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偉:明年將會有兩次載人任務、共六名航天員前往中國空間站

2020-09-23 航天那些事兒

昨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英雄航天員楊利偉透露,我國明年將會執行兩次載人航天任務,共六人前往太空工作。從明年起,每年都會執行幾次載人飛行任務,每次航天員在太空中工作3至6個月不等。此舉標誌我國載人航天將正式進入空間站時代!

楊利偉接受採訪截圖

空間站明年開始建設,2022年完成

作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規劃,明年起我國將進行「天宮號」空間站建設。我國的天宮號空間站主要由天和號核心艙、問天號實驗艙、夢天號實驗艙三段構成,組成「T」字形,並且將會配備巡天號太空望遠鏡。中國空間站建成後重量約為80噸,最大規模可升級至180噸,預計設定在軌使用壽命十年,兩至三名航天員長期駐留,定期輪替。


中國空間站構想圖


此前,我國就已經發射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多次與神舟載人飛船、天舟貨運飛船進行了對接,分別驗證了我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中期駐紮及空間補給技術,為未來空間站的運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空間站的三個艙段將從明年開始由我國的大火箭長徵五號乙分別發射至預定軌道,再進行組裝;我國的王牌火箭長徵二號F將執行航天員的載人發射任務,負責將神舟載人飛船發射至太空與天宮對接;長徵七號則會負責發射天舟貨運飛船,執行空間站的物品補給任務。

執行神舟九號飛船發射的長徵2F火箭

天宮號空間站建成後,我國將進一步掌握飛行器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突破航天員中期駐留、飛行器長期在軌飛行、貨運飛船補給等關鍵技術,進行大量空間科學研究和實驗。

國際空間站不帶我們玩?自己造!

國際空間站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由美國、俄羅斯領頭的十六個國家聯合建造。此前,有消息稱我國也曾秉著和平利用太空的原則,表達了和國際空間站合作的意向,奈何美國出於政治原因以及資金、技術等考量,最終未能提交申請。我國的載人航天一直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始終遵循「921載人工程」的三步走戰略,腳踏實地朝著航天強國的方向發展。


國際空間站

和天宮空間站相比,國際空間站的尺寸更大,結構更複雜,組合部件也更多。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已經歷經了十餘年,總重量達到420噸。按照計劃,整個國際空間站的建設需要超過50次太空飛行,直至今天仍在建設。並且國際空間站的建造花費極高,目前已經用掉了超過1500億美元!因為很多部件結構很大,此前大部分的建設任務是由美國的太空梭完成的,而太空梭平均每次飛行的均價就達到了15億美元。


國際空間站建造過程


天宮空間站雖然尺寸稍小,卻更符合我國目前航天發展的國情和現有技術水平,畢竟要知道,國際空間站建設幾乎是舉全世界除中國以外所有航天發展大國的力量。我國作為還在追趕中的航天大國,建設自己的天宮空間站足以滿足大部分的科研任務和技術驗證要求。此外空間站的擴展性也非常強,如有需求,可以再發射三段艙段,組成「十字形」,總重量達到180噸。

相信過不了多久,中國的「天宮」就將遨遊

在太空中,屬於中國人的空間站時代即將到來!


關注,了解更多航天資訊與知識。

點讚並在評論區留言,為中國首個空間站建設加油!

相關焦點

  • 楊利偉介紹中國載人航天進展:第三批航天員開始初選
    IT之家12月18日消息 在16日舉行的復旦科技創新論壇上,中國航天英雄楊利偉向大家介紹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有關情況。楊利偉首先介紹了我國載人航天任務的發展歷程,隨後介紹我國空間站研製的最新進展。
  • 航天員楊利偉職務晉升
    最新消息,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特級航天員楊利偉少將已出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此前他擔任該辦公室副主任。4月23日上午,中國載人航天慶祝第三個「中國航天日」主題活動暨曾憲梓載人航天基金會頒獎大會在京隆重舉行。在發布環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楊利偉代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宣布,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正式啟動。
  • 天宮一號「回家」 中國載人航天向空間站進發
    中新社北京4月2日電 題:天宮一號「回家」 中國載人航天向空間站進發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今天,網際網路上被天外歸來的一個中國太空飛行器刷屏。目前,天宮一號的「兄弟」、中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正在開展太空接力,中國空間站時代的序幕已然開啟。  承前啟後的天宮一號此番完成使命「回家」,意味著中國載人航天將朝著更新的目標出發,中國空間站則已是箭在弦上、蓄勢待發。
  • 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與日本首位航天員毛利衛東京對話
    新華社東京12月14日電  (記者華義)中國首位航天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與日本首位航天員、日本科學未來館館長毛利衛14日在東京舉行一場對話。
  • 「載人龍」攜帶4名航天員升空,正式開啟商業載人飛行任務
    北京時間今天早上8時27分,美國SpaceX 公司在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使用獵鷹9火箭,成功將搭乘有4名航天員的載人龍飛船(Crew-1任務)發射升空,前往距離地面400公裡高的國際空間站,標誌著該飛船正式投入商業運營,這也是自太空梭退役後,第一個獲得美國宇航局認證、可定期搭載航天員進入太空的新型飛船
  • SpaceX開始執行NASA商業載人航天任務,10月將送4名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
    此次任務名為Crew-1,將搭載3名美國太空人與1名日本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將駐留6個月,以完成相關研究和任務。這將是載人龍飛船在開發和測試計劃結束,並完成NASA的認證任務後,首次執行定期商業載人飛行任務。據報導,NASA已經授予SpaceX 31億美元來開發載人龍,並將執行6項任務。
  • 中國將選拔第三批預備航天員共選17-18人
    PingWest品玩4月23日報導,根據新華社消息,中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23日正式啟動。據介紹,選拔工作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牽頭組織,由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具體實施,分初選、複選、定選3個階段。「第三批預備航天員共計選拔17-18人,完成訓練後將參加我國空間站飛行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楊利偉說。
  • 美歐指定四名太空人,今年搭乘載人龍飛船前往空間站
    NASA表示,經過其與國際合作夥伴的審查,第四名太空人人選將在晚些時候宣布。這四人將參加SpaceX第三次商業載人任務Crew-3,於2021年秋季乘坐載人龍飛船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並在國際空間站上駐留到2022年春季。據猜測,Crew-3的第四名太空人可能來自俄羅斯。
  • 載人「龍」迎來首次正式載人飛行,4名航天員將乘飛船進入軌道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4日報導,按計劃,當地時間15日,4名航天員將乘坐Space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進入軌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3位NASA航天員——麥可·霍普金斯、維克多·格洛弗和香農·沃克將與日本航天員野口聰一共同參加這次飛行。周日的發射時間也將取決於天氣情況。不過,根據美國軍方第45太空聯隊的最新預測,周日出現有利條件的概率似乎比周六更低。此次發射之前,載人「龍」飛船在5月首次進行歷史性的載人飛行任務,但那次飛行仍被認為是一次「驗證」任務,由兩名資深的NASA航天員和前軍方試飛員駕駛。
  • 楊利偉:「天宮二號」2016年前後發射
    昨天,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牛紅光介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11次飛行任務連戰連捷,10名航天員開拓了天宇大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已經全面進入空間站建造階段,預計在2022年前後建成中國空間站。
  • 壯麗70年|回顧中國載人航天的輝煌成就
    我國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太空運行14圈,歷時21小時23分,順利完成各項預定操作任務後,安全返回主著陸場。載人No.2、2005年神舟六號【神舟六號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2005年10月12日9時整,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通過新型長徵二號F遙六火箭成功發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並2005年10月12日至16日,我們中國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在太空運行76圈,歷時4天19小時33分,實現了多人多天飛行並安全返回主著陸場
  • 載人「龍」迎來首次正式載人飛行,4名航天員將乘飛船進入軌道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4日報導,按計劃,當地時間15日,4名航天員將乘坐Space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進入軌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希望這將是SpaceX公司保證國際空間站人員天地往返飛行的良好開始。
  • 楊利偉和中國航天員首飛第一梯隊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宿雙寧對記者解釋說,在這次載人航天任務中,「我們讓他表達意思一定要清晰明確,不能有二意。比如在飛船升空202秒時他報告說,『整流罩已分離』,他實際的意思是說,舷窗已見到了光亮。再比如他報告他的狀況時說,『我感覺良好』,就是指在情緒上沒有什麼變化,身體的消化道系統等各個器官也都正常。
  • 目標:空間站!我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18人入選,新增兩「工種」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日前結束,共有18名預備航天員(含1名女性)最終入選,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和4名載荷專家,他們將成為我國航天員隊伍的新成員,踏上建設航天強國、
  • 明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即將完成「三步走」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三步走戰略,目前工程的「第三步」——空間站建造任務已全面開啟,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工程全線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空間站核心艙將於明年春季發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周建平:我們現在已經基本完成了空間站試驗核心艙和發射它的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的研製工作,測試工作正在最後階段,我們將在明年春天開始中國空間站的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的工作
  • 通向中國空間站的11級階梯
    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實驗到太空行走,從短期停留到中期駐留……天地往返、出艙活動、交會對接,中國人一步一個腳印走近屬於自己的太空家園——空間站。  當星空不再遙遠,當夢想變為現實,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先後將11名航天員送入太空的這11艘飛船,無疑是通向中國空間站的11級階梯。
  • 中國新一代載人航天飛船:2030年載人登月?還只有一個國家能做到
    據相關報導,這艘新一代飛船未來將會用來替代當年送英雄航天員楊利偉上太空的「神舟號」飛船,並且計劃於2030年執行中國首次載人登月任務!空間更大,能坐6-7人新一代載人飛船相比」神舟「飛船內部空間更大,可同時容納6-7名航天員或3名航天員加上500kg貨物。
  • 中國航天員是怎樣煉成的?背後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別錯過!
    圖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   當天下午5時40分,記者見面會主持人宣布:「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明天上午進行,請3名航天員與記者見面!」楊利偉、翟志剛、聶海勝3名航天員身著天藍色的航天訓練服,神採奕奕地走進被透明玻璃隔開的見面廳裡。
  • 向航天員致敬!中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明日將發射
    官方確認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景海鵬曾參加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陳冬是首次參加載人飛行任務。而且,航天員景海鵬將在太空度過他的50歲生日。一是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
  • 我國將於明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航天員乘組已選定
    新華社消息,我國計劃2021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而後接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目前,核心艙已經基本完成測試的全部工作,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12月25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湖南韶山舉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建平在出席交接儀式時表示,我國將於明年上半年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