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用於3D 列印的無缺陷的Co-Ni高溫合金

2020-12-05 江蘇雷射產業創新聯盟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增材製造(AM)技術應用的一大挑戰就是設計出同AM工藝相適應且滿足服役要求的合金成分的設計。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研究人員及其合作者為大家展示了一種強度高、無缺陷的可3D列印的高溫Co-Ni系合金,合金同時含Al、Cr、Ta和W等元素,列印後的合金強度在沉積態超過1.1GPa,後熱處理後其室溫拉伸伸長率為13%。這類合金在EBM列印時進行預熱可以實現無裂紋,SLM列印時經有限預熱也可以實現無裂紋列印。文中同時對EBM和SLM列印的Co-Ni合金的設計原則和顯微組織進行了介紹。

圖1 EBM、SLM列印CoNi高溫合金:從粉末、試樣、葉片樣件到EBSD組織(分別從左到右)

圖解aEBM 和 b SLM列印 SB-CoNi-10粉末的SEM形貌照片;c, d分別為EBM和SLM列印的用於單軸靜力性能測試的樣品實物圖,e,採用EBM列印的具有內冷卻通道的葉片的原型,f 為薄的、具有懸垂結構的葉片;gh分別為EBM和SLM列印的CoNi高溫合金的IPF圖和EBSD圖。其中圖 a, bg, h 的標尺為500μm,圖 cf 的標尺為 2cm。

金屬增材製造技術,又叫3D列印,可以實現近淨成型製造和優化結構設計,實現傳統工藝製造無法實現的形狀和結構。現實中越來越多的柔性設計的需求使得3D列印技術的應用在醫療、汽車和航空航天的應用日益增多。然而,有限的可用於列印的合金體系以適應金屬列印時層層堆積時的複雜的熱狀態的材料體系限制了3D列印技術更為廣泛的應用。金屬的3D列印工藝,從本質上來說,實際上是一種不斷重複地焊接工藝過程,是雷射或電子束局部熔化和連接材料地過程。用於3D列印的合金材料,首先要求具有一定地可焊接性,即對裂紋敏感性要差,在液相時不易有裂紋形成傾向,如液相裂紋或熱撕裂或由於固相形成造成的應力能,如應力時效裂紋和塑性滑移裂紋。

由於鎳基合金在高溫時具有優異的機械性能,鎳基高溫合金成為飛機發動機和地面燃機中熱端部件如單晶葉片和靜葉所用結構材料的首選。這些合金含有較高體積分數的(>0.6)的亞顯微尺寸的立方析出相γ′ (Ni3(Al,Ti), L12)。然而,許多高性能的鎳基高溫合金均由於在凝固後形成的快速析出相γ′(Ni3(Al,Ti), L12),阻礙了凝固材料強化相熱應力的釋放,從而導致了應力時效裂紋的形成。這一行為在Prager-Shira焊接性圖中也做了表述,當Al+Ti含量增加時,γ′ (Ni3(Al,Ti), L12)強化相的體積分數就會增加,但與此同時,合金的焊接性也會下降。

當γ相凝固的時候,液相就會在局部富集排斥γ′相,形成含Al、Ti、Ta等元素的強化相。這一固相枝晶中溶質的分離富集的液相薄膜會在冷卻過程中的熔池的不同速率差異下收縮,從而導致拉伸應力和裂紋的產生。這一液相介質的裂紋的敏感性受特定溫度下合金成分液相成分和液相分數的控制。因此,許多鎳基合金中理想的高γ′ (Ni3(Al,Ti), L12)體積分數的形成,通常需要一個較窄的溫度區間。此時,材料的凝固在析出相變為熱力學上的穩定相的時候,此時對接近凝固態和固態的熱裂紋比較敏感。溶質的分離和析出相的過程,可以通過成分的變化來實現。

包含高體積分數γ′ (Ni3(Al,Ti), L12)相的高性能鎳基合金的裂紋敏感性,高強度鋁合金以及難容合金,在使用AM列印以便在關鍵場合進行應用時受到限制。對應用於低溫場合的合金,如高強度鋁合金,對粉末表面的功能化進行處理以實現熔池的晶粒形核的控制,可以實現對裂紋的抑制。然而,這回導致所得到的晶粒尺寸比較小,晶粒尺寸小的合金不適合高溫應用的場合。因此,革新的合金成分設計對於AM來說,尤其重要,尤其是對在苛刻環境中使用的合金更是如此。

圖2 使用 Bridgman 鑄造法、EBM和 SLM等方法製造的樣品的化學成分偏析情況及其組織

圖解:分別採用aBridgman鑄造法, b EBM, 和 c SLM 法製造SB-CoNi-10 合金後的樣品在XY平面進行SEM的BSE模式進行觀察得到的結果 。 d Bridgman, e EBM,和 f SLM 製造的樣品進行成分分布和 Scheil 曲線擬合得到的分配係數 。其中 EPMA的網格尺寸為: a 1×1mm和 b, c 100×100μm. Scale bars for a, b,和c 的標尺分別為 500, 50, 和50μm。

在最近,人們研發了多種策略來發展用於AM的合金。通過增加鎳基合金中固溶強化元素的含量,對Hastelloy X合金中的元素成分進行改變,結果發現AM列印時裂紋敏感性顯著降低。為了控制AM列印材料的結構異性,人們嘗試採用調整合金成分的辦法使得鎳基合金的柱狀晶向等軸晶過渡,這一實現的途徑是利用原子尺度的晶界工程。此外,對現有的合金在列印前進行混合,可以形成具有獨特結構的金屬-金屬複合材料,這一複合材料採用其他方法是很難實現的。由於γ-γ′結構是當今鎳基合金中比較理想的組織,我們則探求設計一種具有高體積含量的γ′相的高溫合金且同時兼具良好的列印性能。

圖3 合金的EPMA成分分布圖 ; a EBM和 b SLM樣品

最近,人們將興趣的目光投向Co-Al-W三元系合金,該系統具有可能的強化機制。這一Co基系統在組織形貌上同現有的鎳基高溫合金非常相像,除了該合金的強化相γ′相為Co3(Al,W)之外,這一γ′相強化的Co基合金在近年來被人們通過變形的方式製備出單晶和多晶來。

圖4 EBM列印的SB-CoNi-10 合金在熱處理前後的顯微組織的演變

圖5 SLM列印的SB-CoNi-10 合金在熱處理前後的顯微組織的演變

圖6 EBM和SLM 列印SB-CoNi-10合金在室溫下的拉伸性能曲線及其斷口

圖解:室溫下準靜態拉伸測試得到的應力-應變曲線:aEBM 和 f SLM,測試狀態分別為沉積態和HIP + SHT + 時效,並同EBM製造的CM 24733和SLM IN738LC57進行了對比, be EBM s樣品和gj SLM 樣品在列印沉積態b, c, g, h 和HIP + SHT + 時效d, e, i, j狀態下的斷口形貌,均顯示出韌性的斷口,放大的照片取自斷口的中央,其中b, d的標尺為1mm, g, i的標尺為2mm , c, e, h, j的標尺為 5μm。

在這裡,研究人員為大家展示了可以採用SLM和EBM技術進行列印的Co基合金,該合金儘管具有高體積分數的γ′相,卻可以實現無裂紋的列印。在凝固過程中較低程度的溶質偏析造成了γ′相溶液溫度的降低,從而減輕了在凝固時的裂紋傾向。同其他現存的AM技術列印的鎳基合金相比,室溫拉伸性能表明CoNi合金具有優異的韌性和強度。同時研究人員提供的研究辦法表明CoNi基高溫合金的成分設計原則為發展潛在的應用於AM列印的高溫合金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圖7 EBM樣品在後熱處理後拉伸樣品的EBSD圖

圖解: a, cIPF 圖和 b, d 參考晶粒取向差圖(Grain reference orientation deviation,GROD) 表明EBM的試樣在a,b列印沉積態; c, d HIP + SHT + 時效時的拉伸測試後的塑性應力的積累,其試樣的標尺為 500μm.

這一論文以題目為「A defect-resistant Co–Ni superalloy for 3D printing」發表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論文作者分別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等單位。

文章來源:Murray, S.P., Pusch, K.M., Polonsky, A.T. et al. A defect-resistant Co–Ni superalloy for 3D printing. Nat Commun 11, 4975 (2020).

相關焦點

  • Nature子刊:用於3D 列印的無缺陷的Co-Ni高溫合金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增材製造(AM)技術應用的一大挑戰就是設計出同AM工藝相適應且滿足服役要求的合金成分的設計。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研究人員及其合作者為大家展示了一種強度高、無缺陷的可3D列印的高溫Co-Ni系合金,合金同時含Al、Cr、Ta和W等元素,列印後的合金強度在沉積態超過1.1GPa,後熱處理後其室溫拉伸伸長率為13%。
  • 《Nature》子刊:一種3D列印的高強度、抗缺陷高溫合金
    最大的挑戰是合金設計,既要與獨特的添加劑處理條件兼容,又要保證材料性能足以應對能源、空間和核應用等具有挑戰性的環境。近日,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Tresa M. Pollock等研究者,報導了一類高強度、抗缺陷的3D列印高溫合金,成分主要是含有大約相等的Co和Ni,以及Al、Cr、Ta和W。
  • 《Nature》子刊:成功開發可3D列印的抗缺陷、高性能高溫合金
    目前首要的挑戰是設計出與獨特的增材製造條件兼容的合金,同時保持材料性能。本文製備了一類高強度、抗缺陷的可列印3D高溫合金,其中含有大致相等的Co和Ni以及Al,Cr,Ta和W,它們在列印和後處理後的強度超過1.1 GPa,並且室溫下拉伸延展性大於13%。該合金可通過電子束熔化(EBM)以及選擇性雷射熔化(SLM)進行無裂紋3D列印。
  • 一種新型抗缺陷3D列印鈷鎳基高溫合金
    因此,面向增材製造工藝對鎳基高溫合金材料進行優化,減輕其冶金缺陷,推出適合3D列印的合金材料,在推動高溫合金增材製造應用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1]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研究,來自加州大學等機構的研究團隊根據EBM 和SLM 這兩種粉末床熔融3D列印工藝,開發了一種鈷鎳基高溫合金,據稱能夠抵抗3D列印中產生的缺陷 [2]。
  • 3D列印金屬材料之鎳基合金和鈷鉻合金
    今天為你帶來的知識分享是鎳基合金和鈷鉻合金。鎳基合金是一種優異的航天材料,鈷鉻合金是一種理想的人體植入物材料。其中鎳基合金材料尤其適用於SLM成型技術,在ExOne的3DP(粘合劑噴射成型)技術中也有廣泛應用。鎳基合金(Nickel base alloy)是指在650~1000℃高溫下有較高的強度與一定的抗氧化腐蝕能力等綜合性能的一類合金。
  • 頂刊評述:金屬3D列印或成高溫合金的顛覆性技術!
    (又稱增材製造)可高效製造複雜的幾何結構且減少損耗,對於高溫合金而言很有吸引力,尤其是應用於多孔或中空的航空航天部件。5月11日,Roger Reed院士團隊受邀在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以題為「Metal 3D printing as a disruptive technology for superalloys」發表評論文章,回顧高溫合金的歷史,討論3D列印對高溫合金的挑戰,並對該方向今後的發展進行展望。
  • 霍尼韋爾對3D列印鎳基高溫合金材料進行多維度測試
    在航空航天領域,高溫合金材料應用於製造噴氣渦輪發動機關鍵區域中的零部件,如燃燒室、高壓和低壓渦輪區域、壓縮機後端等。這些區域中的所有零件都暴露於高溫和更高水平的氧化作用下。粉末床雷射熔化(L-PBF)金屬3D列印技術憑藉在複雜結構製造中的優勢,在高附加值功能集成高溫合金零件製造中備受重視,尤其是在製造集成先進冷卻結構的高溫合金零部件領域發揮了傳統技術難以發揮的作用。
  • 國產3D列印用鈦合金和高溫合金粉末的崛起
    幾位材料專家和航空設計所的設計師們意識到,高端鈦合金和高溫合金材料是航空工業的命脈,而鈦合金和高溫合金球形粉末將是金屬3D列印的戰略性關鍵材料。 經過充分調研與深思熟慮後,他們為我國高端金屬球形粉末材料國產化規劃出來一條全新的技術路線——採用超高轉速等離子旋轉電極離心霧化技術製備高品質金屬球形粉末。
  • 《Nature》3D列印強度為1.3GPa的大馬士革鋼
    眾所周知,利用雷射增材製造技術可以3D列印出複雜形狀的物件。來自德國馬普所的Philipp Kürnsteiner、Dierk Raabe 等研究者在Nature發文,該技術還可以用於局部控制列印物件的微觀組織和機械性能。Nature還配以同步報導。(論文解讀→ 馬普所最新《Nature》:增材製造1.3GPa強度,10%延伸率的新型鋼材!)
  • 奧地利開發3D列印超磁體用於清潔能源設備
    雷射粉末床熔合(LPBF)被用於製造NdFeB微結構磁體,這在常規製造中是不可行的。這樣的組件可以潛在地用於風力渦輪機和電動機內的磁性開關系統和傳感器。3D列印的微型超級磁體 圖片TU Graz。據3D列印超級磁鐵的研究人員稱,釹鐵硼磁鐵用於計算機和智慧型手機組件中,但尚未在其他應用中實現,包括電制動器,電磁開關和某些電動機系統。
  • 【第2578期】《Acta Materialia》:3D列印新型高溫合金!
    《Acta Materialia》:3D列印新型高溫合金!  近日,牛津大學的湯元博博士與Roger C Reed院士等研究者通過合金設計(Alloys-By-Design)的理念成功設計出兩款新型AM的高溫合金。
  • GH4586Ni-Cr-Co基沉澱硬化型變形高溫合金執行標準,物理性能
    GH4586是Ni-Cr-Co基沉澱硬化型變形高溫合金,使用溫度範圍-196℃-800℃,並可在850℃下短時使用。合金加入鋁、鈦元素形成γ沉澱強化相,加入鈷、鉻、鎢和鉬元素進行固溶強化。合金在合適的熱加工和熱處理工藝條件下,沿晶界析出細小顆粒狀碳化物,起到補充強化的效果。
  • 《Nature》雜誌子刊,日本人發明3D列印表面處理方法,3D化學溶解
    太牛了,日本人發明的一種3D列印表面處理新方法:3D化學溶解,居然登上了《Nature》的《Scientific Reports》,具備強烈的顛覆性
  • 3D列印NiTi形狀記憶合金管的扭轉性能研究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觀察,在一項研究中,託萊多大學等機構的研究團隊通過選區雷射熔化3D列印技術利用富鎳的NiTi粉末材料製造了三種不同厚度的鎳鈦合金管,他們通過這一方式研究3D列印鎳鈦合金管的扭轉性能和微觀結構表徵。
  • 3D列印金屬粉末需求暴增2-3倍,中航邁特發布高溫合金粉末
    important}2020年9月24日,在2020 IAME展會上,中航邁特以「Powder 驅動製造未來」為主題,發布了面向增材製造的GH4099高溫合金粉末材料,並在南極熊平臺上進行了直播那麼,這款最新發布的3D列印高溫合金粉末材料究竟有怎樣的特性
  • Science子刊:明尼蘇達大學完成3D列印心臟瓣膜模型,模擬患者真實感受
    Science子刊:明尼蘇達大學完成3D列印心臟瓣膜模型,模擬患者真實感受 2020-09-02 0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Inconel 718鎳基高溫合金UNS NO7718國內對應牌號
    一:牌號:Inconel 718沉澱強化鎳基高溫合金二:化學成分: 矽si≤0.35 銅cu≤0.30鎳ni50.00-55.00 磷p≤0.015 硫s≤0.015鈦ti0.65-1.15鈷co≤1.0 硼≤0.006碳c≤0.08鉻cr:17.00-21.00鉬mo2.80
  • 麻省理工趙選賀等人Nature子刊:高性能3D列印導電聚合物!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趙選賀教授(通訊作者)介紹了一種基於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鹽(PEDOT:PSS)的高性能3D可列印導電聚合物墨水,用於3D列印導電聚合物的製備。由此產生的導電聚合物具有高解析度和高縱橫比結構的優點,且可以通過與其他3D列印材料集成實現多材料的列印技術。
  • 「Science子刊」科學家首次通過微米級3D列印技術
    近日,美國科學家首次通過3D列印技術,開發出可用於醫學檢驗的多功能曲面微流控晶片。轉化醫學網早前報導,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3D列印出了能夠正常運轉的釐米級人類心臟泵(相關閱讀:【新發現】首次!美國明尼蘇達大學:3D列印釐米級人類心臟泵,能夠正常運轉),以及能夠模擬患者真實感受的心臟瓣膜模型(相關閱讀:【Science子刊】明尼蘇達大學完成3D列印心臟瓣膜模型,模擬患者真實感受)。
  • 3d列印材料大全,看看你知道幾個
    在3d列印領域,3d列印材料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3d列印材料是3d列印技術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在某種程度上,材料的發展決定了3d列印能否得到更廣泛的應用。目前,3D列印材料主要包括工程塑料、光敏樹脂、橡膠材料、金屬材料、陶瓷材料等。另外,彩色石膏材料、人工骨粉、細胞生物材料、砂糖等食品也用於3D列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