射費用可節省約2萬美元。上世紀90年代,美國太空梭超輕貯箱使用2195鋁鋰合金替代2219合金實現減重3.4噸,可以使發射成本節省6800萬美元,按照當時的匯率計算,相當於節約了至少5.5億元。
因此,針對在航空航天、軌道交通、船舶運輸等應用領域的急迫減重需求領域,鋁鋰合金的應用能夠帶來相當可觀的經濟效益。
「輕質、高比強度、高比剛度,就憑這些優點,所有的交通運輸都推崇這個材料。」黃元春一語中的,此外,鋁鋰合金具有卓越的抗腐蝕性能和耐疲勞特性,又利於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鋁合金材料,鋁鋰合金已經發展到了第四代。然而,由於鋰元素特有的化學活性高、密度低等物理性質,導致鋁鋰合金從成分設計、熔鑄、塑性成形到熱處理,各個環節的加工難度和技術複雜性都遠遠大於其它鋁合金材料。全球目前只有5家企業可以生產鋁鋰合金:美鋁、俄鋁、法鋁、加鋁和中鋁。
中國中鋁旗下西南鋁業擁有國內唯一的一條鋁鋰合金生產試驗線,但仍面臨著成品率低、製造成本極高的尷尬,且不能實現批量化穩定生產。
進入2000年以後,中南大學科研攻關突破了2195鋁鋰合金成形技術,性能達到國際標準。經過10多年的發展,目前我國2195鋁鋰合金的製造技術已經基本成熟,但要完全追趕上美歐國家,還需要一個工程化產業化的過程。



科研土壤:湖南加速培育
高端鋁合金新材料產業鏈

筆者看到,在嶽陽城陵磯新港區,中創空天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一條鋁鋰合金生產線正在緊鑼密鼓的組建,按照進度,預計明年9月正式投產。
這條高科技含量的生產線承載著全國的期待。鋁鋰合金一旦在湖南實現規模化生產,我國高端裝備製造產業供應鏈上,高品質、高性能鋁合金材料及構件製造被「卡脖子」的歷史將告終結,製造成本也將直線下降,為產業結構升級以及節能減排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湖南不僅有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中小航空發動機等製造業硬科技的實力,還有著發展高端鋁合金新材料的科研土壤。
近年來,以鍾掘院士科研團隊為首,中南大學輕合金研究所在輕合金領域的科研能力基本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特別是對鋁、鎂、鈦等輕合金材料製造全過程的研究,形成了新型高性能輕合金材料設計技術、高效熔體淨化技術、超聲波均質鑄錠鑄造技術、新型鋁鋰合金熔鑄技術、大型材料構件一體化製造技術與熱處理技術等百餘項核心專利與技術群。
中創空天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正是融合了政府、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多方智慧與力量的結晶。
2019年底,在湖南省委軍民融合辦、省國資委、嶽陽市政府、中南大學、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湖南高新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協同支持下,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共同發起設立中創空天,致力於解決高端鋁合金材料及構件製造技術「卡脖子」問題,同時促進民用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鏈轉型升級。



疫情考驗:今年年底正常投產
剛剛問世的中創空天,就面臨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中創空天一方面積極與嶽陽市政府對接,嚴抓各項防疫要求;另一方面,在保障所有員工各類防疫物資的情況下,工程建設、市場開拓、技術準備、運營管理等各線於2月10日正式全面開工。防疫與生產齊頭並進,中創空天是嶽陽地區首個開工的重點建設項目,並確保了疫情期間的「零感染」。
「上半年堅持克服了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確保今年計劃目標任務如期完成。」黃誠介紹,目前,整個產業化基地建設的速度非常快,800多畝地,廠房建設有條不紊。項目一期把超大規格的2XXX系、7XXX系鋁材製造技術瓶頸的突破和工程化作為生產經營的主要目標之一。正在建設的5條生產線,包括自主構建高性能鋁合金熔鑄、大型鍛壓件與環筒件、大型高精度薄壁件、大規格複雜斷面擠壓型材等智能化生產線,將從今年年底到2021年7月分批陸續投產。
其中,高性能(2XXX系、7XXX系)鋁合金鑄錠生產線,可生產鑄錠最大直徑1.4米,為航空航天超大型構建提供原材料。
高性能大型複雜斷面型材生產線,可實現高品質鑄錠均熱處理、模具精確控溫加熱與型材高精度高性能熱處理,所配套精整設備能夠實現擠壓成形鋁型材的牽引、淬火、冷卻、傳送、拉伸、切割、檢驗等,主要生產2XXX系、7XXX系鋁合金型材,用於高品質航空航天、軍工產品以及高端民用產品。
鋁鋰合金鑄錠生產線,可生產鋁鋰合金扁錠規格500mm(厚)×1600mm(寬)和圓錠規格Φ500mm(直徑)以上,年產量可達7000噸,為航空航天高端裝備用高比強度、高比剛度的先進鋁鋰合金材料及構件製造提供有力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傳統鋁加工企業和空天裝備製造企業供需長期脫節、材料加工周期長、構件品質難保證、供貨能力不穩定等問題,中創空天以鍾掘院士提出的「空天裝備流變製造科學與工程」為核心原理,在全球率先創新材料加工與構件製造一體化模式,促進空天裝備製造產業鏈與鋁合金加工產業鏈交叉融合。
幕後機制:協同創新生態保障
技術產業化高質量落地
讓人不解和好奇的是,是什麼力量驅動著新生的中創空天跨過新冠肺炎疫情阻力,保持快速高效運轉?
「我們前期籌備過程中也在不斷的思考,如何讓中創空天做到科研團隊和企業的深度融合?」中創空天董事長劉敬東坦言,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產學研一體化模式探索的先例很多,高端技術科研產業化過程中不乏成功的案例,但更多的是失敗,很多項目最後都變成了鏡花水月。
對於中創空天,湖南高新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頂層設計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高新創投主要從三個方面建立責任共擔與成果共享的協作機制,構建協同創新生態。
第一,完全比照混合所有制,考慮研發團隊個人的股權結合。中創空天以國有資本牽頭,集合智慧財產權資本與社會資本力量創建了股權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其中,湖南高新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佔股35%,湖南城陵磯臨港新區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5%,中南大學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持股6%,鍾掘院士創新團隊持股14%,核心管理團隊持股5%。
「這個項目應該說是完全實現了科研團隊和企業的深度融合,甚至是完全融合,充分調動擁有智慧財產權的技術團隊的積極性,保證軍民兩用技術紮實高效轉化。」劉敬東說。
第二,與一流機構、一流技術及一流團隊合作。中創空天有機結合了鍾掘院士團隊世界一流技術儲備、中南大學國家級科研創新平臺、湖南唯一的省級國有創投機構以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等高端市場需求。
第三,對標國內上市公司優秀企業模式,建立現代企業管理體系,管理指標參照科創板標準實施。資本是逐利的,該項目擬總投資67億元,分兩期建設,總體達產後年產值將達到100億元。按照測算,中創空天從現在運行到第3年也就是2022年左右基本能達到盈虧平衡。
今年上半年,尚在建設期的中創空天就獲得了國家開發銀行以及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共計近30億元授信。
隨著高端鋁合金新材料軍民兩用製造技術的補齊,湖南的製造業產業鏈進一步延長。以此為根基,未來,我們國家的深空探測、登月工程的結構材料將迎來一個很大的躍進。高鐵、地鐵、汽車、輪船等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的升級換代進程也將加速實現,從而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應。


相關焦點

  • 中國C919大型客機大量採用了第三代鋁鋰合金材料
    2009年,鋁鋰合金被納入美國航天材料標準,目前,第三代鋁鋰合金已實現規模化工業生產,第四代鋁鋰合金研發已有了新成果。在新型飛機設計製造中,採用鋁鋰合金可使飛機鋁合金零部件的質量減輕14%~30%,已成為新一代航空器的關鍵性結構材料。  航空鋁合金新的焦點是先進鋁鋰合金的研發與應用。
  • 全國首套鋁鋰合金大型鍛件在鹽山下線
    鋁鋰合金作為第三代鋁基材料,相對於一、二代鋁基材料,重量減輕,強度及彈性模量顯著提升,將逐步替代我國一代鋁鎂合金和二代鋁銅合金。此前,鋁鋰合金大型鍛件只有美國和俄羅斯具備較為成熟的生產製造能力。「這種材料比純鋁材料還要輕3%,但是通過擠壓成型後,它的強度提高了6%,比鋁銅合金、鋁鎂合金強度要高,而且產品附加值高,僅僅完成的大直徑鋁鋰合金棒材及管材這一項業務,就能為企業創造近800萬元利潤。」
  • 各元素對鎂鋰合金的影響
    現有研究表明,隨著鋁含量的增加,Mg-Li合金的力學性能逐漸提高,當鋁含量大於5%~6%後,再增加鋁含量,合金強度提高並不明顯,而延伸率卻明顯下降,所以在Mg-Li-Al系合金中,鋁含量一般低於5%~6%。
  • 新型鋁-鋰-銅基合金的析出強化機理與熱變形行為!
    鋁鋰(Al-Li)合金因其低密度,高模量,高比強度和良好的耐腐蝕性而備受交通運輸行業,尤其是航空航天行業的關注。早期的Al-Li合金通常具有較高的鋰含量(超過2wt%)。鋁鋰合金的應用由於其低的斷裂韌性,差的延展性和可成形性,特別是機械性能的各向異性而受到限制。
  • 掌信檢測:說說原位鋁基複合材料強化機制
    材料科學家對原位鋁基複合材料的力學性能的研究和原位拉伸結果表明,複合材料的室溫強度性能隨著內生增強體顆粒體積分數的增加而顯著上升。原位拉伸試驗指出,複合材料中裂紋的擴展是有選擇性的,曲於增強顆粒的分布很不均勻,當主裂紋擴展前端碰到顆粒密集群時,擴展方向就會偏轉,轉向顆粒貧乏區,繞過顆粒密集區,沿著顆粒密集區與貧乏區之間的界面向前擴展延伸。
  • 《MSEA》新型鋁-鋰-銅基合金的析出強化機理與熱變形行為!
    新型Al-Li-Cu基合金的相變和強化機理研究還不深入,本文確定了新型Al-Li-Cu合金AA2070在250°C-450°C溫度範圍內的主要強化沉澱相演變,發現動態回復是溫度低於450°C時的主要軟化機制,構建了偽加工圖確定最佳工藝
  • 第一章 鋁及其合金的焊接概論
    第一節 鋁及其合金的材料一、鋁及其合金的特性鋁(AI)的密度為2.7g/cm3,比銅輕2/3,鋁為銀白色的輕金屬,純鋁熔點為660C,電導率僅次於金、銀、銅而位居第四位,純鋁具有面心立方點陣結構,沒有同素異構轉變,塑性好,無低溫脆性轉變,但強度低。鋁及其合金的熱導率比鋼大,焊接時,熱輸人容易向母材迅速流失,所以,熔焊時需要採用高度集中的熱源。
  • 中國成功研製首個3.35米鋁鋰合金箱底 為新一代載人火箭提供技術支撐
    &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北京11月6日電 (郭超凱)據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6日消息,近日,該院703所牽頭聯合總體設計部研製出中國首個「3.35米鋁鋰合金箱底」。
  • 貴州省主導制定的鎂鋰合金領域國際標準發布
    >   本報訊 (劉珍意 記者劉豔)近日,國際標準化組織正式發布由貴州省主導制定的ISO20258:2018《鎂鋰合金鋰含量的測定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
  • 有色金屬行業2021年度策略:鋁、鋰、鎂
    鋰精礦價格或已於 2020Q3 見底;考慮鋰礦經營壓力、未來供應增速的走低預期以及新能源汽車的高景氣度,供需格局或持續 好轉。預計鋰價重回中長期上行通道,2021 年鋰價中樞將顯著抬升。中性假設下,鋰精礦均價上升至 550 美元/噸,國內電池 級碳酸鋰均價有望達到 6.5 萬元/噸水平。
  • 【供應鏈】輕薄NB大戰 鎂鋰合金冒出頭 將成非蘋NB品牌新利器
    鎂鋰合金供應商安力材料指出,近期確實有多家NB廠考量採用鎂鋰合金機箱,後續向來厚重的電競機種,也可望更輕薄。蘋果前執行長Steve Jobs於2008年從牛皮紙袋中拿出MacBook Air,迄今仍讓人印象深刻,經過10年,蘋果已在輕薄NB奠定王者基礎,2018年蘋果再推新版MacBook Air,可望推升新一波輕薄NB風潮,然對非蘋NB品牌而言,如何與蘋果區隔,甚至超越?鎂鋰合金機箱似乎是解答。
  • 鋁的合金強化
    為了進步鋁的力學功能在純鋁中參加某些合金元素製成合金,常參加的合金元素有銅、鎂、鉻、鋅、矽、錳、鎳、鈷、鈦及鍶等,稀土元素在某些合金中參加。這些合金元素參加後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臨鋁進行強化。  1.固溶強化   合金元素參加純鋁中構成無限固溶體或有限固溶體,不僅能取得高的強度,而且還能取得優良的塑性與傑出的壓力加工功能。在通常鋁合金中固溶強化較常用的合金元素是銅、鎂、錳、鋅、矽、鎳等元素。
  • 世界上最輕的合金——鎂鋰合金的發展歷程
    30年代有許多研究者對鎂鋰合金二相平衡相圖進行了測定。到1954年,由Freeth和Raynor提出完整精確的鎂鋰平衡相圖,這為人們研究鎂鋰合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蘇聯科學院開始研究鎂鋰合金,相繼開發出了MA21、MA18等合金,並制出了強度與延展性優良,組織穩定的鎂鋰合金零件,成功的應用於太空梭和宇宙飛船上,鎂鋰合金的應用使航天飛行器的重量減輕效果非常明顯。
  • 我國首個3.35米直徑鋁鋰合金火箭貯箱在火箭院誕生
    近日,我國首個3.35米直徑鋁鋰合金火箭貯箱在火箭院誕生,經各環節試驗檢測合格且性能良好,初步具備工程應用條件。該貯箱採用了第三代高性能鋁鋰合金,與當前國際主流鋁銅合金貯箱相比,強度提升30%左右,同等條件下結構減重15%以上。這標誌著我國已打通國際一流貯箱研製鏈路,運載火箭研製水平實現新跨越。
  • 鋁及其合金電鍍硬鉻工藝探討
    (1.常州卡爾邁耶紡織機械有限公司,江蘇常州213161;2.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新技術研究院,江蘇南京210016)    摘要:對目前鋁及其合金電鍍硬鉻的工藝流程、溶液的配方以及操作條件進行了研究,同時也介紹了各工藝流程中應注意的問題和鍍鉻層的檢測參數。
  • 鋁錳合金的生產方法
    電解法和熔煉法  一、電解法  在鋁電解槽中電解冰晶石-氧化鋁-氧化錳熔體製取鋁錳合金的過程。  工業上應用的鋁錳合金一般含錳在2%以下,鋁錳母合金含錳10%左右。鋁錳合金的焊接性能好,強度和耐腐蝕性也比工業純鋁好,可塑性較好,可軋製成板、棒、帶、線和箔多種型材,廣泛應用於各工業部門。對摻法生產鋁錳合金是傳統的方法,包括製備鋁錳母合金、熔化工業純鋁、加母合金、均質和淨化、除渣、鑄錠等過程。
  • 鄭州輕研合金科技有限公司成功開發航空航天用鋁鋰合金超塑性板材
    日前,鄭州輕研合金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航空航天用鋁鋰合金超塑性板材成功完成交付,板材寬幅1.2m、長度4m、厚度1.5~3mm。與普通鋁鋰合金板材相比,該合金板具有晶粒細小、強度高、塑性好,工業化批量生產的板材高溫伸長率達到500%,可在高溫條件下超塑性等材製造成型。
  • 工信部集中發布31項涉鋁行業標準
    YS/T 91-2020瓶蓋用鋁及鋁合金板、帶、箔材本標準規定了扭斷式防盜瓶蓋用鋁及鋁合金板、帶、箔材的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和標誌、包裝、運輸、貯存及質量證明書與訂貨單(或合同)內容。YS/T 91-2009本標準適用於扭斷式防盜瓶蓋用鋁及鋁合金板、帶、箔材。
  • 陝西民企研製的鎂鋰合金材料在我國高軌衛星上首次應用
    此次進入太空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三號,在預埋件、支架和部分機箱機殼等部位應用了西安四方超輕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鎂鋰合金材料。這些鎂鋰合金材料使整個衛星減重約173公斤,大大提高了衛星的有效載荷量。  記者獲悉:這是我國首次在高軌衛星上應用鎂鋰合金材料。西安四方超輕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位於西安航空基地的民營企業,一直堅持走軍民融合發展道路。
  • 西安交大新型鎂鋰合金助力「天問一號」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應用了由西安交通大學柴東朗教授及團隊研製、與西安四方超輕材料有限公司歷經10餘年共同開發的世界上目前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新型鎂鋰合金。  除「天問一號」的應用之外,柴東朗教授團隊研製的新型鎂鋰合金還在「浦江一號」衛星、首顆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中的高解析度微納衛星、「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三號」等太空飛行器上成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