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跨越!我國首個3.35米直徑鋁鋰合金火箭貯箱在火箭院誕生

2021-01-12 網易

  近日,我國首個3.35米直徑鋁鋰合金火箭貯箱在火箭院誕生,經各環節試驗檢測合格且性能良好,初步具備工程應用條件。該貯箱採用了第三代高性能鋁鋰合金,與當前國際主流鋁銅合金貯箱相比,強度提升30%左右,同等條件下結構減重15%以上。這標誌著我國已打通國際一流貯箱研製鏈路,運載火箭研製水平實現新跨越。

  

  ▲ 3350直徑鋁鋰合金貯箱工程樣機下架

  鋁鋰合金貯箱在國際上技術領先

  在我國航天界有這樣一句話:「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國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但在貯箱研製人員中,這句話前還會加半句:「貯箱有多大,運載火箭就有多大」。

  「這個『大』是廣義概念,不僅指貯箱的直徑,還泛指貯箱的強度、剛度和結構效率。」3.35米直徑鋁鋰合金火箭貯箱研製人員、總體設計部火箭貯箱設計師胡正根說,「我國運載火箭貯箱已形成7種直徑、3代材料組成的10餘種類型。」

  按照直徑劃分,有1米級、2.25米級、3米級、3.35米級、5米級、7.5米級和9.5米級運載火箭貯箱;

  按照材料劃分,有第一代鋁鎂合金貯箱、第二代鋁銅合金貯箱和第三代鋁鋰合金貯箱。

  在一枚新的火箭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會將不同直徑的不同材料靈活組合,研製出尺寸、材料、成本等不同的多種貯箱,如1米級鋁銅合金貯箱、2.25米級鋁鎂合金貯箱等,滿足不同運載任務的需求。

  第三代鋁鋰合金貯箱的問世,是我國運載火箭結構效率和運載能力進一步提升的重要標誌。胡正根說,目前僅美國太空梭、法爾肯和前蘇聯能源號等運載火箭,在貯箱結構上大面積使用了鋁鋰合金,這使其結構效率和運載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代表了運載火箭貯箱的發展方向。從2018年起,我國鋁鋰合金火箭貯箱研製全面啟動,火箭院以相關型號任務和課題研究為牽引,投入第三代鋁鋰合金貯箱研製全流程技術攻關。

  突破八大關鍵技術

  相對於傳統鋁銅合金,鋁鋰合金強度和剛度顯著提升,密度卻下降了3%-5%,是當前國際航天大國爭相開拓的領域。

  優異的性能往往需要頂級的製造技術。貯箱佔箭體結構重量和空間50%以上,其內部加注的燃料佔火箭總重90%以上,可以說,加注後的火箭能否穩定起飛,貯箱性能穩定性是核心要素之一。

  鋁鋰合金恰好符合火箭貯箱的各種性能要求,胡正根介紹,鋰是元素周期表中最輕的金屬元素,在鋁中每加入1%的鋰,密度降低3%,彈性模量反而提升6%,這對運力按克重計算價格的火箭來說彌足珍貴。

  但鋁鋰合金材料各向異性強、屈強比高、鋰原子活潑,給結構設計、構件成形和焊接都帶來了巨大挑戰。哪個環節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火箭院總體設計部集合當前國內尖端力量,與天津航天長徵火箭製造有限公司、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中南大學、西南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蘇豪然噴射成形合金有限公司等強強聯合,從原材料成分優化、結構設計、構件成形、裝配焊接等方面入手,開展全流程全要素研發。

  

  ▲ 鋁鋰合金貯箱生產現場

  2018年至今,項目團隊突破了成分優化控制、輕質化設計、形變熱處理、整體旋壓、攪拌摩擦焊等8大關鍵技術,一鼓作氣打通了鋁鋰合金貯箱的研製鏈路,實現了我國首個3.35米直徑鋁鋰合金貯箱高精度高性能設計製造。

  貯箱設計製造研究還牽引了整體成形技術的進步。如,整體旋壓和整體環軋技術的突破,實現了箱底由頂蓋+多塊瓜瓣的拼焊向整體成形無焊縫轉變,大幅度減少了貯箱焊縫,保證了產品可靠性,同時縮減了生產工序,提高了生產效率。

  

  ▲ 整體旋壓成形3350直徑鋁鋰合金貯箱箱底

  火箭運載能力將顯著提升

  運載能力是衡量火箭價值的核心指標之一,一枚火箭運載的衛星等有效載荷越重,它的運載能力、價值越大。以長徵七號運載火箭(簡稱「長七火箭」)為例,火箭起飛質量約597噸,能將不低於14噸的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14噸就是長七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

  在597噸的起飛質量中,火箭自身的重量佔起飛重量的97%以上。不難看出,火箭自重與其運載能力是「此消彼長」關係,火箭自重越輕,能讓給衛星等有效載荷的重量就越多,而貯箱結構重量佔箭體結構總重的50%以上,是降低結構重量、提高火箭運載能力的關鍵。

  那麼,一枚火箭上有十幾個貯箱,全換成鋁鋰合金貯箱,是不是能實現運載能力和價值最大化?

  「與火箭的運載能力相比,發射成本也是衛星等有效載荷用戶最關注的因素。鋁鋰合金材料成本遠高於鋁鎂合金和鋁銅合金。」胡正根說,「以噸為單位,鋁鎂合金的價格在6萬元左右,鋁銅合金的價格在10萬元左右,而現在鋁鋰合金的價格則高達30-100萬元。」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胡正根說,火箭飛行高度不同,所需的掙脫地球引力的力氣也不同,起飛階段需要的力氣最大,進入太空後需要的力氣最小。經過專家測算,給火箭末級減重1公斤,就相當於火箭運載能力增加1公斤。因此,將鋁鋰合金貯箱應用在火箭末級的效益最高,當前國際上的航天強國,也都將鋁鋰合金貯箱應用於火箭末級上,實現運載能力的顯著提升。

  火箭院總體設計部結構室主任劉觀日介紹,我國3.35米鋁鋰合金貯箱將主要應用在新一代運載火箭末級,提升長徵五號、長徵七號、長徵八號等火箭結構效率和運載能力,大幅增強我國深空探測能力和水平,同時為更大直徑的重型火箭和新一代載人火箭研製奠定基礎。

  -End-

  來源: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中國成功研製首個3.35米鋁鋰合金箱底 為新一代載人火箭提供技術支撐
    &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北京11月6日電 (郭超凱)據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6日消息,近日,該院703所牽頭聯合總體設計部研製出中國首個「3.35米鋁鋰合金箱底」。
  • 這項「黑科技」將為我國新一代載人火箭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11月6日消息,近日,火箭院703所牽頭,聯合總體設計部研製出我國首個「3.35米鋁鋰合金箱底」。該箱底為整體成形,一條焊縫都沒有,而且材料實現了升級換代,標誌著我國運載火箭貯箱製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 為長九打基礎:我國造出世界最大單體火箭貯箱瓜瓣 工藝超美土星五號
    (拖拽圖片可查看大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宣布,已經研製出世界上最大的火箭貯箱瓜瓣,直徑達10米級,強度提升10%,而且成形精度達毫米級。瓜瓣是火箭貯箱的重要結構件,其成形精度和性能直接影響貯箱結構的裝配焊接質量和火箭的結構效率。
  • 新一代運載火箭全體亮相 我國探索宇宙的腳步將邁得更遠
    這五年,火箭院負責研製的運載火箭持續高密度發射,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年度發射次數突破14次,由火箭院負責研製的火箭發射次數突破200次,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發射次數突破100次。「十三五」期間 新一代運載火箭全體亮相立足未來國際航天發展趨勢,為保持航天運輸系統先進水平,我國規劃了新一代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型譜。
  • 「託舉火箭的人」:他們戰鬥在火箭「心臟」在雞蛋殼般薄的火箭貯箱上作業
    隨著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天問一號」發射升空,長徵五號火箭再度「一鳴驚人」。長徵五號火箭總指揮王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它的出現,大幅提升了我國進入空間的能力,是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重要支撐和顯著標誌。」而在長徵五號火箭背後,有這樣一批「託舉火箭的人」,他們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為了長徵五號順利升空,他們默默無聞地做出自己的貢獻。
  • 5米直徑,LTO運載能力≥25T,載人
    10月9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5米直徑模塊新一代載人火箭總體技術與工程應用」項目,順利通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組織的驗收評審。評審專家一致認為,該預先研究項目的成果可用於中國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工程研製。
  • 掌信檢測:鋁鋰合金國產化已在路上
    受限於此,即使不久前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新一代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沒能用上鋁鋰合金材料,無奈退而求其次,採用主流的鋁銅合金,導致運載能力一直捉襟見肘。無米難為炊。沒有材料做基礎,後續的結構件的製造就難以成炊,這對於航空航天軍用裝備來說是最致命的。
  • 長徵火箭家族再添新丁,「全家福」來了
    它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3個掌握航天返回技術和航天遙感技術的國家,這對加強我國國防力量,發展國民經濟具有重要意義。該火箭長32.6米,最大直徑3.35米,起飛重量19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8噸,推進劑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它是中國運載火箭的基礎型號,共執行過4次發射任務。
  • 運載火箭貯箱工藝技術及發展趨勢情況(附報告目錄)
    我國目前正在研製新一代運載火箭貯箱結構,包括未來的重型運載火箭貯箱,結構輕質化要求,可靠性要求,先進性要求也越來越突出。2、高強度鋁鋰合金火箭貯箱攪拌摩擦焊接工藝(1)先進攪拌摩擦焊技術焊接是製造鋁鋰合金航天構件產品的重要工藝之一。前蘇聯曾對1420、1460合金焊接工藝進行了深人研究。20世紀末,攪拌摩擦焊技術逐漸成為鋁鋰合金理想焊接工藝。
  • 如何讓高60米的火箭在直徑僅3.35米的圓周上站穩?
    我國載人航天發射採用的是垂直組裝、垂直測試、垂直運輸的「三垂」模式,與羽毛球相比,火箭要高得多、重得多。那麼,如何保證火箭這個「巨人」在垂直運輸過程中能夠走穩呢? 以我國目前唯一的載人運載火箭長徵二號F為例,這個全長近60米的船箭塔組合體重達40多噸,特別是頂端的整流罩和飛船部分足有十幾噸,而底部的4個支撐點分布在火箭芯級尾段,直徑僅3.35米的圓周上。
  • 玉兔二號行駛裡程突破600米!
    它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3個掌握航天返回技術和航天遙感技術的國家,這對加強我國國防力量,發展國民經濟具有重要意義。該火箭長32.6米,最大直徑3.35米,起飛重量19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8噸,推進劑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它是中國運載火箭的基礎型號,共執行過4次發射任務。
  • 人民日報:長徵五號,中國新力量
    推進劑貯箱直徑達5米,為了減輕重量,箱體最薄的地方只有幾毫米。研製這樣直徑的薄壁低溫貯箱,對於中國航天人來說,也是第一次。並且採用的鋁合金材料也是全新的,這意味著以往小直徑低溫貯箱的研製經驗無法複製。 面對艱巨挑戰,研製團隊歷經3年反覆試驗攻關,通過改善受力設計和焊接工藝的綜合辦法,終於攻克了貯箱焊縫裂紋的工藝難題。
  • 最新的裝備就像「大鍋蓋」,未來將會成為我國載人火箭的新裝備
    ,該院703所牽頭聯合總體設計部研製出中國首個「3.35米鋁鋰合金箱底」。這是我國首次將整體成型箱體發明出來,這是一個不需要藉助焊縫的,鋁鋰合金箱底。這是中國火箭運載火箭貯箱製造技術的重大突破,這項技術對未來重型運載火箭、新一代載人火箭的後續發展意義重大。然而看圖片這個鋁鋰合金箱底的樣子也太像個大鍋蓋了吧。甚至讓人想起美味好吃的農家飯。
  • 我國又一重磅新研火箭亮相工博會,「十四五」期間擇機首飛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商業中型火箭產保經理趙志傑介紹說,這型商業中型液體火箭設計全長約59米,起飛推力約500噸,起飛重量約430噸,「一二級均採用無毒無汙染液氧煤油推進劑,整流罩可適應3.35米-5米不同直徑範圍。」
  • 大塊頭有大智慧:「數」說長徵五號火箭(圖)
    5:5米大尺寸結構  長徵五號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由5米芯級捆綁4個3.35米助推器,全箭長約57米。據介紹,5米直徑大型箭體結構為中國運載火箭首次採用,是火箭實現運載能力重大跨越的基礎,設計、製造、試驗難度大。  長徵五號火箭起飛重量約870噸,其自身的結構重量卻只佔約10%。
  • 長徵八號成功首飛 推進我國中型運載火箭重複使用技術驗證
    中國網楊佳 攝影  中國網海南文昌22日訊(記者 楊佳)12月22日12時37分,由航天科技(000901)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將新技術驗證七號、海絲一號、元光號、天啟星座零八星、智星一號A星等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6次飛行。
  • 長徵五號總師說:這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將開創中國火箭新時代
    在測控系統的支持下,飛行約7個月後,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在我國的運載火箭中也是首次,度火箭的推力要求要求也是非常大的。
  • 新提升、新技術、新跨越:「長八」首飛填補中國火箭能力空白
    中新網北京12月22日電 題:新提升、新技術、新跨越:「長八」首飛填補中國火箭能力空白作者 郭超凱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這是一型兼顧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能力的新型火箭,它將中國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由3噸提升至4.5噸,有效填補了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能力空白,進一步完善了中國運載火箭型譜。更重要的是,在不久的將來,它將把民眾構想中未來火箭的相關技術,一一變為現實。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長徵系列運載火箭逐夢蒼穹
    時任火箭院一部結構室飛彈箱體結構設計師陸友人就曾經與我國飛彈與航天技術的開拓者、火箭總體設計專家屠守鍔有過一次技術上的爭辯。那次,屠守鍔生氣地指著一張圖紙問陸友人:「貯箱箱底銜接處,為什麼不加框?」面對學識淵博、對待技術分外嚴謹的老前輩的質疑,陸友人卻一點兒都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