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未來將登陸火星,為何放棄了逃逸塔?

2020-05-05 艦載機

5月5日下午18時06分,我國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用長5B運載火箭成功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送入太空,為咱們的2020航天黃金年打開了一個大好的局面。相比之前發射「神舟」系列飛船,這次的船箭結合體不僅又粗又大,而且還有一個不同之處,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那就是飛船頂部沒有逃逸塔。

我國新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未來將登陸火星,為何放棄了逃逸塔?

長5B發射瞬間

我國新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未來將登陸火星,為何放棄了逃逸塔?

長5B和新一代飛船試驗船星箭結合體

在「神舟」系列飛船和長2F的頂端,有一個獨立的火箭推進逃生裝置,它就是「逃逸塔」,一旦在火箭發射前15分鐘,或者發射後160秒內發生險情,逃逸塔就可以在一秒內點燃,快速將飛船載人艙拽離火箭,幫助航天員的逃生。如果一切正常,逃逸塔則會在發射160秒後自動與火箭分離,所以我們在看「神舟」飛船發射直播的時候,總能聽到「拋逃逸塔」的指令。

我國新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未來將登陸火星,為何放棄了逃逸塔?

火箭逃逸塔

而在國際上,無論是美國的水星號、阿波羅飛船,還是俄羅斯現在正在使用的聯盟號飛船,使用的都是逃逸塔,但是逃逸塔也不是沒有缺點的,比如它的逃逸方向控制能力很有限,而且為火箭增加了重量,比如咱們的長2F火箭逃逸塔有6臺固體火箭發動機,僅燃料就有數噸,這無疑會降低火箭的運載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逃逸塔無法全程為航天員護航,只能提供發射前15分鐘到發射後160秒內的保護。

我國新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未來將登陸火星,為何放棄了逃逸塔?

神舟11號飛船發射前

正因為如此,在新一代飛船上,咱們採用了飛船自備動力逃逸的方式,去掉了逃逸塔。所謂飛船自備動力逃逸,就是火箭一旦出現險情,飛船將使用自身的發動機與火箭分離。這個方法看起來雖然更簡單,但是對飛船自身發動機的響應速度和推力要求更高。而這次發射,長5B只將飛船送入近地軌道,然後飛船以自身發動機和燃料進入大橢圓軌道,由此可見新飛船動力之強勁。

我國新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未來將登陸火星,為何放棄了逃逸塔?

新一代飛船船箭結合體

如此強勁的動力,也為新一代飛船未來載人登月和登陸火星奠定了基礎。這次發射的試驗船重量為14噸,只比之前的神舟系列飛船重約一倍。而它還有一個20噸級的構型,能夠搭載6到7名航天,跟美國太空梭差不多,壽命也增加到了3年,這是為未來載人登月準備的,性能比美國阿波羅飛船先進得多,而且在這艘飛船上繼續升級,我們還可以實現登陸火星的夢想。

我國新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未來將登陸火星,為何放棄了逃逸塔?

最後一列就是新一代載人飛船

新一代飛船相比之前的「神舟」系列,除了沒有逃逸塔,更大更重之外,還有很多變化。比如它採用兩級設計,去掉了軌道艙,飛船由錐形的返回艙和圓柱形的服務艙兩艙構成,不再是神舟飛船的鐘形結構。倒錐形大直徑返回艙加上服務艙的兩艙式載人飛船,不僅內部空間大,而且設計簡潔便於製造,部分零件還能重複利用,成為當今載人航天的發展潮流。

我國新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未來將登陸火星,為何放棄了逃逸塔?

新一代載人飛船

我國新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未來將登陸火星,為何放棄了逃逸塔?

新一代載人飛船的構型

值得一提的是,從嚴格意義上說,5月5日並非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首次發射任務,早在2016年6月26日,它的縮比返回艙就已經搭乘長徵7號運載火箭成功升空並返回。而今天這次的成功發射,讓我們航天事業進入快車道,接下來在7月23日,我們還將利用長5火箭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太空。10月底,我們還將使用長5系列火箭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2021年,我們還將開始新一代空間站的建設,讓我們再接再厲,期待中國航天等星辰大海。

我國新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未來將登陸火星,為何放棄了逃逸塔?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我國新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未來將登陸火星,為何放棄了逃逸塔?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相關焦點

  • 美國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和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相比哪個更強
    b型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返回,5月30日已開艙檢測,說明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已經進入了實體發射試驗和檢測階段,如今美國的龍飛船首次載人發射成功,那麼它和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相比,兩者哪一款更強更先進呢?以前的載人飛船都使用逃逸塔作為救援手段,但載人「龍飛船」可利用自帶的8臺「超級天龍座」發動機系統進行逃逸,當火箭出現故障的時候,飛船啟動自身攜帶的發動機,就可以將自己推離火箭,這也使得該飛船具有了火箭發射過程中的全程逃逸功能,逃逸後後啟動自行降落系統,就可以安全的返回地面,所以該飛船的安全性能也是很有保障的。
  • SpaceX揭開商業載人航天帷幕,馬斯克終極目標是登陸火星
    2021年6月才返回地球,然後經過檢修後,將繼續用於未來的載人任務。逃逸塔的作用就是在火箭發射起始階段,如果發生意外,可以啟動逃逸塔火箭,把飛船帶離到安全的高度,然後著陸。如果發射一切順利,等火箭飛到一定的高度,逃逸塔會分離,然後丟棄。
  • Space X首次載人火箭發射成功,飛船承載馬斯克「火星殖民」野心
    但2019年12月,波音載人飛船Starliner的第一次無人駕駛試飛以失敗告終,而Space X在去年經過了無人試飛、逃逸演練及數次壓力測試的成功後,如今實現了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私人航天飛行壯舉,這被視為全球商業航空時代的正式開啟。 在馬斯克恢弘的太空計劃中,這僅僅是向前邁了一小步。
  • 馬斯克的大新聞:SpaceX 商業載人飛船成功發射
    北京時間今天早晨,馬斯克的 Space X 商業航天公司成功完成了首次商業載人航天飛船的發射,馬斯克的飛船此次共搭載4名太空人,目的地是國際空間站。4名太空人預計在太空執行180天的任務,而馬斯克的飛船也將在太空等待180天,待任務完成後將4位太空人送回地球。此外,這艘 Space X 飛船可以重複利用,意味著經過檢修後,這艘飛船可以繼續承擔接下來的航天任務。這也是世界上首次正式的,由企業負責的載人航天任務。本次的飛行任務由3位美國太空人和一名日本太空人擔當。
  • 登陸火星:火星載人登陸困難重重!科學家認為火星是人類的希望!
    1971年,美國,發射水手9號,用時(天)168天,首次成功進入火星軌道的地球探測飛行器。1975年,美國,發射維京1號,用時(天)304天,首次成功登陸火星。2011年,美國,發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用時(天)254天,成功登陸火星。
  • 就在剛剛,我國長徵5號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發射成功!
    就在剛剛(5月5日下午6點),我國搭載新型無人飛船的長徵5號B火箭發射成功,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順利送入軌道!這次發射搭載的負荷,就是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試驗艙,即將用於後續的空間站運送航天員。新一代載人飛船相對以前的老式神舟飛船,有了很大的改觀,不僅採用了國際先進的兩艙式結構,而且還可以重複使用,最大可搭載6個人或者物資。在研究的新一代飛船有兩個型號,分別是14噸和20噸,其中20噸型號的,可以支持未來登月任務。
  •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神舟七號載人飛船(Shenzhou-Ⅶ manned spaceship)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用長徵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是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飛船。 神舟七號,是中國第三個載人太空飛行器,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中國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
  • 中美俄新一代載人飛船為什麼唯獨我國有保守的整流罩存在?
    剩下的包括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美國NASA的獵戶座、俄羅斯的聯邦號新一代載人飛船依然有整流罩的存在,特別是在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NASA的獵戶座、俄羅斯的聯邦號新一代載人飛船中,也就只有我國的載人飛船保留了傳統的兩瓣是整流罩設計,剩下的獵戶座和聯邦號都只保留了部分整流罩設計。那麼為什麼像SpaceX這些私企研發的載人飛船可以不用整流罩,國企研發的依然保留整流罩的存在呢?
  • 新一代飛船試驗船順利返回,我國已有3種飛船,13次發射全部成功
    在經歷了5月7日一次小小的波折之後,8日下午13點30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順利返回東風著陸場,此次發射和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次長徵5B運載火箭太空之旅,一次發射,兩次返回,創造了我國航天史上的新記錄。除了被大家稱為「高達墊」的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返航時出現了偏差之外,此次任務堪稱完美。
  • SpaceX龍飛船首次載人發射成功,有哪些重要意義?
    ,高8.1米,最多可搭載7位太空人,這與太空梭搭載的太空人數量相同,也與我國5月5日測試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設計上能夠搭載的太空人數量相同。,可能會留意到,無論是阿波羅登月火箭,還是我國的長徵2F載人運載火箭,在火箭頂部都有個逃逸塔。
  • 飛赴國際空間站 SpaceX首次正式載人飛行發射升空
    本次太空任務預計持續180天,這意味著飛船將在2021年6月才返回地球,然後經過檢修後,將繼續用於未來的載人任務。   原計劃,北京時間11月15日實施本次發射,但由於天氣原因,推遲到今日(16日)發射。由於疫情影響仍在持續,甘迺迪航天中心只允許少數人現場觀看。
  • 長五b型成功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上天,它將帶來多種驚喜
    2020年必將是我國航天和宇宙探索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因為有多項重要的航天任務首次發射,2020年5月5日下午6點,我國首次出徵的長徵五號b型火箭攜帶著新一代航天飛船順利升空,這是我國新一代航天飛船的首次升空,也是一次實驗性任務,它的發射也代表著我國新一代空間站建設計劃拉開帷幕,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早報:SpaceX首次載人發射成功 還要登陸火星
    儘管之前經歷了一定的波折,但是馬斯克首次載人發射火箭在上周日終於成功了。好事多磨!SpaceX首次載人發射成功北京時間上周日,SpaceX的獵鷹九號火箭攜帶載有兩名NASA太空人——鮑勃·貝肯(Bob Behnken)和道格·赫利(Doug Hurley)——的龍飛船,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的39A發射平臺升空,隨後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實現對接。
  • 2024年載人登月或延期?新法案或改變時間表,將研究載人登陸火星
    時至今日,我們人類再次提到要將太空人送上月球表面,其中一個項目就是美國航天局NASA計劃在2024年實施「阿爾忒彌斯」,將太空人送上月球表面,並著手打造月球軌道空間站,為未來載人登陸火星做準備。雖然,新型運載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LS)等設備的研製工作出現了延誤,但是總體還是取得了進展,運載火箭的核心級已完成組裝,準備測試。
  • 登陸火星到底有多難,為什麼載人登月過了51年,人類還沒到火星?
    由於火星距離地球非常遠,以至於人類製造的飛行器大約需要非常長的時間才可以登陸火星。 1965年,美國水手4號228天成功飛過火星。 1969年,水手6號155天飛過火星。
  • 人類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成功,誕生第9款載人入軌太空飛行器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表示,美國商業載人航天計劃採用官方發包、發射商承包的商業模式,它將為NASA節省大約200億-300億美元。此次任務成功,不僅意味著美國重啟載人航天關鍵一發,也是開啟商業載人航天一個新時代。
  •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在隨後的飛行過程中,我國航天員將首次進行空間出艙活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親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現場觀看飛船發射。  吳邦國、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等領導同志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觀看飛船發射實況。周永康等領導同志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現場觀看飛船發射。
  • 2008年9月25日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於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988毫秒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
  • 我國為何要登陸火星?解密我國「火星登陸計劃」:520天往返,發射人類最大探測器!
    我國為何要登陸火星?解密我國「火星登陸計劃」:520天往返,發射人類最大探測器!
  • SpaceX龍飛船發射成功:美國載人航天的輝煌與落寞
    它直徑4米,高8.1米,發射重量最高可達15噸,可搭乘7名太空人;它取消了以往飛船必備的可展開太陽電池翼和逃逸塔,轉而使用環裝太陽翼和全新的自備動力逃逸系統。除此之外,載人龍飛船實現了高度自動化,能夠自主入軌、自主返回,這無疑讓未來的商業航天之旅變得更加令人期待。龍飛船的成功發射將「載人航天」這個詞帶回人們的視野,對人類來說,這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