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高純度鐵素體不鏽鋼焊接工藝簡述
一,關於008Cr27Mo熱處理超高純度鐵素體不鏽鋼及其焊接接頭有產生晶間腐蝕的傾向,其腐蝕機理與奧氏體不鏽鋼晶間腐蝕一樣,仍可以用公認的貧鉻理論來解釋。熱處理對超高純度高鉻鐵素體不鏽鋼(008Cr27Mo)晶間腐蝕率的影響見圖1。
-
熱處理對馬氏體不鏽鋼顯微組織和性能影響
摘 要:藉助強度和硬度測量手段以及顯微組織觀察及EDS能譜分析,研究了奧氏體化溫度和時間、回火溫度對一種實驗室冶煉的馬氏體不鏽鋼的微觀組織和力學性能的影響。
-
北科大發表《ACTA》:揭示析出相在不鏽鋼點蝕過程中的作用機理
導讀:在長時間的服役過程中,奧氏體-鐵素體雙相不鏽鋼Fe20Cr9Ni通常在280至320℃的服役溫度範圍內發生調幅分解,從而導致抗點蝕性能的降低。本文發現導致調幅分解後雙相不鏽鋼Fe20Cr9Ni的抗點蝕性下降中約76.8%歸因於G相,而富鐵的α相則佔約23.2%。在本次研究中,採用合適的熱時效處理以獲得更大尺寸的G相以便於研究該相在腐蝕過程中的作用。
-
合金筷子好還是不鏽鋼筷子好 合金筷子的特點
鍋碗瓢盆等這些是我們每個家庭中都必不可少的,一般的話我們在做飯吃飯的時候都會用到包括筷子什麼的也需要,那麼,在購買的時候大家都比較注重質量的問題了,因為筷子是會接觸我們的嘴的,所以,一定要看一下合金筷子好還是不鏽鋼筷子好,此外,要知道合金筷子的特點是什麼。
-
不鏽鋼成分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一般情況下純金屬具有比較高的塑性,當加入其他合金元素後,形成單相固溶體時也有較好的塑性,如鐵鎳合金可形成連續固溶體,因此鐵與鎳在任意比例的情況下,合金的塑性都是很高的。 但在含有其它元素的條件下,形成不溶於固溶體或部分溶於固溶體的金屬間化合物,使金屬的塑性降低,因此合金的塑性比純金屬或單相固溶體的塑性差。
-
壓力容器用不鏽鋼及焊接工藝要點
馬氏體不鏽鋼及其焊接特點馬氏體不鏽鋼可分為Cr13型馬氏體不鏽鋼、低碳馬氏體不鏽鋼和超級馬氏體不鏽鋼。Cr13型具有一般抗腐蝕性能,從Cr12為基的馬氏體不鏽鋼,因加進鎳、鉬、鎢、釩等合金元素,除具有一定的耐腐蝕性能,還具有較高的高溫強度及抗高溫氧化性能。
-
高純度鐵素體不鏽鋼019Cr19Mo2NbTi焊接工藝
通過真空冶煉生產的高純度鐵素體不鏽鋼,其特點是鋼中的C、N、O等間隙原子含量大幅度降低。與奧氏體型不鏽鋼相比,具有優良的抗氯化物應力腐蝕開裂能力,並且還具有耐點蝕、耐酸鹼和耐縫隙腐蝕的能力,且價格降低了40%-50%,其應用有了較大的發展。
-
普通純鐵素體不鏽鋼焊接工藝
而奧氏體型不鏽鋼焊接接頭的晶間腐蝕是在最高溫度為600~1000℃的區域,即晶間腐蝕的部位稍稍離開焊縫的區域。 普通純鐵素體型不鏽鋼焊接接頭的晶間腐蝕機理與奧氏體型不鏽鋼焊接接頭晶間腐蝕的機理相同,均認為符合貧鉻理論。鐵素體型不鏽鋼一般在退火狀態下焊接,其組織為固溶微量碳和氮的鐵素體及少量均勻分布的碳和氮的化合物,組織穩定、耐蝕性較好。
-
鎳合金的介紹和不鏽鋼在空氣中的反應
什麼是鎳合金? 以鎳為基加入其他元素組成的合金。1905年前後制出的含銅約30%的蒙乃爾(Monel)合金,是較早的鎳合金。鎳具有良好的力學、物理和化學性能,添加適宜的元素可提高它的抗氧化性、耐蝕性、高溫強度和改善某些物理性能。
-
百科|不鏽鋼鈍化液
其鈍化機理主要可用薄膜理論來解釋,即認為鈍化是由於金屬與氧化性介質作用,作用時在金屬表面生成一種非常薄的、緻密的、覆蓋性能良好的、能堅固地附在金屬表面上的鈍化膜。這層膜成獨立相存在,通常是氧和金屬的化合物。它起著把金屬與腐蝕介質完全隔開的作用,防止金屬與腐蝕介質直接接觸,從而使金屬基本停止溶解形成鈍態達到防止腐蝕的效果。適用於所有200和300系列不鏽鋼。
-
310S耐高溫不鏽鋼應該用什麼焊條或者焊絲焊接呢?
310S耐高溫不鏽鋼可以選用耐超高溫度和耐腐蝕的焊條焊接,比如WEWELDING601H耐高溫耐強酸腐蝕的焊條,也可以用對應的氬弧焊絲焊接。選用高質量耐高溫原因:選用的這種焊條需要是一種通用的不鏽鋼焊條,用於各種級別不鏽鋼的高級全方位焊接合金,具有高抗腐蝕性和高耐熱性,耐熱溫度高達1200℃,能抵抗礦物酸以及有機酸。它可抵抗氧化性酸如硝酸及過氧酸,也可以抗脫水酸如硫酸,並且能耐沸騰的硫酸,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在各種情況下,極少量的飛濺並易於焊渣清除。
-
Ni-Cr-Mo-Cu耐蝕合金的研製及腐蝕特性的研究
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各種不鏽鋼,如鐵素體不鏽鋼、馬氏體不鏽鋼、奧氏體不鏽鋼、雙相不鏽鋼、沉澱硬化不鏽鋼等。這些類型的合金,腐蝕通用性都較差,只在某些介質環境中具有較好的耐腐蝕能力。如現在比較成熟的、有較好耐腐蝕性的耐蝕低碳合金鋼主要有:耐大氣腐蝕的低碳合金鋼、耐海水腐蝕低碳合金鋼、耐硫酸露點腐蝕的低碳合金鋼、耐硫化物腐蝕的低碳合金鋼等。
-
《ACTA》首次破譯高強鐵素體合金納米析出相多尺度共存機制
摘要:本文研究了納米結構鐵素體合金經過極端的熱機械加工成薄壁管幾何形狀後納米氧化物析出相。首次觀察到了在NFA薄壁管中富含納米級(Y,Ti)的氧化物從細球到細長棒的形態轉變,提出了熱機械處理後各種析出物形態共存的機理。發現儘管析出相的體積分數(0.3%)和數密度(> 1023 m-3)保持不變,但析出相的形態從球形變為棒狀,長徑比有所增加。
-
常用不鏽鋼緊固件牌號介紹
不鏽鋼大多數材料都能製成鋼絲和盤條用於緊固件生產,不鏽鋼按金相組織分有:鐵素體型不鏽鋼、馬氏體型不鏽鋼、金雕體型不鏽鋼、沉澱硬化型不鏽鋼和金雕體-鐵素體(雙相)型不鏽鋼5大類型等。 2、鐵素體型不鏽鋼 Cr是主要合金元素,不與C結合Cr元素決定了鋼的抗腐蝕性。鐵素體不鏽鋼的含C量限制在0.08%以下,熱處理不會有明顯的硬化,冷作硬化則可明顯提高硬度。 鐵素體型不鏽鋼有晶間腐蝕的傾向,但與含等量的C、Cr和Cr-Ni金雕體型不鏽鋼相比,一般工業生產的普通純度的鐵素體型不鏽鋼更易遭受敏化,從而具有更高的晶間腐蝕傾向。
-
碳鋼與不鏽鋼的差別
主要指力學性能取決於鋼中的碳含量,而一般不添加大量的合金元素的鋼,有時也稱為普碳鋼或碳素鋼。碳鋼也叫碳素鋼,指含炭量WC小於2%的鐵碳合金。碳鋼除含碳外一般還含有少量的矽、錳、硫、磷。不鏽耐酸鋼簡稱不鏽鋼,它是由不鏽鋼和耐酸鋼兩大部分組成的,簡言之,能抵抗大氣腐蝕的鋼叫不鏽鋼,而能抵抗化學介質腐蝕的鋼叫耐酸鋼。鏽鋼是以超過60%的鐵為基體,加入鉻、鎳、鉬等合金元素的高合金鋼。當鋼中含鉻量超過12%時,則鋼在空氣及稀硝酸中不易腐蝕生鏽。原因是鉻可在鋼表面形成一層非常緊密的氧化鉻膜,有效地保護了鋼不受腐蝕。
-
鎢晶界合金元素強化界面機理研究獲進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及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合作,在鎢晶界合金元素強化界面作用機理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cta Materialia (2016,120,315-326)上。因此,改善鎢基材料的力學性能和抗輻照性能是聚變材料研究的關鍵科學問題之一。微合金化和晶界優化設計是提高材料力學性能的重要途徑,通過添加一些有益的合金元素來強化界面,可有效提高材料的強度與韌性。然而,目前合金元素強化鎢晶界的作用規律與機制尚未清楚。例如,哪些元素易強化/脆化晶界?合金元素強化晶界能力與晶界的結構與類型是否存在關係?
-
TC4鈦合金雷射合金化的研究
一、研究目的 TC4鈦合金具有比重小、室溫和熱強度強度高、抗蝕性好、低溫性能好等特點,主要用於製造壓氣機部件,如鍛造鈦風扇、壓氣機盤和葉片、鑄鈦壓氣機機匣、中介機匣、軸承殼體等。太空飛行器主要利用鈦合金的高比強度,耐腐蝕和耐低溫性能來製造各種壓力容器、燃料貯箱、緊固件、儀器綁帶、構架和火箭殼體。人造地球衛星、登月艙、載人飛船和太空梭也都使用鈦合金板材焊接件。但鈦合金導熱彈性小、摩擦係數高、耐磨性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應用範圍。本研究擬採用雷射合金化處理來提高TC4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
-
《Scripta Mater》高分辨觀測揭示鋼中碳氮化物的析出和生長機理!
析出強化是改善金屬合金機械性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在冶金學和晶體學中一直受到密切關注。例如,納米級析出物可有效的提高鐵素體/貝氏體鋼的強度,而不會影響其延展性和可成形性。
-
深度綜述:釩在鐵素體中的析出
對於正常成分的鋼,在高於1000℃終軋時,幾乎所有的釩都將在鐵素體中析出。鐵素體中彌散分布的細小V(C,N)顆粒是釩微合金化強化的主要方式。關於釩在鐵素體中的析出規律也是人們研究最深入的領域之一。相間析出的特徵之一是溫度越低析出相越細,這已得到許多研究結果的證實。Batte和Honeycombe等人深入研究了不同成分Fe-V-C合金在600~850℃溫度範圍內奧氏體等溫分解過程中碳化釩的析出規律。圖4給出了不同合金成分的Fe-V-C合金等溫相變過程中相間析出的碳化釩平均顆粒尺寸和層間距離隨相變溫度的變化規律。
-
什麼是不鏽鋼
不鏽鋼的耐蝕性取決於鋼中所含的合金元素。不鏽鋼基本合金元素還有鎳、鉬、鈦、鈮、銅、氮等,以滿足各種用途對不鏽鋼組織和性能的要求。不鏽鋼容易被氯離子腐蝕,因為鉻、鎳、氯是同位原素,同位原素會進行互換同化從而形成不鏽鋼的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