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3D列印強度為1.3GPa的大馬士革鋼

2020-07-20 材料material

眾所周知,利用雷射增材製造技術可以3D列印出複雜形狀的物件。來自德國馬普所的Philipp Kürnsteiner、Dierk Raabe 等研究者在Nature發文,該技術還可以用於局部控制列印物件的微觀組織和機械性能。Nature還配以同步報導。(論文解讀→ 馬普所最新《Nature》:增材製造1.3GPa強度,10%延伸率的新型鋼材!)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409-3

報導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8-020-0219-8

《Nature》3D列印強度為1.3GPa的大馬士革鋼


利用雷射增材製造的物件經歷了熱循環過程:從液態迅速淬火+ 短高溫熱循環。傳統合金並未就此類加工工藝進行優化,不過專門設計的合金能夠藉助此類熱循環以獲得某種特定的微觀組織。「通過工藝把控,得到層層相疊的納米結構而非均質合金,前者機械性能更好」,Rabbe稱,「這種納米結構發現於大馬士革鋼,大馬士革鋼在過去常用來製造古阿拉伯和日本劍,這種鋼的傳統製造過程繁瑣,在鍛造時需要將兩種不同的鋼不斷摺疊。」相對而言,在3D列印過程中,單個製造步驟即可獲得層層堆積、軟硬交替的納米結構。

「起初只是觀察到,在3D列印過程中,即便在原材料沉積後、比如在整個層層堆積過程中,也會在局部產生大量熱量,」Raabe 表示,「我們將這種現象稱為本徵熱處理,並且著手驗證我們的假設,即這些熱量可用於局部熱處理,誘導組織轉變從而生成期望的納米結構。」為此,研究人員開發了Fe19Ni5Ti (wt%)合金,有針對性地進行了優化以便更好地利用熱循環。研究得到的材料就是一種強韌的馬氏體時效鋼。

馬氏體時效鋼通過形成含鎳的軟態馬氏體相,以及金屬間化合物沉澱強化而獲得。通常,需要昂貴的後期熱處理來引發這些相變。如果採用優化的合金,在3D列印的過程中就可以原位誘導相變,並且通過精確的控制能夠優化材料的機械性能。尤其是在經過4層材料沉積後,關閉雷射器,試樣冷卻,從而觸發馬氏體相形成。隨著列印的進行,本徵熱處理誘導沉澱反應,在塊狀馬氏體頂部形成一層硬質材料。通過時間調節,可以控制這些強化硬質條帶的厚度。

列印出的鋼具有1300MPa的拉伸強度和10%的延伸率,與傳統馬氏體鋼機械性能相當。有些船東的馬氏體鋼可以達到更高的強度,但只有2-3%的延伸率。熱循環是關鍵,只有在溫度低於某個特定溫度值時才會形成馬氏體,沉澱反應由材料固有的再熱觸發。如果層與層之間沒有時間間隔,溫度就會不斷上升,阻礙馬氏體相和金屬間沉澱物的形成(最終冷卻除外),導致試樣上部只有一層硬質條帶。

這項研究中,層與層之間的間歇時間是可控變量,不過可以調節很多其他參數,使得該方法可以適用於其他增材製造。「要想優化列印工藝以得到理想的分層納米結構,需要深刻理解時間--溫度曲線下不同類型的形核、擴散、相變以及晶粒粗化之間的相互作用,這與以往的研究全然不同」,Rabbe總結道,「一旦我們了解清楚工藝控制如何影響熱分布,熱分布如何影響相變,相變如何影響材料性能,我們就不僅能夠設計金屬部件的形狀,還能夠局部控制、調節材料的微觀組織和性能。」(文:疾風)


《Nature》3D列印強度為1.3GPa的大馬士革鋼

圖1 DED-製造Fe19Ni5Ti (wt%)樣品。


《Nature》3D列印強度為1.3GPa的大馬士革鋼

圖2 2個Fe19Ni5Ti (wt%)鋼試樣的拉伸試驗。

相關焦點

  • 失傳近300年的「絕世好鋼」重出江湖!科學家3D列印出大馬士革鋼
    最近,來自德國的科學家,用3D列印技術造出了一坨「絕世鋼坯」,靈感來自18世紀之前的古法制鋼工藝——大馬士革鋼。這種源於古印度的秘技,可以將鐵鑄成兼具硬度和韌性的好鋼,在當時的冷兵器時代被奉為神器。而它的秘訣,就在於不同成分鋼鐵的逐層堆疊,一層硬、一層韌,最終造出的兵器可長期保持刃口鋒利。
  • 失傳近300年的「絕世好鋼」重出江湖!科學家3D列印出大馬士革鋼
    最近,來自德國的科學家,用3D列印技術造出了一坨「絕世鋼坯」,靈感來自18世紀之前的古法制鋼工藝——大馬士革鋼。這種源於古印度的秘技,可以將鐵鑄成兼具硬度和韌性的好鋼,在當時的冷兵器時代被奉為神器。而它的秘訣,就在於不同成分鋼鐵的逐層堆疊,一層硬、一層韌,最終造出的兵器可長期保持刃口鋒利。3D列印跟隨這個思路,直接生產出了失傳已久的大馬士革鋼!
  • 3D列印出1.4GPa超高強度鋼!緻密度達99.25%!
    利用本文模型優化出列印馬氏體鋼AF9628的最優工藝參數,最終獲得緻密度大於99.25%的實驗樣件,強度大於1.4GPa。增材製造構件性能對於工藝參數極為敏感。要獲得穩定的列印參數往往需要大量的實驗。來自美國Texas A&MUniversity的研究表明,通過建立工藝參數優化模型,並對模型中的各個相關係數進行修正,優化出了高強馬氏體鋼最優列印參數。
  • 頂刊《Acta Mater》3D列印出迄今為止最高強度1.4GPa超高強度鋼
    雷射天地導讀:材料學頂刊《Acta Materialia》近日報導,美國 Texas A&M大學研究人員採用雷射選擇性熔化(SLM)列印出迄今為止最高強度超高強度鋼,強度達到1.4GPa的馬氏體不鏽鋼,韌性達到11%。如下雷射天地帶大家一探究竟。
  • 頂刊:3D列印出1.4GPa超高強度鋼,緻密度達99.25%
    超高強度鋼一般是指屈服強度大於1380MPa的高強度結構鋼,這種材料通常不易加工成型,且工藝成本高昂,採用3D列印製造則具有顯著優勢。 為了生產出具有高度幾何形狀控制的高強度零件,來自美國德州A&M大學的研究人員採用SLM技術對低合金超高強度馬氏體鋼AF9628進行了研究,最終成型出拉伸強度高達1.4GPa,延伸率高達11%的組織結構。研究人員稱這是迄今為止3D列印金屬材料有報導以來的最高性能。
  • Nature:強度媲美鋼的超級木頭!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5476方法分為兩步,首先去除木材中部分木質素,然後在100攝氏度的溫度下進行壓縮。通過簡單的兩步處理方式獲得的超級木頭的各項機械性能,包括拉壓彎強度、韌性、剛度、硬度、抗衝擊性能等, 都超出原生木材10倍以上。
  • 3d列印材料大全,看看你知道幾個
    在3d列印領域,3d列印材料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3d列印材料是3d列印技術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在某種程度上,材料的發展決定了3d列印能否得到更廣泛的應用。目前,3D列印材料主要包括工程塑料、光敏樹脂、橡膠材料、金屬材料、陶瓷材料等。另外,彩色石膏材料、人工骨粉、細胞生物材料、砂糖等食品也用於3D列印領域。
  • 2020年中國3D列印材料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金屬3D列印...
    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爆發期經過30多年的發展,3D列印技術不斷完善,目前已形成了3D生物列印、有機材料列印、金屬列印等多種列印模式,我國3D列印材料仍以工程塑料為主。2019年7月,主營業務為金屬列印的鉑力特在科創板上市,前瞻預計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的爆發期。
  • 鋼結構螺栓強度等級計算
    鋼結構螺栓的強度等級由兩部分數字組成,分別代表鋼結構螺栓材料的名義抗拉強度值和屈服強度比。例如,性能等級為4.8級的結構鋼螺栓。其含義是:1、鋼結構螺栓材質的公稱屈服強度達400×0.8=320MPa級性能2、鋼結構螺栓材質的屈強比值為0.8;3、鋼結構螺栓材質公稱抗拉強度達400MPa鋼結構12.9級其材料經過熱處理後,能達到:1、鋼結構螺栓材質的公稱屈服強度達1200×0.9=1080MPa級;2、鋼結構螺栓材質的屈強比值為
  • 3D列印技術:3D列印珠寶首飾
    3D列印為設計增添了視覺複雜性,已成為創新藝術家和設計師創新性地挑戰傳統珠寶和配飾的推動者。時裝領域多年來一直在應用3D列印技術,以減少產品上市時間和降低成本,但主要是為了開發很難以其他方式製造的產品。對稱性,細節和可用設計的無限結合,為新公司打開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市場。
  • 3DP 3D列印工藝的原理、特點及應用
    國際上著名的3dp工藝公司還有ExOne、VoxelJet等。  一、3DP工藝的原理  從工作方式來看,三維印刷與傳統二維噴墨列印最接近。與SLS工藝一樣,3DP也是通過將粉末粘結成整體來製作零部件,不同之處在於,它 不是通過雷射熔融的方式粘結,而是通過噴頭噴出的粘結劑。
  • 南京理工:強度大於2GPa!創紀錄的低碳低成本納米鋼
    導讀:本研究通過熱軋使異質結構與可控的溶質擴散和偏析相結合,提供了一種以前尚未探索的策略,生產出具有創紀錄的17.8nm的層狀間距的塊狀納米鋼,具有2.05GPa的屈服強度和2.15GPa的極限強度。且工藝具有很好的工業化潛力。
  • 極限抗拉強度1100 MPa,德國亞琛3D列印高熵合金NADEA
    經過DED-直接能量沉積加工和退火後,NADEA的屈服強度達到600 MPa以上,極限抗拉強度為1100 MPa,伸長率為27%。此外,NADEA還具備優異的耐磨性和良好的耐腐蝕性。這是一種雙相鋼,可以使用熱處理方法調節其機械性能。DP 600雙相鋼氣體霧化材料已在EOSM300-4系統上進行了驗證,其伸長率達到13%(原樣),達到22%(經熱處理),拉伸強度達到700 MPA(經過熱處理)。這些特性使得雙相鋼材料成為汽車及其他工業市場結構性件應用的理想選擇。而通過將水霧化粉末用於未來應用,可以進一步降低零件成本。
  • 3D列印結合擠壓鑄造技術製備Al2O3p/鋼構型複合材料
    2020年(第十屆)中國壓鑄、擠壓鑄造、半固態加工年會上昆明理工大學盧德宏教授將帶來「Al2O3p/鋼構型複合材料的強韌性和耐磨性」的報告。報告主要內容「採用3D列印結合擠壓鑄造技術,製備出Al2O3p/鋼複合材料(複合區)與鋼(基體區)的三維互穿網絡構型複合材料,系統研究了構型參數、陶瓷顆粒和基體性能對複合材料強韌性和抗衝擊磨料磨損性能的影響規律。
  • 「鏡面人」獲「新耳朵」,3D列印技術多神奇,西瓜視頻帶你漲見識
    高考之後小成來到了上海,進行全耳再造手術,依靠3D列印技術,小成如願有了「新耳朵」。 大馬士革鋼剛可以將鐵鑄成兼具硬度和韌性的好鋼,在之前的冷兵器時代可謂是神器一樣的存在。6月24日《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片研究報告——德國科學家利用3D列印技術造出了失傳已久的大馬士革鋼。
  • 「3d掃描儀結合3d列印技術」學校3d創新教育的一把利器
    國之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要在樹人!解決好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這個問題,關乎民族未來,國運興衰,意義重大而深遠。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d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
  • 《Nature》子刊:一種3D列印的高強度、抗缺陷高溫合金
    Pollock等研究者,報導了一類高強度、抗缺陷的3D列印高溫合金,成分主要是含有大約相等的Co和Ni,以及Al、Cr、Ta和W。在列印和後期加工時具有超過1.1 GPa的強度,在室溫下拉伸延性大於13%。
  • ...古代,科技,小提琴,大馬士革鋼,羅馬水泥 ——快科技(驅動之家旗...
    曾經某位小提琴製作大師,1:1的複製斯特拉迪瓦裡小提琴,但是製作完成之後音色根本無法達到那樣的水準,而且相差甚遠。這種小提琴製作工藝的秘密一直在其家族內部流傳,傳到他兩個兒子手裡的時候,天有不測風雲,兩人雙雙不正常死亡,結果這項技藝就失傳了。最近有可能科學家認為斯特拉迪瓦裡小提琴在製作的時候一定有某些真菌的幫助,讓木頭能夠產生更加和諧的共鳴,但具體如何操作,現在還不得知曉。
  • 史上最全3D印表機型應用分類
    3D列印技術可以應用到生活中的很多領域,也有很多不同的列印方式,今天來給大家展示印表機類型的列印方式,更全面的了解3D列印領域。 3D列印流程一般是分為數據獲取、數據處理、3d列印和後處理四個步驟。常見的3D列印主流技術主要有以下8種,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用的是哪些技術,對號入座。
  • 新型 3D列印設備增強二氧化碳排放捕獲能力
    該團隊測試了這種新穎的圓形裝置,它集成了一個熱交換器使用質量交換接觸器,在一個 1 米高,8 英寸寬的吸收柱內,由七個商用不鏽鋼填料元件組成。3d列印強化裝置安裝在包裝元件之間的柱的上半部分。「在設計我們的三維列印設備之前,很難在CO中實現熱交換器概念2吸收列,因為列的填充元素的複雜幾何圖形。通過三維列印,質量交換器和熱交換器可以在一個多功能的、強化的設備中共存,」該項目的首席研究員ORNL的Xin Sun說。在包裝元件的瓦楞紙板內添加了嵌入式冷卻液通道,以允許熱交換能力。最終原型測量 直徑20. 3 釐米,14.6 釐米高,總流體體積容量為 0.6 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