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A開發出低成本、高強度、高延伸率含碳奧氏體-馬氏體時效鋼

2021-01-09 江蘇雷射產業創新聯盟

以下文章來源於材料學網 ,作者材料學網,江蘇雷射聯盟轉載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本文提出一種基於碳化物析出的新型馬氏體時效鋼。並設計了兩種合金,即Fe-10Mn-0.25C-2Cr-1Mo wt%(2CrMo)和Fe-10Mn-0.25C-1Cr-2Mo wt%(Cr2Mo)以實現超高強度和高延伸率。合金是通過一般熔煉,鑄造和熱加工工藝製造的。兩種合金通過富鉻和富鉬的碳化物和富錳的回覆奧氏體的同時析出而改善性能。觀察到的微觀結構主要由微米級和納米級Mn偏析主導,這些偏析決定了局部的Ac3溫度。兩種合金均發生奧氏體回復,兩種情況均在16h達到峰值。時效16小時後獲得的複雜的微觀結構使強度達到了1.3GPa,伸長率達到了18%。高強度高延伸率主要是由於略微過時效但仍然較強的馬氏體和30%的奧氏體相結合提高了加工硬化和延伸率。

在汽車領域,特別是對於輕量化而言,開發具有1GPa以上的極限拉伸強度和15-20%的拉伸伸長率的廉價鋼是至關重要的要求。最初的高強度鋼是1950年代後期開發的鎳馬氏體時效鋼,其基本原理是使用替代元素在低碳鐵鎳馬氏體基體中進行時效硬化,並在時效過程中形成大量的細金屬間析出物。為了降低成本,Goldstein等人在1960年使用Mn作為替代奧氏體穩定劑,並報導了通過奧氏體向馬氏體的相變誘導塑性(TRIP)機理獲得的優異韌性。這導致對提高性能的含錳TRIP鋼的大量研究。最近,Raabe及其同事報導了無碳和9-15%Mn的馬氏體時效鋼表現出1-1.5 GPa的極好拉伸強度,總拉伸伸長率為15-20%。這些性質歸因於在時效熱處理過程中非常細的納米級金屬間化合物的析出。

大量學者對TRIP鋼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其顯微組織由至少5%的殘留奧氏體嵌入貝氏體,馬氏體和鐵素體基體。在TRIP鋼的塑性變形過程中,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從而顯著增強了材料性能並導致硬化。TRIP鋼的初始加工硬化率低於雙相(DP)鋼,但是在較高的應變下,DP鋼的加工硬化開始減少時,硬化率仍然存在。

基於此,英國謝菲爾德大學、伯明罕大學、劍橋大學聯合報告了一種低成本,高延展性,高強度的含碳奧氏體-馬氏體鋼的新穎設計方法。其極限抗拉強度高達1.3 GPa,拉伸伸長率達到15-18%,這歸功於熱處理過程中的碳化物沉澱以及奧氏體的TRIP效應。兩種鋼均基於10%的Mn,並少量添加C,Cr和Mo形成納米析出。合金之間的主要區別是Cr和Mo含量。這將使它們所含的奧氏體含量有所不同(Cr含量的增加和Mo含量的降低會導致鐵素體和奧氏體之間的平衡轉變溫度升高)以及相沉澱動力學的變化。相關研究結果以題「Effect of ageing on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in a new design of maraging steels with carbon」發表在Acta Materialia上。

這種新的合金設計理念表明可以掩蓋無碳馬氏體時效鋼和超高強度鋼中存在的一個主要矛盾問題:促進納米級同時析出,以實現高強度;並還原至少30%的奧氏體以提高延展性。這些性能是通過添加Mn,Cr,Mo和C的最佳組合來實現的,這使得相變行為相互依存,最佳的顯微組織包括具有大量碳化物析出的馬氏體和奧氏體,該回復奧氏體表現出廣泛的TRIP效應,這對於獲得高強度和延展性的組合是非常重要的。

圖2 應用於合金的形變熱處理示意圖。

圖3 合金510℃時效不同時間的應力應變曲線,(a)2CrMo的拉伸曲線;(b)Cr2Mo的拉伸曲線;(c)2CrMo的加工硬化率曲線;(d)Cr2Mo的加工硬化率曲線。

圖4 (a)2CrMo合金;在870°C下奧氏體化處理1h的兩種鋼的光學顯微照片和XRD相分析。(b)Cr2Mo合金;(c)兩種鋼的XRD。

兩種合金中均發生Mn偏析,這導致微觀結構的某些區域在Ac3之上時效,而其他區域在Ac 3之下時效。事實證明,這對提高機械性能很有幫助。2CrMo合金中富錳區域的時效遠高於Ac3溫度,導致形成球狀奧氏體。

圖5 時效2CrMo鋼的顯微照片

圖6 Cr2Mo鋼的顯微照片

在2CrMo鋼中,加熱至時效溫度時發生碳化物析出(M3C和M7C3)。碳化物的沉澱似乎阻止了Mn偏析到馬氏體板條邊界。碳化物在時效過程中逐漸溶解,直到在510°C下48h後都消失了。時效過程中碳化物的溶解促進了局部轉變為奧氏體。碳化物對合金的強度沒有很大的貢獻。

圖7 2CrMo的EBSD圖顯示了從(ac)510°C持續5h時效後的顯微組織演變;(df)510°C持續8h; (gi)510°C持續16h;(jl)510°C持續48h。反極圖(IPF)映射(a,d,g,j)顯示了相對於RD(軋制方向)的晶粒取向;(b,e,h,k)相圖,FCC還原奧氏體為藍色,馬氏體為紅色;(c,f,i,l)能帶對比圖,顯示了兩個相的形態。

圖8 Cr2Mo(a-c) 510℃5h時的EBSD圖;(d-f) 510℃8小時;(g-i) 510℃16h;(j-l) 510℃48小時

圖9 2CrMo時效5小時後TEM和STEM顯微照片

圖10 時效8h(ad)和16h(ad)的樣品 拉伸試驗後的EBSD圖:(a,b)2CrMo在拉伸試驗後顯示出一些奧氏體保留;(c,d)拉伸試驗後,Cr2Mo幾乎沒有顯示奧氏體;(e,f)2CrMo在拉伸試驗後幾乎沒有顯示出奧氏體;(g,h)Cr2Mo在拉伸試驗後幾乎沒有顯示出奧氏體。(a,c)是IPF圖,(b,c)是相位圖。(IPF:反極圖;相圖:藍變奧氏體,紅馬氏體)。

圖11 顯微組織演變示意圖,顯示了兩種鋼的碳化物沉澱,Mn偏析以及還原奧氏體的位置和形態。

研究表明:時效16h的合金具有最大的強度和延展性。這與包括馬氏體,碳化物在馬氏體板條邊界和回復奧氏體中的沉澱以及最大含量回復奧氏體的顯微組織有關。回復奧氏體在拉伸試驗中完全轉變,因此TRIP效應對強度和延展性起了主要作用。

相關焦點

  • 馬氏體時效鋼強化工藝特點
    馬氏體時效鋼是一種以超低碳馬氏體為基體,通過時效產生金屬間化合物沉澱硬化的超高強度鋼。與傳統的高強度鋼不同,它不是用碳而是靠金屬間化合物的彌散析出來強化,這使其具有一個突出的優點:熱處理工藝簡單方便,這是由於馬氏體轉變不受冷卻速度的影響,不會出現像淬火回火鋼中常出現的淬透性問題,熱處理變形小,加工性能及焊接性能都很好。馬氏體時效鋼的顯著特點是在超高強度下仍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優異的斷裂韌性,這使它不僅可以取代傳統的高強度鋼,而且在一些重要領域內獲得別的材料難以替代的應用。
  • 馬氏體鋼的焊接技巧方法
    馬氏體鋼(MS—MartensiticSteel)的顯微組織幾乎全部為馬氏體組織。其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其最高強度可達1600MPa,需進行回火處理以改善其塑性,使其在如此高的強度下,仍具有足夠的成形性能,是目前商業化高強度鋼板中強度級別最高的鋼種。
  • 新型超高強馬氏體時效鋼強度突破2000兆帕
    【每日科技網】 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呂昭平教授團隊創新合金設計理念,研發出一種高密度納米強化的超高強馬氏體時效鋼。《自然》雜誌4月10日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 中國造超高強馬氏體時效鋼:抗拉強度達到2200兆帕
    【PConline 資訊】中國在基建方面能力大家有目共睹,能製造出相應配套的研發也在情理之中,據外媒報導,一項刊登《自然》國內最新研究顯示,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呂昭平教授團隊創新合金設計理念,研發出一種高密度納米強化的超高強馬氏體時效鋼。
  • 「超級鋼」研發成功,具備高性能鋼的強度,卻非常抗裂
    雙重優勢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型鋼,其強度與以前的高性能鋼一樣強,但具有更高的抗裂性,它具有特別穩定的顯微組織。根據發表於《科學》雜誌上的論文,與傳統的高強度鋼相比,這種鋼的生產過程不需要昂貴的合金金屬、也不需要複雜的製造過程。
  • 高強度緊固件的材料選擇與熱處理
    國家標準中規定心部區域馬氏體組織必須>90%,其實高強度緊固件來說,非馬氏體組織的存在會導致性能急劇下降。 在一次性能測量中,螺栓的低溫衝擊韌性、斷面收縮率、延伸率都沒有達到標準要求,我們進行了各項分析,從金相圖片分析中可以看出熱處理工藝不當存在的明顯缺陷。
  • 馬氏體、奧氏體、珠光體,20種材料彩色金相,帶你輕鬆識別
    在600~550℃形成的珠光體用金相顯微鏡放大500倍,不能分辨珠光體片層,僅看到黑色的球團狀組織,只有用電子顯微鏡放大10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層稱為屈氏體。若是高碳高合金鋼,看不清針狀羽毛;中碳中合金鋼,針狀羽毛較清楚;低碳低合金鋼,羽毛很清楚,針粗。
  • 加工馬氏體不鏽鋼Cr13用什麼車刀?
    不同於奧氏體不鏽鋼和鐵素體不鏽鋼,馬氏體不鏽鋼Cr13能進行淬火,淬火後具有較高的硬度、強度和耐磨性,因此在車削加工時使用博特立方氮化硼刀片比較好,能有效的加工高硬度馬氏體不鏽鋼。
  • 獲得超強韌Q&P鋼
    自2003年研製出淬火配分(Q&P)鋼以來,碳配分被廣泛應用於多相超高強度鋼的設計中。其基本原理是碳在分區處理過程中從馬氏體擴散到奧氏體。配分後的奧氏體變得更加穩定,即使在室溫下也不會發生轉變。在Q&P鋼中,殘餘奧氏體是亞穩態的,在變形過程中不斷轉變為馬氏體,從而發生變形誘導塑性(TRIP)效應。
  • 頂刊《Acta Mater》3D列印出迄今為止最高強度1.4GPa超高強度鋼
    雷射天地導讀:材料學頂刊《Acta Materialia》近日報導,美國 Texas A&M大學研究人員採用雷射選擇性熔化(SLM)列印出迄今為止最高強度超高強度鋼,強度達到1.4GPa的馬氏體不鏽鋼,韌性達到11%。如下雷射天地帶大家一探究竟。
  • 港大黃明欣等創強韌性組合世界紀錄的超級鋼
    港大黃明欣等人首次提出高屈服強度誘發晶界分層開裂增韌的新機理,獲得了同時具備極高屈服強度,極佳韌性,良好延展性的低成本超級鋼,為發展高強高韌金屬材料提供了新的材料設計思路。這是黃明欣團隊2017年在《Science》發表創屈服強度-均勻延伸率世界紀錄的超級鋼之後,在鋼鐵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 高強、高塑、高硬化率、低密度鋼材
    人們對高強度和低密度鋼的需求不斷增長,本文開發了一種在強度和延展性良好的基礎上加工硬化率較高的輕質鋼,具有獨特微觀組織,最終顯示出超高屈服強度(1.6GPa)和良好的延展性(總延伸率20%)的優良組合,這種鋼更加符合節能環保的理念,有望進一步擴展鋼材的應用範圍。
  • 「超級鋼」突破極限!兼具高強度和高韌性,製造成本僅常用鋼20%
    對於鋼這樣的材料,有三個主要屬性需要平衡--強度、韌性和延展性。提高這三種性能中的一種往往會降低另一種性能。據香港大學和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成功地生產出了一種在這三種性能上都具有高級性能的鋼。他們大膽地稱它為 「超級鋼」。
  • 高強度不鏽鋼的發展歷程
    ,美國CarnegieIllionois鋼鐵公司於1946年成功研發了第一代馬氏體沉澱硬化不鏽鋼——Stainless W。美國Armco鋼鐵公司於1948年開發了17-4PH鋼,因其良好的強韌性及耐蝕性,除應用於F-15飛機起落架構件外,目前亦廣泛應用於製造緊固件及發動機零部件
  • 高強高韌超級鋼創世界紀錄
    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黃明欣教授和美國伯克利國家實驗室Ritchie教授合作領導的科研團隊,成功突破超高強鋼的屈服強度-韌性組合極限,在高端鋼材要求的高強度
  • 固溶退火(AT)EN 1.4311(X2CrNiN18-10)奧氏體耐腐蝕鋼
    材料類別:普通合金鋼-奧氏體耐腐蝕鋼※產品說明合金通常是通過AOD / VOD / VIM進行生產的,如果有特殊用途,隨後會進行電渣精煉(ESR)/ VAR。根據購買者的要求,根據不同的等級對棒材和鍛件(如適用)進行超聲波檢查。棒材通常在退火狀態下以黑/亮提供。
  • 45號鋼(45 鋼)的相關性能與參數-S45C(JIS)-SAE1045(AISI)-SM45
    焊縫區由液相向奧氏體(快冷、成柱狀)轉變,隨後冷卻時由柱狀奧氏體晶界上析出鐵素體把柱狀結晶的輪廓勾劃出來,然後緊鄰著鐵素體產生非自發成核的貝氏體轉變和非自發成核以及自發成核的託氏體轉變。由於冷卻速度很快,殘餘部分含碳量比先轉變區域的可淬性提高而產生馬氏體轉變。由於母材是45鋼,它比低碳鋼有較好的可淬性,在焊後的冷卻過程中,母材熱影響區過熱區出現大量的馬氏體。
  • 《Nature》3D列印強度為1.3GPa的大馬士革鋼
    眾所周知,利用雷射增材製造技術可以3D列印出複雜形狀的物件。來自德國馬普所的Philipp Kürnsteiner、Dierk Raabe 等研究者在Nature發文,該技術還可以用於局部控制列印物件的微觀組織和機械性能。Nature還配以同步報導。(論文解讀→ 馬普所最新《Nature》:增材製造1.3GPa強度,10%延伸率的新型鋼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