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黑科技」將為我國新一代載人火箭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2020-12-08 觀察者網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11月6日消息,近日,火箭院703所牽頭,聯合總體設計部研製出我國首個「3.35米鋁鋰合金箱底」。該箱底為整體成形,一條焊縫都沒有,而且材料實現了升級換代,標誌著我國運載火箭貯箱製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3.35米鋁鋰合金箱底旋壓件 

火箭箱底上有260道焊縫

在我國現役火箭上,每一個火箭的燃料貯箱都有兩個箱底。每個箱底,看上去就像半個西瓜,傳統工藝是由8個瓜瓣兒、1個頂蓋和1個過渡環「拼焊」而成。算下來,每個箱底上一共有10條主焊縫。

瓜瓣兒「拼焊」而成的貯箱箱底

703所旋壓專項副主任工程師溫濤介紹,一枚火箭上通常有26個箱底,約有260道焊縫,總長度將近一千米。

焊縫由於破壞了材料的連續性,是整個箱底上最薄弱的環節。焊接中容易產生氣孔、變形、裂紋等缺陷,影響箱底的可靠性和合格率。而焊縫一旦開裂,甚至會導致燃料洩漏,影響火箭發射成敗。因此,每一個箱底在交付前,都要經過嚴格的質量檢驗。

「而且,焊縫的部位比較厚,這樣就會增加火箭的重量。取消焊縫後,火箭能夠減重60公斤。」溫濤說。

變「拼焊」為「整體成形」

之所以會有焊縫的產生,是由於採用的是「拼焊」的生產工藝。焊接前,每一個瓜瓣、頂蓋還要歷經下料、淬火、拉深成形、修整等十多道工序。因此,火箭箱底一直是火箭貯箱部組件中結構最複雜、製造難度最大、生產周期最長的產品。

一次旋壓成形的鋁鋰合金箱底

溫濤介紹,「3.35米鋁鋰合金箱底」採用的是整體旋壓成形工藝,就是一塊板材在一個數控程序內、通過一個模具、歷經一次裝卡,一步成形、整體成形。

整體旋壓成形,製造工序少、周期短,而且可靠性高,整個箱底上沒有一道焊縫。原來,一個箱底的生產周期要兩三個月,現在15天到20天就能完成。

為重型火箭、新一代載人火箭

研製提供重要支撐

在國際上,鋁鋰合金箱底代表了運載火箭貯箱的發展方向,整體旋壓工藝更是大勢所趨,但其整體成形難度很大,目前只有美國、日本、歐洲掌握這項技術。

一直以來,我國運載火箭貯箱應用的都是第一至三代的常規鋁合金材料,第四代鋁鋰合金材料一直未能得到成功應用。

試製的第一個鋁鋰合金箱底

溫濤介紹,鋁鋰合金是一種先進的輕量化的結構材料,它最大的優勢就是密度小、強度高。採用這種材料,能夠讓箭體結構減重15%以上,運載效率提升20%,這對提升運載能力要求較高的大型運載火箭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而相比常規鋁合金,鋁鋰合金卻不易成形,整體成形就更難了。703所通過上百次的試驗和大量的精確計算,攻克了箱底變形抗力、成形溫區、成形路徑、變形量與道次分配4大技術難關,試製的第一個鋁鋰合金箱底就獲得成功。

3.35米鋁鋰合金箱底旋壓件

「鋁鋰合金箱底整體旋壓成形」工藝的成功掌握,將為我國重型運載火箭、新一代載人火箭等的研製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溫濤介紹,攻克「3.35米鋁鋰合金箱底」的成形工藝只是第一步。後續,他們還將繼續試製「5米鋁鋰合金箱底」,並實現火箭箱底由有模具成形到無模具成形的跨越。

相關焦點

  • 中國成功研製首個3.35米鋁鋰合金箱底 為新一代載人火箭提供技術支撐
    該箱底為整體成形,一條焊縫都沒有,而且材料實現升級換代,標誌著中國運載火箭貯箱製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為中國重型運載火箭、新一代載人火箭等的研製提供重要技術支撐。&nbsp&nbsp&nbsp&nbsp在中國現役火箭上,每一個火箭的燃料貯箱都有兩個箱底。
  • 就在剛剛,我國長徵5號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發射成功!
    就在剛剛(5月5日下午6點),我國搭載新型無人飛船的長徵5號B火箭發射成功,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順利送入軌道!這次發射搭載的負荷,就是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試驗艙,即將用於後續的空間站運送航天員。新一代載人飛船相對以前的老式神舟飛船,有了很大的改觀,不僅採用了國際先進的兩艙式結構,而且還可以重複使用,最大可搭載6個人或者物資。在研究的新一代飛船有兩個型號,分別是14噸和20噸,其中20噸型號的,可以支持未來登月任務。
  • 美國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和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相比哪個更強
    b型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返回,5月30日已開艙檢測,說明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已經進入了實體發射試驗和檢測階段,如今美國的龍飛船首次載人發射成功,那麼它和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相比,兩者哪一款更強更先進呢?↑上圖中左側為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右側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載人龍飛船我們先說龍飛船(Dragon),其又譯「天龍號」飛船,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牽頭研發,是世界上第一艘由私人公司研發的航天飛船
  • 劍指登月的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到底有多牛?
    距離上一次成功發射長徵五號遙三才不到半年時間,長徵五號火箭家族的又一成員——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即將開啟新的徵程,承載著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發射升空。 長徵五號B火箭不僅有直徑5米的芯一級主箭體,還捆綁有4個直徑達3.35米的助推器,箭體總長近54米,這種結構使其成為中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系列火箭。據報導,它將為我國載人空間站的建設奠定基礎。
  • 「微生物-納米整合技術」將為我國鹽鹼地治理提供科技支撐
    9月23日,中農煦豐鹽鹼地治理吉林省院士工作站正式成立,這標誌著治理鹽鹼地新技術——「微生物-納米整合技術」將為治理鹽鹼地新技術研究推廣提供科技支撐。  北京中農煦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鹽鹼地改造技術研發和提供鹽鹼地治理整體解決方案的高科技企業。
  • 將來用於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火箭會是哪一款?原來並非長五B
    神舟飛船都有自己的專用火箭——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那麼,將來新一代載人飛船的專用火箭會是哪一款呢?原來我國正在研發新一代大推力載人火箭,由於該型火箭是由載人航天921辦公室主導,因此也被網友稱作「921火箭」,官方目前稱作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這款火箭曾經在珠海航展中亮過相。
  • 中國近地軌道最強火箭首飛成功,揭秘長五B火箭四大「黑科技」!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著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點火升空,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中國乃至亞洲火箭首次發射超過「兩萬公斤」級太空飛行器,同時也拉開中國載人航天「第三步」任務的序幕。
  • 我國攻破泵後擺發動機瓶頸,世界僅兩國掌握,火箭運力因此暴增3倍
    長徵五號發射失利原因進入新世紀,伴隨著國家對發動機領域的重視,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發動機研製的投入力度,航天發動機領域逐漸取得了一些發展,一些重點難點卡脖子的關鍵技術相繼被攻克:2019年3月24日,航天科技集團六院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燃氣發生器-渦輪泵聯動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500噸級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及方案深化論證達到預期目標。
  • 新一代載人飛船將用來登月,哪款火箭送它上去呢?並非長五和長九
    5月8日下午,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順利降落東風著陸場,代表著該型飛船首次試驗圓滿落幕,而這一款飛船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為了登陸月球,隨著後續的試驗,該型飛船的功能和安全保障將趨向於完善,並將擔負起我國的載人登月任務從航天員登陸月球並在地月之間往來的重任,看來我國的載人登月飛船已經有著落了,那麼載人登月火箭要用哪一款呢?
  • 中國近地軌道最強火箭首飛成功 揭秘長五B火箭四大「黑科技」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著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點火升空,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中國乃至亞洲火箭首次發射超過「兩萬公斤」級太空飛行器,同時也拉開中國載人航天「第三步」任務的序幕。
  • 為何近年未見我國的載人航天項目?新一代載人飛船已在路上
    有很多小夥伴都有一個疑問,為何近年來未見我國的載人航天項目,這就要從我國的航天導向說起,我國航天和堆量的蘇聯時代載人飛船和無限資金的NASA飛船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從來都是有著具體的實用導向,向來不打無準備之仗!在沒有全面掌握相關技術之前,往往需要充分的驗證。而在這些技術驗證完成之後,就意味著相對成熟的次世代飛船和長期有人駐守空間站的開始建造了。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飛成功 國外還有哪些飛船在研製
    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穩穩降落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新飛船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再過兩周,美國SpaceX公司的新一代載人飛船也要嘗試第一次載人飛行。2020註定成為載人航天史上重要的一年。那麼,現在有多少類型的飛船正在推進研製?它們各自又有哪些特點呢?
  • 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露面,登月指日可待
    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星球,從古代開始,人類就有了登月的夢想,我國還衍生了很多古老傳說,探測器命名為嫦娥就是承載了國人的夢想。縱觀全世界,目前為止只有美國登上過月球,還是幾十年前的事,自從我國推出探月工程,世界各國也對月球產生了興趣,美俄提出了建立月球基地,開發月球資源。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凱旋歸來,技術領先收穫多多
    據央視等媒體報導: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成功著陸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新飛船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2020年5月5日,我國長徵五號B型火箭發射上天並取得圓滿成功,其載荷主要是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一個柔性空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兩者進入一定軌道後,負責於5月6日下午返回地球,但是返回過程中「出現異常」,說明該裝置和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 長五b型成功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上天,它將帶來多種驚喜
    2020年必將是我國航天和宇宙探索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因為有多項重要的航天任務首次發射,2020年5月5日下午6點,我國首次出徵的長徵五號b型火箭攜帶著新一代航天飛船順利升空,這是我國新一代航天飛船的首次升空,也是一次實驗性任務,它的發射也代表著我國新一代空間站建設計劃拉開帷幕,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中美俄新一代載人飛船為什麼唯獨我國有保守的整流罩存在?
    現階段中美俄相繼公布了自家最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計劃,中美兩國更是率先開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發射試驗活動。但是從各家公布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設計方案來看,只有美國SpaceX的載人龍飛船和波音的CST100載人飛船直接拋棄了傳統的整流罩設計,飛船本體直接對接在火箭頂端發射。
  • 新一代火箭悉數報到,上一代火箭啥時能退休?
    作為中國航天的年末戲,長徵八號發射的順利進行也標誌著新一代長徵火箭家族的全數亮相。在未來數年內,上一代長徵火箭也將繼續活躍在中國航天的舞臺上,與新一代長徵火箭工作託舉中國航天的發展。模塊化研發的新一代火箭研發新一代火箭長徵最迫切的需求,來自於未來大型、深空等「國之重器」級的太空飛行器對火箭運載能力的需求。如果沒有長徵五號、長徵七號火箭對我國火箭最大運載能力的提升,月球採樣返回、航天站建設等標杆性航天任務都無法開展。
  • 中國正開展載人登月方案深化認證 計劃研發新一代載人火箭
    中新社福州9月18日電 (郭超凱)在18日召開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周雁飛表示,目前中國正持續開展載人登月方案深化論證,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能夠將載人飛船、月面著陸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周雁飛介紹道,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規模大,可考慮在文昌發射場發射。
  • 長徵九號落選首輪載人登月?一款新火箭脫穎而出,進展勢如破竹
    去年上半年我國成功首飛了服務載人登月任務的新一代載人飛船,俗話說運載火箭運力有多大,航天舞臺就有多大,飛船系統只是通往載人登月目標的第一步,除此之外還需要有與之運力匹配的載人運載火箭。早在2011年我們就已經開始載人登月任務論證,新一代載人飛船就是論證工作的具體實踐,火箭系統同樣是論證的核心焦點之一,經過多輪迭代論證後火箭選型基本已經塵埃落定。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發射成功,將開啟新的太空探索之旅
    稿源: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2020年5月5日18時00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以下簡稱五院)自行研製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邁出了探索浩瀚宇宙新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