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龍飛船首次載人發射成功,有哪些重要意義?

2020-12-02 虎嗅APP


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3點22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首次利用載人龍飛船把兩位太空人送入地球軌道,在經過大約19個小時的飛行後,於北京時間5月31日22點18分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圖註:獵鷹9火箭升空畫面


圖註:發射升空時,載人龍飛船中的太空人


一級火箭成功回收,降落在大西洋中的漂浮平臺上


原計劃,北京時間5月28日凌晨4點33分發射,但由於天氣原因推遲至北京時間5月31日發射。


圖註:5月28日,發射場上空烏雲密布,不得不取消發射


本次發射依然採用穩定的「獵鷹9」運載火箭,發射地點位於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臺是最為著名的LC-39A,該發射臺曾經見證了阿波羅登月飛船和太空梭的歷次重大發射,後來被SpaceX租下來,用於發射火箭。


下面我們先來看看本次發射意味著什麼,然後再詳細聊聊具體細節。


一、本次發射的意義是什麼?



本次發射是NASA與SpaceX籤訂的「商業載人項目」的組成部分。意義至少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理解:


第一個層面,對於SpaceX公司來講重要性毋庸置疑,本次發射是該公司的首次載人發射,成功就意味著拿到了商業載人航天的入場券,未來前景無可限量;


第二個層面,對於美國和NASA來講,意味著自從2011年太空梭退役以來,再次恢復載人航天能力


第三個層面,對於整個世界商業航天來講,意味著揭開了商業載人航天的帷幕,商業航天走進新時代。


SpaceX公司和特斯拉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


二、兩位太空人來自何方?


參加本次試飛的兩位太空人是:道格拉斯G赫爾利和羅伯特L貝恩肯,分別出生於1966年和1970年。


圖註:太空人貝恩肯和赫爾利(右)


他們都是曾經三次進入過太空,而且還都是執行過太空梭任務的老手。其中,赫爾利在太空中有超過683個小時的經驗,還執行過2011年7月最後一次太空梭任務。貝恩肯作為太空梭任務專家,曾先後執行2008年的和2010年的任務,累計在太空飛行時間超過708小時,其中包括37小時的太空行走時間。


對於載人航天來講,整體上看兩大件:承載太空人的飛船和運送飛船的火箭。俗話說,「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我們先主要聊一聊載人龍飛船,然後再略談一下獵鷹9火箭。


三、SpaceX載人龍飛船的結構特點


圖註:載人龍飛船內部。以往密密麻麻的操作按鈕,已被大屏幕取代(鄰近發射,貝恩肯和赫爾利坐進龍飛船)


載人龍飛船屬於SpaceX研製的第二代龍飛船,具備可重複使用的能力。第二代龍飛船可分為載人龍飛船和貨運龍飛船兩種,其前身是第一代貨運龍飛船。新飛船可以自動與空間站完成對接,而不像第一代飛船那樣,需要藉助空間站上的機械臂的幫助。當然,載人龍飛船也保留了人工對接的選項。


圖註:地面上的載人龍飛船


本次使用的載人龍飛船,直徑4米,高8.1米,最多可搭載7位太空人,這與太空梭搭載的太空人數量相同,也與我國5月5日測試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設計上能夠搭載的太空人數量相同。


載人龍飛船的最頂端是一個能夠打開的頭錐蓋子,在發射和返回的過程中,保護飛船和對接機構。當飛船與空間站對接的時候,頭錐蓋子會打開,露出對接機構,當飛船脫離空間站的時候,蓋子關閉,準備返回地面。


飛船主體由兩大部分組成,一個是加壓的返回艙,另一個是在返回艙下面的服務艙。服務艙是非加壓的,可以搭載對氣壓不敏感的貨物。


另外,服務艙外側粘貼有太陽能電池,就像穿了個太陽能板的裙子一樣,這擺脫了傳統的太陽能展開翼的造型。服務艙外側還有翼狀結構,能夠為飛船在逃逸過程中提供氣動穩定性。


四、載人龍飛船具備全程逃逸能力


載人龍飛船集成有8個推力強大的「超級天龍座」火箭,火箭兩兩分組,安裝在飛船的側壁,作為逃生使用,每個發動機的推力可達71千牛,換算成大家有直觀感覺的表示方式就是相當於7.1噸的推力。此外,還裝有16個推力相對較小的「天龍座」發動機噴口,用於姿態控制和軌道機動。


圖註:載人龍飛船「飛行中止測試」試驗(示意圖)


熟悉載人航天的朋友,可能會留意到,無論是阿波羅登月火箭,還是我國的長徵2F載人運載火箭,在火箭頂部都有個逃逸塔。


圖註:阿波羅飛船的「逃逸塔」


逃逸塔的作用就是在火箭發射起始階段,如果發生意外,可以啟動逃逸塔火箭,把飛船帶離到安全的高度,然後著陸。如果發射一切順利,等火箭飛到一定的高度,逃逸塔會分離,然後丟棄。而載人版龍飛船相當於把逃逸塔集成在船身上,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


如果要對比逃逸塔和這種新型的逃逸方式的區別,那可能需要一篇文章來系統介紹,這裡我們只把最關鍵的地方說一下:這種方式能夠使飛船具備「全程逃逸」的能力!也就是說,在飛船飛行的任何階段出問題,都具備逃生能力,而逃逸塔只能保證火箭發射初始階段的逃生。這也是未來載人飛船逃逸的新方式。


圖註:2020年1月19日,SpaceX成功進行了「飛行中止測試」試驗


2020年1月19日,SpaceX成功進行了「飛行中止測試」試驗。當獵鷹9火箭升空84秒左右,飛行高度19公裡,速度大約2.3馬赫時,火箭頂部的飛船啟動自身的8臺逃逸發動機,把飛船推離火箭。隨後,火箭在強大的氣動壓力下發生解體爆炸,墜入大西洋中。


到目前為止,SpaceX共製造了四艘龍飛船,第一艘用於懸浮測試,目前已退役;第二艘用於2019年首次載人版飛船的無人測試發射,但在後來的地面測試中發生爆炸毀掉;第三艘用於2020年1月份的「飛行中止測試」當中,目前已退役;第四艘就是本次發射的主角兒。


五、成功率100%的獵鷹9(Block 5)火箭



我們知道,SpaceX以可回收火箭名揚天下,但這次使用的是全新的獵鷹9火箭,畢竟是首次載人發射,使用二手火箭風險還是相對較高。一級的代號為B1058.1,小數點後面的數字代表使用次數,1表示第一次使用。本次發射,一級火箭將回收,降落在海洋中的浮動平臺上。


值得一提的是,截止到本次發射之前,獵鷹9已經發射了28次,全部獲得成功。


獵鷹9是兩級運載火箭,高度70米,以液氧和煤油為推進劑,芯一級火箭裝配有9臺梅林發動機,總推力7600千牛,相當於760噸。在回收一級的情況下,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為15.6噸,不回收一級的情況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22.8噸,算是一款中型運載火箭。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SpaceX和NASA之所以敢於本次載人發射,是因為擁有100%發射成功記錄的獵鷹9火箭,擁有具有全程逃逸能力的載人龍飛船以及兩位經驗豐富的太空人等


六、載人龍飛船在太空停留多久?如何返回?


圖註:這是2019年首次載人版飛船的無人測試,成功返回時的情景


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後,太空人通過對接通道進入空間站,在那裡執行預定的科學任務。具體返回日期,目前官方並沒有明確的說法,只是說不會晚於9月23日。載人龍飛船返回時,首先丟掉服務艙,然後藉助盾形的防熱罩減速,到達一定高度後,再展開降落傘完成最終剎車,最後濺落在大西洋海域。


七、為什麼美國急切恢復載人航天能力?


眾所周知,美國在1969年就完成了人類首次登月,代表人類踏上了另一顆星球。阿波羅期間,總共完成7次載人登月發射,其中6次成功把12名太空人送到月球。唯一的阿波羅13號雖然沒有成功,但3名太空人毫髮無損返回地球。


圖註:1986年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後爆炸


圖註: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空中解體(藝術圖)


1981年,美國又成功發射了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一次就能把7名太空人送上近地軌道。美國總共建造了5架太空梭,強大的運輸能力為建設國際空間站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遺憾的是,挑戰者號太空梭和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分別在發射和返回時發生了事故,導致總共14名太空人罹難。5架太空梭失去了2架,真是非常慘。其中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非常了解,特別是1986年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的事件早已經編入了教科書,這裡就不多贅述了。


圖註: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的返回標誌著太空梭時代的謝幕


2011年7月21日,隨著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在甘迺迪航天中心的降落,整個太空梭全部停飛,從此,強大的美國失去了載人航天的能力。


今後飛國際空間站咋辦呢?這時,昔日的宿敵俄羅斯伸出了橄欖枝,俄羅斯有成熟可靠的載人「聯盟」飛船。當然,這可不是免費的午餐。


圖註: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發射


據說,剛開始的費用是每位太空人2000多萬美元,最近NASA購買的2020年秋天發射的一個座位,價格已經暴漲到了9000多萬美元。據統計,自從太空梭停飛以來,NASA已向俄羅斯累計支付超過35億美元。


因此,NASA非常希望包括SpaceX在內的國內私營企業能夠挑起大梁,讓美國再次獲得在本土發射載人飛船的能力。


八、NASA商業載人項目還有哪個公司參加?


圖註:SpaceX的龍飛船和波音的星際航班飛船與國際空間站(藝術圖)


2014年9月,NASA選定SpaceX和波音公司參加商業載人項目,分別獲得26億美元和42億美元的資助。波音公司製造了「星際航班」飛船運送太空人,但總體上進度稍落後於SpaceX。下面我們來簡單比較一下星際航班飛船與龍飛船有何異同:


1. 容量相同:這兩個飛船具有相似的設計功能——每個飛船最多可以容納七個人。


2. 發射火箭不同:星際航班是用聯合發射聯盟公司的宇宙神五火箭發射升空。SpaceX公司正在使用自己的火箭獵鷹9號發射載人版龍飛船。


3. 返回場地不同:星際航班選擇通過氣囊輔助傘陸地降落;龍飛船是在海上降落。


4. 價格不同:SpaceX的發射更便宜。NASA監察長11月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SpaceX公司載人飛船的每個座位發射成本約為5500萬美元,波音公司為9000萬美元。從價格上看,購買波音公司座位的費用和購買俄羅斯聯盟飛船差不多,但畢竟波音是美國自己的公司,這點比較重要。


2019年12月20日,波音進行了一次星際航班飛船無人發射,目標是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在飛行中,船箭分離正常。但令人遺憾的是,由於飛船在入軌機動過程中燃料消耗比預期要多,與國際空間站交匯失之交臂,兩天後成功返回地球。


圖註:2019年12月,波音的星際航班飛船在沙漠降落場降落


根據計劃,2020年10月份,波音將再補一次星際航班飛船的無人測試發射,目標仍然是國際空間站。如果通過將來這次測試,2021年將進行首次載人發射。


總之,SpaceX的本次發射使美國再次獲得了載人航天能力,更重要的是揭開了世界「商業載人航天」巨大帷幕的一角。在未來,隨著商業競爭機制的引入,人們進入太空的成本將逐步下降,普通人到太空旅行或許不是夢。




相關焦點

  • SpaceX首次正式載人航天任務發射成功,助力美國重回太空
    當選美國總統發來賀電,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飛行發射成功。龍飛船這款太空計程車,今天正式「開始運營」了。這次名為Crew-1的任務是自5月31日之後,美國載人航天的第二次成功發射,也是首次正式商業任務。
  • 在太空待了兩個月後,SpaceX的載人龍飛船即將返航
    北京時間2020年5月31日3:22,SpaceX發射了一枚全新的獵鷹9號火箭,執行載人龍飛船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成功將美國宇航局NASA的兩名太空人羅伯特·班肯和道格拉斯·赫爾利送上國際空間站。本次發射意義重大
  • SpaceX成功發射 「Resilience「載人龍飛船
    馬斯克旗下太空技術探索公司SpaceX當地時間周日晚成功使用一枚「獵鷹9號」火箭將名為「Resilience」 的載人龍飛船送入軌道,搭載4名太空人。  這是「龍」飛船的第二次載人發射,也是該型號飛船得到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認證後,執行的首個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意味著美國太空人的「太空班車」有望走上正軌。
  • SpaceX載人龍飛船返回地球!59年來首次降落海上
    美國東部時間8月2日14時48分,SpaceX載人龍飛船於美國佛羅裡達州附近的海面降落。此次龍飛船成功返航,標誌著史上首次商業載人項目任務圓滿成功!史上首次商業載人航天項目任務圓滿成功此次SpaceX載人龍飛船的成功返航
  • 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第一次正式商業載人飛行運載4名太空人上天
    馬斯克再次站到世界焦點之處,因為剛剛他旗下航天公司spacex成功地發射了一艘「載人龍」飛船,將四名太空人送上太空,奔向國際空間站。Spacex成功地使用「獵鷹9號」和載人「龍飛船」將2名太空人送到國際空間站,就已經宣告美國已經恢復將人送上太空的能力。
  • SpaceX龍飛船發射成功:美國載人航天的輝煌與落寞
    這次龍飛船的發射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首先,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由商業航天公司執行的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目前世界上僅有俄羅斯、美國、中國3個國家掌握了載人航天技術,在 SpaceX 的成功之前,所有載人航天項目無一不是由國家航天機構推動的。
  • 載人航天裡程碑時刻!首次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成功發射,馬斯克讓...
    龍飛船計劃與國際空間站對接,4位太空人將開展約半年的太空站任務。這也是首次經批准的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標誌著商業載人航天的重要裡程碑。    「這是首次有4名太空人,並且通過商業太空飛行器前往國際空間站,這也是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首次批准前往軌道的商業載人太空飛行器,」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
  • 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私人企業家馬斯克載人航天被封神
    39號發射臺發射成功了,搭載了羅伯爾和道格拉斯兩名NASA太空人,用的是「獵鷹9號」火箭將馬斯克的「龍飛船」送上了高空,飛往國際空間站。載人龍飛船就是由這家公司研製的,5月30日載人龍飛船發射的成功,讓SpaceX成為了世界首個載人航天的私企。美國為什麼要用私人企業SpaceX的「龍飛船」呢?他們國家也研製不出來?是的,美國研製不出來。美國最後一架太空梭「亞特蘭蒂斯」號是在2011年就已宣告退役,此後一直依賴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才能將太空人和貨物送往太空站。
  • SpaceX載人龍飛船成功返航!太空船票或明年開售
    美國東部時間 8 月 2 日下午 2 時 48 分,載有 NASA 太空人 Bob Behnken 和 Doug Hurley 的「龍飛船」結束了為期兩個月的國際空間站任務,在佛羅裡達州 Pensacola 海岸的墨西哥灣降落,標誌著有史以來首次商業載人航天項目的圓滿成功。
  • 載人龍飛船凌晨成功返回地球,將在1個月後搭載4名太空人再次發射
    北京時間凌晨2點47分左右,載人龍飛船經過近20小時的回家路程,終於成功地降落在墨西哥灣Pensacola落區。至此,spacex的DM-2載人龍飛船終於可以畫上圓滿句號,宣布成功!話說回來,雖然說這已經是載人龍飛船的正式載人發射了,並且成功對接空間站。
  • 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馬斯克的一大步,人類的……?
    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搭載著兩名太空人的SpaceX載人龍飛船,從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成功發射,並於北京時間31日晚間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成功。目標:登陸火星此次飛行任務,是世界歷史上首次由私營航天企業進行的載人發射。龍飛船搭載兩名太空人,由一枚SpaceX獵鷹9號火箭送入軌道,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 首次商業載人可回收航天,SpaceX 5月31日發射載人火箭成功
    ,則意味著SpaceX將會達成以下所有成就:●龍飛船首次載人航天發射●2011年太空梭退役後美國本土首次載人航天發射●全球商業載人航天新時代第一飛●全球私營太空公司載人航天第一飛●全世界第9款載人飛船發射(蘇聯東方號飛船、美國水星號飛船、蘇聯上升號飛船、美國雙子座飛船、蘇聯聯盟號飛船、美國阿波羅飛船、美國太空梭、中國神舟飛船之後)●美國第5款載人飛船發射(水星號飛船、雙子座飛船、阿波羅飛船、太空梭之後
  • 早報:SpaceX首次載人發射成功 還要登陸火星
    儘管之前經歷了一定的波折,但是馬斯克首次載人發射火箭在上周日終於成功了。好事多磨!SpaceX首次載人發射成功北京時間上周日,SpaceX的獵鷹九號火箭攜帶載有兩名NASA太空人——鮑勃·貝肯(Bob Behnken)和道格·赫利(Doug Hurley)——的龍飛船,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的39A發射平臺升空,隨後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實現對接。
  • 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圓滿成功
    剛剛發射的、載有4名太空人的龍飛船,不僅意味著美國和NASA再次恢復載人航天能力,也標誌著商業航天走向了新時代。,這也是該局首次提供私人載人飛行器的認證。正式任務曾推遲兩個多月5月成功發射載人飛船後,SpaceX原計劃於8月30日發射Crew-1,卻一直在推遲日期,最終確定在11月中旬。
  • SpaceX首次載人火箭發射成功
    根據新浪科技發布,根據外媒在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的報導,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今日首次發射載人「龍飛船」,並且成功的將兩位美國太空人送入了軌道。
  • 載人航天裡程碑時刻!SpaceX首次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成功發射
    這也是首次經批准的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標誌著商業載人航天的重要裡程碑。此次任務官方名稱是 Crew-1——無疑,1 代表著首次,標誌著政府與商業夥伴持續合作前往國際空間站的開始。Crew-1 徽章上,有一個龍頭、載人龍飛船和數字 1 作為主體。邊緣的暗藍色字母 C 上有 5 個小圖標,順著逆時針方向,依次是國際空間站和代表美國載人航天成就的太空梭、阿波羅號、水星號、雙子星座號。
  • SpaceX載人龍飛船成功返回,飛往太空的船票或明年開售
    正如此次Demo-2任務的成功發射一樣,載人龍飛船的返航本身,就在創造歷史——這是第一次由美國私營商業公司建造的載人飛船成功往返國際空間站。將人類送出並返回地球,在商業載人航天史上,SpaceX是第一家成功的公司;而馬斯克,是第一個改寫了這項歷史的人。從曾經不被看好的「陪跑員」到「領跑員」,馬斯克和SpaceX用了18年。
  • SpaceX的載人龍飛船成功返回地球,飛往太空的船票或將於明年開售
    正如此次Demo-2任務的成功發射一樣,載人龍飛船的返航本身,就在創造歷史——這是第一次由美國私營商業公司建造的載人飛船成功往返國際空間站。將人類送出並返回地球,在商業載人航天史上,SpaceX是第一家成功的公司;而馬斯克,是第一個改寫了這項歷史的人。從曾經不被看好的「陪跑員」到「領跑員」,馬斯克和SpaceX用了18年。
  • 為什麼說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創造了歷史?
    這次Space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成功發射,全球各大媒體報導都已「創造歷史」、「歷史性時刻」等報導,而在很多人看來,首先龍飛船就是普通的載人飛船,執行的也就是一個與空間站對接任務,火箭採用的也是普通液氧煤油火箭,這種事情美蘇在幾十年前就完成了,而且這幾十年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載人航天任務
  • SpaceX載人龍飛船返航成功:歷時兩個月,下月正式啟動首次營業
    SpaceX載人龍飛船的每個座位約為5500萬美元。北京時間8月3日凌晨2點48分,搭載著兩名NASA太空人的SpaceX載人龍飛船成功返航、濺落海面,完成首次載人試飛任務。與此同時,因為此次載人航天任務的圓滿成功,SpaceX也成為首家能夠承擔載人航天任務的商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