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行業2021年度策略:鋁、鋰、鎂

2021-01-15 未來智庫

(報告出品方/作者:東興證券,張天豐、胡道恆、張清清)

核心觀點

鋁:供需景氣上升,鋁土礦或是下一輪市場爆發點

2020 年鋁價波動率明顯攀升,影響鋁價的核心因素開始由供給端向需求端轉變。2020 年倫鋁價格的波動性顯著高於滬鋁,事件性衝擊疊加庫存周期逆轉是造成全球鋁價波動性大增的主因。全球電解鋁需求在 Q1 受疫情擴散化影響而出現實質性萎縮, 恐慌情緒蔓延令金融市場與現貨市場出現一致性的流動性變現,導致全球鋁價觸及 53 個月新低;而後隨著以中國為首的經濟 體全面復工復產的開展,在新基建、汽車、光伏等終端需求持續性復甦拉動下,全球鋁顯性庫存有效去化,刺激鋁價極速反 彈並創出 25 個月新高。鋁價年內走勢反映出影響鋁價的核心因素已經開始由供應端向需求端過渡,而這點也被同期電解鋁的 需求增速(5.8%)開始高於供應增速(4.28%)所印證。我們認為鋁的定價重心已回歸至其實際的需求層面,但未來供應端的 突發情況或仍對鋁價仍形成脈衝性刺激。

中國電解鋁供應增速或在 2021 年再次超越需求增速,但中國供需缺口仍呈階段性擴大。2020-2022 年中國電解鋁產量或分別 為 3680 萬噸、3920 萬噸及 4120 萬噸,增速分別為 4.55%、6.52%及 5.1%。2020-2022 年中國電解鋁的需求增速預期為 5.88%、 6.02%及 4.35%。考慮到供應增速在 2021 年(尤其下半年)的加速放大,中國電解鋁市場在 2021 年或再次出現供應增速超越 需求增速的情況;但鑑於 2020-2022 年中國電解鋁供需缺口仍將呈階段性擴大(整體維持 100 萬噸之上),電解鋁價格的回調 空間亦將受限,價格運行重心或為 15000-17000 元/噸。需注意電解鋁生產成本變化、電解鋁庫存及政策與突發性事件的風險。

鋰:供過於求格局出現結構性修復

2021 年鋰精礦供應或存結構性失衡。Wodgina 和 Holland 投產尚有不確定性,Greenbushes 三期建設和資金投入均推遲,2021 年 Altura 難有產出,2021 年實際公開市場澳洲精礦現貨有效供給或僅來自於 Pilbara 及 Cattlin。考慮到 Altura 與威華、 瑞福等企業籤訂超過 21 萬噸鋰精礦年包銷協議需切換供應商,以及國內除大廠外 3 萬噸/年碳酸鋰/氫氧化鋰的新增速度,2021 年市場流通的精礦現貨可能難以滿足其他冶煉廠的鋰礦原料需求。綜合澳洲、南美、國內各公司的情況,我們認為全球 2021 年鋰(折 LCE)供應達到 52.14 萬噸,同比+11.94%;未來五年同比增速或整體走低,從 2019 年 22%降到 2025 年的 8%。2025 年達到 82.56 萬噸(計入 Wodgina 和 Holland 的投產)。

鋰精礦價格或已於 2020Q3 見底;考慮鋰礦經營壓力、未來供應增速的走低預期以及新能源汽車的高景氣度,供需格局或持續 好轉。預計鋰價重回中長期上行通道,2021 年鋰價中樞將顯著抬升。中性假設下,鋰精礦均價上升至 550 美元/噸,國內電池 級碳酸鋰均價有望達到 6.5 萬元/噸水平。

鎂:汽車輕量化打開需求增長空間,鎂價或易漲難跌

2021 年原鎂供需缺口或再度顯現。未來原鎂需求量提升主要來自鎂合金消費上升,鎂合金的需求驅動主要來自汽車行業,汽 車行業對鎂合金材料的需求有望持續上漲。而供給側受環保趨嚴等政策制約,未來 5 年原鎂產量難以出現大幅度提升。供需 基本面改善,鎂價或迎來長周期上行。鎂錠價格歷史上整體在 13000-20000 元/噸水平波動,今年 10 月 13750 的均價已接近 歷史絕對底部區域,13000 的成本線可作為中長期價格底部參考。考慮到原料價格走高以及需求的持續回暖,鎂價易漲難跌, 價格重心或在 16000-18000 元/噸的價格區間內偏強波動。

1. 鋁:供需景氣上升,鋁土礦供給穩定性現隱憂

2020 年鋁價波動率明顯攀升,影響鋁價的核心因素開始由供給端向需求端轉變。2020 年倫鋁價格的波動性 顯著高於滬鋁,事件性衝擊疊加庫存周期逆轉是造成全球鋁價波動性大增的主因。全球電解鋁需求在 Q1 受疫情擴散化影響而出現實質性萎縮,恐慌情緒蔓延令金融市場與現貨市場出現一致性的流動性變現,導致全 球鋁價觸及 53 個月新低;而後隨著以中國為首的經濟體全面復工復產的開展,在新基建、汽車、光伏等終 端需求持續性復甦拉動下,全球鋁顯性庫存有效去化,刺激鋁價極速反彈並創出 25 個月新高。鋁價年內走 勢反映出影響鋁價的核心因素已經開始由供應端向需求端過渡,而這點也被同期電解鋁的需求增速(5.8%) 開始高於供應增速(4.28%)所印證。我們認為鋁的定價重心已回歸至其實際的需求層面,但未來供應端的 突發情況或仍對鋁價仍形成脈衝性刺激。

中國電解鋁供應增速或在 2021 年再次超越需求增速,但中國供需缺口仍呈階段性擴大。2020-2022 年中國電 解鋁產量或分別為 3680 萬噸、3920 萬噸及 4120 萬噸,增速分別為 4.55%、6.52%及 5.1%。2020-2022 年中 國電解鋁的需求增速預期為 5.88%、6.02%及 4.35%。考慮到供應增速在 2021 年(尤其下半年)的加速放大, 中國電解鋁市場在 2021 年或再次出現供應增速超越需求增速的情況;但鑑於 2020-2022 年中國電解鋁供需 缺口仍將呈階段性擴大(整體維持 100 萬噸之上),電解鋁價格的回調空間亦將受限,價格運行重心或為 15000-17000 元/噸。

需注意電解鋁生產成本變化、電解鋁庫存及政策與突發性事件的風險。

1.1氧化鋁:供應已出現結構性過剩

國內氧化鋁供應已顯現過剩,氧化鋁供給已不再是限制電解鋁產出釋放的原因。氧化鋁的供給問題曾在 2016-2018 年成為鋁價階段性走強的核心因素,自 2016 年氧化鋁出現供給性缺口以來,該時段電解鋁價格常 因氧化鋁供應不足而呈脈衝式上漲。而當前氧化鋁的供給限制已經被逐步打破。從 2018-2021 年全球氧化鋁 供應增速觀察,2018、2019、2020 及 2021 年氧化鋁供應增速分別達到 4.67%、9.5%、3.8%及 5.1%至 1.48 億 噸、1.62 億噸,1.69 億噸及 1.77 億噸。細分海外及國內市場來看,2020-2021 年海外共計有 655 萬噸氧化 鋁項目新建或復產(較當前海外總產能 7633 萬噸增長 8.58%),包括印度國家鋁業以及 PT Antam各100 萬噸 的產線。中國方面,2020 年預計有 300 萬噸新增氧化鋁產能,2021 年新增 530 萬噸(包括中鋁防城港 200 萬噸及博賽萬州 110 萬噸等項目等),2022 及以後有 1450 萬噸的新增預期(國電投北海、河北文豐等項目)。 預計 2020、2021 年中國氧化鋁總產能將達到 8897、9427 萬噸,同比增速 3.49%、5.96%。

綜合國內外新增產能情況,全球範圍內氧化鋁總產能 2020、2021 年預計將達到 1.69、1.77 億噸,同比增速 3.82%、5.13%。

中國氧化鋁供應已小幅過剩。以 9427 萬噸的氧化鋁產能按年均 78%的開工率,進口氧化鋁方面按照 30 萬噸/ 月(2020 月均值)計算,則 2021 年國內氧化鋁實際供應量約為 7700 萬噸,可以滿足超 4000 萬噸電解鋁的 生產需求(電解鋁與氧化鋁的生產比為 1:1.92)。考慮到 2021 年國內 3947 萬噸的電解鋁產出預期(見電解鋁章節),這意味著 2021 中國的氧化鋁市場將繼續維持供應過剩格局,氧化鋁價格難以有效抬頭。

1.2電解鋁:供應穩定增長,中國電解鋁產能向天花板靠攏

中國電解鋁行業的新增產能依然處於投放階段,這意味著電解鋁的供應仍將維持穩定增長。據SMM數據統計, 2020 年中國約有 286 萬噸電解鋁新增產能,2021 年預計新增數據 316 萬噸。新增產能的釋放主要集中在內 蒙古、雲南及廣西地區。綜合考慮新項目的建設進度、電力供應穩定性、以及自身的投產周期,預計 2020 年產量達到 3947 萬噸,同比增 6.85%。

疫情對新項目投建節奏造成擾動。疫情導致鋁下遊生產經營活動受限,電解鋁因其連續生產特性並未出現主 動減產的行為,但電解鋁新項目投建速度受到人員物流政策等因素影響而有所放緩。2020Q2 後鋁價的持續上 行刺激產業鏈加快新項目的投建,但考慮到中國電解鋁行業的產能天花板(約 4500 萬噸),企業僅能憑藉可 流通指標實現擴張,未來幾年企業投產能力也將逐步趨弱,預計電解鋁產量上升幅度有限。

電解鋁的生產成本年內整體走低。2020 年電解鋁生產成本均值下降 5.5%至 12788 元/噸,為連續第二年回 落。電解鋁的生產成本要素中氧化鋁成本佔比約 40%,電力成本佔比約 30%,陽極炭塊成本佔比約 10%。 相關要素年內均價的下跌帶動了電解鋁年內生產成本的回落,其中氧化鋁價格年均下跌 5.9%,陽極炭塊成 本年均下降 7.3%。

電解鋁行業利潤處於歷史較高水平,高噸鋁利潤提升行業開工率。需求推動的電解鋁價格持續上漲疊加產能 過剩壓制的成本端低位運行,帶動電解鋁行業利潤已創 8 年新高,其中電鋁行業噸鋁利潤自 2020 年 Q4 持續 維持在 3000 元/噸之上。相對較高的行業利潤促使產業開工率的攀升,自 2020Q2 起電解鋁企業開工率出現 向上拐頭,至 Q4 行業整體開工率已達 93%,為十年最高。

1.3消費端:鋁消費呈現趨勢性擴張

鋁中間品開工率 Q2 報復性反彈,下遊消費情況表現搶眼。年初疫情重創鋁終端消費,Q1 鋁下遊企業開工 率較低,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下遊行業迅速復工復產,呈現需求報複式反彈的特點。下遊企業逢低 補庫意願強烈,其中鋁型材、鋁板帶箔、建築型鋁材及鋁箔維持高位;4-8 月的持續趕訂單導致鋁錠社會庫 存的快速下降,遠高於往年同期值的原鋁淨進口數據(5-9 月合計約 75 萬噸)亦可以佐證,至 11 月,鋁材 累計產量+11%,鋁合金累計產量+7.9%,其中鋁合金累計產量創歷史新高至 869 萬噸。隨著傳統終端領域 需求持續恢復以及新興領域需求的擴大,預計在海外經濟復甦的帶動下,終端消費水平將延續至 2021 上半年。

中國電解鋁供應增速或在 2021 年再次超越需求增速,但中國供需缺口仍呈階段性擴大。2020-2022 年中國電 解鋁產量或分別為 3680 萬噸、3920 萬噸及 4120 萬噸,增速分別為 4.55%、6.52%及 5.1%。2020-2022 年中 國電解鋁的需求增速預期為 5.88%、6.02%及 4.35%。考慮到供應增速在 2021 年(尤其下半年)的加速放大, 中國電解鋁市場在 2021 年或再次出現供應增速超越需求增速的情況,這意味著未來鋁價的整體上行空間將 因基本面的供需再度回歸平衡而受限;但鑑於 2020-2022 年中國電解鋁供需缺口仍將呈階段性擴大(整體維持 100 萬噸之上),電解鋁價格的回調空間亦將受限,價格運行重心或為 15000-17000 元/噸。

需注意電解鋁生產成本變化、電解鋁庫存及政策與突發性事件的風險。

1.4鋁土礦:供給穩定性現隱憂

中國鋁土礦資源不足:中國鋁土礦儲量有限但產量巨大,鋁土礦自給率不足已成為制約國內鋁工業發展的問 題。中國的鋁土礦總儲量為 8.3 億噸,僅佔全球鋁土礦資源量的 2.96%;但中國鋁土礦年產量卻近 6900 萬 噸(2018/2019 年均為 6840 萬噸左右),佔全球鋁土礦總產量的19.5%(2019 年全球鋁土礦產量3.53 億噸); 按此消費速率推算,中國鋁土礦的儲量可供消耗時間僅為 12 年,自給率不足的問題已較為顯著。

中國鋁土礦供應有極高的進口依賴度:中國 2019 年鋁土礦進口量突破 1 億噸(1.007 億噸),相當於自身年 產量的 1.47 倍。其中進口累計月均增速自 2017 年 6 月起維持 30%的平均水平,而至 2020 年 10 月中國累計 鋁土礦進口量已經高達 9600 萬噸,該數據較 2019 年及 2018 年同期分別增長了 13.5%及 41.7%,按此數據推 算,2020 年的中國鋁土礦進口量或會迫近 1.15 億噸。若以 2 噸鋁土礦生產 1 噸氧化鋁的簡化模型計算,國 內鋁土礦的對外依存度(當月進口鋁土礦數量/當月國內鋁土礦生產需求量)整體數值高,2018 年底約為 60%, 2020 年 10 月已經攀升至 79.1%。目前魏橋、信發等鋁土礦供應基本依賴進口,河南等地的鋁廠也在調高進 口礦對國產礦的配比,而廣西及內蒙的新建項目已經全部使用進口鋁土礦生產。

中國鋁土礦年供給缺口或突破 9000 萬噸,進口鋁土礦的不確定性對產業鏈生產穩定形成衝擊。預計 2022 年 以後中國的氧化鋁年產量或會達到 8000 萬噸,鋁土礦的需求量將會增加至 1.6 億噸。考慮到當前國內鋁土 礦年產量穩定 6800 萬噸,因此國內年鋁土礦供給缺口突破 9000 萬噸,當前進口量僅為基本滿足。如果資源 國發生政治/政策風險,將對我國氧化鋁生產造成顯著影響。

2.鋰:供過於求格局出現結構性修復

2020 年鋰價呈現探底回升態勢。7 月底國內電池級碳酸鋰最低跌至 3.98 萬元/噸,較年初下跌 21%,跌破 2015 年水平以及部分澳洲礦山現金成本。Q4 以來,在新能源汽車產銷數據持續超預期、中遊補庫需求以及供應端 再現邊際趨緊信號的支撐下,鋰價底部得以確認並重回上行通道。截止 12 月 28 日(下同),國內電碳價格 較低點已上漲 27.7%。板塊方面,鋰板塊較年初上漲 111.17%,跑贏中信有色、滬深 300 分別為 77.94pct、 90.75pct,為表現最好的有色子版塊。

2.1 供給端:鋰精礦供應風險隱現,鹽湖碳酸鋰產量穩步擴張

澳洲在產礦山僅剩 4 家,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由於 Altura 於 2020 年 10 月宣布進入破產管理,澳洲 7 個礦 山中目前正常生產的僅 4 個:Greebushes、Mt Marion、Mt Cattlin 以及 Pilbara。

2021 年鋰精礦供應或存結構性失衡。第一,當前 Wodgina 被 ALB 雪藏,Mt Holland 投產尚有不確定性, 兩 家 2021 年產出狀況存疑;而 Greenbushes 三期建設和資金投入均推遲,擴產進度受阻。第二,Pilbara 正式 宣布對 Altura 進行收購,考慮到原先 Altura 經營壓力較大,如收購成功大概率會暫時關停,如失敗或進入 破產清算,兩種情形下 2021 年 Altura 均難有產出,Altura 在 2020 前三季度佔到澳洲總產出的 10%。第三, 考慮到各礦山的股權結構和包銷協議,Pilbara 以及 Cattlin 礦山股權結構相對分散,其現貨也沒有被某一 家或幾家冶煉廠完全包銷,可視為獨立第三方供應商,那麼 2021 年實際公開市場澳洲精礦現貨有效供給或 僅來自於這兩家(Greebushes 只供應天齊/雅寶,Marion 只供應贛鋒)。考慮到 Altura 與威華、瑞福等企業 籤訂超過 21 萬噸鋰精礦年包銷協議需切換供應商,以及國內除大廠外 3 萬噸/年碳酸鋰/氫氧化鋰的新增速 度,2021 年市場流通的精礦現貨可能難以滿足其他冶煉廠的鋰礦原料需求。

南美低成本鹽湖產量低速擴張。ALB 的智利 La Negra III 和 IV 項目預計於 2021 年底完成調試,2022 年上線,因此其 2021 全年的產量預計與今年持平;SQM 激進的擴張計劃較之前向後順延;Livent 和 Orocobre 在 2020Q3 出現虧損,兩家的產能擴張計劃也相對謹慎。整體而言,考慮到鹽湖擴產周期長的特點,南美碳酸鋰 產量趨於緩慢線性增長。

綜合澳洲、南美、國內各公司的情況,我們認為全球 2021 年鋰(折 LCE)供應達到 52.14 萬噸,同比+11.94%; 未來五年同比增速或整體走低,從 2019 年 22%降到 2025 年的 8%。2025 年達到 82.56 萬噸(計入 Wodgina 和 Holland 的投產)。

2.2 需求端:全球電動化趨勢推動動力電池行業高景氣度,鋰需求規模持續擴張

中歐新能源汽車市場保持強勁增長。2020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在經歷補貼退坡、疫情等負面衝擊後逐步恢復 活力,7 月份起單月銷量同比轉正,10 月份更是達到 94%的單月同比增幅,全年有望實現銷量正增長。歐盟碳排 放趨嚴倒逼歐洲車企加快電動化進程,部分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持續加碼。據 EV sales,歐洲 10 月新能源車合計銷量 14.66 萬輛,同比+204%,連續四個月單月同比增幅在 170%以上。預計 2020 年歐洲電動車數量預計可實 現翻倍增長(約 110 萬輛),大幅超預期。

各國新能源政策具備持續性,有利於電車行業長周期發展。2020 年 11 月 2 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新能源汽車 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規劃到 2025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 20%左 右。歐盟制定乘用車新車平均 CO2排放強制性目標,到 2021 年降低至 95 g/km,2025 年降至 80.75 g/km,2030 年降至 59.375 g/km,直至 2050 年實現零排放,未達標車企或面臨巨額罰款。德國將 4 萬歐元以下 EV/PHEV 補 貼提升至 9000/6750 歐元(原 6000/4500 歐元),4-6.5 萬歐元的 EV/PHEV 補貼提升至 7500/5625 歐元(原 5000/3750 歐元),英國、挪威等國也出臺補貼及稅收優惠政策。「補貼+罰款」雙管齊下,車企對推出更多新能源 車型具備充足動力。

考慮到新能源車市場規模的持續放大、鋰電池生產技術提高所帶來的規模效應,動力電池的需求將保持持續增長 態勢,這無疑會持續刺激上遊鋰需求。我們預計 2021 年動力電池領域鋰需求量(折 LCE)達 14.83 萬噸,2025 年 達到 54.26 萬噸。

綜合動力電池、消費電子、傳統工業等領域的用鋰情況,我們認為 2021 年全球鋰需求端用量將達到 34.8 萬噸, 同比+21.2%;到 2025 年用量達到 79.79 萬噸,同比+22.4%。未來五年可保持 20%以上年均增速,且高於供給增速。

2.3 供需格局及推薦邏輯

供需:鋰資源供應未來五年增速整體走低,2021 年鋰精礦存結構性失衡風險。需求端則錨定電動車市場,政 策加持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將持續提升上遊鋰需求。需求與供給之間的差距將逐年縮小。

價格:鋰精礦價格或於 2020Q3 見底;考慮鋰礦經營壓力、未來供應增速的走低預期以及新能源汽車的高景氣度, 供需格局或持續好轉。預計鋰價重回中長期上行通道,2021 年鋰價中樞將顯著抬升。中性假設下,鋰精礦均價上 升至 550 美元/噸,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均價有望達到 6.5 萬元/噸水平。

我們認為:(1)鋰行業包銷模式盛行,優質礦端資源的控制權/採購權意味著原料保障及成本優勢,尤其在本輪澳 洲鋰礦集中度提升的大背景下,這一點顯得尤為突出;(2)進入電池廠商/整車廠的核心供應鏈體系,代表較高的 供應壁壘、龍頭溢價和未來業績保障;(3)市場容量逐步放大的背景下,建立在技術和資金支持下的產能擴張具 備更持久和健康的市場競爭力。具備以上特點的企業,在本輪鋰價上行通道中將持續獲益。

3. 鎂:汽車輕量化打開需求增長空間,鎂價或易漲難跌

2020 年鎂價經歷 V 型反轉:10 月份之前國內外整體需求疲弱,價格持續下行,一度接近 2016 年 1-2 月的 12750 元/噸的歷史低位;10 月起隨著需求端的逐步好轉,疊加現貨低庫存,價格止跌回升;進入 12 月份,原材料價格 (煤炭/矽鐵)的持續上漲疊加前期收儲消息發酵,鎂錠價格直線拉升,目前已回到 2019 年 9 月份水平。

鎂價反彈節奏有別於主流工業金屬。鎂定價沒有期貨交易市場而依賴於現貨交易,其價格更線性的反映品種的供 需基本面。2020 年 3 月下旬起,儘管海外疫情未得到控制,但主要工業金屬價格開始修復,而鎂價則受制於國內 外車企低排產率而繼續承壓;直到10月份全球汽車銷售數據同比恢復正增長,海外車企開工率回升疊加原料漲價, 鎂價開始明顯反彈。

3.1 供給:中國為主要產出國,環保因素限制供應

中國是原鎂主要生產國。根據自然資源部統計數據,2019 年底我國已探明菱鎂礦儲量 36.42 億噸,佔全球 29%, 居世界首位;菱鎂礦產量 1900 萬噸,佔全球 68%;鎂錠產量 90 萬噸,佔全球 86%。而產量方面,中國 2019 年原 鎂產量達 90 萬噸,佔全球總產量的 86%;遠超全球第二大原鎂生產國俄羅斯 8 萬噸的年產量。

國內原鎂產能高度分散,龍頭絕對領先。目前鎂行業集中度相對較低,CR10 約為 31.6%,市場上絕大部分是不到 2 萬噸產能的公司。隨著國家環保高壓持續,高成本落後產能逐步出清,未來 3-5 年行業集中度有望持續提升。鎂 合金行業集中度比原鎂行業更高,CR5 產量超過 80%。雲海金屬為行業龍頭企業,擁有產能 18 萬噸。

環保政策對供給端的壓制未來或將持續。原鎂冶煉能耗高,易產生廢氣廢渣,2011 年已被發改委列入限制類名單, 新建產能審批通過概率低,近年來一直保持 140-150 萬噸產能。2018 年山西被生態環境部納入強化督查重點區域, 對原鎂產量影響巨大。2020 年 3 月,工信部發布《鎂行業規範條件》,繼續推進鎂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預計對 供應端產能的釋放形成壓制。

3.2 需求:汽車輕量化打開鎂需求增長空間

節能減排及新能源浪潮驅動汽車輕量化進程,單車用鎂量有巨大提升空間。國內外政府對汽車能耗和汙染排放進 行了限制,輕量化則是節能減排最有效的方式:車重每減少 100g,燃油車百公裡油耗可減少 0.3-0.6L;整車質量 降低 10%,燃油效率可提高 6-8%。新能源汽車基於對續航裡程的要求,其車身及結構件輕量化需求則更為迫切。

鎂合金有非常優良的應用性能,是目前質量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其密度是鋁的 2/3、鋅的1/4,而鎂合金的強度 要高於鋁合金和鋼,且減重效果更為明顯;

我國單車用鎂量有巨大提升空間。根據 2015 年平均每輛車消耗鎂合金數據,美國/日本/歐洲分別為 3.8/9.3/14 kg,我國僅 1.5kg。據 2016 年 10 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工信部指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牽頭制定), 2020 年,我國單車鎂合金用量須提升至 15kg,2030 年提升至 45kg。

3.3 供需:2021 原鎂供需缺口或再度顯現,價格易漲難跌

2021 年原鎂供需缺口或再度顯現。未來原鎂需求量提升主要來自鎂合金消費上升,鎂合金的需求驅動主要來自汽 車行業,汽車行業對鎂合金材料的需求有望持續上漲。而供給側受環保趨嚴等政策制約,未來 5 年原鎂產量難以 出現大幅度提升。供需基本面改善,鎂價或迎來長周期上行。

鎂錠價格歷史上整體在 13000-20000 元/噸水平波動,今年 10 月 13750 的均價已接近歷史絕對底部區域,13000 的成本線可作為中長期價格底部參考。考慮到原料價格走高以及需求的持續回暖,鎂價易漲難跌,價格重心或在 16000-18000 元/噸的價格區間內偏強波動。

4. 風險提示

金屬供應超預期及大幅累庫風險;新電池技術商業化進度超預期;新能源汽車產銷不及預期。

(報告觀點屬於原作者,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品報告來源:【未來智庫官網】。

相關焦點

  • 有色金屬行業研究與投資策略:銅、鋁、黃金
    3、電解鋁高盈利或維持,長期格局改善3.1 成本端氧化鋁延續過剩,低價有望維持氧化鋁開工率低位運行,行業整體虧損。根據阿拉丁,2020年9月末國內氧化鋁總產 能為8,812萬噸,在產產能7,200萬噸,開工率81%,持續低位運行;2020年價格呈N型 走勢,行業當前整體虧損,近期開工率上行更多來自低成本項目貢獻。
  • 2010年度中國鋁行業大事記
    2010年,是中國鋁行業穩步發展的一年,2011年,中國鋁行業又將劃出怎樣的曲線?世鋁網記者立足業內,精心盤點了2010年度中國鋁行業大事,以期對業內人士有一定的幫助與指導。同時,將淘汰落後產能、發展循環經濟、控制冶煉廠盲目擴張產能與提高科技創新,進一步加強行業重組與升級。所謂十種有色金屬,是業內對銅、鋁、鉛、鋅、鎳、錫、銻、鎂、海綿鈦、汞這些常用有色金屬的俗稱。目前,國內除銅外,多個常用有色金屬處於產能過剩狀態,企業眾多,產業集中,而且惡性競爭,集中在冶煉領域,導致價格話語權很低。
  • 有色金屬行業月度報告:銅、鋁具有堅守價值,磁材、鋰、鈷熱情不減
    行情及業績預告情況:2018年2月,SW有色金屬板塊下跌2.11%,在申萬28個一級行業中排名第6位,表現領先主要市場指數。子板塊中,漲幅居前的是鋰,鈷及磁性材料板塊,工業金屬整體下挫,銅、鋁、鉛、鋅、黃金全線下跌。
  • 五礦證券葛軍:有色金屬行業2021年看好軍工和新能源兩條投資主線
    中證網訊(記者 胡雨)12月3日,五礦證券2021年度投資策略峰會在成都召開。會上,五礦證券總經理助理兼研究所所長葛軍在分享2021年有色金屬行業投資策略時指出,整體上看好兩條投資主線:一是軍工新材料,如高溫合金、鈦材;二是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相關材料包含稀土和鋰。
  • 有色金屬行業2021年投資策略:全面牛市開啟
    鋁:供需雙旺,高冶煉利潤有望延續電解鋁市場產能出清疊加疫情後經濟刺激帶來的行業盈利周期過去兩年行業消費增速低迷期間產能出清,導致電解鋁產能持續運行在低位。2019 年三季度之後地產竣工周期拉動鋁消費,電解鋁行業盈利已經開始緩慢改 善,但年初的疫情打斷了這個節奏。疫情後在全球經濟刺激政策推動下,鋁消 費增速猛增,而產量增長相對滯後,造成電解鋁短缺,導致電解鋁行業高利潤 和高利潤的持續時間遠超市場預期。
  • 中金有色金屬2021年展望:海外補庫驅動順周期邏輯,板塊多點開花
    ,具有成長性邏輯的行業龍頭更受青睞► 板塊上來看,黃金、鋰鈷板塊表現較亮眼。根據SMM,2020 年國內氧化鋁新增產能約為 300 萬噸,預計 2021/2022 年新增產能分別為 530/1450 萬噸。國內電解鋁新增產能也在逐漸規範,但投放規模和速度不及氧化鋁。2020年國內電解鋁新增產能約為247.5萬噸,預計2021/2022年新增產能分別為285.6/316.3萬噸,主要投產地在雲南。在高利潤驅動下,我們預計未來電解鋁可能維持供需雙旺的局面。
  • 科技成果喜獲2020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科技進步獎
    近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公布了2020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勵獲獎項目,中鋁鄭研院《鋁用炭素焙燒綠色節能關鍵技術及裝備》獲得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國際標準ISO 20258:2018(E)《鎂鋰合金——鋰含量的測定ICP-AES法》獲得二等獎。
  • 有色金屬行業研究:順勢而為,布局成長
    1.行業回顧:黃金板塊利潤表現最佳,鋰板塊股價表現最佳1.1 板塊走勢位居市場前列截至 2020 年 12月 25 日,有色金屬板塊實現 26.85%的正收益,超過滬深300 指數 3.78 個百分點,在申萬一級子板塊中排名第 9 位。從細分子板塊來看,鋰、非金屬新材料、其他稀有小金屬等子行業領漲板塊,鎢、銅、稀土板塊漲幅較低。
  • 有色金屬板塊大漲,銅鋁引領行情,鋰鎳鈷有望隨後
    其中,LME價:銅、鋁、鉛、鋅、錫和鎳分別上漲0.8%、1.8%、4.1%、0.1%、0.2%和3.9%。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最新數據,7月以來,銅、鋁、鉛、鋅基本金屬價格保持高位運行,超過疫情前水平。三季度有色企業信心指數為50.1,較二季度回升1個百分點。且產品售價、企業盈利水平、企業經營環境等分項指數較二季度有較大提升。
  • 總結2020 暢談2021 | 2020有色金屬行業年會暨長約嘉年華圓滿閉幕...
    、湯森路透新聞部專欄作家Andy Home、國內行業專家、大咖助陣現場,為大家解讀中美戰略博弈下的礦業問題、回顧總結2020年金融市場背後的風雨經歷、疫情下的金屬行業真實現狀、基本面演變歷程,以及新的政策法規帶來的影響,並對2021年全球經濟走向、行業發展前景提供全面的數據支撐,做周密的分析。
  • 有色金屬行業:電解鋁價格維持高位
    投資要點  ◆本周觀點:全球經濟復甦預期不斷提振,基本金屬漲價從銅鋁向鉛鋅擴散:本周RCEP籤署落地,美國住房銷售、社會零售數據超預期,全球經濟復甦的確定性及對復甦程度的預期不斷攀升,刺激基本金屬漲價行情從銅、鋁向鉛鋅擴散,鉛鋅本周內LME期貨報價較上周大幅上漲6%以上。
  • 各元素對鎂鋰合金的影響
    合金元素對鎂鋰合金的影響1鋁元素的影響金屬鋁是鎂鋰合金中最主要的合金元素之一。有研究表明,高鋰合金時效存在這樣一個過程β→MgLi2Al→AlLi。 當鎂鋰合金中鋰含量不同時,鋁對合金的影響也不一樣,當鋁含量達到3%以上時,鋁除了固溶於合金基體內,還將出現AlI,i相。
  • 鎂盤點:2018年鎂業重大新聞回顧
    項目分三期建設完成,一期2018年建設完成1萬五千噸純鎂廠,二期2019年建設2萬噸鎂合金生產線,及鎂合金材料科研實驗室;三期2021年建設成為鎂合金產業園。整體建設完成之後,可實現產值約50億元,可解決就業2000餘人,可將巴中市經濟開發區打造成為綠色新材料產業基地,鍛造鎂合金輪轂生產基地,高端鎂合金裝備製造基地。
  • 新能源汽車、醫藥生物、有色金屬 券商2021年三大行業投資策略大梳理
    備受期望的2021年,「十四五」規劃即將展開,新發展格局下的未來,又有何期待?   再有一個多月,就將告別2020,這一年大家投資收益如何呢?   展望即將到來的2021,一個新的開始,我們又該如何把握各行業的潛在機會呢?
  • 中金公司有色金屬2021年展望:海外補庫驅動順周期邏輯 板塊多點開花
    總的來看,今年有色板塊呈現先抑後揚的表現,下半年整體行業維持較高的景氣度,在國內疫情率先得到控制的背景下,我們認為,今年有色金屬的需求其實主要來源於中國企業的支撐。 我們認為,儘管目前階段疫情對經濟的復工復產的邊際負面影響在削弱,但全球來看疫情的負面衝擊和影響依然未退。
  • 知識篇|有色金屬的分類
    有色金屬又稱非鐵金屬,是鐵、錳、鉻以外的所有金屬的統稱。現已成為建築業、機械製造業、航空航天、電子工業、核能利用等領域不可缺少的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有色金屬的分類:
  • 近20億元資金入場搶籌,有色金屬行業指數創近3年新高,9股股價...
    在「煤飛」行情再起後,有色金屬股也在近日隨之「起舞」。周三,有色金屬行業強勁上揚,截至收盤,行業指數漲幅達2.56%,不但創出了年內新高,同時也刷新了2018年3月16日以來的近三年高點。其中,博遷新材、橫店東磁、格林美、西藏珠峰、華鈺礦業、合金投資、羅平鋅電、東方鋯業、順博合金等9隻個股均以漲停板報收。
  •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國際標準化
    二、我國有色金屬工業標準情況分析  目前我國的有色金屬工業標準工作與有色金屬行業相適應,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有色金屬標準體系。截至2007年底,我國有色金屬行業共有國家標準851項,行業標準947項。
  • 雲海金屬半年收入23億元,增長33%_鎂鋁壓鑄,擠壓,深加工 - 鋁道網
    雲海金屬主要業務為有色金屬的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務,主要產品為鎂合金、鋁合金、中間合金、壓鑄件、擠壓件和金屬鍶等,公司的產品主要應用於汽車、3C領域。公司是鎂合金和金屬鍶的龍頭企業。雲海金屬表示,其以有色金屬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為鎂行業發展制訂的方向為指引,以汽車輕量化發展為契機,保持鎂鋁合金產銷量穩步增長的同時,用擴產、合資、併購等形式相結合,發展鎂鋁壓鑄和擠壓等深加工行業,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 2020年中國有色金屬市場供需高峰論壇觀點集錦
    來自全國各地的參會嘉賓陸續抵達,有色及大宗行業的箐英們齊聚一堂,年終盛典款款拉開序幕。本次論壇有幸邀請到了上海有色金屬行業協會秘書長 劉秋麗女士、國金金屬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彬先生致開幕詞。在主題演講環節,海通證券的期貨策略研究主管高上博士,發表題為《後疫情大類資產的交易策略》的主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