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近年未見我國的載人航天項目?新一代載人飛船已在路上

2020-09-09 北緯已北2020

有很多小夥伴都有一個疑問,為何近年來未見我國的載人航天項目,這就要從我國的航天導向說起,我國航天和堆量的蘇聯時代載人飛船和無限資金的NASA飛船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從來都是有著具體的實用導向,向來不打無準備之仗!在沒有全面掌握相關技術之前,往往需要充分的驗證。而在這些技術驗證完成之後,就意味著相對成熟的次世代飛船和長期有人駐守空間站的開始建造了。

從神舟四號到十一號,或驗證載人飛船,或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或驗證艙外活動相關技術,或驗證空間站長期駐守所需功能。總之,每次發射都是有著明確的任務目標。那麼,在新一代空間站還不具備入住條件之前,就完全必要進行任何沒有實際意義的發射了。

載人航天自從1992年9月21日開始之後,一直是這麼一個原則,實現從0到1的突破,所以,但凡是能驗證了一個技術,就立即不再重複了,開始全力攻克下一個,最少的錢辦最大最多的事情。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發射,主要實現兩個突破:載人火箭長徵2F和實驗性質的飛船測試,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發射,主要突破了飛船大幅改進和長時間穩定的飛船導航制導與控制。神舟三號發射,主要實現一個突破:經過兩次測試後,正式將飛船定型。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發射,主要實現一個突破:多人多天任務,費俊龍和聶海勝在太空中停留了5天,遠超楊利偉的21小時。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發射,主要實現一個突破:出艙行走,由翟志剛完成,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突破。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號發射,完成了無人情況下對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號發射,主要實現兩個重大突破:載人情況下與天宮一號兩次對接,中國第一位女性航天員劉洋。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發射,主要實現一個突破:對接新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實現多人次最長時間的在軌生存的檢驗,可以看出性價比奇高。

由此看出,每一艘飛船都是大的技術突破,沒有任何兩艘飛船的任務是重複的,且實現之後立即攻克更難的下一步,如果技術難就多花幾年,技術簡單就快一些,從時間軸上就能看出來絕對是獨立自主發展。

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發射,實現一個突破:在天宮一號基礎上全面升級,能對接貨運飛船,為最終建立空間站做最後準備和測試。尤其是天宮一號超期服役,導致天宮三號直接取消,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號發射,成功對接天宮二號,既完成了貨物補給,又完成了燃料在軌補加,僅僅一次任務,不可思議的性價比。

還有一點原因就是現在的中國載人航天,都在等天宮空間站開建,長五火箭由於一次失利也耽誤了太多時間,載人航天必須確保火箭的可靠性,只有靠多次發射就能發現問題提高可靠性。與此同時,中國現役的飛船面臨退役,新一代載人飛船還在實驗!

相關焦點

  • 超越龍飛船,勝過聯盟號飛船,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為何最先進?
    趣味探索訊 在2020年裡,載人飛船一下子成為全世界「熱點」,因為我國近日成功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並在67個小時後成功返回地面,美國SpaceX載人龍飛船在今年通過NASA最嚴格測試,準備在5月27日將美國兩名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如今,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僅有三個,中國、美國、俄羅斯,中國有新一代載人飛船,美國有SpaceX載人龍飛船,俄羅斯有聯盟號飛船。
  • 美國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和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相比哪個更強
    b型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返回,5月30日已開艙檢測,說明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已經進入了實體發射試驗和檢測階段,如今美國的龍飛船首次載人發射成功,那麼它和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相比,兩者哪一款更強更先進呢?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設計製造,同樣由服務艙和返回艙組成,長達8.8米,寬約4.5米,發射質量16-22噸,很顯然其體量比龍飛船更大一些,內部空間也更寬敞,因此有我國網友說論個頭的話,載人龍飛船就是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圓滿成功,再來盤點一下國外載人飛船的情況
    就在昨天(2020年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載荷組合體被送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飛成功 國外還有哪些飛船在研製
    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穩穩降落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新飛船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再過兩周,美國SpaceX公司的新一代載人飛船也要嘗試第一次載人飛行。2020註定成為載人航天史上重要的一年。那麼,現在有多少類型的飛船正在推進研製?它們各自又有哪些特點呢?
  • 「太空巴士」的競逐,航天大國爭相研製新一代載人飛船
    5月5日,隨著一聲巨響,搭載著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騰空而起。約488秒後,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驚豔亮相引發了航天界的高度關注。隨著載人登月、載人深空探測熱潮的再度興起,各航天大國或航天強國均認識到現有的載人飛船已經無法滿足要求,需儘快研製新一代載人飛船,因此,中美俄等國均在大力研製新一代多用途載人飛船,並取得了相當進展,一些型號初步具備應用飛行能力。若此次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整個任務順利完成,意味著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研製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 2次航天發射失利之後,中國將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為我國空間站及後續載人航天任務研製的。與神舟飛船相比,新一代載人飛船採用了全新的設計,體型更大,採用了模塊化設計,不僅可以兼顧近地軌道的載人和貨運任務:執行載人任務時可搭載6~7名太空人,比「神舟」翻了一倍;執行貨運任務時則能上行攜帶4噸,下行攜帶2.5噸。既能載人也可載貨,還可以還可以通過更換服務艙兼顧登月等深空發射任務,將成為成為與美國「獵戶座」和俄羅斯「聯邦」號同一水準的重型多功能載人飛船。
  • 新一代載人飛船對比起神舟號系列載人飛船,具有哪些優勢呢?
    說起載人飛船,我們很容易想到神舟號系列飛船,可以說神舟號系列飛船,是徹底改變我國航天在世界航天中的地位,一舉成為世界第三個能夠獨立自主發射載人航天的國家,而神舟號系列飛船也先後執行了6次載人飛天並取得圓滿的成功。  而近日,我國迎來了新一代的載人飛船,將為我國的載人航天再添輝煌。
  • 新一代載人飛船對比起神舟號系列載人飛船,具有哪些優勢呢?
    說起載人飛船,我們很容易想到神舟號系列飛船,可以說神舟號系列飛船,是徹底改變我國航天在世界航天中的地位,一舉成為世界第三個能夠獨立自主發射載人航天的國家,而神舟號系列飛船也先後執行了6次載人飛天並取得圓滿的成功。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美國龍飛船,俄羅斯聯盟飛船,誰更為先進?
    趣味探索訊 在2020年裡,載人飛船一下子成為全世界「熱點」,因為我國近日成功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並在67個小時後成功返回地面,美國SpaceX載人龍飛船在今年通過NASA最嚴格測試,準備在5月27日將美國兩名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如今,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僅有三個,中國、美國、俄羅斯,中國有新一代載人飛船,美國有SpaceX載人龍飛船,俄羅斯有聯盟號飛船。
  • 新一代飛船開啟載人航天新篇章,向世界一流前行
    新一代載人飛船在軌飛行模擬圖完美驗證七大關鍵技術新一代載人飛船是面向我國近地空間站運營、載人月球探測等任務需求而論證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具備高安全、高可靠、適應多任務和模塊化設計特點,採用「返回艙+服務艙」的兩艙新構型。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汪江波攝(新華社發)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試驗船於5月5日18時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在軌飛行2天19小時,完成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驗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複使用等關鍵技術。
  • 剛剛,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美麗的降落傘碩大的氣囊返回艙離地面越來越近5月8日13時49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安全回歸,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發射升空,在軌飛行2天19小時,完成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驗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複使用等關鍵技術。
  • 新載人飛船返回艙黑匣子公開!海外網友:中國航天實力已超乎想像
    圖為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搭載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成功進入預定軌道。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順利著陸!外國人:這次中國航天用實力說話
    圖為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回首5月5日「長徵五號」 B型運載火箭的點點滴滴,相信有不少人都覺得壯觀、震撼,而對於剛剛從疫情陰霾中走出來的中國來說,也迫切需要這樣的一針「興奮劑」來鼓舞全國人民的士氣。圖為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成功返回隨後,帶著同胞們的信任,中國航天今天給我們又帶來了另一個喜訊。據最新消息稱,這次由長徵5B型火箭搭載升空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已於今天下午13時49分,順利降落在位於巴丹吉林沙漠戈壁的東風著陸場上,成功完成任務。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凱旋歸來,技術領先收穫多多
    據央視等媒體報導: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成功著陸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新飛船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2020年5月5日,我國長徵五號B型火箭發射上天並取得圓滿成功,其載荷主要是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一個柔性空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兩者進入一定軌道後,負責於5月6日下午返回地球,但是返回過程中「出現異常」,說明該裝置和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 雙喜臨門,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整裝待發,火星探測器完成無線聯試
    最近,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蔓延,極大衝擊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節奏,我國航天正排除困難,保證2020年的發射計劃按部就班地進行。2020年,我國航天有三大任務,分別是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火星一號探測器和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它們都將由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而就在近日,接連傳來了兩個好消息,可謂是雙喜臨門。
  • 中國新一代載人航天飛船:2030年載人登月?還只有一個國家能做到
    空間更大,能坐6-7人新一代載人飛船相比」神舟「飛船內部空間更大,可同時容納6-7名航天員或3名航天員加上500kg貨物。相比」神舟「飛船每次任務都要使用新建造的飛船,新一代載人飛船的成本更低,在相同的預算下能執行更多次太空往返任務。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返回
    新華社酒泉5月8日電(李國利、鄧孟)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12時21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控制試驗船完成返回制動,進入返回軌道。13時33分,服務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13時49分,試驗船返回艙安全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發現目標併到達著陸現場開展處置,經現場確認,艙體結構完好。
  • 中美俄新一代載人飛船為什麼唯獨我國有保守的整流罩存在?
    現階段中美俄相繼公布了自家最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計劃,中美兩國更是率先開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發射試驗活動。但是從各家公布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設計方案來看,只有美國SpaceX的載人龍飛船和波音的CST100載人飛船直接拋棄了傳統的整流罩設計,飛船本體直接對接在火箭頂端發射。
  • 就在剛剛,我國長徵5號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發射成功!
    就在剛剛(5月5日下午6點),我國搭載新型無人飛船的長徵5號B火箭發射成功,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順利送入軌道!這次發射搭載的負荷,就是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試驗艙,即將用於後續的空間站運送航天員。新一代載人飛船相對以前的老式神舟飛船,有了很大的改觀,不僅採用了國際先進的兩艙式結構,而且還可以重複使用,最大可搭載6個人或者物資。在研究的新一代飛船有兩個型號,分別是14噸和20噸,其中20噸型號的,可以支持未來登月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