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一種3D列印的高強度、抗缺陷高溫合金

2020-10-25 材料material

增材製造有望實現高經濟價值金屬材料生產的重大轉變,使具有創新、複雜的設計和最小的材料浪費成為可能。最大的挑戰是合金設計,既要與獨特的添加劑處理條件兼容,又要保證材料性能足以應對能源、空間和核應用等具有挑戰性的環境。


近日,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Tresa M. Pollock等研究者,報導了一類高強度、抗缺陷的3D列印高溫合金,成分主要是含有大約相等的Co和Ni,以及Al、Cr、Ta和W。在列印和後期加工時具有超過1.1 GPa的強度,在室溫下拉伸延性大於13%。相關論文以題為「A defect-resistant Co–Ni superalloy for 3D printing」發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8775-0


基於金屬的增材製造(AM),或三維列印(3D),能夠以優化的幾何形狀製造接近淨形狀的金屬部件,這是傳統製造技術無法實現的。由於設計靈活性的提高,人們對將3D列印方法應用於生物醫學、汽車和航空航天的商用合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而,只有有限數量的現有合金能夠適應金屬基體AM過程中出現的複雜熱條件,即通過雷射或電子束能量源對金屬粉末進行局部熔化來實現組件的逐層生長。


由於鎳基高溫合金在高溫下具有優異的機械性能,因此它們是製造結構部件的首選材料,如用於飛機發動機和陸地天然氣渦輪高溫部分的單晶(SX)渦輪葉片和葉片。這些合金由高體積分數(>0.6)亞微米尺寸的立方型析出相γ′(Ni3(Al,Ti),L12)組成,這些析出相與固溶強化基體相一致,或γ相(Ni, A1)。然而,許多性能最好的鎳基高溫合金被發現是不可焊的,這是由於凝固後不久的凝固相γ′快速沉澱,增強了附近凝固的材料,阻礙了熱應力的鬆弛,導致應變時效開裂。


當液相γ凝固時,通過γ′排斥形成液相的元素,如鋁、鈦和Ta,使液相局部富集。這種溶質分離降低了局部液相線的溫度,在固體枝晶之間形成了富含溶液的液體薄膜,在冷卻過程中,固體枝晶在熔體池中以不同的速率收縮,導致拉應力和開裂。在給定溫度下,通過改變合金成分,控制液相成分和組分,可以影響裂紋敏感性。原則上,溶質的分離和沉澱過程可以被整體成分的變化所改變。


高性能工程合金的開裂敏感性,包括高容積率γ′鎳基高溫合金,高強度鋁合金和耐火合金,成為了這些合金用於增材製造的主要障礙。對於在較低溫度下工作的合金,如高強度鋁合金,通過對粉末表面功能化來控制熔池中的晶粒形核可以減輕裂紋問題。然而,這導致晶粒尺寸小,不宜高溫操作。因此,AM需要創新的合金設計,尤其是在更惡劣的環境下。


本文中,研究者提出了一種可以通過選擇性雷射熔煉(SLM)和電子束熔煉(EBM)兩種製造途徑加工的CoNi-基高溫合金,儘管存在高體積分數的理想「熔化」相γ′,但仍可產生無裂紋的部件。在凝固過程中,較低的溶質偏析降低了裂紋敏感性,而一旦凝固完成,降低的液相γ′-「溶解」溫度減輕了開裂。室溫拉伸試驗表明,與目前正在研究的其他鎳基高溫合金相比,CoNi-基高溫合金具有優良的延性和強度組合。


圖1 利用EBM和SLM增材製造CoNi-基高溫合金


圖2 在布裡奇曼澆鑄、EBM和SLM後的列印化學分離


圖3 定量EPMA的地圖


圖4 EBM在後處理前後的微觀結構演變


圖5 後處理前後SLM的微觀結構演變


圖6 SB-CoNi-10在室溫下EBM和SLM的拉伸試驗


圖7 EBM事後拉伸標本的EBSD


綜上所述,研究者最近開發的CoNi-基高溫合金SB-CoNi-10,已經成功地使用EBM和SLM進行了列印。列印的微觀結構顯示,在EBM和SLM凝固過程中,良好的溶質分配與良好的γ′-「溶解」溫度相結合,可以抑制開裂。對CoNi-基高溫合金成分進一步研究,對今後的AM應用具有廣闊的前景。新興的高通量實驗和計算工具現在能夠快速探索多維成分空間,以發現AM所需的合金。(文:水生)

相關焦點

  • 《Nature》子刊:成功開發可3D列印的抗缺陷、高性能高溫合金
    目前首要的挑戰是設計出與獨特的增材製造條件兼容的合金,同時保持材料性能。本文製備了一類高強度、抗缺陷的可列印3D高溫合金,其中含有大致相等的Co和Ni以及Al,Cr,Ta和W,它們在列印和後處理後的強度超過1.1 GPa,並且室溫下拉伸延展性大於13%。該合金可通過電子束熔化(EBM)以及選擇性雷射熔化(SLM)進行無裂紋3D列印。
  • 一種新型抗缺陷3D列印鈷鎳基高溫合金
    製造是鎳基高溫合金等超級合金應用的「致命弱點」,而如果沒有通過鑄件機加工進行冗長而昂貴的減法製造,就無法獲得結構上良好的機械性能。而3D列印可以有效地製造複雜的結構,這些結構通常很難實現。[1] 例如在《霍尼韋爾對3D列印鎳基高溫合金材料進行多維度測試》一文中,3D科學谷回顧的葉盤、內部集成冷卻通道的部件、點陣結構。
  • 《Nature》子刊:用於3D 列印的無缺陷的Co-Ni高溫合金
    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研究人員及其合作者為大家展示了一種強度高、無缺陷的可3D列印的高溫Co-Ni系合金,合金同時含Al、Cr、Ta和W等元素,列印後的合金強度在沉積態超過1.1GPa,後熱處理後其室溫拉伸伸長率為13%。這類合金在EBM列印時進行預熱可以實現無裂紋,SLM列印時經有限預熱也可以實現無裂紋列印。文中同時對EBM和SLM列印的Co-Ni合金的設計原則和顯微組織進行了介紹。
  • Nature子刊:用於3D 列印的無缺陷的Co-Ni高溫合金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增材製造(AM)技術應用的一大挑戰就是設計出同AM工藝相適應且滿足服役要求的合金成分的設計。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研究人員及其合作者為大家展示了一種強度高、無缺陷的可3D列印的高溫Co-Ni系合金,合金同時含Al、Cr、Ta和W等元素,列印後的合金強度在沉積態超過1.1GPa,後熱處理後其室溫拉伸伸長率為13%。
  • 頂刊評述:金屬3D列印或成高溫合金的顛覆性技術!
    (又稱增材製造)可高效製造複雜的幾何結構且減少損耗,對於高溫合金而言很有吸引力,尤其是應用於多孔或中空的航空航天部件。5月11日,Roger Reed院士團隊受邀在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以題為「Metal 3D printing as a disruptive technology for superalloys」發表評論文章,回顧高溫合金的歷史,討論3D列印對高溫合金的挑戰,並對該方向今後的發展進行展望。
  • 3D列印金屬材料之鎳基合金和鈷鉻合金
    今天為你帶來的知識分享是鎳基合金和鈷鉻合金。鎳基合金是一種優異的航天材料,鈷鉻合金是一種理想的人體植入物材料。其中鎳基合金材料尤其適用於SLM成型技術,在ExOne的3DP(粘合劑噴射成型)技術中也有廣泛應用。鎳基合金(Nickel base alloy)是指在650~1000℃高溫下有較高的強度與一定的抗氧化腐蝕能力等綜合性能的一類合金。
  • 國產3D列印用鈦合金和高溫合金粉末的崛起
    幾位材料專家和航空設計所的設計師們意識到,高端鈦合金和高溫合金材料是航空工業的命脈,而鈦合金和高溫合金球形粉末將是金屬3D列印的戰略性關鍵材料。 經過充分調研與深思熟慮後,他們為我國高端金屬球形粉末材料國產化規劃出來一條全新的技術路線——採用超高轉速等離子旋轉電極離心霧化技術製備高品質金屬球形粉末。
  • 霍尼韋爾對3D列印鎳基高溫合金材料進行多維度測試
    在航空航天領域,高溫合金材料應用於製造噴氣渦輪發動機關鍵區域中的零部件,如燃燒室、高壓和低壓渦輪區域、壓縮機後端等。這些區域中的所有零件都暴露於高溫和更高水平的氧化作用下。粉末床雷射熔化(L-PBF)金屬3D列印技術憑藉在複雜結構製造中的優勢,在高附加值功能集成高溫合金零件製造中備受重視,尤其是在製造集成先進冷卻結構的高溫合金零部件領域發揮了傳統技術難以發揮的作用。
  • 3D列印材料高強度鋁合金,你不知道的潛力材料
    在我國,已經有團隊成功開發出了牌號為Al250C的高強高韌增材製造專用鋁合金材料,該Al250C材料用於3D列印屈服強度可達580MPa,抗拉強度590MPa以上,延伸率可達11%,製備構件通過了250℃高溫下持續5000小時的穩定試驗, 相當於發動機常規服役25年的要求。
  • 【第2578期】《Acta Materialia》:3D列印新型高溫合金!
    《Acta Materialia》:3D列印新型高溫合金!  近日,牛津大學的湯元博博士與Roger C Reed院士等研究者通過合金設計(Alloys-By-Design)的理念成功設計出兩款新型AM的高溫合金。
  • 頂刊Nature 最新研究!超細晶粒高強度鈦合金3D列印材料
    當前,仍需要開發具有高強度和最佳凝固性能的新型合金,從而最大程度地使金屬增材製造技術成為極具優勢的高性能部件製造途徑。材料界已經認識到細小和等軸晶可以減少熱裂紋並能夠改善性能,但在目前的鈦合金增材製造過程中,由於高冷卻速率和熱梯度的不平衡凝固,晶粒的主要特徵是具有柱狀和織構化的微觀結構,在增材製造中形成等軸晶粒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金屬3D列印重大突破!只需加納米顆粒就能列印高強度鋁合金
    基於不同的分類原則和理解方式,增材製造技術還有快速原型、快速成形、快速製造、3D 列印等多種稱謂。目前,應用於 3D 列印的金屬粉末材料主要有鈦合金、鈷鉻合金、不鏽鋼、鐵粉、鋁粉和鋁合金等少數幾種,此外還有用於列印首飾用的金、銀等貴金屬材料。其中,鋁合金應用在 3D 列印中優勢在於其熔點低、密度低、可強化,並且可塑性好,易加工。
  • 《Nature》雜誌子刊,日本人發明3D列印表面處理方法,3D化學溶解
    太牛了,日本人發明的一種3D列印表面處理新方法:3D化學溶解,居然登上了《Nature》的《Scientific Reports》,具備強烈的顛覆性
  • 《Nature》3D列印強度為1.3GPa的大馬士革鋼
    眾所周知,利用雷射增材製造技術可以3D列印出複雜形狀的物件。來自德國馬普所的Philipp Kürnsteiner、Dierk Raabe 等研究者在Nature發文,該技術還可以用於局部控制列印物件的微觀組織和機械性能。Nature還配以同步報導。(論文解讀→ 馬普所最新《Nature》:增材製造1.3GPa強度,10%延伸率的新型鋼材!)
  • 3d列印材料大全,看看你知道幾個
    在3d列印領域,3d列印材料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3d列印材料是3d列印技術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在某種程度上,材料的發展決定了3d列印能否得到更廣泛的應用。目前,3D列印材料主要包括工程塑料、光敏樹脂、橡膠材料、金屬材料、陶瓷材料等。另外,彩色石膏材料、人工骨粉、細胞生物材料、砂糖等食品也用於3D列印領域。
  • 探索3D列印高溫塑料的世界
    在過去的2-3年中,高溫3D列印出現了驚人的增長,多年以來,大多數熱塑性3D列印僅限於很小一部分熱塑性塑料,主要是PLA和ABS,以及一些PETG。對於大多數臺式設備而言,情況仍然如此,但是近幾年來已經開發出許多可以在更高溫度下處理材料的工業級3D列印設備那麼這些高溫塑料材料是什麼?它們的特性是什麼?如何在3D列印中使用它們?
  • 麻省理工趙選賀等人Nature子刊:高性能3D列印導電聚合物!
    本文提出了一種高性能3D可列印的導電聚合物墨水,能夠在乾燥狀態和水凝膠狀態下快速靈活地製造高導電性的微米級結構和器件,而且可以與其他3D可列印材料完美地集成到先進的多材料3D列印過程中,為基於導電聚合物的柔性電子產品,可穿戴設備和生物電子學提供了一種有前途的製造策略。
  • 3D列印金屬粉末需求暴增2-3倍,中航邁特發布高溫合金粉末
    important}2020年9月24日,在2020 IAME展會上,中航邁特以「Powder 驅動製造未來」為主題,發布了面向增材製造的GH4099高溫合金粉末材料,並在南極熊平臺上進行了直播那麼,這款最新發布的3D列印高溫合金粉末材料究竟有怎樣的特性
  • 超強3D列印陶瓷可耐1700度高溫
    他們開發出一種新技術,使用3D列印方法製造出的超強陶瓷材料不僅可擁有複雜的形狀,還能耐受超過1700攝氏度的高溫,未來有望在航空航天和微機電領域大顯身手。  陶瓷擁有很多有用特性,如高強度、高硬度以及耐腐蝕、耐磨損等,但也有一個「阿喀琉斯之踵」——無法輕易製成複雜形狀。3D列印技術能使陶瓷擁有複雜的形狀,但陶瓷極高的熔點又限制了這一方法的使用。
  • 3D列印神助攻!
    據了解,為了降低成本,節省材料消耗並提高製造的總體靈活性,SpaceX採用了3D列印技術來製造SuperDraco的發動機——火箭發動機上的關鍵組件燃燒室,SpaceX選擇使用鉻鎳鐵超合金材料,通過一臺EOS金屬3d印表機完整列印而成。這種合金材料的強度、韌性、抗斷裂性以及材料穩定性等優於其他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