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者黃泓翔:曾臥底非洲象牙交易,現幫助中國青年走近非洲

2020-11-25 澎湃新聞

自從在非洲臥底象牙交易的故事流傳後,黃泓翔變得更忙了。

2017年,紀錄片《象牙遊戲》入圍第89屆奧斯卡,因為假裝中國買家,參與抓捕象牙犀牛角貿易走私犯,黃泓翔成為主角之一。

之後,這名復旦校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發展專業碩士被奉為新一代大學生「標杆」、「中國007」,採訪、會議、活動接踵而至——人們發現,這名戴著眼鏡、娃娃臉的中國人從2013年起,就以臥底身份調查採訪象牙和犀牛角非法交易。

但是,29歲的黃泓翔並不喜歡被這麼看,他說,他只是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他更關心他創辦的「中南屋」,這一平臺幫助中國青年人加入到諸如印尼紅毛猩猩保護、非洲女性割禮救援和坦尚尼亞海龜保護等項目中,「見識見識,經歷不同的東西」。

他還想開拓更多他未涉足的領域。他說,如果有一天「中南屋」離開他也能完全運轉,他可能會去叢林裡做人類學研究,也可能去做冒險家。

黃泓翔  本文圖片來自受訪者微信朋友圈

入學哥大後曾因經歷不足而後悔

剛進入哥大時,黃泓翔自覺很平庸。

當時他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本科畢業,赴哥大國際發展專業攻讀碩士,發現自己很難與同學搭上話題。

一次野外露營,大家聊起了自己的想法和經歷:一名印度同學說將來要參政,制定保護環境和窮人的法規;一名加拿大同學致力於消除貧困,積極參與世界發展的演講……很多同學都有著豐富的工作、實踐經驗。

「他們的話題往往貫穿著『我在莫三比克時』,『我在海地時』,『我在馬達加斯加時』。」 黃泓翔發現自己和很多中國同學一樣,對發達國家如歐美有點了解,但對發展中國家一無所知,缺乏真正的國際視野,也缺乏有趣的人生閱歷。

他發現,就連上課發言時,也因為自己缺乏對話題的認識和體會,講不出深刻的東西,「當時覺得自己很平庸,很後悔畢業後直接來讀研究生。」

因此,在隨後的學校假期,他選擇了前往南美洲做學術調研,他想抓住機會去真正體驗和認識一下。

在南美的熱帶雨林中,黃泓翔開始對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去」、維護公民海外形象產生興趣。他覺得,中國企業習慣高層溝通,在國外,NGO、非政府組織、民間組織很重要,中國企業要走出去,最需要學習如何同民間打交道。

臥底象牙交易,僅帶一瓶辣椒噴霧防身

2013年4月,臨近哥大畢業,黃泓翔在「臉書」上發表狀態,覺得自己很迷茫。

當時,他接觸了南美和非洲的很多方面,但沒能找到適合的在南美或非洲的工作。這種焦慮情緒一直延續到了6月,直到偶然一天,他看到了一條項目招聘信息。

當時南非金山大學有一個「中非報導項目(China Africa Reporting Project)」,要求應聘者有3-5年工作經驗,未寫明項目的具體內容。黃泓翔當時還沒工作經驗,但一門心思想去非洲,想都沒想就發送了簡歷,不久就收到了回覆:通過。

其實,這一項目的真正目的,是做象牙、犀牛角貿易的調查報導。如今,黃泓翔已經不太願意回答「覺不覺得危險」這一問題。他說,當時自己還沒有概念,不知道危險,更何況,「一個好的調查記者根本不會因為這個事情危險,而不去做」。

非洲野生動物保護的調查,為何會招收中國人?去之前,黃泓翔還有這個疑問,但是到了那邊,他發現,一旦中國人走近象牙市場,「(象牙走私販私)就會放下戒備。」

因中國口音「優勢」成臥底,紀錄片入圍奧斯卡

金山大學的這一項目,為黃泓翔開啟了「野生動物保護」領域的大門。

項目結束後,他陸續以中國調查記者的身份,發表了數篇有關象牙貿易的調查報導。不久,奧菲爾找上門來了。

這名留著大鬍子的以色列野保專家,是LAGA野生動物法律執法組織(LAGA Wildlife Law Enforcement)的一員,這個組織主要通過各種各樣的臥底調查員跟走私販接觸,讓走私販帶著象牙和犀牛角見面交易。一拿出象牙,警察就會出現,把走私販逮捕。

因為奧菲爾,黃泓翔成了「臥底」。2014年年初,LAGA盯上了烏幹達的一名走私販「大哥」,這名「大哥」參與了多次國際象牙走私犯罪。

在此之前,奧菲爾曾派了一名非洲調查人員,打著幫亞洲商人採購象牙的幌子去與「大哥」接觸,「但這個走私販非常狡猾,他不相信這名非洲臥底。」

奧菲爾說,只要走私販聽到帶著濃重中國口音的英語,他們一定會放下警惕。黃泓翔同意了。臨行前,奧菲爾看黃泓翔很緊張,還給了他一瓶辣椒噴霧。

「我當時看著這瓶辣椒噴霧,內心有點崩潰。他(走私販)如果朝我開槍,這瓶東西應該沒有太大用處。但非常幸運,這個人太相信我了,以至於警察出現時,他完全就傻掉了。」黃泓翔說。

這是黃泓翔最為人所知的故事,被拍入紀錄片《象牙遊戲》內。這部由保羅·艾倫和萊昂納德·迪卡普裡奧擔任監製的記錄片,最終入圍第89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名單。

「中南屋」轉型:讓中國年輕人走出去

但中國面孔出現在反象牙走私行動中,還是讓一些人不理解。

2016年4月,肯亞政府進行了史上最大規模的象牙焚燒,在首都奈洛比,105噸象牙和1.3噸犀牛角被公開燒毀。當天黃泓翔也在現場見證了這一刻,一名美國記者當時問他:「通過這個活動你想告訴中國人什麼?」「你覺得中國青少年看到這活動後,會督促他們的父母不再購買象牙嗎?」

黃泓翔覺得這兩問題非常奇怪,帶有對中國人的偏見和誤解。他說,實際上絕大多數中國人從未接觸過象牙,真正具有購買力的中國人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他覺得,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文化差異,使得雙方的認知出現偏差,帶來了偏見和誤解,那一刻,他覺得應該通過一個橋梁來連接彼此,增加溝通。

他開始謀求「中南屋」的轉型。2014年4月,他在肯亞成立了「中南屋」,最初的構思是做一個類似企業諮詢的機構,為中國企業在非洲本土化提供方案,但因為無法盈利,沒能做成。

聯繫自身在海外豐富的活動經歷與資源,結合現在越來越多中國人「走出去」的需求,他想把「中南屋」變成幫助中國青年人走出去的平臺。

「大部分中國學生學業十分優秀,但思想和經歷都不夠,需要更多的實踐經歷。」黃泓翔說,自己想號召一些對非洲感興趣的中國青年一起來做調研,一起來做事情。

做好「中南屋」後,可能去做冒險家

如今,「中南屋」總部位於上海徐家匯的一棟寫字樓內。與其說是總部,不如說就是兩臺電腦和一個桌子組成的會議室,不到15平方米,玻璃牆上貼滿密密麻麻的備忘帖,連桌子板凳都不屬於「中南屋」。「沒錢租辦公室,現在能在這裡辦公,還是因為留學機構的朋友。」黃泓翔說。

在黃泓翔提供的宣傳冊中,中南屋的項目包括學術調研項目、遊學項目和義工旅行項目,受眾主要是高中生及大學生,可選擇諸如印尼紅毛猩猩保護項目、非洲女性割禮救援計劃和坦尚尼亞海龜保護項目等自己感興趣的主題。

以「非洲女性割禮救援計劃」為例,志願者將與當地反割禮組織合作,搭建一家女孩救援中心,為她們提供性別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中南屋」希望學生能夠通過調研,為救援中心設計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方案。同時,鼓勵學生發表中英文文章、紀錄片等,分享成果。

「指望某一個項目有巨大的影響是不可能的。」黃泓翔說,這些項目最大的價值將在於影響更多中國青年人走進這個領域。

從做臥底做調查到關注中國青年「走出去」,他覺得自己一個人的影響終歸有限,只有更多人參與到國際野保、中國企業融入非洲,才能帶來更大影響。「我能做到的,很多中國青年人都能做到,甚至是未來做的比我更多更好。」

目前,黃泓翔還是想把中南屋做好,「做到有一天我不在了,它也能完全運轉下去。」他說,到了這個程度,他才會考慮別的,可能會去叢林裡做人類學研究,也可能去做冒險家,「或者去一些我還沒有開拓過的領域,像中東、印度我都還沒去過,還有很多東西都沒有做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小夥「臥底」調查非洲象牙交易 僅帶一瓶辣椒噴霧防身
    自從在非洲臥底象牙交易的故事流傳後,黃泓翔變得更忙了。  2017年,紀錄片《象牙遊戲》入圍第89屆奧斯卡,因為假裝中國買家,參與抓捕象牙犀牛角貿易走私犯,黃泓翔成為主角之一。  在南美的熱帶雨林中,黃泓翔開始對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去」、維護公民海外形象產生興趣。他覺得,中國企業習慣高層溝通,在國外,NGO、非政府組織、民間組織很重要,中國企業要走出去,最需要學習如何同民間打交道。  臥底象牙交易,僅帶一瓶辣椒噴霧防身  2013年4月,臨近哥大畢業,黃泓翔在「臉書」上發表狀態,覺得自己很迷茫。
  •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人面孔的我去做臥底,會特別方便 | 黃泓翔
    奧菲爾找到我說:「你知道嗎,只要走私犯聽到你那帶著濃重中國口音的英語,他一定會放下他的警覺性。」我也不知道這算不算誇我。大家好,我叫黃泓翔,是社會企業「中南屋」的創始人。我們平時主要做的事情,其實就是把像在座這樣的中國青年人忽悠到非洲,去做一些野生動物保護、可持續發展相關的調研和項目。
  • 中國「象牙女王」被判刑: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文|黃泓翔2019年2月20日,曾經轟動世界的坦尚尼亞「象牙女王」案件終於落下帷幕,主角楊鳳蘭獲刑十五年。現在判決終於出來了,中國外交部也表示「我們支持坦尚尼亞有關部門依法、公正查處和審理此案」,一下子大家的聲音基本上統一了,開始各種對楊口誅筆伐,甚至唾罵詛咒。在楊鳳蘭被判十五年的結果出來後,不少報導在指責她之餘,也會順便把我作為臥底象牙貿易的「中國英雄」,大力表揚一下。其實看到這些,我並不好受。
  • 非洲大象數量逐年下降 走私象牙現象猖獗
    【環球網綜合報導】非洲大象面臨著重大危機。據臺灣「聯合新聞網」6月17日報導,由於象牙走私嚴重,獵殺速度超過大象成長速度,使大象數量逐年下滑,走私象牙的數量已經超過亞洲。貧窮、疏於管理和對於非法象牙需求增加,是導致走私象牙猖獗的三大元兇。
  • 美媒:美國全面禁止非洲象牙交易 真正古董除外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2016年4月30日,肯亞在奈洛比國家公園裡焚燒從走私販子與偷獵者手中繳獲的105噸象牙和犀牛角。(路透社)參考消息網6月3日報導 美媒稱,美國政府宣布幾乎全面禁止國內銷售象牙,保護非洲大象這一瀕臨滅絕動物。
  • 努力贏回失去的信任:到非洲領養小象保護獅子,中國人也在做
    中國人在非形象與象牙緊密相連「(我收養小象)是出於愧疚之心,因為這麼多小象成為孤兒,是因為人類消費象牙,導致他們的媽媽被害。我希望能做一點補償,儘管微不足道。」張越說。在中國,張越身兼動物保護基金會「它基金」的發起人和理事長,她還是IFAW在中國進行反象牙貿易和反盜獵宣傳的大使。
  • 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分享非洲故事 呼籲抵制購買象牙製品
    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分享非洲故事 呼籲抵制購買象牙製品  【解說】2015年初,民間野生動物保護人士卓強發起了國際青年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計劃,通過社會招募,一群來自北京、重慶、廣州的青少年跟隨卓強來到非洲參加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其中最小的9歲,最大的17歲。
  • 非洲象瀕臨滅絕怪非洲還是怪中國?
    他們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認為正是因為象牙貿易受到諸多限制,不但讓交易成本上升,還導致現有的象牙可能變成「絕版藏品」,從而導致象牙價格猛增。這這些人看來,要真正保護野生動物,恰恰應該允許自由養殖和自由買賣,這包含了兩個至為根本的東西,即產權安排和自由市場。
  • 擁有最大象牙之一的非洲大象去世 曾為盜獵者目標
    中新網2月6日電 據外媒報導,肯亞野生動物協會(Kenya Wildlife Service,簡稱KWS)發布消息稱,擁有最大象牙之一的非洲大象「蒂姆」(Tim)在該國東南部死亡。「蒂姆」的每個象牙重45.5千克。這也使它成為盜獵者的目標。2016年它曾受傷。它的頭部遭到大石頭襲擊,耳朵被槍矛穿透,槍矛進入肩部。(來源:中國新聞網)
  • 年度報告顯示非洲偷獵大象減少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年度報告顯示,非洲偷獵大象活動減少。研究人員認為,偷獵率下降,得益於中國象牙交易禁令導致象牙需求減少,還由於一些非洲國家政府採取了行動。不過他們指出,雖然情況大有改善,偷獵問題仍然存在,大象依舊處於危險之中。
  • 美國禁止象牙貿易:避免打著合法幌子偷獵交易,非洲象或有救
    :澎湃新聞 6月2日,美國政府宣布,在美國境內幾乎全面禁止涉及非洲象牙的貿易——禁止進口、出口和境內交易非洲象牙及其製品。
  • 非洲象牙盜獵致大象數量銳減
    (原標題:非洲象牙盜獵致大象數量銳減) 9月25日,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的
  • 電影「走出非洲」,觀眾「走近非洲」
    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的非洲電影不多,《亞當》《阿布·萊拉》《空調》等有限的幾部影片成為一扇難得的窗,讓這裡的觀眾窺見非洲電影的歷史和當下——當電影「走出」非洲的時候,觀眾「走近」了非洲。
  • 這四組詞裡,藏著我所見到的非洲
    文|中南屋 唐粵「我在非洲曾經有一個農場,種咖啡豆,給黑人小孩治病。我在非洲遇見了為自由奮不顧身的情人,熱愛動物勝於人,折桂而來,情迷而往。我在非洲曾寫過一首歌,哪裡有已逝的熱土,哪裡有純潔的朝露。我總是兩手空空,因為我觸摸過所有。
  • 非洲大象「進化」不再長象牙
    德國RTL電視臺14日報導,在非洲莫三比克,越來越多的大象天生沒有象牙。大象研究專家認為,這是大象通過「進化」來實現自我保護。莫三比克偷獵象牙的情況極其嚴重,幾十年前,公園內仍然有4000頭大象,今天這個數字只有三位數。來自美國等地的大象研究專家調查發現,1992年後,在該公園出生的雌象竟有1/3沒有象牙。
  • 非洲大象不再長象牙,或是獵殺改變了基因
    現在越來越多的非洲大象,出生就沒有象牙,這是因為幾十年來,盜獵者一直獵殺擁有好象牙的大象,因而徹底改變了它們的基因。研究人員指出,現在一些地區的雌性大象98%沒有象牙,而以往的發生率平均僅2%到6%之間。
  • 中國大媽非洲被判刑,外交部為何袖手旁觀?只因她的行為引人髮指
    大象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但由於人類的貪婪,很多大象被刻意馴化成了人們遊樂的玩物,更有甚者,為了從大象身上獲取象牙,對大象進行瘋狂盜獵。雖然現在很多國家明令禁止捕殺大象,但仍然有很多大象慘死。有一位中國大媽,她雖然沒有直接參與偷獵,但是她的行為引起了人們的公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