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Acta Materialia:納米析出強化鋼的晶界不連續析出機制及...

2021-01-10 網易

2020-12-20 22:23:57 來源: 材料科學與工程

舉報

  材料類綜合、全面、專業的微信平臺

  納米析出強化鋼是近年來國內外迅速發展的先進高強鋼之一,其具有高強度、高塑性和良好的焊接性能,在航空航天、交通運輸和海洋工程等領域有重大的應用潛力。但是,高強鋼的晶界處能量高、擴散快,容易形成尺寸粗大的不連續析出相,引起晶界斷裂,嚴重降低材料的強韌性,這也是眾多析出強化合金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

  最近,香港理工大學焦增寶團隊以NiAl納米析出強化鋼為模型,探索了高強鋼的晶界不連續析出機制及調控機理,發現調控Cu元素的晶內配分和晶界偏析,可以消除晶界處尺寸粗大的不連續析出相,促進NiAl納米相的均勻析出,顯著提高材料的強韌性。論文第一作者為香港理工大學博士生周冰晨,通訊作者為香港理工大學焦增寶博士,合作者還包括香港城市大學楊濤博士、欒軍華博士,金屬所周剛博士、王皞博士,論文以「Mechanisms for suppressing discontinuous precipitation and improv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iAl-strengthened steels through nanoscale Cu partitioning」發表在金屬材料頂級期刊Acta Materialia上。

  論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359645420309988

  

  在納米析出強化鋼中,NiAl相有兩種競爭性的析出模式:一種是連續析出, 即NiAl相在基體上形成均勻分布的球形納米顆粒;另一種是不連續析出,即NiAl相在晶界上形核,並隨著晶界的移動而形成NiAl相與基體相間分布的胞狀組織,這類晶界析出相的尺寸粗大、分布不均勻,嚴重降低高強鋼的強韌性。

  本研究發現,調控Cu元素的晶界偏析和晶內配分,可以有效的消除高強鋼的晶界不連續析出,獲得在晶界和晶內均勻分布的NiAl納米析出相。研究發現,Cu元素抑制晶界不連續析出相的機理有兩方面:1)Cu元素偏析到NiAl連續析出相中,加速了晶內NiAl相的連續析出,快速降低了基體的過飽和度,從而降低了晶界處不連續析出相的生長動力;2)Cu元素偏析在晶界處,降低了晶界的能量,從而降低了晶界處不連續析出相的形核動力。

  力學測試表明,通過調控Cu元素在納米尺度的偏析和配分, NiAl析出相的數量密度增加了五倍,析出強化效果提高了兩倍,並顯著改善了材料的抗過時效能力。經Cu元素調製後,NiAl析出強化鋼的屈服強度從925MPa提高到1400MPa,並保持10%的延伸率和40%的斷面收縮率,獲得了良好的強塑性匹配。

  

  圖1. NiAl析出強化鋼的晶界不連續析出相(DP, 白色區域):(a) 固溶態,(b) 時效7.5分鐘,(c) 時效30分鐘,(d) 時效2小時,(e) 衍射斑點,(f) 不連續析出相的暗場像

  

  圖2. Cu元素抑制了NiAl強化鋼的晶界不連續析出相(DP, 白色區域):(a-c) 添加0.5 %Cu,(d-f) 添加1%Cu,(g-i) 添加1.5%Cu

  

  圖3. Cu元素促進了NiAl納米顆粒的連續析出:(a-c) 0Cu合金的析出組織,(d-f) 1.5%Cu合金的析出組織

  

  圖4. Cu元素的晶界偏析抑制了晶界不連續析出相的形成:(a)1.5Cu合金在時效1分鐘的晶界組織,(d-f) 1.5Cu合金在時效2小時的晶界組織

  

  圖5.Cu元素晶內配分和晶界偏析抑制晶界不連續析出的機理

  

  圖6. Cu元素對NiAl析出強化鋼力學性能的影響:(a) 時效硬度,(b) 拉伸性能

  通訊作者簡介:
焦增寶博士,香港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助理教授。2010年於北京科技大學呂昭平教授研究組獲碩士學位,2014年於香港城市大學C.T. Liu院士研究組獲博士學位,2016年於麻省理工學院C.A. Schuh院士研究組從事納米金屬材料研究,2017年加入香港理工大學。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超高強度鋼、高熵合金、高溫合金和納米晶的合金設計、組織性能調控以及納米結構的三維原子探針表徵。發表在Science、Nature Commun、Mater Today、Acta Mater 等期刊論文五十餘篇,擔任Acta Mater、Scripta Mater、Intermetallics等多種期刊審稿人,課題組主頁:www.zbjiao.hk。

  *感謝論文作者團隊對本文的大力支持。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香港理工Acta Materialia:納米析出強化鋼的晶界不連續析出機制及調控機理
    納米析出強化鋼是近年來國內外迅速發展的先進高強鋼之一,其具有高強度、高塑性和良好的焊接性能,在航空航天、交通運輸和海洋工程等領域有重大的應用潛力。但是,高強鋼的晶界處能量高、擴散快,容易形成尺寸粗大的不連續析出相,引起晶界斷裂,嚴重降低材料的強韌性,這也是眾多析出強化合金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
  • 金屬頂刊《ACTA》:闡明了!微合金化鐵素體鋼中相界面析出強化機制!
    微觀結構由佔主導的多邊形鐵素體(平均晶粒尺寸為4±3μm)和高密度的納米尺寸盤狀沉澱物(直徑2~4nm,最厚的地方1±0.4nm)組成。V、Cr、Nb微合金化鋼中出現了相界纖維碳化物。在界面析出相之間和行間的鐵素體基體中可以觀察到團簇的形成。
  • 頂尖論文:首次揭示具有相間析出的鐵素體鋼強化機制
    析出強化是合金的有效強化機制之一,可以提升高達150-300MPa屈服強度。碳化物形成元素Ti、Nb、Mo、Cr和V是高強度低合金(HSLA)鋼中常用的微合金化元素。為了達到顯著的強化效果,在塑性變形過程中限制位錯的運動,析出相應該是高密度細小的。
  • 《ACTA》首次破譯高強鐵素體合金納米析出相多尺度共存機制
    摘要:本文研究了納米結構鐵素體合金經過極端的熱機械加工成薄壁管幾何形狀後納米氧化物析出相。首次觀察到了在NFA薄壁管中富含納米級(Y,Ti)的氧化物從細球到細長棒的形態轉變,提出了熱機械處理後各種析出物形態共存的機理。發現儘管析出相的體積分數(0.3%)和數密度(> 1023 m-3)保持不變,但析出相的形態從球形變為棒狀,長徑比有所增加。
  • Acta Materialia:析出強化型FeCoNiCrTi0.2高熵合金在室溫及低溫狀態下的優異拉伸性能
    根據文章報導,FeCoNiCrTi0.2高熵合金在兩種相同成分且相連的納米析出相的作用下,得到強化。該工作研究了析出強化的FeCoNiCrTi0.2高熵合金在室溫和低溫下的拉伸性質,以及相應的缺陷結構演化,所得結論為通過析出強化和孿晶/堆垛層錯相結合的方法設計用於低溫環境的高熵合金提供了指導。圖1:不同狀態下FeCoNiCrTi0.2高熵合金的結構和形貌表徵。
  • 東北大學:提出強磁場時效多組分納米析出分層結構鋼新策略
    導讀:本文研究了時效過程中的強磁場(HMF)對多組分納米沉澱鋼中富Cu析出物和Ni(AlMn)析出物共沉澱析出行為的影響。結果表明,HMF促進了富Cu和Ni(AlMn)共析出物的分層結構的構建。研究認為,時效過程中,由於熱力學變化,HMF增加了二次沉澱的成核速率,從而細化了二次沉澱。
  • 釩在鋼中的析出強化作用
    Gladman基於Ashby-Orowan模型對比了釩、鈮鋼中析出強化作用的實驗觀察結果與理論計算結果,如圖1所示。實驗測量得到的析出強化作用與理論計算得到的析出強化作用結果有較好的一致性。雖然微合金鋼中析出相的體積分數較低,但析出相細小彌散,通常其顆粒尺寸小於10nm,因此,第二相的析出強化對屈服強度的貢獻是明顯的。
  • 北科大發表《ACTA》:揭示析出相在不鏽鋼點蝕過程中的作用機理
    而且,蝕坑將充當裂紋源,加速鋼的損壞。在DSSs中,鐵素體相所佔體積分數為12〜20%的Fe20Cr9Ni雙相不鏽鋼被廣泛用於生產壓水堆的一次冷卻劑管道。但是,這種鋼通常在會在280-320℃的長期服役期間由於鐵素體相發生調幅分解發生熱時效脆化,從而導致斷裂韌性顯著降低。許多學者系統地研究了時效對雙相不鏽鋼力學性能的影響。
  • 《Acta Mater》中南大學杜勇團隊鋁合金析出強化領域重要進展!
    研究鋁合金在時效熱處理過程中析出的強化相的結構,是設計合金成分、調控析出相類型從而提升鋁合金力學性能的基礎。由於鋁合金中的亞穩納米析出相在透射電鏡的高能電子束下的結構穩定性低,制約了對其結構的原子尺度表徵。
  • 西安交大:晶界析出相,助力1597MPa高強高塑性高熵合金
    如何在不引起嚴重脆化的情況下有效地將其強化是擴展實際應用的關鍵挑戰之一。 析出強化對位錯運動的阻礙機制有切過機制和繞過機制。經過熱機械加工後的HEA出現大量的L12析出相(10.3±0.2nm),由於析出相較小,位錯運動時將切過析出相進而產生阻礙作用;原基體材料中含有的L21(130.7±1.5nm)粒徑較大,猜測此時為繞過機制,兩種機制共同作用導致合金性能提升。通過理論計算估計L12對強度的貢獻為274.5MPa;L21對強度的貢獻為487.5MPa。
  • 西安交大:晶界析出相,助力1597MPa高強高塑性高熵合金
    如何在不引起嚴重脆化的情況下有效地將其強化是擴展實際應用的關鍵挑戰之一。析出強化對位錯運動的阻礙機制有切過機制和繞過機制。經過熱機械加工後的HEA出現大量的L12析出相(10.3±0.2nm),由於析出相較小,位錯運動時將切過析出相進而產生阻礙作用;原基體材料中含有的L21(130.7±1.5nm)粒徑較大,猜測此時為繞過機制,兩種機制共同作用導致合金性能提升。
  • 《Scripta Mater》高分辨觀測揭示鋼中碳氮化物的析出和生長機理!
    析出強化是改善金屬合金機械性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在冶金學和晶體學中一直受到密切關注。例如,納米級析出物可有效的提高鐵素體/貝氏體鋼的強度,而不會影響其延展性和可成形性。
  • 深度綜述:釩在鐵素體中的析出
    對於正常成分的鋼,在高於1000℃終軋時,幾乎所有的釩都將在鐵素體中析出。鐵素體中彌散分布的細小V(C,N)顆粒是釩微合金化強化的主要方式。關於釩在鐵素體中的析出規律也是人們研究最深入的領域之一。相間析出機制是人們廣泛研究的重要課題。
  • 《Acta Mater》鋁鎂合金中納米尺度β析出相的演變
    5xxx系鋁合金越來越多地被視為結構鋼的替代品,特別是在船舶應用中。這種不可熱處理的合金具有很高的強度重量比,良好的耐腐蝕性以及良好的可焊接性和可成形性。但是,在中等至低溫下在晶界處容易形成β相(Al3Mg2),因此5xxx系列鋁合金易于敏化(sensitization)。
  • 【知識】金屬的四種強化機制
    為了提高金屬的強度,常用的強化方法有形變強化、固溶強化、第二相強化、析出強化。鋼中第二相的形態主要有三種,即網狀、片狀和粒狀。網狀特別是沿晶界析出的連續網狀Fe3C,降低的鋼機械性能,塑性、韌性急劇下降,強度也隨之下降。第二相為片狀分布時,片層間距越小,強度越高,塑性、韌性也越好。
  • 金屬頂刊《Acta Mater》鎳基合金晶界鋸齒化
    蠕變作為一種不可逆的高溫塑性變形機制,是鎳基合金性能優化的重點。鋸齒化晶界作為一種強化機制於1976年被第一次提及,並在後續的研究中發現變形,粉末,鑄造等方式均可獲得晶界鋸齒化,並一定程度提升性能。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我們發現仍有一些問題沒有被完全回答,例如,鋸齒化為何產生?如何量化並控制?形成與強化機理是什麼?是否有二級效應的幹擾?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展開了研究。
  • 孝感市316ti鏡面板析出強化的強度
    孝感市316ti鏡面板析出強化的強度 ,「12tvvq」  無錫新同巨鋼業有限公司專業生產孝感市316ti鏡面板,規格齊全,價格優惠,貨源充足,歡迎新老客戶來電洽談。
  • 欽州市444不鏽鋼裝飾管析出強化的強度
    欽州市444不鏽鋼裝飾管析出強化的強度 ,「17cwujssj7」   無錫新同巨鋼業專業銷售欽州市444不鏽鋼裝飾管、304不鏽鋼板、316l、310s、321、904l等材料為主的公司,資源充足,品種齊全,庫存量大,歡迎來電諮詢。
  • 中南大學劉楚明團隊:動態析出與晶粒細化協同提高合金強塑性!
    鎂合金的應用由於力學性能差而受到阻礙,目前很多晶粒細化工藝都不適合大規模工業製造。本文利用多方向鍛造方法對Mg-9Al加工,在動態析出強化和細晶強化的共同作用下,提高了合金的強塑性。相比時效而言,可以將時間從幾天縮短為幾分鐘。
  • H13熱作模具鋼大尺寸析出相特徵及生成機制
    AISI H13作為一種強韌兼備的熱作模具鋼,廣泛用於熱鍛壓模、熱擠壓模和鋁合金壓鑄模,本身需要具備優良的高溫強度及韌性。H13鋼合金元素質量分數較高,尤其是碳化物形成元素鉬、釩、鉻,凝固過程中合金元素的偏析會導致大尺寸碳化物或碳氮化物的析出,這些大尺寸硬質析出相的存在,對於模具鋼產品的強度、韌性無疑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