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科葎草危害不同作物、傳播方式、群體原圖

2021-01-08 胡效剛

桑科葎草為害與分布 葎草容易導致過敏,不要用裸露的皮膚去碰葎草,會引起紅腫,應防範。要引起注意的是,葎草是我國秋季花粉症的致敏植物之一,有花粉過敏史的人一定要遠離盛花期的葎草。 葎草在中國除新疆、青海外,南北各省區均有分布。國外朝鮮、日本、美國也有分布。

葎草是麥田中的主要雜草,發生嚴重時,可在小麥上面搭起大棚,不僅影響小麥產量,而且影響小麥機械收割。

葎草為害玉米

葎草為害園林

葎草生長特徵 葎草耐寒,抗旱,喜肥、喜光。3、4月間出苗,雄株7月中、下旬開花,花序圓錐狀,花被5,綠色。雌株8月上、中旬開花,花序為穗狀。9月中、下旬成熟。水良好的肥沃土壤,生長迅速。 葎草主要靠種子成熟落地傳播。

葎草用途 葎草莖可制纖維,全草可供藥用。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葎草幼嫩時可作飼草,成株因有倒刺多數牲畜不喜食用。由於其性強健,抗逆性強,可用作水土保持植物。

相關焦點

  • 奇特的葎草:讓人又愛又恨的植物
    葎草【圖釋文說】【專門造字稱此物,一字一詞只一義!】葎,讀作:lǜ。漢字基本字義是指一種蔓生草,莖上布滿短刺,可入藥。《本草》葎草莖有細刺,善勒人膚,故名勒草。訛為葎草。〔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神奇的葎草:莖葉皆具鉤刺(雌花)【攀緣纏繞惹人恨】葎草屬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它也是中國農業有害生物信息系統收載的有害植物,該種種子繁殖。危害果樹及作物,其莖纏繞在植株上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你說它惹不惹人恨!
  • 青翠美麗卻容易傷人的植物-葎草
    對於葎草而言,很多有過田園生活的人應該都不會陌生,因為它是一種分布非常廣泛的雜草,而且會形成大片的葎草叢,青翠美麗,但卻容易傷人;常生於溝邊、荒地、廢墟、林緣邊,在我國除新疆和青海外,各省份均有分布。葎草它是桑科、葎草屬的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其葉片、莖稈、枝條均分布有非常鋒利的倒鉤刺,人工採收或清除的時候經常容易劃傷皮膚。
  • 部分桑科植物及其藥用價值
    桑科植物由遍及世界上熱帶和溫帶的53個屬和大約1400個種組成。我國桑科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常見的桑科植物有:構樹、藤鉤、桑樹、薜荔、愛玉、無花果、琴葉榕、對葉榕、蘋果榕、木瓜榕、五指毛桃、柘樹、構棘、葎草、波羅蜜......構屬:本屬共4種,分布於東亞,我國有3種,分布於東南至西南部。如構樹,藤構。
  • 葎草被稱是害草,但是作用很多,不得不另眼相看
    在農村走在河邊溝邊經常被一種草割到,輕輕一碰就割腫了,這種草除了新疆和青海全國各地都有,草的名字叫葎草,蛇割藤,割人藤…,葎草屬桑科,莖、枝、葉柄均具倒鉤刺,在農村屬於害草,但是它有很多用處,下面跟著文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作用一:葎草全草可以入藥在農村如果我們身上起
  • 常見植物知識普及——葎草屬
    葎草屬,拉丁名為Humulus Linn,屬於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蕁麻目(Urticales)、桑科(Moraceae)、大麻亞科(Subfam CANNABIOIDEAE)的一種植物。
  • 長在田間地頭的葎草
    在田埂邊、街道旁有土的地方,經常能見到一種葉片呈掌狀,攀緣莖上有很多小刺的雜草――葎草。圖片來自網絡葎草也唄叫做lálá秧,網上寫的是拉拉秧,但我用是用剌剌秧,剌字有割的意思,因為當你踩過它時,總是會被割傷。
  • 小區物候簡記 | 九月九日 封面植物——葎草
    葎草(桑科 葎草屬)葎草是極其常見的一種藤本類雜草,小的時候去野外玩,沒少吃它的苦頭,常會被它莖蔓及葉柄上的倒刺割傷,火辣辣的感覺令人記憶猶新。即便是如此常見的雜草,仍會有吸引人的新發現,此時葎草進入花期,黃綠色的圓錐狀花序,進而細細觀察,才注意到葎草花為單生(後續翻閱資料得知雌雄異株,但是現實中葎草是無規律的到處攀爬,不容易區分不同的植株),雄花序花葯碩大,輕輕一碰,會散發出大量的花粉。雄花序此時已經分辨不出雌蕊,剝下外面的苞片,可以發現裡面圓滾滾的子房。
  • 葎草的種植小技巧
    葎草的莖及葉片都長滿了細小的逆刺,皮膚直接碰觸時還挺不舒服的,所以又有割人藤之稱,其花朵是雌雄異株,也就是雌株只開雌花,雄株只開雄花,這種方式可以大大降低自花授粉的機率,從優生學角度來看是很好的機制。葎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一個生長季節可長到35英尺。他們纏繞著攀爬相鄰的植被和建築物,並在開闊的地面上蔓延,形成幾英尺深的密集墊子。
  • 莧科凹頭莧產生的危害及群體原圖
    莧科凹頭莧危害與分布 凹頭莧田間雜草。該草有較強的繁殖能力和適應性,可很形成自己的群落,因此,對農作物危害較重。 凹頭莧中國除內蒙古、寧夏、青海、西藏外,全國廣泛分布。國外分布於日本、歐洲、非洲北部及南美。曾在巴西的大豆中發現。凹頭莧生長特徵 凹頭莧種子繁殖。
  • 作物真菌病害,以及作物病毒病害對農作物的危害有哪些?
    真菌病害主要靠氣流、水流傳播,其次為風、雨、昆蟲傳播等。例如,小麥銹病是由真菌擔子菌綱中幾種鏽菌侵染小麥引起的。受害小麥生長發育期在葉子或杆上出現鮮黃色或紅褐色的粉泡狀病斑。在顯微鏡下可見病斑中有很多單細胞的夏孢子,稱夏孢子堆,是由侵入到小麥植株內的菌絲體產生的。
  • 割人藤(葎草)有什麼功效嗎?
    在中醫中被稱為葎草,因為太常見了,路邊、溝邊溼地、偏僻角落裡都有葎草的身影,在農村被叫做拉拉秧,常被用來餵豬。但它並不是雜草哦,能進《本草綱目》、《唐本草》的植物,想來都是一味良藥。雖然葎草身披萬千刺,但仍有一顆仁心。
  • 網絡敘事的生成機制及其群體傳播的互文性
    此外,社會結構和社會生活方式也已發生轉型,不同階層、群體、代際在信息接觸、選擇、認知和傳播等方面存在諸多不同,導致了網絡敘事文本的生成與闡釋也更為複雜。所以說,不能忽略社會時空環境在素材、背景、機會、條件等方面對於網絡敘事的促進作用,也不能忽略傳播主體的敘事行為與這一大環境的多重影響緊密相關。由此推論,網絡敘事機制第一層「事件相關體」並不局限於社會事件和情感體驗本身,還涉及社會時空環境。
  • 轉基因作物究竟是什麼?有什麼優勢和危害?
    這幾年崔永元可謂是風風火火,除了對娛樂圈的揭露並且取得了極大成效之外,崔爺另一個更加出名的時間應該就是轉基因作物的抵制行動了。那麼,轉基因作物到底是什麼?有什麼原因使得轉基因作物如此大面積種植?轉基因作物又有什麼危害呢?
  • 莧科反枝莧產生的危害及群體原圖
    莧科反枝莧危害與分布 反枝莧為棉花和玉米地等旱作物地及菜園、果園、荒地和路旁常見雜草。該草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和適應性,在農田中很快形成自己的群落,對多種農作物危害很大。 反枝莧主要分布在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甘肅、寧夏、新疆。北京極為普遍。
  • 防治作物白粉病、褐斑病、炭疽病等病害的配方
    主要危害葉片,也危害莖和穗子。發病初期為白色病斑,而後顏色逐漸變為淺棕色,可通過自交或雜交形成黑色的子囊殼 。一般情況下部葉片比上部葉片多,葉片背面比正面多。黴斑早期單獨分散,後聯合成一個大黴斑,甚至可以覆蓋全葉,嚴重影響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陳代謝受到幹擾,造成早衰,產量受到損失。這些年,白粉病禍害過的作物一般來說,不同植物上的白粉病病菌屬是不同的。
  • 鹽鹼地對作物的危害以及土壤改良措施,趕緊收藏起來吧!
    鹽鹼地對土壤的生產力影響很大,還會造成嚴重的生態問題和社會問題,目前鹽鹼地已經成為影響新疆和田地區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鹽鹼地對農作物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又有哪些改良措施,大家可以參考。
  • 草地貪夜蛾危害玉米水稻作物安全,如何防治?聽聽專家怎麼說!
    草地貪夜蛾在我國最先傳播至廣西、貴州、雲南等省,後向北發展到江淮、 東北、西北等地[2]。1.草地貪夜蛾的特性及危害草地貪夜蛾具有適生區域廣、遷飛能力和繁殖能力強、寄主範圍廣和取食量大等特性。草地貪夜蛾是雜食性害蟲,其寄主植物,包括玉米、苜蓿等 80餘種植物[3]。草地貪夜蛾取食範圍廣,但明顯嗜好禾本科,尤以玉米、水稻為最。
  • 小時候常見卻不知道名字的植物(三)葎草
    葎草,別名:拉拉秧,蕁麻目桑科葎草屬植物。該類植物在中國除新疆、青海外,南北各省區均有分布。葎草的莖、枝、葉柄均具倒鉤刺。該類植物的葉片紙質呈腎狀五角形,基部心臟形,表面粗糙,背面有柔毛和黃色腺體,裂片卵狀三角形,邊緣具鋸齒。