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論文:首次揭示具有相間析出的鐵素體鋼強化機制

2020-12-05 孜然學術

析出強化是合金的有效強化機制之一,可以提升高達150-300MPa屈服強度。碳化物形成元素Ti、Nb、Mo、Cr和V是高強度低合金(HSLA)鋼中常用的微合金化元素。為了達到顯著的強化效果,在塑性變形過程中限制位錯的運動,析出相應該是高密度細小的。在鐵素體中,析出相可能隨機或呈帶狀分布。後者是在奧氏體-鐵素體相變過程中,碳化物在遷移奧氏體(γ)/鐵素體(α)界面上反覆形核的結果。這一過程導致平行於γ/α界面的特徵碳化物或碳氮化物出現,稱為相間析出(IP)。雖然對相間析出已有一定研究,但是強化機制及強化效果尚不明確。

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明確了鐵素體鋼中納米級析出相的共格和模量強化機制(coherency and modulus strengthening mechanisms),估算了不同強化機制對屈服強度的提升,主要貢獻是晶界強化和納米級析出相,分別約為280MPa和395MPa,團簇強化約150-170MPa。相關論文以題為「Application of advance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to elucidate the strengthening mechanisms operating in microalloyed ferritic steels with interphase precipitation」發表在金屬材料領域頂刊Acta Materialia。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actamat.2020.10.014

本研究製備了兩種低合金鋼,成分分別為:0.08C-1.5Mn-0.3Si-0.2Ni-0.0131N和0.68(Cr+Mo+V+Nb)或0.73(Cr+V+Nb)(wt%),即MoCrNbV和VCrNb鋼。鑄造後進行1250℃×30h均質處理;在900-1200℃下鍛造,使鑄塊寬度減少3.5倍;而後進行熱軋,在1250℃進行平面壓縮,總應變為1.35,冷卻至600℃保溫900s,最後空冷至室溫。

研究發現雖然熱軋過程中析出順序是相同的,但由於兩種鋼成分不同,析出相的分布和特徵也不同。與MoCrVNb鋼相比,VCrNb鋼在奧氏體和γ/α形成過程中具有更多析出相,這是由於碳化物和碳氮形成元素的含量較高,從而為析出提供了更高的驅動力。

STEM和APT數據都證實了所研究的鋼中存在圓形相間析出相。只有在VCrNb鋼中發現了相間纖維碳化物,這是由於與MoCrVNb鋼相比,VCrNb鋼具有更大的過冷度,從而導致了γ/α轉變有所不同。根據確定的臨界尺寸和原子的無序排列,兩種鋼中的團簇從納米粒子中分離出來,進而估算出團簇增強對屈服強度的貢獻約為150-170MPa。兩種鋼均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組合,VCrNb鋼的屈服強度超過800MPa。本文認為共格彌散強化和模量錯配強化機制首次在該類鋼中出現,納米級析出對強度的顯著貢獻約395-400MPa。相關研究結果對低合金鋼的設計與性能估算具有指導作用。(文:破風)

圖1 MoCrNbV(a,c)和VCrNb(b,d)鋼的微觀結構SEM圖,(e,f)為顆粒對應的EDX光譜

圖2 (a,b)分別為MoCrNbV和VCrNb鋼的亮場TEM圖;(c)暗場透射電鏡;(d) BF-STEM圖;(e)為(d)中放大矩形區域的STEM HAADF圖和相應的STEM-EDS圖

圖3 (a) MoCrNbV和(b) VCrNb鋼的TEM圖;(c) MoCrNbV鋼和(d) VCrNb鋼的HAADF和BF-STEM圖

圖4 α/MCα界面(a) MoCrNbV鋼和(b) VCrNb鋼的STEM HAADF圖;(c)在單軸拉伸變形後VCrNb鋼中析出相的STEM HAADF圖;(d)矩形區域放大

圖5 (a)三維原子探針圖和(b)隨機析出相和相間析出相的放大分布

圖6 (a)元素三維原子探針圖和(b) VCrNb鋼中隨機析出相和相間析出相的分布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微合金化鐵素體鋼中相界面析出強化機制!
    並且首次研究了這類鋼中納米級間相析出物的共格和模量強化機制,其主要貢獻是晶界強化和納米級析出,分別為約280 MPa和395 MPa,團簇強化也比較明顯(~150-170 MPa)。沉澱硬化是一種有效的合金強化機制,這一機制可以提高高達150~300MPa的屈服強度。Ti,Nb,Mo,Cr和V是高強度低合金鋼鐵素體組織中常用的合金元素。
  • 深度綜述:釩在鐵素體中的析出
    對於正常成分的鋼,在高於1000℃終軋時,幾乎所有的釩都將在鐵素體中析出。鐵素體中彌散分布的細小V(C,N)顆粒是釩微合金化強化的主要方式。關於釩在鐵素體中的析出規律也是人們研究最深入的領域之一。相間析出機制是人們廣泛研究的重要課題。
  • 釩在鋼中的析出強化作用
    由於釩有更高的溶解度,含釩鋼中可以得到更高體積分數的析出相,因此也具有產生更大析出強化的能力。從圖1可以看出,含釩鋼第二相體積分數為0.10%~0.15%,當第二相顆粒尺寸達到3~5nm時,最大析出強化效果可達到150MPa。
  • 香港理工Acta Materialia:納米析出強化鋼的晶界不連續析出機制及...
    ,其具有高強度、高塑性和良好的焊接性能,在航空航天、交通運輸和海洋工程等領域有重大的應用潛力。  最近,香港理工大學焦增寶團隊以NiAl納米析出強化鋼為模型,探索了高強鋼的晶界不連續析出機制及調控機理,發現調控Cu元素的晶內配分和晶界偏析,可以消除晶界處尺寸粗大的不連續析出相,促進NiAl納米相的均勻析出,顯著提高材料的強韌性。
  • 香港理工Acta Materialia:納米析出強化鋼的晶界不連續析出機制及調控機理
    納米析出強化鋼是近年來國內外迅速發展的先進高強鋼之一,其具有高強度、高塑性和良好的焊接性能,在航空航天、交通運輸和海洋工程等領域有重大的應用潛力。但是,高強鋼的晶界處能量高、擴散快,容易形成尺寸粗大的不連續析出相,引起晶界斷裂,嚴重降低材料的強韌性,這也是眾多析出強化合金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
  • 《Scripta Mater》高分辨觀測揭示鋼中碳氮化物的析出和生長機理!
    析出強化是改善金屬合金機械性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在冶金學和晶體學中一直受到密切關注。例如,納米級析出物可有效的提高鐵素體/貝氏體鋼的強度,而不會影響其延展性和可成形性。
  • 《ACTA》首次破譯高強鐵素體合金納米析出相多尺度共存機制
    摘要:本文研究了納米結構鐵素體合金經過極端的熱機械加工成薄壁管幾何形狀後納米氧化物析出相。首次觀察到了在NFA薄壁管中富含納米級(Y,Ti)的氧化物從細球到細長棒的形態轉變,提出了熱機械處理後各種析出物形態共存的機理。發現儘管析出相的體積分數(0.3%)和數密度(> 1023 m-3)保持不變,但析出相的形態從球形變為棒狀,長徑比有所增加。
  • 北科大發表《ACTA》:揭示析出相在不鏽鋼點蝕過程中的作用機理
    界面處的原子比晶體內的原子具有更高的能量,因此很容易與溶液中的Cl-離子反應最終形成蝕坑。在不鏽鋼中,具有奧氏體和鐵素體相的雙相不鏽鋼(DSSs)由於其優異的機械性能、耐腐蝕性、耐應力腐蝕開裂性和焊接性而被廣泛用於石油和天然氣,化工,食品,電力,運輸和造紙工業。
  • 耐高溫鐵素體不鏽鋼合金化機理及性能研究
    分別在空氣和模擬汽車尾氣環境下對新設計的耐高溫鐵素體不鏽鋼開展了高溫抗氧化性能試驗。結果表明,添加~0.05wt.% Ce的不鏽鋼能顯著降低其氧化反應速率,其表面生成的氧化物更加均勻、細小且表現出優異的粘附性,氧化膜/基體界面處的缺陷數量大幅減少。
  • 鋼中常見組織之亞(過)共析鋼的珠光體轉變
    (或滲碳體)的析出。㈠ 偽共析轉變非共析成分的奧氏體被過冷到偽共析區後,可以不析出先共析相,而直接分解為鐵素體和滲碳體的機械混合物,其分解機制和分解產物的組織特徵與珠光體轉變的完全相同,但其中的鐵素體和滲碳體的量則與珠光體的不同轉變產物被稱為偽共析組織,一般仍稱為珠光體
  • 東北大學:提出強磁場時效多組分納米析出分層結構鋼新策略
    導讀:本文研究了時效過程中的強磁場(HMF)對多組分納米沉澱鋼中富Cu析出物和Ni(AlMn)析出物共沉澱析出行為的影響。結果表明,HMF促進了富Cu和Ni(AlMn)共析出物的分層結構的構建。研究認為,時效過程中,由於熱力學變化,HMF增加了二次沉澱的成核速率,從而細化了二次沉澱。
  • 北科大《Acta Mater》揭示析出相周圍應變場在點蝕萌生的作用!
    奧氏體-鐵素體雙相不鏽鋼擁有良好的力學性能、焊接性能和耐腐蝕性能,在能源和化工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其中,Fe20Cr9Ni雙相不鏽鋼(也稱Z3CN20.09M雙相不鏽鋼,以下簡稱Fe20Cr9Ni DSS)作為核電站一迴路主管道材料被廣泛的應用於壓水堆核電站中。
  • 上海交大頂尖論文:具有超高可加工性的低成本鎂合金
    採用添加稀土元素、晶粒細化、析出強化等傳統方法,一般只能提高鎂合金的拉伸延伸率或加工硬化率中的一項,難以同時提高兩項。博士生朱高明為論文第一作者,王樂耘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論文主要合作者還包括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王健教授以及美國APS光源的Jun-Sang Park博士。
  • 上海科大:首次發現!孿晶界對鎳基高溫合金的影響機制
    本研究首次在鎳基合金中發現低能共格孿晶界面可以作為強化相優先析出的界面,且此反常行為對材料的綜合力學性能有顯著影響。近日,上海科技大學智造系統工程中心張振波課題組近期與國際合作者通過多尺度結構和力學表徵並結合第一性原理計算,首次從原子尺度揭示了該反常現象的物理機制
  • 高純度鐵素體不鏽鋼019Cr19Mo2NbTi焊接工藝
    通過真空冶煉生產的高純度鐵素體不鏽鋼,其特點是鋼中的C、N、O等間隙原子含量大幅度降低。與奧氏體型不鏽鋼相比,具有優良的抗氯化物應力腐蝕開裂能力,並且還具有耐點蝕、耐酸鹼和耐縫隙腐蝕的能力,且價格降低了40%-50%,其應用有了較大的發展。
  • 20-147 汽車用鐵素體球墨鑄鐵件從基體強化到矽固溶強化
    因此,二汽各專業廠都廣泛採用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技術的「四新」技術,如鑄造廠就應用了當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工頻爐熔煉、高壓造型、熱芯盒殼芯制芯等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方面,曲軸材質是鍛鋼改為鑄態球墨鑄鐵,後橋殼由可鍛鑄鐵改為鐵素體基體球墨鑄鐵。可以說,二汽開創了我國大量流水生產球墨鑄鐵鑄件的先河。
  • 《Acta Mater》中南大學杜勇團隊鋁合金析出強化領域重要進展!
    研究鋁合金在時效熱處理過程中析出的強化相的結構,是設計合金成分、調控析出相類型從而提升鋁合金力學性能的基礎。由於鋁合金中的亞穩納米析出相在透射電鏡的高能電子束下的結構穩定性低,制約了對其結構的原子尺度表徵。
  • 湖南大學《IJP》:揭示高熵合金位錯和析出物相互作用機理
    據報導,嚴重的晶格畸變,高熵,緩慢的擴散在HEA的形變和強化機制中起著關鍵作用。例如,CrMnFeCoNi HEA在低至77 K的低溫下顯示出優異的強度和韌性,這歸因於從室溫下的滑移位錯到隨溫度降低而發生的機械納米孿晶的形變過渡。此外,由於高溫熱穩定性高,HEA在高溫下表現出良好的屈服強度和高延性。
  • 百科|調質鋼與非調質鋼
    一般用這類鋼製作的零件要求具有很好的綜合機械性能,即在保持較高的強度的同時又具有很好的塑性和韌性,人們往往使用調質處理來達到這個目的,所以人們習慣上就把這一類鋼稱作調質鋼。各類機器上的結構零件大量採用調質鋼,是結構鋼中使用最廣泛的一類鋼。
  • 中南大學杜勇團隊在鋁合金析出強化領域取得系列新成果
    研究鋁合金在時效熱處理過程中析出的強化相的結構,是設計合金成分、調控析出相類型從而提升鋁合金力學性能的基礎。由於鋁合金中的亞穩納米析出相在透射電鏡的高能電子束下的結構穩定性低,制約了對其結構的原子尺度表徵。陳皓楠、李凱等在前期研究中發現在200-300 keV的常規高能電子束下,Al-Mg-Si合金的主要強化析出相β"容易被電子束損傷的主因是電子束轟出原子創造空位,大大促進了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