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傳近300年的「絕世好鋼」重出江湖!科學家3D列印出大馬士革鋼

2021-01-13 科學闢謠

網紅技術3D列印,一直在帶給我們驚喜,除了複雜的形狀,在材料性能方面亦展現出巨大的想像空間。

作者 | 楊懷超 納米材料博士

編輯 | 龍浩 高佩雯

不求連城璧,只求傷人劍。一把稱手兵器是古代大俠標配。這種古老的東西,現在和最新科技結合到了一起。

最近,來自德國的科學家,用3D列印技術造出了一坨「絕世鋼坯」,靈感來自18世紀之前的古法制鋼工藝——大馬士革鋼。這種源於古印度的秘技,可以將鐵鑄成兼具硬度和韌性的好鋼,在當時的冷兵器時代被奉為神器。

而它的秘訣,就在於不同成分鋼鐵的逐層堆疊,一層硬、一層韌,最終造出的兵器可長期保持刃口鋒利。3D列印跟隨這個思路,直接生產出了失傳已久的大馬士革鋼!

研究詳情發表在6月24日的《自然》雜誌。

名動江湖的古法制鋼

中國古代有越王勾踐劍,英格蘭有石中劍和斷鋼劍,日本有天叢雲劍,而伊斯蘭國度,有令歐洲人羨而不得的大馬士革鋼刀劍。

這種來自東方的神奇材料,傳說曾讓12世紀東徵穆斯林的英國十字軍望而生畏,並熱烈追逐。在13世紀讓埃及的馬穆魯克騎兵以少勝多,擊退超二倍蒙古兵。拿破崙曾評價:「法國步兵配上馬穆魯克騎兵天下無敵。」

一把古代大馬士革刀。冷兵器時代,鑄鐵術直接影響戰爭成敗。|來自網絡

但是這一切在18世紀結束。法國遠徵的火炮打敗了這些在中世紀憑藉駿馬寶刀戰無不勝的東方勇士。大馬士革鋼原產地印度也被英國人侵佔,鍛造技術在18世紀中葉神秘失傳。

據早前《自然》雜誌一項研究推測,技術失傳很可能是因為鍛造大馬士革鋼的原材料成分發生了變化,礦石中的一種或數種微量成分消失了。原來用於取材的礦脈被採盡,鐵匠們憑眼睛無法察覺這樣的變化,但是再也造不出之前的大馬士革鋼了。

「點石成金」的微成分

為什麼肉眼不可見的微量成分,就能決定大馬士革鋼的命運?這從現代科學來講,很好解釋。

我們日常所見的材料,無一不是由一個個原子組成。原子之間結合的緊密程度,決定了材料的硬度、韌性和光澤,等等。現代制鋼也經常會為了得到特定性能,添加一些額外成分。

在鋼材中,用來調節硬度的通常是碳元素。在純鐵中,鐵原子呈面心立方或體心立方排列,質地十分柔軟。但加入碳之後,碳和鐵會結合形成金屬化合物碳化鐵(Fe3C)。因為鐵和碳之間結合力遠高於鐵原子之間結合力,所以硬度會大為增強。

細看大馬士革鋼,會發現其表面有著如雲海一般夢幻的銀黑花紋。這些花紋就是碳含量不同所致。也生動表現了什麼叫剛柔結合。

其中黑色花紋就是含碳量較低(0.8%)的珠光體(現代煉鋼也這麼叫)。它韌性非常好,但是硬度不高,也就是軟。銀色花紋是含碳量較高(6.7%)的滲碳體,它硬度要高得多,然而韌性幾乎為零,也就是脆。

這兩種成分單獨做刀劍,都帥不過三秒,但是結合在一起,卻是鋒利度和韌性兼具,所向披靡。

典型的大馬士革刀及其表面花紋。|來自網絡

古人是怎樣做到這種精細調控的,很難得知,無外乎反覆鍛打和升降溫。我國越王勾踐劍和日本刀劍,用的也都是這種剛柔結合的結構設計。它們代表古法冶金的高峰。

3D列印行不行

3D列印是近年被熱炒的網紅技術,一度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反覆被資本熱捧,又被冷落,待遇好似過山車。但它確實有傳統製造技術難以企及的好處。

和傳統技術不同,它是一種逐層製造技術,又稱增材製造技術。字面意思,就是製造過程中材料是往上加的。而傳統的減材製造技術,如車、銑、刨、磨等,材料是往下減的。

這使得它能夠輕而易舉地製造一些具有複雜結構的物件。因為使用增材技術,無論多麼複雜的模型,只要將它「拆解」成薄片,使用計算機控制,將熔融狀的材料(或其他可以進行薄片成型的材料)一層一層往上堆,就可以做出來。

計算機控制3D列印成型過程(點擊看動圖) |來自網絡

比如下面這對棋子,西洋棋的王和後。左邊的形狀相對簡單,用傳統減材技術,拿兩根圓柱用車床沿著外輪廓劃一圈,就算完事。但右邊的那一對,就難辦了。除非大神級工匠,一般人做不出來,造價也會相當昂貴。

普通棋子(左)和3D列印棋子(右) | 作者供圖

但用3D列印技術,價格就很公道了。因為只要把熔融的材料從底部開始,一層一層往上塗抹,再冷卻固化,就可以完成。成本和列印一對簡單的棋子相差不多。

這種不受複雜度限制、極其靈活的製造方式,極大拓展了設計師的思路。從觀賞性的模型,到工業應用,不一而足。近期風靡的「神筆馬良」,就讓不少人大開眼界。

3D列印工藝品(上)和3D列印筆作品(中下)。| 素材來自網絡

但琳琅滿目的設計,也讓人產生了審美疲勞。既然3D列印如此簡單,那列印出多複雜的結構,都不足為奇。

但萬萬沒想到,科學家將這種特性,延伸到了材料性能調控領域,為3D列印賦予了全新想像空間。

用網紅技術列印古法鋼坯

在該新研究中,來自德國馬普所的科學家,通過雷射控制熔融金屬,噴塗出了類似古代大馬士革鋼的微結構。雷射用來加熱金屬,並且可以實現準確升溫和降溫,就像古代工匠的手法被精密的機器取代。

實驗得到了漂亮的花紋,說明做出的鋼坯確實有大馬士革鋼的「味道」。並且,它的機械性能比傳說中的大馬士革鋼還要好。

3D列印的大馬士革鋼。由計算機控制高速冷卻和循環再加熱等熱處理過程,實現特定合金微結構。 | Max Planck Society Frank Vinken

這塊鋼具有1300MPa的拉伸強度和10%的伸長率。MPa是個壓強單位,相當於10個大氣壓。所以這塊鋼的拉伸強度達到1.3萬個大氣壓。

一般普通鋼筋的拉伸強度在370~630MPa之間,這塊鋼的抗拉能力是普通鋼材的2~3倍。按照普通成年男子極限硬拉力70kg計算,如果想把一根8毫米直徑的3D列印鋼筋拉斷,大約需要95位男士齊上陣。

如果怕站不下,還可以換成世界第一大力士,只需要14位就夠了。但是這樣的大力士,地球上只有一位。

其實,不僅僅是鋼材料,鈦合金也可以通過3D列印形成精細結構,使得其抗彎強度提高25%。

當然,這是另外一項研究,時間更早一些,當時也曾引起轟動。美國因此做倒閉了好幾家公司,後來我國王華明教授做了出來,並因此評上了院士。

更多應用,更多想像

仰賴精準的數位化控制,3D列印不僅能提高鋼材機械性能,其強大的微結構控制能力,也已被應用於更多領域。甚至因為不用做複雜的金屬熱處理,在其他領域早已大放異彩。

例如,利用3D列印加工的光子晶體,可以對某些特定的光進行吸收,以及提高二極體的發光效率,未來還可以用在智能皮膚上,這種皮膚可以像變色龍一樣,隨著環境而改變顏色。

利用3D列印技術還可以直接在直徑不到200μm(約為頭髮絲粗細)的光纖頂端製造內窺鏡,精密程度嘆為觀止。

在光纖頂端製造內窺鏡。|來自網絡

此外,它還可以應用到生物仿真領域,比如,利用3D列印技術模擬麥芒的結構,實現高效的霧水收集,有望應用於液滴傳輸、藥物運輸、細胞牽引、海水淡化等科學技術領域。

還有3D列印的微流體晶片,可以實現低成本的快速微生物或者細胞檢測。

雖然資本偶爾會唱衰3D列印,但是在科技領域,可以說,它一直是熱門。

相關論文:

Philipp Kürnsteiner, Markus Benjamin Wilms, AndreasWeisheit, High-strength Damascus steel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Nature,582: 515-519, 2020.

文章由「十點科學」(ID:Science_10)公眾號發布,歡迎轉發朋友圈,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失傳近300年的「絕世好鋼」重出江湖!科學家3D列印出大馬士革鋼
    最近,來自德國的科學家,用3D列印技術造出了一坨「絕世鋼坯」,靈感來自18世紀之前的古法制鋼工藝——大馬士革鋼。這種源於古印度的秘技,可以將鐵鑄成兼具硬度和韌性的好鋼,在當時的冷兵器時代被奉為神器。而它的秘訣,就在於不同成分鋼鐵的逐層堆疊,一層硬、一層韌,最終造出的兵器可長期保持刃口鋒利。
  • 《Nature》3D列印強度為1.3GPa的大馬士革鋼
    眾所周知,利用雷射增材製造技術可以3D列印出複雜形狀的物件。來自德國馬普所的Philipp Kürnsteiner、Dierk Raabe 等研究者在Nature發文,該技術還可以用於局部控制列印物件的微觀組織和機械性能。Nature還配以同步報導。(論文解讀→ 馬普所最新《Nature》:增材製造1.3GPa強度,10%延伸率的新型鋼材!)
  • ...古代,科技,小提琴,大馬士革鋼,羅馬水泥 ——快科技(驅動之家旗...
    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古代的科技逐漸被遺失了,我們曾以為可以用現在的科技將它們複製出來,然而古人的工藝大出我們的意料,其中一些技術是現在的技術也達不到的高達。今天我們就來盤點那些被遺失的神奇古代科技。斯特拉迪瓦裡小提琴自從1700年之後,斯特拉迪瓦裡小提琴的製作工藝就已經開始逐漸消失了。
  • 「鏡面人」獲「新耳朵」,3D列印技術多神奇,西瓜視頻帶你漲見識
    高考之後小成來到了上海,進行全耳再造手術,依靠3D列印技術,小成如願有了「新耳朵」。 大馬士革鋼剛可以將鐵鑄成兼具硬度和韌性的好鋼,在之前的冷兵器時代可謂是神器一樣的存在。6月24日《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片研究報告——德國科學家利用3D列印技術造出了失傳已久的大馬士革鋼。
  • 3D列印出1.4GPa超高強度鋼!緻密度達99.25%!
    利用本文模型優化出列印馬氏體鋼AF9628的最優工藝參數,最終獲得緻密度大於99.25%的實驗樣件,強度大於1.4GPa。增材製造構件性能對於工藝參數極為敏感。要獲得穩定的列印參數往往需要大量的實驗。來自美國Texas A&MUniversity的研究表明,通過建立工藝參數優化模型,並對模型中的各個相關係數進行修正,優化出了高強馬氏體鋼最優列印參數。
  • 地動儀技術早已失傳!
    很難想像,幾千年前地球上人們生活的樣子,所以科學家一直不斷的在尋找,試圖揭開過去的神秘面紗,但是,這並這一過程並不順利。有些現象一直在困擾著許多的考古學家。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5個科學家也無法解釋的神秘發現.
  • 中世紀有哪些失傳的古代技術?科學家復原這些技術遇到了什麼難題
    ,在公元1100-1700年的中東地區廣泛使用,它最出名的是將劍和刀鑄造在一起。用大馬士革鋼鍛造的劍刃以其驚人的力量和切割能力聞名,據說能夠將巖石和其他金屬(包括較弱的劍刃)切成兩半。這些刀片被認為是用從印度和斯裡蘭卡進口的烏茲鋼製作而成,這種鋼材經過模壓和混合製成了有圖案的刀片。
  • 河南地區金屬3D列印服務加工:金屬3D列印服務不鏽鋼介紹
    通常,按照金相組織,把普通的不鏽鋼分為三類:奧氏體型不鏽鋼、鐵素體型不鏽 鋼、馬氏體型不鏽鋼。在這三類基本金相組織基礎上,為了特定需求與目的,又衍生出了雙相 鋼、沉澱硬化型不鏽鋼和含鐵量低於50%的高合金鋼。按照冶煉成分不同,不鏽鋼可以粗分為 200系列,300系列和400系列三大類,其中300系列是最常用的,200系列和400系列一定程 度上,是300系列的替代品。
  • 歷史上失傳的十大發明,第二個竟能抗拒核彈衝擊!
    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歷史上失傳的十大發明,第二個竟能抗拒核彈衝擊!第十個:烏茲鋼烏茲鋼也被稱為大馬士鋼,出產於古印度,是製作刀劍的頂級用鋼。這種鋼在鑄成刀劍時會有一種特殊的花紋,而且這種花紋會形成一種肉眼看不到的鋸齒,使得刀劍削鐵如泥。
  • 3D列印技術:3D列印珠寶首飾
    根據設計需求,我們可以應用多種不同材料來進行3D列印珠寶,比如多功能塑料、金屬銀,鉑,黃銅,青銅和鋼,針對金和銀等材料。那麼怎麼根據這一些材料進行3D列印呢?目前珠寶3D印表機主要有兩種技術,一種是能夠直接列印出貴金屬實體模型的3D列印技術,即雷射燒結技術;另一種是運用了3D列印技術先列印出蠟模,然後再應用失蠟法等工藝,將貴金屬澆築翻模,再進行簡單後期加工處理,即可得到珠寶首飾成品。
  • 好鋼用在好刀上,什麼樣的刀才能被稱之為「好刀」?
    而熱處理類似玻璃的鋼化,可以收縮外皮將整體「繃緊」,但是卻導致好刀都不能用來搞燒烤——一燒就會因為應力不勻而變形,更別提刀的強度下降了。以鋼來說,大馬士革花紋鋼硬度並不高,只是因為它多種組分結構以夾層方式間雜,所以一旦磨出刃部,刃部必定有天然的存在微小的鋸齒。這大大的有利於切割力。但是這不利於突刺,因為刀尖會很自然的容易崩裂。
  • 頂刊:3D列印出1.4GPa超高強度鋼,緻密度達99.25%
    超高強度鋼一般是指屈服強度大於1380MPa的高強度結構鋼,這種材料通常不易加工成型,且工藝成本高昂,採用3D列印製造則具有顯著優勢。 為了生產出具有高度幾何形狀控制的高強度零件,來自美國德州A&M大學的研究人員採用SLM技術對低合金超高強度馬氏體鋼AF9628進行了研究,最終成型出拉伸強度高達1.4GPa,延伸率高達11%的組織結構。研究人員稱這是迄今為止3D列印金屬材料有報導以來的最高性能。
  • 這些古代科技讓科學家嘖嘖稱奇,當前的技術竟無法再現?
    大馬士革鋼是一種表面有著奇特斑紋的鋼材,這些斑紋是以各種方法製造出來的,大部分都會呈現為圖案的模樣出現在鋼鐵上,用大馬士革鋼鑄成的劍會比一般的以鐵鑄成的劍來的堅固且柔軟。大馬士革鋼有兩種,這種剛才最早生產於中東地區,到了三世紀後歐洲開始與大馬士革地區有了貿易關係,而大馬士革鋼也開始在歐洲的市場間流通,大馬士革鋼的鍛造技術於1750年左右失傳,雖然我們目前還無法辨認失傳原因是否正確,但也有幾種說法支持著這個論點。
  • 俄研發出三層「鋼—釩—鋼」合金材料 可用於核反應堆控制棒外殼
    點   機械前沿」關注置頂引領機械前沿、機械視頻,汽車、加工技術、3D列印、自動化、機器人、生產工藝、軸承、模具、工具機、鈑金等行業前沿在這裡等你
  • 3D列印結合擠壓鑄造技術製備Al2O3p/鋼構型複合材料
    2020年(第十屆)中國壓鑄、擠壓鑄造、半固態加工年會上昆明理工大學盧德宏教授將帶來「Al2O3p/鋼構型複合材料的強韌性和耐磨性」的報告。報告主要內容「採用3D列印結合擠壓鑄造技術,製備出Al2O3p/鋼複合材料(複合區)與鋼(基體區)的三維互穿網絡構型複合材料,系統研究了構型參數、陶瓷顆粒和基體性能對複合材料強韌性和抗衝擊磨料磨損性能的影響規律。
  • 張福成:創新為爐 煉出中國好鋼
    張福成是鋼鐵材料領域著名專家,取得了多項重大技術突破,為我國高速重載鐵路、大型港口等國家重大工程作出重要貢獻,引領了我國鋼鐵行業及相關製造業的技術進步,創造了出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榮獲2018年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除了工作,張福成最愛登山。  他常爬學校附近的祖山,每次都專揀野路子「探險」,有的學生被他「虐」哭了,他還發脾氣:「這點好奇心都沒有,搞什麼研究?」
  • 中華刀劍鍛造之絕世工藝--百鍊鋼
    原標題:中華刀劍鍛造之絕世工藝--百鍊鋼漢代將炒鋼經反覆摺疊鍛打變形而製成的鋼及其工藝。其特點是反覆加熱鍛打。多次反覆鍛打可排除鋼中夾雜物,減少殘留夾雜物的尺寸 ,從而使其成分趨於均勻,組織趨於緻密,細化晶粒,改善鋼的性能。
  • 2020年中國3D列印材料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金屬3D列印...
    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爆發期經過30多年的發展,3D列印技術不斷完善,目前已形成了3D生物列印、有機材料列印、金屬列印等多種列印模式,我國3D列印材料仍以工程塑料為主。2019年7月,主營業務為金屬列印的鉑力特在科創板上市,前瞻預計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的爆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