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火箭的每一次發射都十分令人矚目。每一次的「五、四、三、二、一、點火」的聲音都是那麼地激動人心。而火箭升空成功的背後離不開專家們前期的大量準備工作。為了保證火箭點火成功,順利地升到外太空,執行任務,是要經過無數次調試的。所以為了讓火箭能成功升空,科學家們一直在不斷研究加強和改進火箭的技術。因為每一次火箭發射都是數百人心血的傾注,當然要做到最完美。
圖為火箭發射
近日據中華新聞網報導,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6日消息,近日,該院703所牽頭聯合總體設計部研製出中國首個「3.35米鋁鋰合金箱底」。這是我國首次將整體成型箱體發明出來,這是一個不需要藉助焊縫的,鋁鋰合金箱底。這是中國火箭運載火箭貯箱製造技術的重大突破,這項技術對未來重型運載火箭、新一代載人火箭的後續發展意義重大。然而看圖片這個鋁鋰合金箱底的樣子也太像個大鍋蓋了吧。甚至讓人想起美味好吃的農家飯。但是,這麼個大鍋蓋代表的意義卻是非凡。
圖為鋁鋰合金箱底
中國近年來在航空領域的發展上,幾乎每一年都有跨越式的大進步。不斷地跨越式進步也意味著技術需要不斷地更新換代。今年我國也是頻繁地在西昌進行了多次火箭發射,進行了「一箭兩星」「一箭四星」等大量地向太空中輸送屬於中國的衛星。並且利用衛星在太空中進行信息採集,向地面提供數據傳輸,和維護通信設備等功能。
因為火箭突破地球重力向外太空飛行需要大量的燃料,所以火箭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十分令人擔憂的問題,那就是火箭是有可能爆炸的。甚至會有點火過程中直接爆炸的情況,就連成功飛行後,火箭也可能因為燃料燃燒不當等各種原因爆炸。這使得火箭整體的組裝與各種材料之間的焊接要求都十分嚴格。因為只有做到真正的嚴絲合縫才可以令燃料充分地燃燒,但不影響火箭正常的飛行,實現進入外太空。
圖為火箭發射中爆炸
此次這個新發明是用於火箭的燃料貯箱的箱底的。傳統工藝是由8個瓜瓣兒、1個頂蓋和1個過渡環「拼焊」而成。一枚火箭上通常有26個箱底,一枚火箭加起來就是260道焊縫。這些焊縫的長度甚至有一千米,因為焊縫是焊接工藝,所以缺點也十分明顯,焊接中容易產生氣孔、變形、裂紋等缺陷,影響箱底可靠性和合格率。而且因為不是一塊完整的材料,只是靠焊縫連接所以焊縫部位是整個箱底最薄弱的環節。此時大家應該明白了這些新研製出的大鍋蓋有多厲害了吧,有了它,火箭燃料箱的箱底就不再使用由焊縫組成的薄弱箱底,而是最新型的整體成型鋁鋰合金箱底了,這樣放在火箭上,就能更加減小火箭爆炸的可能性了。
中國目前正處在自己研發創造生產的道路上,什麼都需要靠自己的摸索,科學家們這次發明的新箱底相信也會像報導中說的那樣,應用在我國未來重型運載火箭、新一代載人火箭上。讓我國能早日突破新型火箭的難題!(金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