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爬山嗎?來看看是什麼決定了山脈的最終高度!

2020-12-05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山脈作為地球上主要的地貌之一,大約佔據了地球陸地面積的25%。按區域進一步劃分,歐亞大陸被山地覆蓋的比例最大,達到33%,緊隨其後的是北美(24%)、南美(19%)和非洲(14%)。

世界地形圖

如此眾多的高大雄偉的山脈,構成了世界地形的「骨架」。同時山脈作為這個星球最美麗的自然景觀之一,以其雄渾多姿的身軀,向人們彰顯著獨有的魅力。

連綿起伏的喜馬拉雅山脈

山脈主要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火山、褶皺山和斷塊山。這三種類型都是由板塊運動形成的,板塊間的構造力或火山作用可以局部抬高地球表面。少數山脈是孤立的山峰,但大多數山脈都會形成大範圍的山脈地形。

逆衝斷層是形成山脈的重要因素

火山一般出現於板塊邊界。由於板塊間的相互運動,沉沒的板塊在俯衝過程中帶入了大量的水並發生了熔融形成巖漿,這些巖漿沿著一定的通道向上噴發進而形成山脈。火山弧系統是在俯衝帶附近形成的一系列火山,大多數火山都位於環繞太平洋的環帶。

位於堪察加半島的火山

當板塊碰撞或俯衝時,板塊會彎曲並摺疊進而形成山脈。大多數主要的大陸山脈都與衝斷或褶皺運動有關。板塊可以對稱或不對稱摺疊。上折為背斜,下折為向斜,在非對稱摺疊中,也可能會出現斜折和翻轉。巴爾幹山脈和扎格羅斯山脈是褶皺山的典型例子。

在被折彎的褶皺上形成山脈的過程

扎格羅斯中部的褶皺山

斷塊山是由地殼的斷層引起的,當斷層一側的巖石相對於另一側上升時,就會形成山峰。它可以很小,也可以形成廣泛的裂谷系統。這些山峰通常出現在區域應力為拉張且地殼變薄的地方。

斷塊山(fault-block mountain)示意圖

內華達山脈(Sierra Nevada Range)就是一個例子,該地區的分層形成了一個650公裡長、80公裡寬的山脈,其中包括許多向西傾斜的單個部分,向東的山坡突然上升,形成了美國大陸上最高的山峰。

內華達山脈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可以知道一般山脈的形成都是由於板塊邊界的構造力造成的。但這些山脈形成後並非是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一成不變的,控制這些山脈高度的因素也並非只有構造力一個因素。

維持一座山高度的自然過程可以簡化為三種類型:首先是構造力對山脈的側向支撐,這種力量要麼防止山脈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分崩離析,要麼抵抗重力的作用將它們推得更高;第二種就是氣候控制的侵蝕作用,主要通過移除高海拔地區的物質來限制山脈的高度;第三個過程被稱為「地殼均衡說」(isostasy),它使山脈漂浮在又熱又軟的地幔物質之上,就像冰山漂浮在水中一樣。

控制板塊匯聚邊界附近山峰高度的過程

(圖片來源:Nature自然科研)

科學家們一致認為是這三個主要過程共同作用,以動態的方式保持了山脈的高度。但由於不同的過程可能會不同步,所以會產生複雜的情況。地殼均衡過程對另外兩個過程的響應被認為是足夠迅速地與之同步,因此通常不會受到質疑。而到底是侵蝕力還是構造力起到了一級控制作用則一直是個極具爭議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地質學家們對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等典型的匯聚板塊邊界上的山脈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早在1997年,Science就有文章指出,在喜馬拉雅山脈西北部,地貌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構造力,但是在與雪線相交的地帶中,冰川作用對海拔、起伏和地形的發展設置了上限,而與構造作用的速率無關。

平衡線海拔(ELA)變化對雪線以上地形範圍的影響

(Brozovic et al., 1997)

衡量冰川作用程度的一個常用指標是平衡線海拔(ELA),在這個海拔上,冰川的年累積與年消融正好匹配,因此冰川的淨質量平衡為零。而上圖反映了平衡線海拔對雪線以上地形範圍的影響。舉個例子,對於RH地區來說,ELA降低600米將使雪線以上的面積增加一倍,也就是冰川面積變大。而冰川堆積區增加會增加冰通量,進而增加侵蝕率,從而使山脈高度恢復到以前的水平。

喜馬拉雅山脈的數據表明,大量降水的山脈帶在廣泛冰期後所達到的高度是ELA的作用,而不是巖石上升速率的作用。山地最高海拔和平均海拔隨著緯度的增加和ELA的減低而降低。因而在一個構造活躍的冰川山脈中,要想增加高峰海拔,氣候必須變暖或變乾燥。

珠穆朗瑪峰如此之高很可能是因為它位於中緯度地區

同時,有關喜馬拉雅山脈的簡單的物理論及數值模擬實驗也都表明,主動變形的碰撞山脈的內部動力學受氣候侵蝕的影響。

喜馬拉雅地區受侵蝕作用驅動的變形過程

(Whipple, 2009)

同樣地,在安第斯山脈的研究也證實大型山脈的上升和氣候之間的因果關係不只是單向的(即山脈顯著的上升會引發氣候變化),新生代氣候變化也可能導致了安第斯山脈的上升。在南美洲中部,受氣候控制的沉積物短缺會導致高剪應力進而以支撐安第斯山脈的板塊邊界應力,進而導致山脈高度的變化。

秘魯-智利地區由於風引起的相關海洋上升流

位於安第斯中部較高海拔的智利和秘魯北部受大氣和海洋環流的影響有著極端乾旱的氣候,這種乾旱氣候大大減少或切斷了向海溝提供的沉積物,使板塊界面失去了潤滑作用,這可能有助於將可用的板塊驅動力集中在俯衝板塊邊界的相對受限部分,將當地的剪應力提高到支撐山脈海拔到3公裡以上所需的水平。

位於安第斯山脈西麓的智利首都聖地牙哥

另一個關於侵蝕控制山峰高度的典型例子是「冰川鋸」假說。該假說認為,冰川山脈的高度受到平衡線海拔附近快速冰川侵蝕的限制,使山峰保持在約為氣候控制下雪線的高度。因此,全球冰川山高度的差異,應主要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而不是受構造作用的影響。

山脈最大海拔(Maximum elevation)和分層最大海拔(Hypsometric)與雪線高度(snowline altitude)具有很好的相關性(Egholm et al., 2009)

而近期發表在Nature上的論文(Dielforder et al., 2020)對分布在大緯度範圍(~53°N-~40°S)、氣候條件明顯不同的10個匯聚板塊邊緣的山脈的高度與相關的構造力進行了分析對比,對這一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討。

研究的10個山脈的位置

首先,他們使用了一個流變模型量化了大型逆衝斷層的剪切力(Fs),並通過對沿各斷層段的剪切力積分計算獲得最終的剪應力。而後,他們使用分析力平衡模型計算了由流變模型推導出的Fs值可支撐的山體海拔,並與已知的山脈的最大平均高程做對比。在所有研究的邊緣橫斷面的不確定性範圍內,兩個高程值是相似的且不可區分的。

最大平均高程(MME)與構造支撐海拔(TSE)對比。兩者之間的一致性表明,所有這些山的高度大致符合力的平衡。

該研究表明模型預測的高度與觀測到的高度非常吻合。因此,他們得出結論,無論氣候條件和侵蝕速度如何,現今的山脈高度是由構造力決定的。

但該觀點也有其困境。構造力通過擠壓和堆積地殼巖石來抬升山脈。為了跟上侵蝕,它必須使地殼處於擠壓破壞的邊緣。根據人們普遍接受的關於脆性上地殼強度的觀點,壓縮破壞要求水平應力遠遠高於垂直應力——然而Dielforde等人假設在山脈下面水平和垂直應力的強度是相同的(中性狀態)。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他們推測山區的地殼幾乎沒有強度,因為它包含非常弱的斷層。但如果地殼如此脆弱,為什麼山脈不崩塌,為什麼這些地區不成為新的板塊邊界? 有證據表明,地殼應力在某些俯衝帶附近確實幾乎是中性的,但不清楚在高山之下是否通常是中性的。因此,關於山峰高度的爭論又牽連出了地殼強度的問題

可以看出,氣候與構造作用共同控制了山脈高度,但哪一種起到主要控制作用,仍然是以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最終解決山脈高度的問題,仍需要大量的觀測和理論研究。

//參考資料

///

REFERENC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untain

Brozovic, N., Burbank, D. W., & Meigs, A. (1997). Climatic Limits on Landscape Development in the Northwestern Himalaya. Science, 276(5312), 571-574.

Lamb, S., & Davis, P. M. (2003). Cenozoic climate change as a possible cause for the rise of the Andes. Nature, 425(6960), 792-797.

Egholm, D. L., Nielsen, S. B., Pedersen, V. K., & Lesemann, J. E. (2009). Glacial effects limiting mountain height. Nature, 460(7257), 884-887.

Whipple, K. X. (2009).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on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mountain belts. Nature Geoscience, 2(2), 97-104.

Dielforder, A., Hetzel, R. & Oncken, O. (2020) Megathrust shear force controls mountain height at convergent plate margins. Nature 582, 225–229.

Wang,K. L. (2020). Force takes control in mountain-height debate.

美編:張 嶽

校對:陶 琴

相關焦點

  • 「一起爬山嗎」刷屏,《隱秘的角落》爆火!用英文該怎麼說?
    最近火爆全網的現實題材懸疑劇《隱秘的角落》,不知道大家看了嗎?而隨之爆火的還有一句臺詞:一起爬山嗎?被網友們瘋狂刷屏!秦昊的「一起爬山嗎」手機殼,也隨著網劇的熱播而衝上了熱搜榜。我在飛機上看了一部關於珠穆朗瑪峰的電影,這個電影激勵了我去爬山。如果是想表達那種休閒的」爬山「,應該怎麼說呢?
  • 到此一遊|秋天的高加索山脈又酷又颯,帶你一起去爬山
    地點:亞塞拜然亮點:高加索山脈秋高氣爽,雲淡風輕,適合登高望遠,位於高加索山脈的亞塞拜然不容錯過。亞塞拜然地形豐富,壯麗的山脈橫跨國家北部,一個又一個靜謐古老的村莊如群星般點綴在山間。這些村莊風景秀美,還有很多徒步路線供戶外愛好者選擇。
  • 「一起爬山嗎」是什麼梗?
    最近,你有沒有發現朋友圈、微信群裡經常有人「約爬山」?「一起爬山嗎」、「拍照嗎?」、「你看我還有機會嗎?」成了流行語。一次爬山聚會時,張東升問嶽父學攝影,「您看我還有機會嗎?」。嶽父卻表示,沒有機會,女兒和他在一起不幸福。隨後,在山頂藉機給嶽父母拍照擺姿勢時,將兩位推下了山...... 因此,追劇的小夥伴,一提到爬山難免瑟瑟發抖,產生陰影。所以,我們今天就來看看爬山、徒步旅行的注意事項。
  • 一起爬山嗎?《隱秘的角落》英文名怎麼理解?
    最近爆火的「一起爬山嗎」,到底是什麼梗?上周,秦昊的「一起爬山嗎」手機殼,也隨著網劇的熱播而衝上了熱搜榜。《隱秘的角落》剛剛開播,豆瓣評分就飆上9.2,第八集依然保持 9.0,開頭「爬山」的片段也是以各種形式紅遍全網。
  • 和女生聊天,她說一起爬山,這是在玩什麼梗?
    由於《隱秘的角落》的熱播,導致現在很多人都喜歡調侃一個梗「一起爬山嗎?」,在基友和閨蜜之間非常流行。但若是一個女孩對男生說想爬山,是在暗示什麼嗎?爬山(climb mountains),顯然是比較私密的約會方式,很容易就可能發生一些不為人知的戀愛事跡,如果你剛好喜歡她,直接去爬山就完事兒了。
  • 一起爬山嗎?如何應對由此帶來的膝蓋關節磨損
    截圖自《隱秘的角落》 除了優秀的劇情本身,最被人熟知、最「出圈」的當屬扮演「張東升」一角的秦昊,和他在劇中相關劇情延伸出來的梗——一起爬山嗎
  • 「一起爬山嗎」「我還有機會嗎」《隱秘的角落》這些梗英語怎麼說
    最近一直被朋友圈、被熱搜瘋狂安利《隱秘的角落》這部劇,剛開始當聽到有人問「一起爬山嗎」的時候,其實我是一臉問號的,怎麼?咋出來一個爬山梗?於是,作為一個影迷兼劇迷,眼前又有大把大把的假期,我當然是很迅速地打開了這部電視劇。
  • 《隱秘的角落》、「一起爬山嗎?」用英文怎麼說?
    最近口碑爆棚的《隱秘的角落》不知道大家看了嗎?反正我的朋友圈已經有很多人在安利這部劇了……所以今天咱們就來聊聊跟這部劇有關的一些翻譯……首先我們來看下劇名,由於《隱秘的角落》改編自小說《壞小孩》,所以官方給它取的英文名是The bad kids。
  • 一起爬山嗎?豆瓣9.0神劇《隱秘的角落》刷屏網絡,沒想到英文劇名也...
    最近爆火的「一起爬山嗎」,到底是什麼梗? 熟悉的同學們可能知道,這句話來自最近火爆全網的犯罪懸疑網劇(web drama)《隱秘的角落》。
  • 2020百度沸點年度流行語:集美、一起爬山嗎、u1s1熱度最高
    原標題:2020百度沸點年度流行語:集美、一起爬山嗎、u1s1熱度最高   2020百度
  • 打工人,一起爬山嗎?2020年百度沸點年度流行語出爐
    2020百度沸點年度流行語榜單正式出爐:集美、一起爬山嗎、u1s1、九漏魚、爺青回、上海名媛、打工人、突擊式盡孝、七夕蛤蟆、深藏blue成為今年網民搜索熱度最高的十大流行語。2020百度沸點完整榜單也將於近期發布。
  • 信不信帶你去爬山什麼梗?微博帶你爬山去意思解釋[多圖]
    信不信帶你去爬山什麼梗?帶你去爬山一時間在微博等社交平臺上火了,不過很多朋友對於一起爬山的意思並不了解,那麼這個帶你去爬山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解釋,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有更多的了解,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 山的高度有限制嗎?宇宙中有沒有行星的山脈超越自己的大氣層?
    山體可以無限生長嗎?你可能會覺得只要一個星球的地質活躍,造山活動頻繁,火山噴發或者板塊碰撞的夠猛烈,山就可以一直往上生長。事實上,一個星球上的山能有多高,取決於山的材質,就是主要由什麼構成的,以及這個星系的重力有多強。
  • 成都一個健身步道,處於地震帶,卻受到爬山愛好者追捧,你去過嗎
    ,成都被山包圍,是名符其實的「山城」,成都市民想去爬山遊玩,可選擇的地方很多,車程2小時左右就可以到達。紅豆林龍泉山脈長200公裡,寬10公裡,龍泉山脈有一條龍泉山斷裂帶,常會有一些3級以下的小地震發生
  • 是什麼決定了山的高度?科學家有了新的答案
    眾所周知,山脈是在構造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但是山脈如何保持在今天的高度尚有爭議。一個廣為流傳的觀點是氣候控制的侵蝕會限制其高度。在《自然》期刊的一篇論文中,德國亥姆霍茲地理研究中心的Dielforder等人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他們發現,至少對位於構造板塊交匯處附近的山脈而言,在控制高度方面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構造力。
  • 川大教授拍出喜馬拉雅山脈雪山圖,包含近千座山峰
    拍攝喜馬拉雅山脈20餘年的他,根據衛星雲圖,飛行線路特地挑選了航班,隔著舷窗,用四張照片拼接合成了超片,又同山嶽協會的朋友查閱畫冊、多種技術比對,標註出了其中的840座山峰名稱和高度。他告訴記者,標註工作還在進行,最終可能超過一千座。
  • Nature:匯聚板塊邊緣逆衝剪切力控制著山脈高度
    Nature:匯聚板塊邊緣逆衝剪切力控制著山脈高度 山脈作為地球上主要的地貌之一,構成了世界地形的「骨架」。它們通常受到構造擠壓作用而形成,因此重要山脈大多發育在板塊匯聚帶。但是,控制山脈高度的因素很多且存在爭議,幾十年來一直困擾著地球科學家。
  • 帶你去爬山是什麼梗什麼意思?秦昊帶你去爬山出自哪裡
    最近,秦昊帶你去爬山的梗火遍全網,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梗是什麼意思,又是怎麼來的,其實,這個梗來源於電視劇《隱秘的角落》。因為劇中秦昊飾演的張東升帶著嶽父嶽母去爬山,又將他們推下山崖殺害給觀眾留下心理陰影,便經常被調侃,久而久之便成為一個梗,火遍全網。
  • 世界幾大高度山脈,你都認識嗎?
    1、喜馬拉雅山脈: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喜馬拉雅山脈偉的山脈。它聳立在青藏高原南緣,分布在中國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和不丹等國境內,其主要部分在中國和尼泊爾交接處。西起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南迦帕爾巴特峰,東至雅魯藏布江急轉彎處的南迦巴瓦峰,全長2450千米,寬200~350千米。
  • 《隱秘的角落》爆火刷屏,你知道「一起爬山」的英文地道表達嗎?
    隨著《隱秘的角落》大火,最近要是收到了「爬山邀請」,估計誰心裡都會咯噔一下,畢竟這個梗實在太火了!Adaptation of a suspense noval 《The Bad Kids》改編自懸疑小說《壞孩子》Cat's Cradle 直譯過來是 「貓的搖籃」和中文片名《隱秘的角落》有什麼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