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學:提出強磁場時效多組分納米析出分層結構鋼新策略

2020-10-14 材料學網materials

導讀:本文研究了時效過程中的強磁場(HMF)對多組分納米沉澱鋼中富Cu析出物和Ni(AlMn)析出物共沉澱析出行為的影響。結果表明,HMF促進了富Cu和Ni(AlMn)共析出物的分層結構的構建。研究認為,時效過程中,由於熱力學變化,HMF增加了二次沉澱的成核速率,從而細化了二次沉澱。同時,在回火後的進一步時效過程中,由於Cu原子的擴散增加,HMF提高了一次析出的Ostwald熟化速率,從而加速了粗化過程。


以B2晶體結構的NiAl納米顆粒和鐵素體中納米級富Cu沉澱物(CRPs)共析強化為主的多組份納米析出鋼在析出機理、成分、組織和性能之間的關係等方面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分層結構:較細的結構增強了基體,增加了強度,而粗化的結構軟化了基體,從而提供了延展性,這是在多組分納米沉澱鋼中平衡強度和延展性之間權衡的另一種方法。通過淬火-回火-回火熱處理,在鋼中發現一種由馬氏體和奧氏體組成的分層結構,以提高塑性和韌性。其他由奧氏體還原和分級CRPs組成的分層組織以及粗化一次共析出相和二次共析出相也被證實可以改善鋼在多級熱處理後的偏析、強度和延性。層狀結構的形成幾乎歸因於外部附加元素(Mo,Ti,Hf等)和熱處理的調製。附加元素可能會改變原始材料的內在特性,並且熱c處理調整可能會增加加工的複雜性。因此,探索除增加元素和熱處理調製外的其他變化策略,對優化和獲得多組分納米析出鋼的層次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外強磁場(HMF)是改變材料微觀結構的有力工具,廣泛應用於凝固和固相轉變。關於固相轉變中的析出行為,HMF影響了相的組成和分布,成核和生長,排列和取向,相變以及相對析出物在複雜碳化物,單個析出物方面的性質。HMF的貢獻主要與磁化能量有關,磁化能量會改變相變的熱力學和動力學,並取決於相的磁性。儘管目前已經進行了許多有關HMF對沉澱行為的影響的工作,但很少關注HMF對共沉澱物的影響,尤其是對CRPs和NiAl共析沉澱物的影響。


基於此,東北大學材料電磁處理重點實驗室左小偉教授團隊選擇了Fe-Cu-Ni-Mn-Al鋼(Cu / Ni鋼),它是一種典型的通過CRPs和NiAl沉澱物進行沉澱硬化的鋼,以闡明HMF對沉澱的影響。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和3D原子探針層析成像(APT)著重描述了CRPs和NiAl沉澱的微觀結構。結果表明,時效過程中的外部HMF促進了多組分納米沉澱鋼中CRPs和NiAl顆粒的分層共沉澱的構建,而沒有任何其他元素和熱處理調製。相關研究成果以題「A novel strategy for hierarchical structure in multicomponent nano-precipitated steels by high magnetic field aging」發表在國際材料頂刊 Scripta materialia上。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16/j.scriptamat.2020.09.035


沒有HMF的樣品中的微觀結構(圖1a)在基質中顯示出高密度的沉澱相,其中沉澱相的分布相對均勻,但是具有12T HMF的樣品中的微觀結構顯示出高密度但不均勻的析出相,其中大部分析出物顯示出更細的尺寸,而一小部分顯示出更大的尺寸。

圖1 處理後樣品中析出物的明場透射電鏡(TEM)顯微圖和沿[001]帶軸顯示相應選擇的區域衍射圖樣,(a)不含HMF,(b)與HMF平行方向的12T HMF,(c)與12T HMF法線方向的Cu/Ni鋼時效共析出物的等濃度表面,(d)不含HMF,(e)含12T HMF,以及相應的半徑(f) 0T,(g) 12T的統計頻率分布。


圖2 兩種典型納米粒子在Cu/Ni鋼中的一維組成分布。(a) 0-T樣品和(d) 12-T樣品中的小尺寸共沉澱物;大尺寸粗化共沉澱在(b, c) 0-T樣品和(e, f) 12-T樣品中。插入物顯示了相應的納米顆粒的形態


圖3 (a)CRPs-0T內Cu / Ni鋼中納米顆粒的不同組的鄰近直方圖;(b)CRPs-12T;(c)CRPs-12T,無粗大顆粒;(d)Ni(AlMn)粒子-0T;(e)Ni(AlMn)12T顆粒;(f)沒有粗大顆粒的Ni(AlMn)12T顆粒。


綜上所述,HMF促進了分層共沉澱物,增加了硬度,但對共析出物從核殼結構演變為鄰近結構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分層共沉澱物的形成被認為是由於二次顆粒的回火以及由於銅擴散增加而引起的回火和進一步時效使一次顆粒的粗化速率增加,從而導致二次共沉澱物成核速率增加的結果。它為調整層次結構提供了一種新穎的綠色環保策略,並擴大了HMF在材料結構演變中的應用。





相關焦點

  • 香港理工Acta Materialia:納米析出強化鋼的晶界不連續析出機制及...
    最近,香港理工大學焦增寶團隊以NiAl納米析出強化鋼為模型,探索了高強鋼的晶界不連續析出機制及調控機理,發現調控Cu元素的晶內配分和晶界偏析,可以消除晶界處尺寸粗大的不連續析出相,促進NiAl納米相的均勻析出,顯著提高材料的強韌性。
  • 香港理工Acta Materialia:納米析出強化鋼的晶界不連續析出機制及調控機理
    納米析出強化鋼是近年來國內外迅速發展的先進高強鋼之一,其具有高強度、高塑性和良好的焊接性能,在航空航天、交通運輸和海洋工程等領域有重大的應用潛力。但是,高強鋼的晶界處能量高、擴散快,容易形成尺寸粗大的不連續析出相,引起晶界斷裂,嚴重降低材料的強韌性,這也是眾多析出強化合金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
  • 新型超高強馬氏體時效鋼強度突破2000兆帕
    【每日科技網】 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呂昭平教授團隊創新合金設計理念,研發出一種高密度納米強化的超高強馬氏體時效鋼。《自然》雜誌4月10日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 ACTA開發出低成本、高強度、高延伸率含碳奧氏體-馬氏體時效鋼
    以下文章來源於材料學網 ,作者材料學網,江蘇雷射聯盟轉載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本文提出一種基於碳化物析出的新型馬氏體時效鋼。並設計了兩種合金,即Fe-10Mn-0.25C-2Cr-1Mo wt%(2CrMo)和Fe-10Mn-0.25C-1Cr-2Mo wt%(Cr2Mo)以實現超高強度和高延伸率。合金是通過一般熔煉,鑄造和熱加工工藝製造的。
  • 湖南大學陳江華院長團隊:位錯誘導析出對鋁合金時效強化的影響!
    Al-Mg-Si合金的優越性能主要來自於時效處理過程中形成的大量彌散的納米級析出物,可以有效地阻止位錯運動。人們普遍認為,Al-Mg-Si合金的析出順序為:過飽和固溶體→GP區→β''→β'(β'/U1/U2)→β。在工業生產中,時效硬化的鋁製品通常需先經過一定程度的預變形(應變<10%),如矯直或整形,然後再進行時效處理。
  • 中國造超高強馬氏體時效鋼:抗拉強度達到2200兆帕
    【PConline 資訊】中國在基建方面能力大家有目共睹,能製造出相應配套的研發也在情理之中,據外媒報導,一項刊登《自然》國內最新研究顯示,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呂昭平教授團隊創新合金設計理念,研發出一種高密度納米強化的超高強馬氏體時效鋼。
  • 蘇州大學科研團隊在多組分鉑基納米材料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交匯點訊 鉑基納米材料在越來越多的能源和催化領域中展現出良好的應用潛力,因此鉑基納米材料的可控制備及其能源催化應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和社會價值。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黃小青教授帶領的團隊在該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近日,團隊開展的「面向燃料電池應用的多組分鉑基納米材料研究」榮獲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中南大學劉楚明團隊:動態析出與晶粒細化協同提高合金強塑性!
    本文利用多方向鍛造方法對Mg-9Al加工,在動態析出強化和細晶強化的共同作用下,提高了合金的強塑性。相比時效而言,可以將時間從幾天縮短為幾分鐘。鎂(Mg)合金由於密度低,在運輸行業中可顯著減輕重量。然而,鎂合金的應用由於力學性能差而受到阻礙,尤其是低強度和低延展性。
  • 新型超高強鋼突破2000兆帕強度極限
    原標題:新型超高強鋼突破2000兆帕強度極限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4月12日電 (記者操秀英)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呂昭平教授團隊創新合金設計理念,研發出一種高密度納米強化的超高強馬氏體時效鋼。
  • 中南大學杜勇團隊在鋁合金析出強化領域取得系列新成果
    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李凱副教授、杜勇教授為該文共同通訊作者,中南大學2019屆碩士畢業生陳皓楠、陝西師範大學盧江波副教授為該文章的並列第一作者,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為第一作者單位。鋁合金由於質量輕、比強度高、耐腐蝕、易於回收利用等特性,成為汽車等行業實現節能減排的重要輕量化材料。
  • 東北大學易紅亮教授團隊:2GPa級板簧用鋼取得突破!
    由東北大學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易紅亮教授團隊開發的2000MPa級高應力板簧用鋼,與國內板簧用鋼頂尖企業方大特鋼合作,成功試製了全新的2000MPa板簧用鋼,在重慶紅巖方大汽車懸架有限公司試製的高應力板簧,性能指標達到了國外先進板簧水平,於2020年10月底,成功完成了某國內客車品牌的車型道路實驗
  • 馬氏體時效鋼強化工藝特點
    馬氏體時效鋼是一種以超低碳馬氏體為基體,通過時效產生金屬間化合物沉澱硬化的超高強度鋼。與傳統的高強度鋼不同,它不是用碳而是靠金屬間化合物的彌散析出來強化,這使其具有一個突出的優點:熱處理工藝簡單方便,這是由於馬氏體轉變不受冷卻速度的影響,不會出現像淬火回火鋼中常出現的淬透性問題,熱處理變形小,加工性能及焊接性能都很好。馬氏體時效鋼的顯著特點是在超高強度下仍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優異的斷裂韌性,這使它不僅可以取代傳統的高強度鋼,而且在一些重要領域內獲得別的材料難以替代的應用。
  • 《Acta Mater》中南大學杜勇團隊鋁合金析出強化領域重要進展!
    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李凱副教授、杜勇教授為該文共同通訊作者,中南大學2019屆碩士畢業生陳皓楠、陝西師範大學盧江波副教授為該文章的並列第一作者,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為第一作者單位。研究鋁合金在時效熱處理過程中析出的強化相的結構,是設計合金成分、調控析出相類型從而提升鋁合金力學性能的基礎。由於鋁合金中的亞穩納米析出相在透射電鏡的高能電子束下的結構穩定性低,制約了對其結構的原子尺度表徵。
  • 中國科大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的研製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唐智勇研究員課題組、多倫多大學Edward Sargent教授團隊開展多方合作,在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合成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人員首次通過在一維納米結構單元中定點選擇性複合磁性材料,利用局域磁場調製電偶極矩與磁偶極矩之間的相互作用,成功合成了一類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 《Scripta Mater》高分辨觀測揭示鋼中碳氮化物的析出和生長機理!
    析出強化是改善金屬合金機械性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在冶金學和晶體學中一直受到密切關注。例如,納米級析出物可有效的提高鐵素體/貝氏體鋼的強度,而不會影響其延展性和可成形性。
  • 頂尖論文:首次揭示具有相間析出的鐵素體鋼強化機制
    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明確了鐵素體鋼中納米級析出相的共格和模量強化機制(coherency and modulus strengthening mechanisms),估算了不同強化機制對屈服強度的提升,主要貢獻是晶界強化和納米級析出相,分別約為280MPa和395MPa,團簇強化約150-170MPa。
  • 微合金化鐵素體鋼中相界面析出強化機制!
    微觀結構由佔主導的多邊形鐵素體(平均晶粒尺寸為4±3μm)和高密度的納米尺寸盤狀沉澱物(直徑2~4nm,最厚的地方1±0.4nm)組成。V、Cr、Nb微合金化鋼中出現了相界纖維碳化物。在界面析出相之間和行間的鐵素體基體中可以觀察到團簇的形成。
  • 【納米】JACS封面:多組分自組裝精確構築納米膠囊
    自1997年,Atwood教授成功利用杯[4]間苯二酚芳烴通過氫鍵作用構築納米膠囊以來,杯[4]芳烴被廣泛用作建構超分子膠囊的支架。然而,由於其特有的杯子形狀,杯[4]芳烴膠囊的結構主要限於二聚體和六聚體膠囊,杯芳烴膠囊結構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只能寄希望於通過另外互補的連接基團實現。雖然這種設計策略非常明確,但是目前為止,還鮮有新結構報導,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缺少合適可用的互補對。
  • 香港城大&西北工大提出新型高熵合金設計思路!打破「炒菜」法
    這些發現為設計析出硬化合金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也為設計出γ-γ′ HEA提供了更深入的見解。高熵合金(HEAs)的多主元設計理念激發了對先進金屬材料的廣泛科學研究。這個新設計策略提供了一個幾乎無限的組合空間來設計新的合金。在過去的十年中,基於多主元設計的理念開發了大量新型HEAs,並被證明在結構應用上很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